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節
荀夫子捻了一下胡須,仔細打量了一番林清:一身麻布衣裳,看上去像是新置辦的。所用的書包也是麻布做的,粗糙的很,但是和其父親的拘束不安不同,小小的一個人一直不卑不亢地站在那里,沒有東張西望,也沒有垂頭不語。單看這個也能看出這個孩子教的還是不錯的。 “我這里收學生,可不是每一個都收的。這樣吧,你先跟我念幾句文章,然后自己背一遍給我聽聽。如果能背下來,我就收下你這個學生?!边@也是荀夫子的無奈之舉,鄉人多不富裕,尤其是像林家父子這樣的,一看就是家里過的十分緊巴巴的。若是一點靈性都沒有,收下了也是浪費家中銀錢。倒不如事先測試一下,看資質可以的再收入門下。 林三牛沒聽說過入學還要經過考核這樣的事情,不由有些慌張,自家娃從來沒有碰過書本,也無相關準備,娃又年紀小,萬一一緊張,這要是通不過可如何是好? 林清心中卻對這個荀夫子的品行有些贊同,雖然自身也是堪堪溫飽,但還能維持一個讀書人的風度,不是什么學生都收入門下,看來雖然屢試不中,但是也并非那種讀書讀得迂腐的那種人。頓時對眼前這個老師心中存了一絲敬意,聽說要考核他,也是不緊不慢地上前一步,學著父親作揖的動作行了一禮道:“請夫子出題?!?/br> “兒子要比老子靈光??!”荀夫子心中默默嘆道,臉上卻是無一絲表露,旋即道:“那你聽好了,我念一段三字經給你聽,念三遍,若是三遍之后能復述出大概,我便收下你?!?/br> 荀夫子出題也是有自己的考究的,像林清這般的小孩不曾受過任何教育,但是正是記性最好的時候。一開始讀書的時候,最是需要記憶很多東西。如果連這個最基礎的都做不到,那讀書一道就太過坎坷了。 “曰江河,曰淮濟。此四瀆,水之紀。曰岱華,嵩恒衡。此五岳,山之名。曰士農,曰工商。此四民,國之良。曰仁義,禮智信。此五常,不容紊?!避鞣蜃幽盍艘欢巍度纸洝泛?,看了一下林清微微蹙起眉頭的小臉:“我再念兩次,然后你來復述?!?/br> 聽到《三字經》的時候,林清心中還是比較歡喜的,畢竟前世的時候也有所接觸,雖然沒有全文背誦過,但是因為簡單易懂,林清很快領會了其中的含義,也方便了他記憶。 所以等荀夫子念完之后,林清立即接了上來:“曰江河,曰淮濟。此四瀆,水之紀。曰岱華,嵩恒衡。此五岳,山之名。曰士農,曰工商。此四民,國之良。曰仁義,禮智信。此五常,不容紊?!甭曇暨€帶著一些奶音,但是卻一字一頓,清晰明了,無任何一處錯漏。 荀夫子嚴肅的臉上終于露出了一絲滿意的神色,本來想著只要能背出二三就算通過,但是沒想到居然一字不錯——算是一個有天分的孩子。 林三牛雖然一句都沒怎么聽懂,但是看人神色還是會的。自家兒子背的十分流利,沒有一絲遲疑,夫子也是連連點頭,這說明對自己兒子還是滿意的。 看來娘說的確實沒有錯,二狗果然是塊讀書的材料! 林清的表現再次加深了林三牛對其讀書的信心,當聽到荀夫子答應收下林清時,連忙將手中的六禮并二兩銀子的束脩交上。 拜師六禮古來有之,分別是芹菜(希望學生勤奮好學)蓮子(希望師長可以苦心教育)紅豆(希望學生來日鴻運高照)紅棗(希望學生早日高中)桂圓(凡事順利圓滿)干瘦rou條(孝敬師長,聊表心意)。演變至今,更多是顯示拜師者對老師的尊敬。 對于富貴人家而言,這六禮只是走個過場,但是對于林家來講這三百文的拜師禮也很是讓人心疼了一陣。 荀夫子示意黃氏收起束脩和拜師禮,然后對林清問道:“家里可曾給你起名了?”鄉人很多沒有正經名字,都是按照家里排行或是當時情景隨意取一名字,大多不登大雅之堂。 林清每次想到自己的名字都有些無語,此時也微有些尷尬:“小名二狗。并無大名,還請夫子賜名?!?/br> 林三牛也立馬附和道:“家里人都粗鄙,希望先生給小兒取個好名吧?!?/br> 二狗,二狗的,自己家里人叫叫也就罷了,以后兒子也是半個讀書人了,再叫這個名確實不妥。 荀夫子眉頭微蹙,嘆了口氣道:“既然已經拜入我門下,叫二狗實在是不合適了。世人皆道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但我還是希望你能清明于世,不忘你父母送你讀書進學之初心。就叫林清吧?!?/br> 林清心中大受震動,他不清楚為什么今世兜兜轉轉還是取了這么一個名字,而且荀夫子起名的用意和他父親當年的話一般無二! 林清還一直記得上幼兒園時,老師布置了一個家庭任務,了解自己名字的意義。 當時還只有五歲的林清一回家就問父親自己名字的含義,他父親就說了下面這段話:“古人說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意思是水太清澈了,這條河里就沒有魚了,人太聰明了,什么都能知道就沒有朋友了。但是爸爸覺得做人還是要盡力知道一切,活的明白總比活的糊涂要好。清清你說對吧?” 當時林父的話林清記住了,雖然年紀太小還不能理解,但是因為第二天要交作業,所以還是很認真地記了下來。 可誰知前世今生,他的名字從來不曾變過! 林清太過震動,還是林三牛推了林清一把,他才緩過神來,立即俯身下去,聲音略帶顫抖道:“謝先生賜名!” 第6章 第六章:學堂 自那天之后,林清便再一次開啟了他的學生生涯。 相比于前世,林清現在的學習條件算的上是萬分艱苦了。每天天還沒亮,林清就得起床,然后獨自一人步行一個多時辰到張家村的私塾上學。林三牛一開始并不放心林清獨自一人走這么長的路,但是林清怎么敢讓林三牛還犧牲早上的時間送他上學,就算他答應,家里其他人也會有意見的。 終于好說歹說讓家人放心之后,并且保證不抄小路,林三牛和張氏送了幾回后才放心讓他一個人去上學。 林清在同齡人中算是矮小的,這一來一回就是兩個多時辰的路,對林清來講委實不輕松。剛開始的一個月,林清腳底都走出了血泡,晚上張氏拿著細針挑血泡時,總是讓他疼的齜牙咧嘴,但是第二天依舊咬牙堅持上學。 光這交通的不便利就已經讓林清吃足了苦頭,但是等摸清楚現在的教學模式之后,林清才是真正的叫苦不迭。 荀夫子開的私塾是專門給鄉里學生開蒙的,現在用的課本也是市面上流行的《三字經》,《千字文》,《百家姓》這幾本。這三本教材流傳甚廣,算是最基礎的啟蒙讀物,利于學童能快速掌握常用文字,冗雜一些小故事小常識,教化學童。 林清從小就是老師眼中的學霸,什么知識都是一點就透。若說稍有缺點,就是有些偏科。理科成績遠遠好于文科成績。但是因為理科能拉分,往往一百分的卷子,林清能拿99。而像語文這樣的科目,林清也有兼顧,縱然算不上好,但是也不算差。所以綜合成績比下來,也是名列前茅了。再加上高中分科后一直到碩士畢業,林清的學業重心就一直在數理化這幾門科目上,語文的很多知識點都已經遺忘了。 現在和一群真正的小孩坐在一起學習“三百千”,林清畢竟是成人思維,記憶力也是過人,所以往往荀夫子布置下來的背誦作業都很快就能完成,識字認字一日千里,一下子引起了荀夫子的注意。 自發現林清的與眾不同之后,荀夫子就格外關照林清,一個學堂有二十三名學子,往往叫林清回答的次數最多。讓學童自己溫習之前的學習內容時,也會將林清叫喚到自己身邊問他一些學習上的問題,考校他的功課。 當林清很快將蒙學教材背的滾瓜爛熟之后,荀夫子開始不按常理出牌了,其他學童還在學習《三字經》,林清已經被壓著背《論語》了。 《論語》林清前世也學過,但是只是語文課本中的一些經典對答的節選。類似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蛘呷诵?,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這些。但是其實整本論語并不止這些,現在荀夫子對他的要求是整本《論語》書都要背誦下來。 背誦對于林清而言不是難事,難的是其中一些佶屈聱牙的字句。例如: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于是,顛沛必于是??鬃又^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這些穿插著典故,比較難懂的字句,林清實在無法理解,只能做到死記硬背。 當林清詢問荀夫子有些字句的含義時,荀夫子也會認真作答。但是有可能荀夫子做老師也是生活無奈之舉,所以在教書育人上并不如意,往往一句話還沒開始解釋又開始掉書袋子,將林清直講的是云里霧里。無奈只能遵從荀夫子的“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一遍一遍得重復之前所學。 更可怕的是,林清發現自己在書法一道的悟性實在很差。荀夫子將自己用過的毛筆贈給林清,讓他每日蘸水在桌上書寫,但是寫了一個月仍舊無甚進步,使得荀夫子在這一點上總是連連搖頭。 上一世的林清寫字就不好看,被很多看過林清字的人笑稱狗爬。但是因為后來大家多用電腦打字,字寫得難看也不再是什么見不得人的事情,所以林清很多前世的壞習慣都帶了過來,提筆姿勢教了幾次都不準確,現代人坐姿不端的老毛病也屢屢出現,氣的荀夫子有幾次狠狠拍了林清的背部,示意他挺直腰身。 “林清!抬頭挺胸,身要正,氣要凝,心要專!”說著手中的戒尺就在林清背上拍了一下。 林清聽畢,立即將身體挺直,將全幅心神都放在手中的筆上。 等荀夫子走出了一段,鄰桌的張立學用手肘碰了碰林清,朝他努努嘴,示意荀夫子已經走遠,然后湊到林清耳邊小聲說道:“荀夫子對你可真嚴格,咱又不考科舉,用得著這樣嗎?” 張立學今年十歲,是張家村里正的孫子,家中算是張家村最為富裕的人家了,良田有五十多畝,房子也是村里唯一的紅磚綠瓦,在這個學堂中張立學的家境也算是頭一份的了。 鄉間不成文的習俗,里正都是一代代傳下去的,但是作為一村之長也必須要識文斷字,所以張里正將孫兒中最聰明的一個送到荀夫子的私塾里來讀書。 可惜張立學根本定不下心來學習,剛剛坐在課桌邊就開始左右扭動屁股,一到放學的點就和要飛出籠子的小鳥一樣,跑的飛快。荀夫子布置的作業往往只能完成一半,好幾次被荀夫子的戒尺打的哭雞尿嚎,可是一旦過了一天就依然故我。 林清目不斜視,小聲回道:“雖然不考科舉,但是知識是自己的,多學一點總歸沒錯?!?/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