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節
秦啟楨心中是千嘆萬嘆,萬萬沒想到這其中還會生了這樣的枝節,早知道就該把一切都細細和云氏去講一番!只是誰讓他們夫妻兩個再無少年時的默契,自認為了解彼此,其實早就已經越行越遠。 林清是他最看好女婿人選,若是真過了這個村,可就沒這個店了! 只是如今云氏做也做了,再去彌補也是枉然。而且剛剛他語氣還頗為嚴厲地呵斥了云氏一番,秦啟楨看著云氏傷心失望的樣子,張張嘴,最終也沒有再去說什么,只是長嘆一聲:“既如此,那就等林家的口風吧?!?/br> 秦雪容原本想來給母親請安,誰知道卻在門外聽了個整場,絲質手帕在青蔥玉指上繞了又繞,最后還是轉身離去了。 第99章 第九十九章:瓜分 秦家的婚事,林清家委婉的拒了, 林家上下倒是還算平靜, 而秦府那邊卻是掀起了波瀾。只是這事兒,林清并不知情, 他現在的心神全都在初六各衙門開衙辦公上。 到了大年初六,大明所有官員都要回到自己的工作崗位上, 開始繼續工作運轉, 而年前那場沈修文案的風波,也將繼續影響著朝中局勢的走向。 如同一場打的如火如荼的戰爭, 突然被按了靜止鍵,休戰了一段時間, 如今再次交戰,大家原本就暗地里做了不少準備, 現在打起來更是昏天黑地! 而大家所求的唯有一點,權勢!權勢怎么體現?或許真的就如張氏那直白的話語一樣, 需要更多的幫手, 人多勢眾才好欺負人。而官場上的幫手,就是那一個個官職, 誰能占的人數多,誰的官位更高、權勢更大, 都是大家爭奪的目標! 沈修文作為刑部尚書,整個刑部之前都是以沈修文馬首是瞻, 自然可以說刑部一句“上梁不正下梁歪”。如今沈修文被抓入獄, 可謂是拔起蘿卜帶起泥, 很多刑部官員紛紛落馬??梢哉f黃友仁在刑部的勢力整整折損了一半!這才是黃友仁最不想看到的局面,也是他力保沈修文的原因。 黃友仁保不住沈修文、保不住刑部,那當然也不會讓其他人好過,尤其是高明遠掌握的禮部、顧寧掌握的都察院,都是他重點關注的對象,其他各部也難免不會被殃及魚池。只不過等黃友仁動手的時候,其他黨派早就有所防備,能拉下來的也只是一些中低階的官吏,而且人數也不多。 可以說,這次沈修文的案件本身并不復雜,也不難辦,只是它后面牽扯出的東西才是讓有些人心驚膽戰的。這也是永康帝想看到的局面,他不會坐視任何一個黨派做大,也愿意在這個國庫空虛的時候,抄幾個“碩鼠”的家,好充盈國庫,也能空出一些官位給他想要拉攏的人。 所以,刑部上下空出來的職位,還有其他的官位,就是所有人必須寸土不讓的爭奪對象!黃友仁想要重新扶持他的人穩固刑部,而高明遠也想去插一腳,趁機繼續痛打落水狗,其他人則是對著空缺的官位虎視眈眈,秘密謀劃自己人去頂上! 所以,這個年,很多人都沒過好,大家私下里借著拜年的名義,互相走動,其實早就在朝堂之外交了好幾回手了,能談攏的已經談攏,談不攏的只好在朝堂上繼續戰斗。 而太子也是除了幾個閣老外,這個年過的比較忙的一個,不時紛紛有帖子遞到東宮,連原本一直撥不出款的戶部尚書也暗示太子趙賢,過了年后就可以修建太子府,再無問題。蓋因永康帝年前的時候就宣布讓太子督辦此事。 其實永康帝這邊早就有他心里的名額人選,只是他自己出面不便,所以將這份名單給了太子,重點的名額不可改變,其他次要的讓他看著弄即可,如果內閣選不到位永康帝心中想要的人,就需要太子駁回或者提點一番。 如此一來,原本平平無奇的太子殿下,可不就是一時間成了眾人追捧的對象? 林清照常處理翰林院的公務,朝堂上卻是已經廝殺成了一片! 一直到了正月十二,整件事才告一段落,所有官員的名單都已經擬好,只待皇上審批。 而林清的名字,也被太子趙賢神不知鬼不覺的加到了那份名單里面。 趙賢雖然其他能力方面差了一些,但是也知道,如果手下的人給你辦事情,你不給他相應的好處,那么誰還會忠心為你辦事?如今他能得到都察院左都御史顧寧的支持,能拉到一些還不錯的人才安插在一些中低階的官位上,其中林清到底出了多少力氣,他心里是一清二楚的。所以在這個時候,就更不能讓有功之人寒心,趙賢也是幫林清千挑萬選了一個,既不打眼又有實在好處的地方,將他的官位再往上提一提。 所以,等林清在翰林院收到調函,自己新年伊始就被調去工部,在工部營繕清吏司做郎中。這郎中之位是正五品,等于林清連跳兩級去了工部,而且還是一個有油水的部門,專門負責所有宮殿、壇廟、衙署的建造修繕。比如說每年的皇宮各處房屋的修繕,就要花一筆不小的銀子,這些錢全部要流經工部營繕清吏司的手,這位置能不算好嗎? 或許對于上頭的大佬來講,這么個五品官的位置,每天上朝都是挨在最后的,根本不看在眼里??墒菍τ诤土智逄幱谕黄鹋芫€的人來講,卻是已經羨慕嫉妒不已。想他們與林清一同入朝為官,人家一年都沒到,已經從七品官升到了五品,而他們還在庶吉士或者是編修的位置上苦熬著,一點動靜都沒有!這怎么不讓人在背后暗暗揣度林清能升的這么快到底是什么原因? 有人說林清是運道好,正好朝中官員缺了一批,他又在皇上面前頗為得臉,皇上一高興就給他升官了也沒什么好驚訝的;也有人說林清肯定是面忠心jian,指不定早就在過年的時候走了關系,這才得了官位;也有人猜測林清搞不好就是首輔的人,這次的事情明顯就是高、黃兩黨之爭,現在高黨勝了,林清也被提拔上去了 總之眾說紛紜,也沒有個準,但是說來說去,也只能怪自己沒有別人那般本事,不顯山露水地就調到別的地兒去了。尤其是孫侍讀,表面上還得裝著恭喜林清的笑模樣,心里又是忐忑有是惱恨。忐忑自己之前刁難林清會不會以后被他報復,惱恨林清此人太過jian猾,不聲不響地就被調走了,平日里還對他有求必應的,著實心機城府太深! 只是別人再怎么想,林清的調令已經是板上釘釘,所以林清在翰林院待了大半年之后,終于走向了職能部門。 而翰林院中,有一人,卻絲毫不眼紅林清的調任,那就是沈牧涵。沈牧涵的算計沒有落空,沈修文雖然倒下了,但是永康帝還是念了舊情和顧慮,斬了沈修文,他的家人卻只判了個流放。沈家沒了族長,沒了領頭羊,也是惶惶不可終日,此時則正是沈暉收買人心的時候。不消幾天,沈家全宗族就承認了沈暉的族長地位,而沈牧涵一家從原本的偏房一躍成為沈家宗族的嫡枝。所有沈家宗族的生意、店鋪、人脈關系,全都轉到了沈暉名下,讓沈暉實力大增! 在沈牧涵的籌謀下,黃友仁將沈暉舉薦出去做刑部尚書。刑部尚書這個名額是黃友仁必須要爭取的,雖然新的刑部尚書可能無法治理的如同沈修文那時一樣,整個刑部上下如鐵桶一塊,但是好歹保住了大方向的決策權。而那個時候,誰又比沈暉更適合做這個刑部尚書呢?原本和沈修文就是本家,很多事情也都了解,他又是侍郎之職,再往上走一步更是合情合理。 永康帝是想警告一下所有的臣子們,但是也不想讓朝堂一方實力漲的太過厲害,或者讓整個朝廷的運轉真的失去控制。所以當他看到別人都在打壓黃友仁的時候,永康帝反而要出手去幫一幫他,也因此,這個刑部尚書之位,竟是真的落到了沈暉頭上,以示皇家對沈氏家族沒有全然放棄。其他的官位上,永康帝也撥了幾個給黃黨,讓朝堂還是能保持住往日的平衡。 這樣的一番動作,雖然讓黃友仁元氣大傷,但是至少還能喘氣。黃友仁也只能讓黃黨再蟄伏一段時間,以待來日。 當宣布刑部尚書的人選是沈暉的時候,很多人都滿面嘩然,但是高明遠卻知道,這是永康帝的制衡之術在起作用,其實他并不意外。而這次斗法最終最大的獲益者,竟然是沈暉!畢竟在所有的官職中,只有這刑部尚書是最高的官位,是所有人都虎視眈眈的位置,能成為一部之長,滿打滿算的也只有六位??! 將自己父親送上尚書之位的沈牧涵,自然不會嫉妒林清的一個小小五品郎中。只是他的心里莫名對林清的敵意更重了,并且有一個聲音在不停地告訴他,這個人,很危險! 工部的辦公地點離著翰林院也不遠,林清如今在工部中也算是個小頭目,手底下有兩個員外郎,三個主事,一名所正、一名所丞、一名所副,自己也有了一個自己獨立的小辦公室。 林清的頂頭上司是楊庭安,當初殿試批到林清卷子的時候,就對林清印象很深。原本想著殿試后就把林清給弄到工部做個所正之類的,但是后來林清得中狀元,直接被永康帝賜官翰林院修撰,根本沒有機會撈人。如今朝廷中出現了大批量的空缺位,他手底下一個五品郎中也被拉了下去??烧l知道遞上來替換的名單里竟然有林清,楊庭安二話不說就同意了。否則林清從六品官直接升到五品官,空降工部,沒有楊庭安這個工部一把手的點頭同意,也是很難成功的。 林清剛剛到了工部,就被屬官傳話:“郎中大人,楊大人命所有人都去一趟惠思閣,說有要事要講?!?/br> 惠思閣就在楊庭安辦公場所的前面,等于就是現代的會議室,里面有好幾排椅子,可以讓工部官員坐下,統一分派事物以及傳達命令。 工部和翰林院的閑散果然不一樣,才剛剛入職第一天,就有全體會議要開。林清也來不及多想,直接就跟在屬官后面,往惠思閣走去。 第100章 第一百章:會議 惠思閣內, 已經按照官位高低坐了一批工部官員, 林清的職位在工部也不算低, 正好坐在掌管工部屯田清吏司下首,有人看到頂替了原營繕清吏司錢郎中的人,竟是一個尚未及弱冠的年輕人, 不由看向林清的目光都有些若有所思。 在林清還沒上任前, 工部的一些人就知道這翰林院林侍講要升任工部營繕清吏司郎中。原本,從翰林院侍講到工部做郎中, 也不是多么引人注意的事情,畢竟翰林院的官員有褚相之稱,在翰林院歷練幾年, 不管是到中央還是地方,官位都會比在翰林院中升上一兩級。尤其是翰林官下放到地方, 都會被上官另眼相看、禮遇有加,這已經是大家心照不宣的規則了。這也是為什么, 盡管在翰林院中做庶吉士, 相當于沒有品階,但是還是每年有很多新科進士愿意去考館選,在里面歷練幾年, 就是為了以后能謀一個好出路。 只是萬萬沒想到, 這個新來的林郎中年紀這么小, 若是按照這個年紀推算, 又是姓林, 出自翰林院, 那么必定是那個新科狀元林清無疑。算算時間,從得中狀元,到升任工部郎中,不過用了一年不到時間!這升遷的速度,真是讓他們這些老匹夫拍馬都不及??! 那些和林清平級的郎中還有上面的左右侍郎,也是最多感嘆幾句,而林清手下的人則是第一次會面這位上峰,基本上在座的所有人年紀都比林清大,但是此時還是只能默默坐在林清下面,心中百感交集自不必提。 等人都到的差不多后,楊庭安也走了進來。 “拜見尚書大人?!彼腥思娂娬酒?,朝著楊庭安行禮。 楊庭安四十多歲,留著兩撇小胡子,人也長得精瘦,眼睛不大,但是卻精光閃爍,自有一股精明強悍的氣勢。 “大家不必拘禮,都坐吧?!睏钔グ驳男愿窈土智逵龅竭^大部分喜歡拿腔拿調的文人不一樣,他非常的干脆,沒有過多的寒暄客套,上來就開始布置任務。 從年初六到現在,不過開衙七天,全國各地各項事宜也都匯聚到京城,每年六部都要呈交一年總的方案計劃給內閣,給內閣批復。所以眼前這段時間,也是六部最為忙碌的一段時間,一直要持續到二月末。 工部掌全國土木、水利工程、軍火、戰甲制造,礦產、紡紗甚至金融貨幣和度量衡也在其職責范圍之內,所要做的事情林林總總、無所不包。其中水利工程是個大項目,光都水清吏司的郎中就是五名,既要負責稽查河道、海塘、江防、溝渠等,又要核算修建橋梁、道路的工程經費,甚至制造船只、渡船也在其工作范圍內。一縣之事物已經算是繁瑣,更何論一國之事物? 所以當楊庭安光是對著都水清吏司分派的事物,就說了整整半個時辰,期間不時點名其他郎中、左右侍郎如何協助都水清吏司的工作。楊庭安語速快,說話只講重點,毫不拖泥帶水,下面的一眾工部官員一陣奮筆疾書,竟是人手一個小冊子!看來也都是已經習慣了楊庭安的語速和行事風格。也幸虧林清聽到下面的屬官說是要開會議,習慣性得帶上自己的小冊子和筆,否則此刻也是措手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