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節
此事還有下文,當年他獨身南下之時曾經聽過傳言,說是西魏另一位武林首領李朝宗挑戰龍云子,龍云子戰敗,被迫交出了天書,他本來就沒有真的天書,自以為交出去的是真的,實則是假的,李朝宗發現龍云子交出的是假的天書,一怒之下跑到玉清宗祖庭討要說法。 這件事情最后怎么處理了他并不知曉,不過龍云子丟人落威是跑不了的,這樣的人接任掌教,宗內眾人自不會服氣。 仔細想來,玉清宗現任掌教龍云子與太清掌教天鳴子多有相似之處,二人都是少壯派,好大喜功,品行也是差強人意。 而玉清宗的情況與太清宗的情況也有相似之處,兩宗的前任掌教都在近年駕鶴,宗內都有派系爭斗,二宗一居江北,一守江南,怎會同時出現這么多的巧合。 想罷此事,南風又想到大眼睛,大眼睛是大羅金仙下凡,天界的仙人每隔一段時間都要經受天劫,大羅金仙也不例外,但大羅金仙是十萬年一劫,三界分定始于夏初,隨后上溯封神,哪怕自軒轅黃帝時期算起,至今也不過三千年,怎么算大羅金仙也沒到渡劫之期。如此這般便排除了渡劫失敗,被貶下凡的可能。 此外,天界仙人若是對品階不滿,也可以臨凡轉世,重新修行,以求高位。但這種情況也不適合大眼睛,大羅金仙是除了三清祖宗之外品階最高的仙人,有通天徹地之能,翻手為云覆手為雨,能穿梭三界,可去回古今,這么大的威能,這么高的品階,大眼睛沒有再世修行的理由。 既然不是渡劫不成再入輪回,也不為謀求高位,那大眼睛下凡就只剩下最后兩種可能,一是她犯有罪過,被貶下凡。二是她是肩負使命,下來做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若是被貶下凡,便不會有對手殺她。眼下她的對手已經察覺到了她的存在,開始尋找追殺,這就說明她日后所做的事情對對方極為不利。 大眼睛具體要做什么他無從推斷,大眼睛的敵人是誰他也不知曉,他只知道夜襲將軍府的是狼妖,至于是何人派遣了狼妖又無從探尋了。 此時尚不知道玉清和太清的變故與大眼睛的臨凡有沒有直接關聯,玉清宗和太清宗的授箓道人都有天職,替天行道,濟世救苦是他們的本分,若有妖人作惡,他們一定會加以阻止。 由于線索太少,無法連貫佐證,得出的不是結果而是猜測,不久之后人間可能會有巨大變故,妖人作惡之前先行離間三清各宗,以削弱道人力量。天界仙家可能預料到了這一點,故此身為大羅金仙的大眼睛才會臨凡轉世予以干預。 三更過后,南風收回思緒閉眼睡去,此事對他來說太過遙遠,眼下最重要的是努力修行,到得約定之期重回太清,為天元子洗刷冤情,討回公道。 雖然心中急切,他卻不敢打坐練氣,練氣之時會有靈氣外散,若是有人留意,就會發現他已具洞神修為,這對他隱藏行蹤甚是不利。 早課時辰也是一樣的,除了玉清經,其他經文南風早已爛熟于心,但鐘響之后他卻并未與其他道人一同前往大殿cao行早課,他剛入山門,會也得裝不會。 不去cao行早課,卻得吃早飯,赤陽,青陽,紫陽三宮各有飯堂兩處,男女分開,飯食皆是素品,無味寡淡。 飯后,明月給他抱來了一摞經書,前幾日南風就一直留在房中背誦經文,七日之后開始cao行早晚功課,上午練氣習武,下午聽經犯困。 與太清宗相比,玉清宗的修行氛圍甚是濃重,道人雖然可以自由下山,卻很少有人下山閑逛,平常時候多在房中潛心修行。 在刻苦修行,搶先爭優的大勢之下,門人弟子多有暗中較勁,對于那些進步快于自己的同門道友雖不說討厭敵視,卻也十分冷淡,這便是古人所說的木秀于林風必摧之,人秀于群眾必謗之。 玉清選徒嚴苛,非良才不收,當真是群英聚集,人才濟濟。南風天賦不高,進步又慢,由于不足以成為他人的競爭對手,反倒賺了個好人緣兒,比他好的都喜歡他,也沒有比他差的。 在太清宗他是受到優待的,但是在玉清宗沒人優待他,都知道他天賦不好,是立了功才被收在玉清的,雖然不討厭他,卻也看他不起。 凌云子還是很念舊的,經常指點一二,但兩月之后凌云子渡劫成功,晉身居山,調去了青陽宮,如此一來就更沒人注意他了。 玉清宗有比武切磋的慣例,每隔三個月就會有一次比武切磋,南風現在是赤陽宮道人,也得上場。 對手大他兩歲,由于入門時間很短,南風便有心認輸,但主事不許。 南風只能硬著頭皮上場,他來玉清宗不過兩個月,即便擁有洞神修為也不敢顯露,每日在房中練氣也不過是裝裝樣子,上場之后剛剛拉開架勢就被對方打到在地,眾目睽睽,好生丟臉。 好在眾人都知道他差,也不曾過分嘲笑。 轉眼又是一月,南風終于敢顯露氣息,隨即開始勤下苦功,沖擊高玄…… 第八十八章 偶遇故人 與在太清宗的肆無忌憚不同,南風在玉清宗很是安分,早晚兩次功課,上午自赤陽宮演武場練武,下午自房間打坐練氣,生活安靜平淡。 玉清宗與太清宗的氛圍差異很大,太清道人相對隨和一些,比較好說話。玉清道人自視甚高,多有高傲之心。 實則他們的高傲也不是無有來由,玉清道人練氣更加刻苦專心,嚴于律己,恪守玉清十大戒律,不食葷腥,少涉私情,如此這般練氣自然就快,同時入門的三宗弟子,一紀之后玉清弟子至少比太清和上清弟子高上一階。 太清宗吸收了部分儒家思想,雖不奉行儒家的中庸之道,卻也相對和善,待人傳道多以推心置腹,諄諄善誘為主。 玉清道人與他們不同,玉清道人心氣甚高,待人多存俯視之心,缺乏平和親近。這種心態與入門時受到的嚴苛篩選不無關系,但凡拜入玉清的都是人中龍鳳,他們自己自然也知道這一點。 玉清道人最大的長處是有著俗人沒有的清醒,他們對時間極為看重,非常珍惜,懂得如何合理分配利用,他們不會為無關緊要的瑣事分神,精力主要用在參天悟道上,參天悟道分為兩個部分,一是參悟天地規律,學習玄門法術。二是明曉陰陽大道,明辨善惡是非。道理,道理,要明理必須先學道。 有句話叫英雄不問出處,實則出處對人的影響還是很大的,南風是叫花子出身,散漫慣了,對于玉清宗的這種緊張積極的氛圍和節奏很不適應,但他并未因此萌生退意,他臨走之時曾告之太清眾人十二年后會重回太清,若是蹉跎歲月不思進取,臨走之時的豪言就會成為眾人的笑柄。 努力自不必說,但努力的效果卻差強人意,天賦的高低直接決定了練氣的快慢,一干同門道友天賦既高,修行還十分刻苦,靈氣修為突飛猛進。而他雖然百般努力,不曾懈怠,靈氣修為卻提升緩慢,令他心生牛再努力也跑不過馬的感慨。 修行進展緩慢令南風甚是郁悶,好在玉清道人雖然心高氣傲,卻不會嘲笑弱者,在他們看來人分貴賤,南風屬于后者,練氣緩慢也有情可原。 玉清道人雖是男女分居,卻也有碰面的時候,赤陽宮每月初一十五會有開示法會,由德高望重的前輩真人講經說法,此時赤陽宮的道人都會到場,都是些年輕男女,春心萌動,即便有門規約束,眉目傳情,遞紙送書之事還是多有發生。 但這些與南風無甚關系,自古美女配英雄,沒有哪個美女會喜歡無為平庸之人。 眨眼之間,南風來到玉清宗已有半年,還是洞神修為,離高玄仍有不小的差距。每次比武切磋都是抽簽決定,他還是誰都打不過,雖不惱火,卻也多有郁悶。 夜深人靜之時南風也會想起胖子,此時胖子應該已經自佛光寺掛單,也不知道他過的怎么樣。 還有黃奇善,黃奇善走后也不曾再回來,亦不知道他有沒有找到大眼睛。 同門道友雖然不曾討厭排擠他,卻也無人跟他結交,這半年之中他一個朋友也不曾交到,除了那個名為明月的小道童偶爾會來跟他說話,其他人也只是見面打個招呼,再無其他交集。 玉清宗每年會有一次開壇授箓,但授箓的名單里卻并沒有他的名字,南風很是失望,但授箓并不是靈氣修為到了就必須授箓,還需要具備一定的德cao和品性,哪怕他前去爭辯索取,對方也有話可說。 細想下來,玉清宗不授箓給他當有兩種可能,于情,他天賦不高,對方擔心他日后墮了玉清宗的名頭。于理,他到玉清宗時間很短,對方不確定他的品性和德cao。 不管是哪一種情況,總之是沒有授箓,南風心中不快,便沒有前往大殿觀禮,獨自下山,外出散心。 玉清宗是西魏國教,玉清道人授箓,下屬道觀和朝廷都派人前來觀禮,山下停滿了各式各樣的馬車。 眼見山前人多嘈雜,南風便打消了下山的念頭,轉身向回走去。 “南風!”山下傳來了呼喊聲。 聲音很是熟悉,熟悉到南風不需要回憶就知道是誰喊他,歡喜回頭,只見呂平川正自諸多馬車之間向他快步走來。 “大哥!”南風高聲回應,疾奔下山。 二人自山前會合,久別重逢,喜不自勝。 呂平川比南風大兩歲,今年已經十七,身形甚是魁梧,當過六尺,比南風高出一頭,他長的本就英俊,當年衣衫襤褸遮了英氣,而今穿的是一身銅鏡護心的軍士輕裝,腳下穿的是藍布官靴,手中拿著一桿玄鐵長槍。 二人皆是男子,即便心中歡喜也不會喜極而泣,但那捶胸搭肩的親切舉動總少不得。 “大哥,你當兵了呀?!蹦巷L問道,人靠衣裳馬靠鞍,這話一點不假,單看這身衣服就知道呂平川這幾年過的不錯。 “只是官兵,不入行伍?!眳纹酱ù鸬?。此時的兵分為官兵和士兵兩種,官兵通常負責維持境內治安,而士兵則負責戍邊和征戰,兩者相比,士兵的地位要略高一點。 “走走走,去我房間說話?!蹦巷L拉著呂平川誠心邀請。 “去不得,去不得,李大人不知道何時下山,他一下來,我們即刻就要出發?!眳纹酱〝[了擺手,轉而指著南風頭上的道冠,“小子有造化,竟做了道士?!?/br> “機緣,機緣?!蹦巷L環視左右,指著不遠處樹林邊緣的一塊陰涼地,“走,大哥,去那里說話?!?/br> 呂平川點了點頭,與南風同行前往。 到得樹蔭下,南風跑進樹林為呂平川搬來一塊青石讓他坐下,然后急不可耐的問道,“大哥,當日你們去了哪兒?有沒有大姐和長樂的消息?” 呂平川知道南風一定會問這些,已然整理了思緒,南風一問,立刻作答,事發之后他們不敢留在城里,只能出城避禍,起初他和大眼睛還有莫離是在一起的,出城之后三人自山中找到一處山洞,自那里安身,那時正值深秋,山中多有木薯野果,覓食果腹也不困難。 第八天中午,莫離不見了,呂平川和大眼睛四處尋找,自一乞丐口中得知,莫離是被一對中年夫婦帶走的,據那乞丐所說,莫離當時坐在馬車上,一直在哭鬧,那婦人拿了點心哄他,還被他扔掉了。 二人循著乞丐所指的路徑向南追出很遠,卻不曾找到莫離。雖然甚是傷感,呂平川卻并不擔心莫離的安全,根據乞丐所說不難看出,那對夫婦家境還算不錯,帶走莫離想必是想收養他。 自城外躲了一段時間之后,呂平川和大眼睛重回長安,但他們不敢回破廟,而是一直在東城活動,恰好遇到了李朝宗前來挑戰龍云子,呂平川得到消息,前往李朝宗的住所請求收錄,李朝宗發了善心,將他收入紫光閣。 呂平川進了紫光閣便不能與大眼睛在一起了,也不知道大眼睛之后去了哪里。 在紫光閣學藝兩年,李朝宗選出八名年輕弟子送給大司馬做貼身護衛,大司馬名為李尚欽,與李朝宗是堂兄弟。 呂平川天賦奇高,雖然入門不過兩年,卻深得李朝宗真傳,亦在被選之列。 呂平川回到長安就差人尋找他們,但尋了好久也沒有他們的消息。 聽罷呂平川的講述,南風心中喜憂參半,喜的是呂平川境遇不錯,憂的是不知道大眼睛和莫離現在怎么樣了。 呂平川說完就開始詢問南風這些年的經歷,南風還沒來得及答話,不遠處就跑來一個與呂平川一樣打扮的官兵喚他回去,說是李大人要啟程回府。 南風跟著呂平川走向他們的車馬,行走之時簡略的說了自己和胖子的情況。 呂平川有公務在身,雖是不舍卻不能與南風多說,倉促道別之后與另外幾人一起護著馬車往東去了。 第八十九章 無妄結仇 南風目送呂平川離去,自山前到東山拐角有三里路程,馬車走了半柱香,呂平川專心護衛馬車,并未回頭。 呂平川有了這般際遇,南風真心為他高興,結義之時呂平川曾經說過自己的家世,呂平川的父親名叫呂正乾,此人在世之時是大理寺的官員,可能是受到了父親的熏陶,呂平川從小的志向就是做官,而今他不但學到了功夫,還在大司馬府中當差,大司馬乃朝廷大員,正一品階,掌天下軍事,位極人臣。呂平川跟了他,平步青云指日可待。 為呂平川高興的同時,南風心中也有疑慮,按照呂平川所說,事發之后他們避禍深山,莫離年紀還小,在山里居住,呂平川和大眼睛不應該讓他落單兒,退一步說,即便莫離落單,又怎會那么巧,恰好被人遇到并拐走。 一對中年夫婦,于深秋時節去深山做什么,這時候可不太平,二人進山也不怕遇到山賊。去便去了,還駕著馬車,拿著點心。 仔細想來,此事有諸多疑點,那對夫婦極有可能是呂平川找來收養莫離的。 按照呂平川的性情,這種可能很大,如果真是這樣,呂平川將莫離送人應該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不忍心莫離跟著他們受苦,眾人自長安都是饑一頓飽一頓,再隱居深山,生活會更加艱難。再者,呂平川早有拜師學藝謀取功名之心,莫離跟著他會是個拖累。 不管出于哪種動機,呂平川將莫離送人都是正確的,當年的他沒有能力照顧莫離,莫離跟著他會非常辛苦。 呂平川與莫離一直很是親近,故此才會在拜師之前為莫離找好歸宿,但大眼睛與他的關系就沒有那般親近,呂平川拜了李朝宗為師,實則是為了自己的前程而撇下了大眼睛。 此事雖然略顯薄情,卻也無法指責呂平川不仁,不仁是有能力有義務幫助別人卻袖手旁觀,而當年的呂平川并不具備這樣的能力,他是有苦衷和難處的。 馬車消失之后,南風嘆了口氣,轉身回山,莫離被人收養,溫飽總是不愁。但大眼睛是個啞巴,又聽不到聲音,孤身一人漂泊在外,可想而知會何其艱難。 半年之前黃奇善還在尋找她,這就說明眾人離散之后的一年半時間大眼睛是沒有得到她舊友的照顧的,此時他只能期盼黃奇善等人能在大眼睛的敵人找到她之前找到大眼睛,屆時大眼睛便不會過的太過辛苦。 此前眾人并不知道大眼睛的姓名,現在他也不知道,但他知道了大眼睛是太陰元君轉世,還有就是她托生元家,乃皇室宗親。 元家遭到滅門之禍是在兩年之前,此前他們是有能力尋找大眼睛的,若是寒門失了子女,可能尋之不到,但元家是皇室宗親,大眼睛的父親又是大將軍,大眼睛一直在長安,又不是住在荒野深山,尋找難度并不大,他們若是有心尋找,一定能找到。由此可以看出,當年是他們主動丟棄大眼睛的。 而今元家已遭滅門,當年發生了什么事情已無從追尋,但元家絕不會因為大眼睛天生聾啞就拋棄她,這不至于,最大的可能是大眼睛出生之時有驚人瑞兆,元家不明其要,誤以為妖。 回到赤陽宮,恰逢一干授箓道友歡喜回返,眼見南風低頭走來,便有人止步與他說話,善意開導,好聲鼓勵。 高傲之人并不一定品德不好,謙和之人也并不一定就是君子,大部分玉清道友的品格都是好的,南風在他們眼中屬于弱者,幫助和照顧他的人占了多數。 但也有欺負他的,巖隱子就是其一,巖隱子比南風大三歲,乃龍云子首徒,去年秋天,前任掌教駕鶴,龍云子升座,自赤陽宮選出十二位乾坤道士前往太清宗參加三清法會,巖隱子脫穎而出,得龍云子收錄,加授太玄。 既授太玄,便是日后的掌教,赤陽宮的一些道人便有心巴結,以他為首,組成群體。巖隱子有心儀之人,也在赤陽宮,是那坤殿的憐隱子,二人私下交往,多有狎昵。 由于門規森嚴,花前月下便不甚便利,但私通書信甚是頻繁,此前多有鷹犬存心巴結請纓送信,但玉清宗也有類似于太清宗律察殿的存在,幾次都將送信之人抓了個正著,他們無法嚴厲處置巖隱子,便加重懲罰送信跑腿之人,以破壞門規為由將他們送到后山面壁,前后已送去了五六個,而今再也無人敢為巖隱子跑腿兒。 少年思春,巖隱子憋忍不住,想要傳書約請卻找不到送信之人,尋過一圈兒,找上了老實的南風。 令他沒想到的是南風只是看似老實,骨子里卻甚是強硬,一口回絕了他的要求。 巖隱子見他不去,便按捺性子好言相求,但南風還是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