第25節
黛玉心中大急,想要沿著聲音追去,卻是一驚坐起,扭頭一看,紫鵑正在身邊,握著自己的手,焦急地問:“姑娘怎么魘住了?” 黛玉睜眼,便見到旁邊賈母那邊的屋子燈還沒有盡熄。紫鵑身上外頭的襖子還未脫去,熏籠旁邊也還未鋪著鋪蓋。 看看暖閣里的自鳴鐘,黛玉算算,自己這才睡下不過半個時辰的功夫。 ——這竟是夢中夢? 永順胡同這邊,石詠正立在富達禮的書房里,雙手垂在身體兩側,恭恭敬敬,老老實實,聽富達禮訓話。 富達禮早先在正白旗府署的時候被石詠氣到,多半也是自尊心在作祟。他盤算得好好的,要為這個堂侄好生籌劃將來,豈料人家卻神通得很,先尋到了旁的門路。偏生內務府營造司的差使,還真不是找找尋常門路鉆營兩下,就能得來的。 到了石詠過來求見富達禮的時候,這位正白旗都統的氣已經消了大半。 ——多年來從未在子侄身上盡過心,這會兒甭管石詠用什么本事,總是他自己求來的差事,難道富達禮還有立場怪他不成? 于是富達禮依舊板著臉,但語氣卻和藹了許多,問起石詠得這差事的前后經過。 石詠并未隱瞞什么,只將他當日在“松竹齋”因為一直螺鈿插屏的關系,認得了十六阿哥胤祿手下的靳管事。后來又偶然在“松竹齋”見了十六阿哥一面,期間提起了養心殿造辦處這茬兒。石詠只說他當時也沒指望著能成,后來好幾個月都沒音訊,沒想到這會卻突然有人過來點了他當差。 他說了往事,但是卻把替雍親王補碗,又送去十三阿哥府上的事兒暫且給瞞了。他覺得這兩者之間,似乎沒什么關系。 富達禮聽了,緩緩點了點頭:“十六阿哥前段時日隨扈塞外去了,你自然沒他的音訊?!?/br> 他見石詠說話時態度誠懇,一點兒也不作偽,又想想十六阿哥只是個無爵皇子,朝中的大事向來不會瞎摻和,點了石詠當差,可能真的是一時看中了石詠。富達禮多少放了心,便點點頭,說:“這倒也罷了!進了內務府,交到你手上的差事上一定要盡心,但也要記得少說少做……” 石詠心內重復一遍:少說少做? 富達禮“哼”了一聲,說:“你說得多,做得多,錯的就越多,牽扯到宮中貴人的時候,尤其如此?!?/br> 他見石詠正凝神沉思,似乎在琢磨著他說的兩句話,心下不喜,覺得這個堂侄看著總是木愣愣的,不夠靈光。 “你這就去吧!給你娘帶個好兒。下回有空的時候帶你弟弟過來,這邊的親戚也都認一認!” 富達禮百無聊賴,揮揮手,讓石詠出去。 石詠心里納悶:這就完了? ——雷聲大,雨點小。他早先以為富達禮至少得訓上半天的。 他默然走出富達禮的書房,心里有些悻悻。原本想稍許打聽一下在內務府當差的情形,順便問問這位伯父,有沒有什么當差時需要注意的。豈料富達禮贈了這“少說少做”的萬金油人生格言給他。石詠無奈,他也不是那種能腆著臉求人的人,當下就辭別富達禮,隨著伯爵府的管事,往外間出來。 剛到伯爵府的外院,就見一個人沖石詠這邊快步過來,邊走邊招呼:“詠哥兒,詠哥兒……” 來人臉上笑嘻嘻的,來到石詠跟前就伸手拍拍他的肩膀:“真有你的,內務府的差使,都叫你給尋著了!怎么樣,家里的事都安排妥當了?” 石詠見來人這么熱情,忍不住也露出笑容,招呼一聲:“二伯!” 來人正是石詠的堂伯父慶德。 早先富達禮只問了石詠得差事的經過,對他的家事絲毫沒有半點兒關切。這會兒慶德問起他家里的情形,石詠登時覺得一陣溫暖,連忙點點頭,接著說:“都妥當了!” 慶德趕緊伸手將石詠往里讓,口中說:“來,到二伯書房去坐會兒。咱倆不說別的,就只聊聊家事?!?/br> 話雖如此,慶德到了書房里,命人給石詠沏了茶,又讓他只管坐,可卻是將十六阿哥那回見他的情形詳詳細細都問過了,見石詠確實不像是有任何隱瞞或是遺漏,這才作罷。 不過石詠倒也沒有白白回答,慶德問過之后,便將初次去內務府報道當差的種種細節,如何見上官下官,什么時候上衙,什么時候下衙,穿不穿官服,午飯如何解決之類,事無巨細,都一一給他講解了。 慶德原本是工部的員外郎,后來平級轉到禮部衙門去,差事十分清閑。但他在各處混得久了,也算是個人精,說給石詠的,也多是經驗之談。 這正是石詠急需的。因此石詠這回對這笑面佛一樣的二伯頭一回生出發自內心的感激。 最后慶德不忘了叮囑一句,說:“到了內務府造辦處當差,你可別只顧著藏拙,該露一手的時候也得露一手。要知道,造辦處又叫‘揍笨處’,你若是顯得太‘笨’了,那時遲早要被人揍的?!?/br> 揍笨處? 石詠聽著不免露出笑容。他也聽過這個傳說。 不過他對自己的能力也很有信心,指定不會做被揍的那一個。 那天過來傳話的王主事轉告了石詠,讓他五天之后一大早在西華門候著,屆時自然有人帶他進宮過去造辦處。 這天天還未亮,石大娘就起身,先將茶爐子燒上,然后給石詠烙了個餅,沒忘了打上個雞蛋。 石詠如今住在東廂,也不怕吵著弟弟,趕緊點了燈起來洗漱了,將石大娘烙的餅子三口兩口吃了,揮手向母親作別。 石大娘聽聽外面北風呼嘯,趕緊又去取了一頂皮帽子出來,給石詠端正戴上。她仰著臉,望著兒子,似乎見到了昔日丈夫的模樣,忍不住便眼中含淚。 石詠卻突然一伸雙臂,將石大娘擁了一擁,低聲說:“娘,您就放心吧,兒子不會給您丟臉的?!?/br> 石大娘從不習慣與兒子這樣親昵,嚇了一跳,啐了一口,這才省過來,望著兒子那張年輕而坦白的面孔,心里暖暖的。 石詠則一伸臂,按了按頭上的帽子,轉身出了門。他需要在正陽門城門一開的時候,立即進四九城,然后趕到西華門外候著。等到西華門開門的時候,便該有人來接他了。 這一路行去,甚是寒冷。石詠咬咬牙,加快腳步,索性算是鍛煉了,一路走,一路想著,回頭也得讓喻哥兒多運動運動,體格好些,不能一味只讀書。 待趕到西華門,天還未亮,西華門還未開。 石詠見西華門前也泊了不少馬車與轎子,他便知這里也有不少人與他一樣,等候“上班”。 然而從這里入宮“上班”的,卻不是那些閣臣。閣臣們入宮見駕,走的是東華門。西華門這一帶,靠近武英殿修書處、養心殿造辦處等地,因此過來的大多是在這兩處當差的官員與工匠。 少時天亮,西華門開了旁側一道券門。在門外候著的人立時下馬的下馬,下轎的下轎,從那券門中魚貫而入。 石詠無人帶領,便決定先在外面候著。就在他被寒風吹得瑟瑟發顫的時候,一回頭,正見到王主事踱著方步,來到自己面前,沖他點點頭:“來吧!” 入宮之人,要么身穿補服,要么掛著腰牌,王主事帶著石詠過去那道券門,王主事自管對守門的侍衛說了幾句什么,然后指指石詠。 石詠卻有些心不在焉。清晨寒風呼嘯,卷入那券門門洞之中便嗡嗡作響,券門門洞一時便似在嗚咽,又似在訴說。石詠曾一度凝神去聽,片刻后立即省過來:這西華門又不是什么文物,哪里能夠說話,自己可千萬別魔怔了。 他聽見王主事提了一嘴“十六阿哥”,守宮門的侍衛則轉頭看看石詠,終于點了頭,一揚手,命石詠進去。 “快走吧!”王主事神情始終淡淡的,叫上石詠,往西華門內進去。石詠走進西華門,過了好久,似乎依舊能聽見券門在身后嗚咽。 一進西華門,王主事就加快了腳步,低著頭匆匆而行,一副趕著上班打卡的模樣。石詠跟在他身后,幾乎要一路小跑才能跟上。 兩人一道,從武英殿殿前繞過,沿著宮中道路一直向北,直至養心門。轉過養心門內照壁,繞過正殿,從配殿進入。這里便是養心殿造辦處了。 內務府造辦處,是清代專事制造皇家御制用品的作坊??滴跄觊g,造辦處的地點原本就設在養心殿,因此也叫養心殿造辦處。這里負責生產、修繕、收藏各種御用品,除此之外,造辦處還兼有各處宮室的裝修陳設、貢品收發等職能。1 石詠作為后世之人,對這養心殿再熟悉不過,“三希堂”之名如雷貫耳,然而眼前的這一切,卻還都不是后世人們見到的那個樣子?,F在的養心殿,還只是一座簡樸至極的宮苑,因此才會被當做作坊使用。 王主事帶著石詠,進了東配殿一間小小的屋子。石詠這才有機會請教王主事的名姓與履歷。 這位內務府正六品的主事叫王樂水,直隸人士,漢軍鑲黃旗,已經在內務府當差當了十來年了。石詠這回被點了七品的筆帖式,就在王主事手下做事。今天之前,王主事已經將他的腰牌、官袍、補子都事先準備了,就堆在這小屋里。 石詠一聽說是筆帖式,他就頗不好意思地說:“那個,我滿語……那個,國語,不大行……” 王樂水蓄著一小撮短須,聽見這話短須立即抖了抖,抬眼盯著石詠,飛快地問:“漢字呢,認字不?能寫不?會算不?算盤會打不?……” 連珠炮似的問了一堆,石詠都不知該從何答起,只能連連點頭:“會……這個,也會……” 王樂水一直盯著石詠,還未等他應完,突然嘆了口氣,直接說:“唉,真是麻煩!” 他只甩下一句:“你現在這兒看上兩天,看看旁人都是怎么做事的,其他的再說吧!” 說完,王樂水掉臉就走了。 石詠將母親給他的皮帽子從懷里掏出來,放在屋里的柜子上,心里莫名感到一陣輕松—— 竟然還有自由參觀時間! 養心殿造辦處,聽著這個名兒,石詠的耳朵都快磨出老繭來了??纱饲八鰤粢矝]想到,竟然能有機會,好好看看這個人才薈萃,制造、研發出無數古代工藝美術精品的大作坊。 養心殿造辦處的范圍,不止在養心殿宮苑內。因近來宮中所需激增,內務府索性將慈寧宮西面的茶飯房也改成了作坊。據石詠目測,至少有四五百號人集中在這一片不算大的地界之內,各司其職,各有產出。 不少皇家工藝用品的作坊就直接設在這里,如玉雕、金器,甚至一些竹木材質的家具用品與擺件。這里產出的成品都有“內造”印記,多半留在宮中使用,也偶有賜給皇公貴戚,乃至文武重臣的。 也有好些是由養心殿造辦處擬定規制,或是設計研發之后,再送出宮交由指定作坊生產的,如官用瓷器、親王的制式袍服、官員的補子等等。 甚至宮中為皇家成員繪制肖像的畫師也在此“辦公”,石詠就親眼見到了兩三名金發碧眼的西洋畫師,正在聚精會神地完善他們為康熙皇帝所繪制的“行樂圖”。 石詠一圈還未轉完,已經到了午時。工匠與官員們紛紛放下手頭的活計,各自匆匆地享用送來的飯菜。石詠回到養心殿東配殿,見到王樂水已經坐在屋內開始吃午飯。 “坐!” 工作使人快樂,王樂水忙活了一早上之后,似乎心情終于好了很多,竟然指點石詠,讓他坐在自己對面用飯。 石詠打開面前竹制的“飯盒”,一瞅里面,見伙食標準還不錯,有rou有菜,白米飯則撐滿了大半個飯盒。這飯食最大的缺陷就是溫度太低,石詠掂掂,覺得和后世冰箱里剛拿出來的差不了多少,再嘗一口,只覺得rou老菜咸—— 這世上,工作餐大概都是這個樣子,好讓大家吃完了趕緊去工作! 石詠心中這樣想著,匆匆扒飯,有些不知其味地將冷飯冷菜都扒進肚腹中。王樂水見對面的年輕小伙子吃飯吃得這么香,忍不住也多吃了兩筷子,對石詠的印象稍稍轉好了些。 下午王樂水又自管自去忙,石詠回到自由參觀時間。 他也意識到不能再像上午一樣到處隨便亂看了,自己既然被點了筆帖式,就得想辦法去看看旁的筆帖式都是怎么干活兒的。 于是他只管盯著和自己年紀相仿,官階不高的文職人員,從旁觀察。不多時,還真給他看出了一點兒道道。 這個養心殿造辦處,竟多少和后世里他們博物館研究院有點兒像。 他們博物館研究院里,大抵也是如此,各處新發現的文物被送到研究院里,便一一登記編號,隨即入庫。各種需要修繕的文物則會按類別一一送到各個文物修繕小組。每個小組會有單獨的文物臺賬,記錄接受的文物,和修繕完畢后交付的文物,經手人和小組長會簽字確認。 博物館的藏品需要對外展出,或是借與兄弟館展出時,也會有出庫入庫的詳細清單。這就有點兒像這里造辦處,新制好的成品無論是送到哪處宮苑,或者是吩咐送出宮送到哪家王公大臣府上,在這造辦處都會一一記錄。 除此之外,定期清點,檢查器物有無損耗,數量是否與賬面相符,這些也是常規的工作。 石詠觀察到這些,便轉回東配殿的小屋,去將見到的一一記下來,然后丟下筆再出去觀察。 王樂水回到東配殿的小屋里,見到石詠留在桌上的“筆記”,盯著看了一會兒,微微點點頭,開始覺得上頭硬塞到自己手下的這個年輕筆帖式,還成……沒有那么糟糕! 作者有話要說: 本章捉個蟲,寫到后面才想起來慶德是伯父,不是二叔,抱歉抱歉! 注釋時間: 1內務府造辦處職能等來自度娘,有刪減與重述。 第39章 傍晚, 天色將黑的時候,這里造辦處的人全都行動起來, 將作坊里的火燭一一熄滅, 由上官檢查一遍之后, 再鎖上門戶。 也就是說, 養心殿造辦處的作坊為了防火,晚間是絕對不給加班的。 石詠將王主事丟給他的正七品官袍包在個包袱里,準備帶回去洗一洗。他只是個七品的筆帖式, 但是正式拜見上官的時候官袍必不可缺。他見王主事他們入宮出宮, 都是穿著常服,但都留了一套官袍官帽在造辦處, 以備不時之需。石詠也打算這么著。 只不過王主事給他事先備下的官袍卻是別人穿戴過的, 半舊不說,袖口與前襟處都油膩膩的, 聞上去還有一股子千年未洗的霉味兒。 可是石詠就這一件官袍, 沒有替換的, 也不知今晚洗了能不能一夜晾干。 他回家問了問石大娘,石大娘登時便笑,只教他放心, 接著便去取了二斤豆面, 將這些細細的豆面都倒在盆里,然后將石詠的舊官袍放在其中,合著豆面一起,使勁兒揉搓, 揉了總有小半個時辰,石大娘將官袍提起,各處衣縫里的豆面抖抖,然后遞給石詠,笑著說:“詠哥兒,你看!” 石詠低頭一聞,那股霉味兒已經是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一點點豆粉的清香味兒,甚至衣服上幾處油跡也都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