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節
林清雖然對這些研究不深,但是好東西還是會看的,也粗略知道這些東西的價值,心中略略感嘆一下,倒也沒有多余的表情。 李守澤原本以為林清會看了這些東西驚嘆不已,過來和他搭話,誰知道那人卻只是涼涼地看了他一眼,就繼續看書,完全沒把他放在眼里! 李守澤今年只有十一歲,比林清還小了一歲,整個丙班中就他們兩個年級相仿,其他人至少都是十六歲往上的,那天聽林清說當初讀書是因為家里想讓他做個伙計不用種田,心里就有些看不起林清,誰知道這人一點都沒有來巴結他的意思! “切,窮裝蒜的!”李守澤暗暗翻了一個白眼,也掏出書本搖頭晃腦地看了起來。 當季學明走進學舍的時候,學生們也都到齊了。 行過師生禮之后,季學明開始給所有學子講解了在云天書院讀書的要點:“此次入學者為九十六人,分甲乙丙丁四班,按照成績劃分,所以你們絕非最優秀的學子?!闭f完季學明威嚴的眼神掃視全場,把所有學子的氣焰都壓下去了,才滿意地暗笑了一下。 能進入云天書院的學子,至少都是百里挑一的人才,甚至有些人在當地都被稱為神童或是小有名氣的存在,故而心高氣傲者有之,桀驁不馴者亦有之。季學明這樣群殺性的打擊,足以讓這些天之驕子們心頭一記猛錘砸下,驕傲的心瞬間支離破碎。 “書院每月進行一次考試,若是連續三次進入前五名,則可升入乙班;若是連續三次落入末五名,則進入丁班。丁班連續三次末五名,直接逐出云天書院?!?/br> 季學明的語速有些快,但是在場的學子反應也都很快,立即明白了季夫子的意思——這規則簡直殘忍??!非常生動得闡述了那句名言“讀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一個搞不好,還得灰溜溜地離開這座書院,那到時候可真的要被所有讀書人恥笑了! 原本還沾沾自喜于能入學云天書院的學子,頓時臉上的笑意都不見了。 然而,最慘的還沒有結束! “另,以后每日卯時到書院聚賢臺處,隨我扎馬步,不參與者,以當月考試最后一名處置?!?/br> 當季學明說完這句話后,學堂里的學子們再也維持不了所謂的文人體面,哀嚎一片!原本只以為是考核需要,誰知道竟是每日的必修課! 第44章 第四十四章:風波 在云天書院的求學日子, 很多學子感覺到非常不適和困難,但是在林清這邊,卻是如魚得水! 云天書院的各項教學制度都非常先進,每日清晨起床會進行身體鍛煉,然后是大家各自散去,或吃早飯或進行晨讀,上午是針對科舉四書五經的學習,下午是自選課程,君子六藝:禮、樂、射、御、書、數皆可選擇。每一旬休沐一天, 可自己安排活動, 書院里的夫子是不會進行干涉的。 這樣的生活和林清之前的大學生涯非常的像,完全沒有古人讀書的刻板,生活也非常的規律,只要順著這樣的節奏走,就會慢慢體會到其中的樂趣。 季夫子和莊夫子兩人負責上午的教學, 兩人一般是隔日輪換, 從四書開始講解,也不管學子之前學到什么程度了,總之在云天書院,一切從頭開始, 只不過因為知道在座的學子都有基礎在, 至少背誦不成問題, 所以講學的進度很快, 一篇文只講一天, 第二天又會講新的內容。想要溫故知新,只能靠自己課后努力消化。 林清在聽課過程中,很多以前感覺阻塞的部分有一種撥開云霧見青天的感覺,兩位夫子都是極為博學之人,講學旁征博引,口才極佳,每一個出處典故都如數家珍,根本不會局限于一本《四書章句集注》來講學,讓林清對自己之前所學都做了一次大規模的整理。 荀夫子雖然十分器重林清,奈爾自身學問不過爾爾,沒有辦法給林清更多的指點,而周文彬更多的心思花在自己的科舉之路上,雖有指點但是自己也不過一介秀才,學問實則沒有比荀夫子高到哪里去。 而季夫子和莊夫子就不一樣了,他們的講學是有自身的積淀在的,若不是博覽群書之人,根本無法將四書中的要義講解地如此精彩,這是底蘊的差別,同樣一個句子,可能在荀夫子這邊只是講解了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可是在莊夫子這邊他會引入歷史,牽扯出更多的觀點,甚至有些觀點是相悖的,也會拿出來比較賞析,更遑論還會佐以時政,這些信息是林清在偏遠林家村無論如何都獲取不到的。 這樣的教學模式,讓林清就像海綿一樣,不斷吮吸著這些知識點。以往雖然自覺背下所有文章,但那也只是背下,心里還是有很多不確定,但是這些不確定在云天書院一日日的學習中變得確定起來。 下午的課程在林清看來就是選修課,林清選擇了書和御。林清目標明確,自己是想科舉入仕的,書法一道若也能得到一番指點,肯定是科舉上的加分項,而御以前是指駕馭馬車,在云天書院是學習騎馬,林清覺得這項技能也非常必要。 更加讓林清欣喜的是,云天書院的藏書樓有近2000卷的藏書,甚至很多名家珍本都可以在藏書樓觀賞,只要一結束一天的課程,林清就會到藏書樓看書,不到藏書樓館主催促,絕不回去。 林清珍惜著在云天書院的每一天時間,在他看來能進入云天書院讀書確實是他做的無比正確的一個決定,可能在這里讀書的三年時間,將會是他將來在這個古代王朝立足的根本! 只是無論在哪里,都有不順心的事情,在云天書院也不例外。 雖然云天書院允許學子出去住宿,但是因為每天晨練的時間非常早,再加上很多人都以能進入云天書院讀書為榮,住宿的價格又很便宜,大部分學子尚未成家,所以更多的人還是選擇住書院給學子提供的寢室中。 因為學子眾多,一間寢室要住四個學子,林清的寢室中除了他,還有李守澤、馬東辰、黃永智三人。 經過接觸,林清知道這三人都是江南人,李守澤是蘇州府本地人,馬東辰來自揚州府,黃永智來自應天府??赡芙细火?,這三人的吃穿用度也是不俗,以李守澤最是露富,往往隨手用的一個硯臺就值上百兩銀子,另外兩人也不遑多讓,使喚齋夫跑腿買東西都是隨手一二兩銀子的跑腿費,讓林清看了也是連連搖頭。 或許都是江南人,再加上家境相仿,三人迅速結交起來,并且默契地孤立了林清。 幸虧林清早就是成年人的思想,也明確知道自己來書院是讀書的,否則這被孤立的滋味,確實不好受。 馬東辰和黃永智都是十五歲的年紀,自詡讀書人的身份,在明面上也不會為難林清,但是李守澤年紀最小,也最是任性,有時候對著林清直接就是言語譏諷,林清只做不知。 林清手頭雖然現在還剩下一些銀子,但是考慮到未來三年自己并沒有太多心思花在賺錢上,林東陽又是一個一旦鉆入木雕工藝中就會變成一個癡人的狀態,完全不會再去想金銀之物,所以在吃穿用度上,林清還是秉持著能省則省的原則。 書院發了兩套春秋季統一制式的學子服,要求學子每天必須著學子服入學舍,雖然現在天氣不熱了,但是每天需要晨練,男子又火氣旺、容易出汗,基本上隔天就要替換一次衣服,也需要將替換下的衣服清洗干凈。 李守澤三人都是叫書院的齋夫送到別處去洗的,為了方便多日積攢衣服換洗,甚至還到外面做了好幾套一模一樣的學子服,而林清則是整日里雷打不動地自己洗自己的衣服。 話說李守澤之所以對林清那么不客氣,也是因為李守澤見林清自己動手洗衣服整理房間,想叫他幫著一起洗衣服,被林清拒絕了,這才每天一見林清就不對付。 在李守澤看來,林清這種人就是不識抬舉,自家出身蘇州府望門,同寢室的另外兩個人都處處巴著他,這林清卻獨來獨往絲毫不把他放在眼里,簡直豈有此理! 尤其是看到林清特別愛潔,總是把寢室公共部分打掃地一塵不染,自己的床鋪也是最為整潔干凈,每次看到他那亂糟糟的床鋪總是忍不住皺眉,就讓他心里更加的不舒服,好像那林清還嫌棄他呢! 不過林清甚少搭理他,李守澤再怎么樣也是世家出身的子弟,最多是不和林清來往,冷嘲熱諷幾句,更過分的事情卻是沒有。 只是這一日林清在藏書樓看完書回寢室后卻覺得屋里面氛圍不對。 這種感覺在他一打開房門時就感覺到了,三雙眼睛齊刷刷地看向他,里面有鄙薄、不屑還隱隱有著厭惡。 林清微微蹙了蹙眉頭,但是也沒有吭聲,沉默地走到自己的床鋪前,將書袋放在書桌上,開始整理今日所學的筆記。 “嘭”地一聲,李守澤踹了一腳旁邊的椅子,帶著怒氣沖著林清喊道:“我的玉佩不見了,某人總該有個解釋吧?!今早大家都去鍛煉了,只有你落在后面,我的這枚玉佩明明放在書桌抽屜的匣子里,為何回寢室就沒有了?” 李守澤從小就是家里的小霸王,因為天資聰穎,過目能頌,頗得家中長輩寵愛。李家以行伍起家,李守澤父親官拜正三品昭勇將軍,沒想到生個兒子卻是有從文的天賦,樂得跟什么似的,家里有什么好的都先緊著李守澤用,太過寵溺的后果就是讓李守澤有些目中無人,以自我為中心,一旦有人違逆,他就心中百般不舒坦。 李守澤出生時,其母就因為難產血崩而亡,去世前留了一塊玉佩給李守澤,所以這塊玉佩李守澤是非常寶貝的,走到哪里都要帶著,昨日系玉佩的繩子斷了才放到匣子里,準備休沐的時候帶回家讓侍女重新編一個繩子。 誰知道不過就一天的功夫,這塊玉佩就不翼而飛了,而在李守澤心里最可疑的人就是林清。 不為別的,家貧就是原罪! 更何況林清今日早上也確實倒霉,一晚上都有些拉肚子,折騰了一宿,早上就睡得沉了一些,落在了其他三人后面才出的門,一時間就成為了最大的嫌疑人! 面對李守澤的怒火,林清從書本上分了一絲注意力給李守澤,也沒有反擊和辯駁,只淡淡說了一句話:“說我偷了玉佩,人證物證可有?沒有的話,就別打擾我溫書了?!?/br> 屋里都是飽讀詩書之輩,大明律也是耳熟能詳,自然知道官府若要判罰一個人盜竊,需要認證物證俱在才能判罰,林清的話聽著輕飄飄的,但是卻一拳頭把李守澤打進了死胡同,因為根本沒有所謂的認證物證,那憑什么讓別人去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