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節
不過他這幾天的表現也并非全是強顏歡笑,那是他在長安做乞兒時的那種狀態,但經歷了這么多的事情,他早已不是當年的那個吃飽了很開心的乞兒了,肩的擔子很重,需要處理的事情很多,面臨的風險也很大,樂觀的天性雖然仍在,但憂慮卻是免不了的。 此時他很憂慮,憂慮的是怎么離開長安最合適,還有是離開長安之后往何處去…… 第三百一十五章 清點整理 離開長安不能太過招搖,不然對方會認為他在故布疑陣,只是虛晃一槍,實則還在城里,屆時他倒是跑了,但元安寧可能受到牽連,之前還有老宮女出面應付,而今不管什么事情都得元安寧自己出面了,她少了一只手,又是獨居,必然會成為盤查的重點。 若是太過隱蔽,別人又見他不到,玉清眾人和官兵不知道他走掉了,還是會搜城,既得讓對方知道,又不能讓對方起疑,這個度不好拿捏。 同樣是開動腦筋,做好了那叫計謀,做不好是花招,短暫的思慮之后,南風心里有了計較。 當務之急是盡快離開元安寧所在區域,長安城里晚是有行人的,萬一被人見到,會給元安寧帶來潛在風險,到得破廟附近不怕了,便是有人見到并傳揚出去,他也只是回來故地重游。 三過家門而不入的事情他是不會做的,再忙回家的工夫還是有的,破廟還是那個破廟,只不過更破了。 他自西城長大,對這里非常熟悉,離開破廟之后往南走了兩條街,到得一處院子外面咣咣敲門。 開門的是王屠夫,這些年南風長高了不少,樣貌也有了些許變化,王屠夫不認得他了,實則當年王屠夫也不認得他,誰會去在意一個小叫花子。 十兩銀子,殺頭豬。 今天過年,家里有賣剩的豬rou,那不成,不要,得現殺。 大年夜誰都不愿意干活,但那也得看值不值干,過了年日子還得過,十兩銀子能買好幾頭豬了,殺,現殺。 這時候都快三更了,一刀下去,叫的那是一個慘,大年夜出現這種聲音,可不晦氣,周圍立刻傳來了叫罵聲,王屠夫可不管,他看重的是銀子。豬也不管,命都快沒了,還不讓人叫喚兩聲。 殺豬時南風一直在催促,只說急著趕路,讓王屠夫麻利點。 不多時,豬殺了,南風留下了銀子,拿走了全部的豬下水,別的沒要,送給王屠夫了。 此前他曾經在五谷祭塔救走了呂平川,此番還去那里,發出呼哨,不多時,八爺來了。 八爺喜食動物內臟,最近一段時間它甚是辛苦,眼見南風要犒勞它,好生歡喜,大快朵頤,著實飽餐了一頓。 待八爺吃飽,南風將剩下的渣滓往塔下扔了一些,然后乘了八爺,往南去了。 這夠了,真正的計謀不是什么都幫對方想好,讓對方吃現成的,而是給對方留下一些錯誤線索,讓他們自己沖著錯誤的判斷找過去。大年夜殺豬,到得白日,王屠夫一定會挨罵,王屠夫免不得講說經過,一個背著大包袱的年輕人用十兩銀子買了一頭豬,殺了之后竟然只拿走一掛下水,這么稀的事情自然會被人當做談資。 有心人聽到消息,細心一想,結論出來了,他喂飽了八爺,連夜跑了,若是還在城里潛伏,他不敢也沒必要半夜里殺豬喂鷹。 第一個難題解決了,輪到第二個了,去哪兒。 今天可是大年夜,人家都好吃好喝,守著老婆孩子,自己倒好,孤身在外,無有去處。 換做矯情之人,這時候該自艾自憐了,但南風卻不傷感,只是發愁,都說小隱隱于野,隱隱于市,大隱隱于朝,自己這次該往哪兒隱呢。 腦子里想的都是之前去過的地方,沒去過的地方想都想不到。 由于不曾得到明確命令,八爺飛的不快,優哉悠哉的往南飛,只當飯后慢走消食兒了。 沒有既定去處,只能用排除法,將不能去的地方逐一排除,去過的地方都有危險,以后不是單獨某一方或某個人會搜尋他,所有想要染指天書的人都會參與尋找,他們沒有尋找的依據,只能去那些他之前去過的地方。 排除了這些地方,還剩下幾個大方向,東魏,西魏,梁國,土之外,前三個都有風險,土之外他又不想去,情況不明,言語不通,人離鄉賤。 深山也不能去,按照常人思維,他得了天書最有可能往山里跑,不排除有人去深山碰運氣,他身有龜甲,哪怕撞見他的可能性很小,這個大運也值得去撞。 此外,八爺是他逃亡的助力,同時也是限制,因為帶著八爺不能離山太遠,不然八爺沒地方隱藏。 得找一個有山的地方,還不能是之前去過的,最好還是別人不曾想到的,滿足這幾個條件的地方可不好找。 在此時,下方一個策馬奔馳的兵卒引起了他的注意,那兵卒應該是個送信跑腿兒的驛卒,也不知傳遞的是什么戰報公,大年夜還在外面奔波。 看到驛卒想到戰報,想到戰報想到戰事,想到戰事腦海里立刻出現一處所在,眼下龍云子不是正在邊境與燕飛雪對峙嗎,有這兩大高手坐鎮,閑雜人等沒事兒誰也不敢往那兒跑,誰也想不到他會跑到那里。 對,去那里,最好能混入軍,若是能藏身軍營,那萬無一失了。 打定主意,立刻沖八爺指明方位,八爺側翼轉身,往東飛行。 下半夜都在趕路,直到日出時分南風才授意八爺落地休息,尋到避風處生了一堆火,吃著干糧檢視昨夜的戰利品。 巖隱子等人都是道士,還不曾出師,也沒有多少細軟,搜到的銀錢不多,法印倒是齊全,四個人的法印全帶在身,一個不漏的都讓他給搜了來,扈隱子等人的法印品階太低,沒什么用處,隨手扔了,巖隱子授的可是一品太玄,是玉印,這可是好東西,得留著,法印遺失之后能不能再補他不清楚,不過他卻知道遺失的法印同樣能夠用來作法,這可是巖隱子的法印,以后巖隱子要是不老實,用這法印來坑他。 倒也不必用它來傷天害理,可以用它來請神,天兵天將可是認印不認人,真有必要的話,今天讓地仙來殺只雞,明天讓天仙來抓條狗,次數多了,神仙煩了,一見是巖隱子召請,便是不能不來,也會磨蹭拖延,可別小看這拖延,真的與妖邪斗法那可是瞬息萬變,神兵來晚了,巖隱子搞不好要倒霉吃虧。 除了這些,還有個香囊,應該是巖隱子的定情信物,繡的那叫一個漂亮,里面是鼓的,捏了捏,發軟,放的應該是檀香粉,不過對他來說沒什么用,隨手扔了。 除了自己換洗的衣物和干糧水囊,包袱里還有一塊金板,這塊金板是自太陽山山洞的長幾供桌拿到的,應該是周朝皇帝敕封那九個看守龍脈道人的詔書,只要將其翻譯出來,能知道天書的來龍去脈,不過現在還看不懂,先放著。 除此之外還有一方木板,這塊木板也得自太陽山,是放在那個小箱子里的,壓在玉印毛坯和斧鑿等物的面,這面應該是當年住在那里的那個道人想對來后來者說的話,應該還有讓來人盡快鑿刻玉印的吩咐,可惜當時沒看懂,不然不會搞的那么倉促了,這個也是鼎寫的,照樣看不懂。 金芴也在包袱里,若是胖子在,這東西輪不到他拿,胖子拿了,金芴面刻的應該是那個道人的封號,那個道人的封號在金板和木板應該都有提及,這個沒什么用處了,不過倒是金子,可以弄碎了花銷。 龍威短弓也在包袱里,這東西現在對他來說沒什么用處了,主要用來打獵,打鳥打兔子著實好用。 自獸人谷得到的那兩只寸草不生大螞蟻還在,這東西與靑螟蟲不同,不用喂食,沒有食物會進入假死狀態,由于之前去過極北太陽山,也不知道有沒有被嚴寒低溫凍死,總之是不動了,撥弄了兩下也不見反應,先留著吧。 還有個離火令牌,這是當初在鳳鳴山附近離火宮主柳如煙送他們的,一直沒用過。 玉石也有幾塊,封印有韓信爽靈的那塊也在其,這東西可得好生留著,以后肯定有大用處。 那張鹿皮地圖也在包袱里,這東西現在沒用了,本想留做紀念,轉念一想,不成,尋找天書的那些人只知道他有龜甲,卻不知道究竟有幾塊,這張鹿皮地圖若是被別人見到,能猜到下落不明的那些龜甲全被他得了,不能留,得燒掉。 此前他曾經謄抄過太烏山九宮石門的鼎,應該是開啟石門的步驟和提示,而今太烏山被清宗挖了個底兒朝天,這東西也沒用了,燒了。 此外還有九州字典兩本,天木老道當年寫給他的那本記載有粗淺道術的書籍,畫符的房四寶和少量符紙,這些都得留著。 這些是包袱里的,身還有一些,玉清和清太玄法印各一枚,得自太陽山的那片龜甲,還陽丹四枚,小半瓶傷藥,金銀七八十兩。 全部家當這些了,重要的全帶在身,也幸虧帶在身,不然怕是已經被諸葛嬋娟燒掉了。 該燒的燒掉,剩下的全部隨身帶著,一旦被人拿住,命沒了,也沒必要再埋起來了。 所有這些事物最重要的自然是那片龜甲,這片龜甲有一百多字,死記硬背好生辛苦,一直到日落時分方才熟記于心,反復校對,確定無誤,這才重新生火,焚燒毀掉。 毀了最重要的這片龜甲,南風如釋重負,長出了一口粗氣,有些東西只有毀掉才是真正的擁有。 不過輕松之余也有些許擔心,而今最寶貴的是自己的腦袋了,一定要好生保護,萬不能被人打傻了。 待得龜甲化為灰燼,南風又拿起一本九州字典,這九州字典記載有歷朝歷代的字,同一個字有甲骨,鼎,篆字,隸書四種字體,實則現在已經出現楷書了,只是不屬于官方字,便不曾收錄。 龜甲的內容他已然熟記于心,需要做的是翻閱字典,與腦海里的甲骨逐一對,這是個慢功夫,急不得,好在此時除了九州字典還有普通的字典,只要扯去封皮,即便有人看到他在翻看,也只當他在學字,不會往深了想。 翻過幾頁之后,南風將九州字典收起,拿出了裝有還陽丹的瓷瓶。 而今情勢緊迫,除了尋處藏身,還應未雨綢繆,做些應對,還陽丹還有四枚,他在斟酌是可否用掉三枚,觸發天雷,渡劫入紫…… 第三百一十六章 詳加準備 早在半年之前他已然超越大洞修為,只是一直不敢氣沖玄關引發天雷,經受天雷乃修行路的最大關隘,屆時會有三道渡劫天雷降下,他擔心自己撐不過去。 粗略估算,土包括三宗在內的道門人和各路江湖武人不下數十萬,但紫氣高手不過三五百,居山以的練氣之人數量之所以如此之少,除了練氣之人天賦良莠不齊很多人窮其一生都不曾達到觸發天雷的條件之外,還有很多人是卡在了大洞晉身居山的這道關隘。 眾所周知,渡劫時需要經受三道天雷,天雷是天對練氣之人的考驗,天雷加身會對練氣之人的身體及經絡造成嚴重傷害,市井常有某某人作惡多端,被雷劈死的傳聞,練氣人經受的天雷與除惡天雷有些相似,但威力卻除惡天雷更大,除惡天雷都是一擊斃命,而渡劫天雷卻是接連三道,一道不死再補一道,還不死,再來一道,十人渡劫,活下來的不過一兩個,火取栗已不足以形容其兇險,當真是拿命來搏。 渡劫如此兇險,卻始終不乏練氣之人以身涉險前赴后繼,此為何故?只因渡劫天雷不但是對練氣之人的考驗,同時也是對練氣之人的賞賜,延壽長生是大部分人練氣的目的和原因,人承父母氣血,得rou體凡胎,rou體凡胎濁氣甚重,會影響和左右壽數,想要延年益壽,必須通過呼吸吐納吸納天地靈氣,排除體內污濁穢氣。 但僅靠呼吸吐納不足以徹底摒除體內污濁,此時輪到渡劫天雷登場,每一道渡劫天雷都是對rou體凡胎的一次淬煉,浩蕩的雷霆之威可將體內頑固污濁強行焚燼,經受的天雷越多,體內污濁之氣存留的越少,日后飛升的可能越大。 此外,被天雷擊的事物都會有雷霆之威殘留,被天雷擊的次數越多,體內殘留的雷霆之威也越多,他日作法的威力也越大。 凡事都有利弊兩面,渡劫亦是這般,有多兇險有多誘人。 練氣之人都知道天雷加身的益處,但絕不多數的練氣之人因為對天雷的強大威勢心存忌憚而不敢盡受三道,在渡劫之時他們會尋求幫助,似先前他和胖子在江邊見到的黑蟒渡劫是這般,那黑蟒渡劫時得到了同門的鼎力相助,又是起壇念經又是升空護送,眼見黑蟒經受不住第二道天雷,還畫寫符咒護佑其身,在第二道天雷降下時護住受傷的黑蟒,卸去了第二道天雷。 黑蟒得同門相助方才順利渡劫,那黑蟒依仗本體強大,先后經受了兩道天雷,似它這種情形并不多見,大部分練氣人都是設法卸去或者躲開了兩道,只受一道亦可焚燼體內多數污濁,日后只要勤加修行亦有飛升希望,故此他們便不求多受,只受其一,若是一道都不曾經受,渡劫便會以失敗告終。 想到此處,南風感到尿急,便暫停思慮,起身解手。 見他起身,八爺自一旁發出了咕咕叫聲,南風知道它想四處游玩,便沖其擺了擺手,“去吧,不要跑的太遠?!?/br> 八爺飛走之后,南風回到原地再度想過,性命攸關,必須縝密思慮,慎重推度,當真大意不得。 眼下他面臨的最大問題是無人相助,一旦引發天雷,不管他愿不愿意,都必須承受全部雷霆,一道天雷都可能被劈死,三道全挨了,死的面兒更大。 但事情也有對他有利的一面,那是他手里有還陽丹,而且有足夠的還陽丹,還陽丹的威力他曾經見識過,真能起死回生,最為可貴的是此物入口即化,起效迅速。 當日他和胖子在江邊曾經見過黑蟒渡劫,細節也都看的清楚,那三道渡劫天雷并不是接連降下的,一道降下,會有些許醞釀時間,然后第二道才會降下,閉目細想,還陽丹起效的時間要略短于天雷停頓的時間,如果沒有意外發生,依靠還陽丹經受天劫應該還是可行的。 之所以說應該可行,是因為類似的事情之前似乎沒有發生過,自江湖行走了這么久,還沒聽說過有誰依靠還陽丹來渡劫。 想到此處,又有新的問題出現,那是為什么沒聽說有人依靠還陽丹來渡劫,是還陽丹不適于渡劫使用?還是還陽丹得來不易,別人得不到? 還陽丹他前后得了十枚,正所謂物以稀為貴,單他一人得了十枚還陽丹,貌似這還陽丹也不是很珍貴,但仔細想來卻并非如此,他這十枚還陽丹是分兩次獲得,第一次是救了王叔的性命,王叔在贈送兩枚七轉補氣靈丹的同時額外給了五枚還陽丹。 王叔雖然不近人情,卻非??粗毓?,在他看來自己的性命非常寶貴,在二人救了他性命之后,他給出的回報應該是與自己性命等價的,但人命終究是無價的,所以他的謝禮只能是極力優厚。 第二次得這五枚還陽丹是王叔與他進行的交換,在此之前王叔對他的脾性已經有所了解,此番又知道他有天書在手,仔細思慮之后認為他貨可居,故此才會與他進行交易,實則王叔并不是跟他做交易,而是在和一個至少擁有一片龜的年輕人進行交易。 不久前王叔曾經去過蟾后所在的沼澤,并在風口下毒,試圖暗算李朝宗,王叔所在的風口在他們藏身之處的西北,也不排除王叔當日發現他們在場的可能,如果真是這樣,王叔對他的評價會更高,不但對他的心智評價會提高,甚至可能猜到他手里不止一片龜甲。 這種可能性不但有,還很大,如果真是這樣,在王叔看來他是貨的貨,這場交易的份量也更重。 王叔下了賭注,自然是希望自己能贏,但雙方的交易只是信義的交易,沒有除了信義之外的其他約束,他日王叔若想讓他徹底兌現諾言而不打折扣,必須讓他發自內心的認可當年的那場交易,至少不能讓他覺得王叔當年坑過他,要想做到這一點,必須是日后的他回憶起這場交易,不會認為王叔以這五枚還陽丹換一條人命是在以小博大。 綜合權衡所得出的結論是不能因為自己得了太多的還陽丹輕視它,還陽丹還是非常寶貴的。 得出這一結論的同時,一個疑問也有了答案,別人之所以不曾使用還陽丹渡劫,不是因為還陽丹無效,而是他們得不到,憑借還陽丹渡劫應該是可行的。 沒有任何事情是萬無一失的,任何事情都有風險和意外,正如天元子當年所說,只要感覺利大于弊去做,這條路應該走得通。 接下來要做的是斟酌這條路什么時候走,怎么走。 他之所以一直拖著不曾渡劫,主要是因為沒人幫襯,他不敢冒險,但此時沒人幫襯,日后更不會有人幫襯,巖隱子之事說明此時江湖對他的搜捕已經開始,接下來面臨的危險會越來越大,人家不殺他不抓他已經算仁義了,誰會幫他,又有誰敢幫他。 早晚都要走這一步,晚走早走沒有任何區別,應該在合適的時間里盡快嘗試渡劫,越早渡劫越安全,不能再拖了。 確定要邁出這一步,接下來要斟酌的是細節了,而今他有四枚還陽丹,在第一道天雷降下之前應該服下一枚,這樣做的目的是將第一枚還陽丹的藥力充分利用,同時也是為了防止天雷加身之后受傷太重無法正常服藥。 倘若第一道天雷令他無法正常服藥,那隨后兩道只能寄希望于先前服下的這枚還陽丹了。 如果第一道天雷過后他仍能服藥,絕不能小家子氣,不能舍命不舍財,必須立刻服下第二枚。 第二道天雷降下之后,第三枚還陽丹也必須服下。 最后一道天雷過后如果不死,再服第四枚療傷。 如此算來,四枚還陽丹剛剛好,并無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