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節
書迷正在閱讀:九界仙尊、悍“夫”、當異形綁定了救世系統、嫁給男友他哥(娛樂圈)、[娛樂圈]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把后宮當成副本、嫁給愛情的樣子、暖婚似火:寶貝,來親親!、撩完就跑后男主黑化了[快穿]、民國格格[重生]
祁云這邊暫時沒有得到消息,家里安了電話,祁云在給江畫眉打過電話之后,又給水月村小學校長辦公室打了電話。 邱北接到祁云的電話還挺意外的,原本這會兒學校已經放假了,不過按照慣例,他們學校的老師依舊要在假期進行半個月的訓練學習。 因為他們這里既有公社上頭的專項撥款,又有祁云晏起廣懋他們這些已經離開的大佬們每年定期捐款,所以水月村小學可以說是富裕得很,這些留下來訓練的老師直接雙倍工資,沒有人不樂意的。 既拿了工資又精進了自己的教學能力,哪怕以后要想轉到別的小學去教書也更有資本。 當然,最后這一條也就是想想,像是他們被招進來教小學的,一般除非自己努力學習往上面考了,要不然不可能被安排去教初中高中,畢竟教小學的去教中學,怎么說都有點水。 但是同范圍內的小學,卻又實在找不到比水月村小學孩子更優秀待遇更好的了,所以才說最后那一條只是想想,沒人真的認真去考慮。 “咱們村現在都有不少人開始做生意了,賣點小孩兒的東西,或者把家里的房間租出去,還有賣一日三餐的飯館子,我爺在家里擺起了竹簍籃筐,來買的人還挺多的?!?/br> 兩人隨便聊了下學校的事兒,邱北就聲音帶笑的說起了村里的變化。 今年五月里平同志可是直接站出來表揚了去年單獨簽字搞土地耕作的那十幾戶人家,這就算是一個再明確不過的風向標了。 如今公社也不管下面怎么搞的,一心一意就等上頭文件啥時候發下來。 水月村小學是作為茳那市一處小學教育模式實驗點被關注著的,水月村的變化從馬路到來往人員,這些都是默許的沒人能想法子阻止的。 所以如今水月村說是一個村,卻更像鎮,因為水月村從周一到周五上學日里都挺熱鬧的,而李家鎮街上卻依舊是三天才逢一次集。 “村里熱鬧起來挺好的,師傅在家也能有事兒做了,老村長他們身體怎么樣?” “挺好的,李家二叔把水庫給承包了,說是養魚,老村長沒事兒就約幾個老朋友去釣釣魚,今年年尾水庫那里還能給大家分紅,也算是給大家伙創收了?!?/br> 李曉冬被王大梅忽悠著看了兩年的書,最后考了個中專,也算不錯,不過因為他要去上學,所以村里大隊長的名頭就落到了俞七哥頭上。 俞家也是村里的大姓,再加上俞老七為人不錯,老村長跟李曉冬主動幫襯著,這個大隊長的位置坐得也安穩。 村里趙家因為當初趙春來的事兒被村里人很是嫌棄唾罵過一陣子,后來風頭稍稍過去了,趙家人又背后搞起了黑市那一套,去年開始又干起了“倒爺”的買賣,日子倒是過得紅紅火火的,在村里看人都是用鼻孔瞅。 邱北說起趙家人也沒什么鄙視之類的語氣,就是很平淡的在說起王小海跟周代濤做生意的時候順嘴一提。 當初王小海跟周代濤生意失敗以后沒能拿錢回家不說,還欠了一大筆債,兩人回家之后老老實實干了一陣活兒,私底下也在跟著走私貨,家里讓他們倆娶媳婦都舍不得錢,就想著努力把債給還了。 雖然杜山一開始就把債務全給一人獨攬了,可王小海他們也不是那狼心狗肺的,一心一意找門路掙錢,每個月兩人一碰頭就幾百幾百的往杜山那邊寄過去。 之后杜山又站了起來,自然也不會忘了兄弟,原本是要接周代濤王小海再出去一起管理廠子的,不過經過上一回之后王小海兩人也醒過身來,發現自己關鍵時刻根本就幫不了老大,所以兩人堅決不肯過去,就怕占了老大便宜拖了杜山后腿。 杜山沒辦法,只能找了門路給兩人送廠子里的貨,王小海這邊又去衙門注冊了店鋪,然后王小海跟周代濤就在茳那市里開起了服裝超市,如今一家人陸陸續續都搬到了城里,成為了村兒里第一家靠自己努力全家變成城里人的村民。 “等我們這邊能走開了,到時候我帶著平安他們回村里看看你們?!?/br> 邱大爺再過三年剛好滿七十,祁云是打算那時候一定要回來給老人家祝壽的。 邱北自然是歡迎之至,雖然他跟祁云相處的時間不算多,可邱北跟祁云之間還是頗有種兄弟故友的感覺,除此之外,邱北還始終對祁云懷著一份感激。 不論是他還沒出來時祁云對自家爺爺的照顧,還是后來幫他翻案,以及他回村后幫他安排的工作,甚至現在水月村的變化,這些都讓邱北心里生出說不出道不盡的感激。 可能也是因為這些感激,所以哪怕家里有個一天能嘮叨幾十上百句小云這里好那里好的老爺子,邱北也一點沒有嫉妒,反而跟著自家爺爺一起夸贊祁云。 這也算是爺孫倆的一個共同話題,有利于培養爺孫感情。 祁云可不知道還有人在家里這么夸他,要是知道了說不定能產生一丟丟的不好意思。 臘月二十江畫眉跟江河回了懷城,這會兒也要開始cao辦起過年的事兒了,今年難得一家子團聚,凝開芳店里招了看店小妹守著店鋪,自己跟江畫眉約上祁芬,三個女人笑嘻嘻的穿行在一家家商鋪里。 這會兒憑票限購的商品種類越來越少了,手里有錢,能買的東西越來越多。 家里春聯窗花中國結紅燈籠,統統都是自己做,春聯跟紅燈籠祁云包攬了,中國結由祁海茂帶著江河以及幫倒忙的平安如意兩位小盆友一起編,窗花則是凝開芳跟江畫眉以及外援祁芬一起忙活。 做之前就跟昊家以及凝家說了讓他們別買,這邊做好了祁云跟祁豐帶著妻兒一起送過去一些,親家那邊則讓昊斌祁芬兩口子帶兩份過去,昊斌媽那邊用一份,祁芬跟昊斌小兩口那邊用一份。 自己動手不是為了省錢,主要還是傳達一種過年團圓的氣氛以及對新一年的祝福。 臘月二十五,祁豐跟余安安帶著他們才四個月大的兒子祁壯壯風塵仆仆的趕了回來,一家人團聚自然是熱熱鬧鬧圍著桌子在家吃了一頓。 平安之前才見了只比弟弟大一個月的表弟阿埌,這會兒又見到還在伯母懷里吧嗒吧嗒吃奶的小堂弟,一時間還有種錯亂感,畢竟之前他就知道自己有個無敵可愛的弟弟如意。 對于這兩個表弟堂弟也就存在于聽說,沒什么真切的感受。 不過扭頭看來看去,平安還是覺得自家如意最好看! 當然,這可不僅僅是平安自己覺得,家里女人也不忌諱這些,一大家子的四個孩子往一處那么一擺,mama奶奶姑姑伯母就對這些孩子評頭論足說得很是熱鬧。 阿埌長得像他爸昊斌,瞧著就皮實得很,一看以后長大了就不是個能坐得住的主兒,祁壯壯小朋友瞅名字就能知道,這孩子生得有點瘦弱,長輩希望他能長得壯實一點,所以取了個壯壯當小名。 壯壯目前看來挺安靜的,平時也乖巧,看起來跟平安如意是一路人,不過誰說得準呢,孩子一天一個樣兒,性子也有可能突然就轉變了也是正常的。 年三十兒,祁云給王編輯張副編玉封范洋那邊都打了電話拜了年,張副編倒是第一次知道祁云老家那邊安了電話,連忙趁機把年節加班印刷的事兒給他說了。 “原本我還安排了人去給你打電報呢,這倒是省事兒了?!?/br> “對了,有關部門那邊還給你寄了一箱外國讀者的來信,我給你轉到懷城還是就放著等你回平城?” “就留在平城吧?!?/br> 祁云倒是沒想到國外市場反響變化這么突然,不過也就是驚了一下,倒也沒有太過激動,無論是華國讀者還是外國讀者。 咳,其實祁云還是更重視華國讀者的,沒辦法,思想變得更“狹隘”了,畢竟比起前世,祁云到了這個年代,經歷了很多事,被激起的愛國之情多了不少。 愛屋及烏,愛這個國家,也就更偏愛這個國家的人民,也是他的同胞,是跟他一起推動了這個時代華國的“戰友”。 不過更重視更偏愛就不代表祁云要去輕視外國讀者了,祁云準備回頭好好看看外國那些讀者的來信,也好摸摸外國文學作品的市場。 如今祁云短時間內是沒有大動作的意思,只是在學習各國語言的時候深入淺出的順手寫了一些文章雜記,就像當初學篾編竹笛木工差不多,算是一種跟讀者分享學習過程中的發現總結想法,若是能夠給誰帶去幫助那也算是意外之喜了。 作者有話要說: 張副編:祁兄弟,對于你風靡海外有什么感想?【激動八卦舉話筒 祁云:...哇哦?【尷尬而不失禮貌的假裝驚嘆 第144章 領獎 這個年過得熱鬧, 年后走了外婆家又去了昊家, 周國安跟唐思甜今年也回懷城過年,約了祁云跟江畫眉一起出去走走。 如今個體商戶越來越多,懷城受特區那邊的影響,逢年過節搞活動熱鬧得很,街頭公園甚至還有各種地攤點綴,這在幾年前簡直是難以想象的。 “今年課程沒那么緊,我們準備生個娃娃,我媽都在念叨呢, 說要是早知道國家要搞計劃生育,還不如當初早點生?!?/br> 其實“最好一孩、頂多二孩”的政策在早幾年的時候就已經形成了,不過那會兒忙著搞事, 再加上大家根深蒂固的孩子越多力量越大的想法,所以最后也沒能真正推行下來。 去年開始干部領導班子里就開始卡了, 第一胎是女孩兒通過一定程序的申請允許之后才能生二胎, 要不然就下崗回家隨便生。 今年已經普及到了各種國有單位,像周國安跟唐思甜畢業就要安排到教師崗位的人也是屬于被嚴格要求的范疇。 唐思甜的媽想著以后女兒女婿就只能生一個孩子, 心里著急得不行,雖然吧這幾年周國安看著是個好的,可大多數男人都想要個兒子, 萬一她家閨女第一胎生個女兒,之后是就這么著還是放棄工作繼續生? 反正這大外孫還沒揣進肚子里呢,周國安這位丈母娘就已經開始焦慮發愁了,反倒是唐思甜跟周國安小兩口心寬得很。 “大三開始就是下去學校學習了嗎?” 基本課程學完之后, 像是唐思甜他們師范生更多的是要下到各個中學甚至小學去學習實踐。 “我跟國安已經遞交申請往鎮上調了,不知道能不能行?!?/br> 李家鎮公社有個高中,唐思甜跟周國安因為是正規師范大學出來的,所以教的是高中,中專生出來一般就是往初中以及小學輸送。 周國安跟唐思甜還要回水月村過元宵,他們兩人都是一邊過一次春節,春節在這邊過那元宵就要在另一邊過,也算是平衡了兩邊父母的想法。 就這一點唐思甜可是被不少人羨慕著的,畢竟這會兒嫁人了都是跟著丈夫去婆家過年,唐思甜能隔一年就在娘家過春節,另一個她娘家哥哥嫂嫂也樂意,這就很難得了。 年初的時候祁云他們基本都沒機會留在老家過元宵,工作學習都安排得緊,凝開芳也理解,年后初五就已經收拾了東西送走了祁豐一家三口了。 初八里頭又送走了祁云他們,元宵的時候祁云他們剛到平城整頓好,請了老何來家里一起過元宵。 大三之后在課堂上的課程學習要比之前面兩年更寬松,一直到大四,更是主要奔跑在各建筑設計院以及施工單位實習。 雖然這會兒他們都是國家包分配,絕對的鐵飯碗,可能夠考進清苑的人,還真沒有那種進了大學就混吃混喝等著畢業繼續到分配單位繼續混的那種消極想法,大家都是格外珍惜每一個能夠學到真本領的機會。 便是鐵熊大鼠他們都是成天往外面跑,便是工地上的活兒也是頂著大太陽去干過的。 相比較之下,因為畢業后不準備從事本專業工作,所以祁云就顯得比較懈怠了,只是有重要參觀學習的機會祁云才會去,之后絕大多數時間里祁云是在琴瑟行學習,在家里還要在江畫眉時不時出差的時候照顧好家里,為新書的準備工作也依舊持續堅持著。 大三大四這兩年里,祁云托人帶了許多各國能夠收集到的各方面游記雜說,甚至連宗教信徒人手一本的各種內部典籍祁云都弄來很是認真的研讀了一番。 居于平城的“云深先生”正在研讀各國神話歷史,這事兒關注著他的讀者都知道,有那當初就跟祁云有信件來往的讀者更是用自己的門路替祁云找來更多他需要的書本。 曾經通過信件結交到的那位住在平城于歷史方面很有見解的前輩祁云也多次上門拜訪。 對方家里居然有許多野志聊齋方面的孤本,這一點讓祁云很是驚喜,也不知道這位老前輩當初是如何保存下來的。 要不是這會兒風頭不緊,再加上對方跟祁云神交已久,這些東西怕是萬萬不會就這么容易向祁云透露的。 “我一直堅持任何文字都是有出處的,即便是瞎想,抽絲剝繭也能看到些許端倪?!?/br> 那位老前輩對于書籍的看法讓祁云甚為感慨,可不是么,即便是古時候的春情小說金瓶梅,到了后來也有專門的人對其進行研究。 而在大三大四這兩年里祁云于文學界的表現似乎顯得過于平淡,只偶爾在《國風》上發一些又有感而發隨筆寫下的短篇,似乎上一次《時間旅人》帶來的名利風頭已經成為了過去式。 新上來的青年作家里,漸漸甚至有了“云深才盡”的嗤笑評斷,下半輩子興許就靠著那一本不斷翻譯的《時間旅人》吃飯得了。 當然,這種說法不過是有心術不正之人想要踩著祁云的名頭博人眼球引人關注罷了,曾經跟祁云走在一個時代甚至一起參加過兩次青年文學交流會的人對這樣的說法從來都是嗤之以鼻,其中更有祁云的擁護者更是以筆作劍跟那些人隔空文戰,搞得文壇一時間倒是熱熱鬧鬧的。 無論是祁云初出之地的《國風》,還是與祁云有數次合作的興華出版社,這一年多里都沒有什么動靜,祁云依舊不緊不慢的偶爾發表一些小文章。 一直到第二年夏,便是連踩祁云博眼球的人似乎都覺得踩他沒了什么熱度的時候,祁云同時出版了《論藍星五大洲四大洋新生與死亡》、《論社會人文更替輪回》、《論不同體系神話逆推可聯系性》以及《論西方宗教主義》。 這幾本書好像在一夜之間就翻譯出了十一種語言出現在了二十多個國家的書店中。比起上一本《時間穿梭者》,這幾本書更具有各專業領域的文學價值,首先出現的是各國大學課堂講臺上,隨后的短短半年時間,已經被多個西方大國的高等學校列為學生必推專業書籍。 而祁云也在冬季被通知需要趕赴瑞貴納參加瑞貴納文學院諾貝爾文學獎頒布典禮。 此番消息一傳入華國,便是最權威的人民日報以及每天七點新聞聯播都花了不少篇幅進行宣揚贊美,一直沉寂的《國風》這會兒也起到領頭大哥的作用。 在日刊中迅速登載祝賀,而與此同時登載的還有華國文學大師們對于那些宣揚“云深才盡”的言論的反駁評價,從時間上就能看出來,最早第一條甚至是去年那種言論剛出來不到一個月。 《國風》那時候就已經有收集這些文壇前輩大師的評價,期間任由那些心術不正擾亂文壇風氣的人蹦跶,此時伴隨著諾貝文學獎的消息同時發出來,可謂是給悶不吭聲就給那些人一記響亮的耳光。 文壇如何波動,祁云卻沒多大感想,收到邀請函祁云還有點不大相信,總覺得是有誰看不過眼所以在哄他高興。 畢竟別人不知道,他自己卻心里門兒清,那幾本書事實上都是祁云為下一本小說準備過程中產生的“副產品”。 或許別人會覺得寫一本觀賞消遣的小說何必那么認真的去研究,可祁云卻不管什么“一般情況”,既然他自己決定要去寫了,想去寫那么一個主題的書,那么自然要做到最好。 不說完美,但是至少不能自己都搞得一知半解就要去跟讀者胡亂吹噓。 十一月里,江畫眉冒著小雪從分店客棧那邊查看完賬本從外面回來,祁云那會兒正跟平安如意三個人團團坐的圍著堂屋那張桌子寫東西。 祁云寫的是稿子,平安寫的是寒假作業,如意么,則是拿著畫本胡亂涂色,屋里氣氛還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