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節
術香搖頭,面無表情道:“將軍,您過慮了,屬下乃閔家死士,怎會對您,對閔家有絲毫怨恨之心,是屬下跟隨先后娘娘多年,犯了死士大忌,對先后娘娘動了惻隱之心,違抗了您的命令……” “術香!”閔老太爺突然厲聲喝止了她。 術香跪下,面上仍是毫無表情,但眼中卻是滴出淚來。 她道:“將軍,您不必再說了。娘娘臨終前,因為屬下知道她已必死,不忍她死前都不知道真相,亦不忍她對兩位殿下毫無安排,讓兩位殿下置身危險之中,所以便將真相告訴了她,如此,皇后娘娘才求了高宗皇帝,重新布置了兩位殿下身邊的護衛和服侍之人?!?/br> 閔老太爺震驚,盯著術香的表情像是要吃人。 難怪慶源帝和穆元禎身邊明明有不少閔家之人,但這么些年來,卻從來不能左右兩人的成長,沒有讓兩人完全的親近閔家。 他只當是高宗皇帝對閔家戒心太重,在慶源帝和穆元禎身邊按下了太多人的緣故。 卻不想還有自己女兒的手筆! 這個賤婢! 術香卻還沒有說完。 她繼續道:“為兩位殿下故,皇后娘娘沒有告訴任何人真相,包括高宗皇帝。但閔家如此,皇后娘娘豈會不憂慮兩位殿下的將來,所以她亦留了兩封書信下來?!?/br> 說到這里,術香眼中終于劃過一抹痛色,她道,“但就算到那個時候,娘娘亦沒有報復閔家之意。她將書信交給了奴婢,道若是將軍您無害兩位殿下之心,就讓這兩封信永不出現,若是將軍害了娘娘她還不夠,定要傷害兩位殿下,娘娘就請屬下將這兩封信交給兩位殿下?!?/br> 術香從來沒告訴閔后她身中秘毒,若是她知道,也不知道閔后她還放不放心把這兩封信交給自己。 閔老太爺盯著術香,眼中的怒意像是要把術香熾成灰。 她怎么沒有死?派了那么多人追殺她,催了她身上的毒性發作,竟然沒有弄死她。 大概正是因為覺得她在山林毒發,才會以為她必死無疑,這才疏忽了。 可是不管怎么樣,所有事情都不可能再反轉。 閔老太爺終于頹然坐下,面色灰敗,但他靠在椅背上,閉了眼睛良久,面色卻是慢慢又平靜了下來。 再睜開眼時,眼神已恢復深井無波。 他對著穆元禎道:“所以,你已經得了那兩封書信?” 穆元禎抬起手至桌上,將手上的兩封信放下,往前推了推,玄伍便上前,取了信行至閔老太爺面前,雙手遞給了他。 閔老太爺雙手顫抖的上前接過,看到信封上熟悉的字跡,他知道,閔家,真的完了。 太祖皇帝時的舊事,畢竟是百多年前的舊事,以穆元禎的性格,以他對閔家對自己的感情,很大可能會是從此揭過,只會適度管控閔家在北定的軍權罷了。 可殺母之仇,且還是這樣周轉狠毒的殺母之仇,殺其母,還要嫁禍其父,他是絕對不可能再放過閔家了。 此時他看著手中這兩封信,看著那熟悉的字跡,一生剛強的他眼中也終于有了濕意。 女兒的字,都是他一筆一劃親手教出來的,那個女兒不知傾注了他多少心血。 可是為了閔家,他只能被逼放棄了她。 他內心的痛不會比任何其他人少。 可最后,閔家還是敗在了自己手里,被自己的嫡親外孫抄家滅族。 成昭四年春,閔家家主閔老太爺病逝于京城,閔家長子攜閔家眾人上京奔喪。 一個月后,大理寺翻出閔家先祖暗殺太祖皇帝舊案,成昭帝下旨奪回閔家兵權,將北地兵權交由后軍都督府,劃分至燕北都司和西寧都司分而治之,閔家族人皆流放至遼東以北,永世不得進仕。 乾心宮。 以宓走進穆元禎的書房,里面的幾個內監見到皇后,皆行了禮悄然退下。 這一日穆元禎判處了閔家全族流放,這一日,同樣也是他的母后閔后的忌日。 他聽到動靜,抬頭看到以宓,看到她溫柔關切的目光,身上的清冷也收了收。他將手上的一張發黃的小像放到一旁,對以宓溫聲道:“阿宓,你過來坐吧,看看這些?!?/br> 以宓“嗯”一聲,上前坐到他身邊,往桌上看去,舊的書信,手稿,還有一些書籍,堆的桌上滿滿都是。 穆元禎道:“我前些日子翻到了這些,是母后生前寫的一些手記,我不想交給他人,不若你幫我整理整理,我想將這些看看怎樣編撰一下?!?/br> 以宓點頭,可是她的目光慢慢掃過,然后目光卻在先前穆元禎看的那副畫上定了下來。 穆元禎見她目光定在剛剛那副小像上,嘴角略帶了些嘲諷的動了動,他道:“那是我父皇給我母后畫的小像?!?/br> 所有人皆知高宗皇帝寵愛宋妃,冷待閔后,卻不曾想…… 穆元禎看以宓若有所思,他伸手握住了她的手,卻沒有再說什么。 不管他父皇對他母后真實感情到底如何,但行出來的事卻只有傷害,他母后之死,的確是閔家在背后cao縱,但未嘗不是他父皇給逼死的。 明明并非尋不到其他辦法處理,卻偏偏以犧牲自己心愛的人,親人來成全自己成為一個“合格的皇帝”,“合格的家主”,可能還要一邊痛苦,一邊被自己的行為感動。 在穆元禎看來,不是自私到極點,就是無能。 以宓靠在穆元禎的身上,慢慢翻著閔后娘娘的手稿,看她在各色書籍上的各種批注,還有那一沓高宗皇帝留下的各色小像,閔皇后的形象在心中也漸次鮮活起來。史書也好,坊間也罷,一直記載的閔皇后的形象都是如何賢良淑德,能文能武,只是一個雕像,可是此時,以宓看著這些手記,仿若看到她在寫這些東西時的每一寸表情。 帝王之愛何其縹緲,以宓從來不是多愁善感之人,此時感覺到身后穆元禎身上傳來的熱度,也會慶幸,好在穆元禎和其父皇高宗皇帝沒有半點相似之處。 正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