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節
“是的,”南風重重點頭,“我是自北方來的,走了好幾個月才到這里,我找玄真真人有非常重要的事情,勞煩道長帶我進去?!?/br> 那中年道士皺眉不語,片刻過后出言問道,“冒昧相問,你找玄真師叔所為何事?” “有非常重要的事情?!睕]見到玄真子本人,南風不敢說出自己此行的真實目的。 中年道士嘆了口氣,“哎,實不相瞞,玄真師叔早在半年之前已經駕鶴仙去了?!?/br> 南風聞言如遭雷擊,愕然瞠目,呆立當場,他辛辛苦苦趕到這里,本以為馬上就能完成天元子的托付,萬萬沒有想到玄真子竟然已經死了。 “小善人,玄真師叔雖然不在了,太清宗還在,主事之人還在,若你所說之事事關太清,我可代為通稟?!敝心甑廊苏f道。 南風此時尚未自巨大的震驚中回過神來,聽得中年道人的話,木然的搖了搖頭。 “師叔,快走吧,他身上好臭啊?!蹦切〉朗康吐曊f道。 “莫要胡說?!敝心甑廊说皖^訓斥,轉而沖南風抬了抬手,拉著小道士往北去了。 二人走后,南風癱坐在地,他從未想過會出現這種情況,天元子把龜甲交給他的時候曾鄭重叮囑,一定要將龜甲親手交給玄真子,絕不能讓別人轉交。但此時玄真子已經死了,他雖然趕到了太清宗,卻不知該將龜甲交給誰了。 震驚之余,南風開始斟酌該如何處理此事,目前擺在他面前的有兩條路,一是把龜甲交給太清宗主事之人,這么做有利也有弊,好的一面是不管交給誰,都是給了太清宗,他也算完成了差事。 但不利的一面是這么做可能違背了天元子的本意,如果不管交給誰都一樣,天元子直接跟他說把龜甲送到太清宗就成了,完全沒必要著重叮囑只能交給玄真子。天元子這么做說明太清宗并不是一堂和氣,身居高位的那些人可能彼此之間存在沖突和矛盾。 苦思良久,南風始終拿不定主意,這件事情與別的事情不同,別的事情只需要權衡利弊就成,但此事根本無法權衡利弊,要么全對,要么全錯,最要命的是他還沒有做出判斷的依據。 太陽升起之后,山下來了很多香客,陰陽廣場北面的山腳下有幾間廂房,廂房里有知客道人,有些看似很重要的香客,就由知客道人引領上山。 南風本以為太清宗是一處封閉的所在,沒想到他們也接受世人供養,不過細想下來也很正常,太清宗是梁國最大的門派,就如同玉清宗之于魏國,梁國的護國真人很可能就出自太清宗,這樣的道觀,香火鼎盛,臣民進香也在情理之中。 辰時三刻,一名知客道人自北面走了過來,詢問南風來意,南風只能以之前的借口回答,知客道人告訴他玄真子已然駕鶴,勸他離去。 南風不走,知客道人便請他前往別處,不要自山門附近滯留。 南風知道對方嫌他污穢,但提了鋪蓋去了東面樹林,自樹林邊緣坐了下來。 由于先前失血過多,此時他感覺異常疲憊,挪到樹林邊緣之后很快昏昏睡去。 醒來時是中午時分,此時山門之外已經停滿了形形**的馬車,不曾上山的馬夫和隨從正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吃飯。 他們吃的午飯都是太清宗提供的,黃米飯上面蓋著新鮮的葵菜。 南風很長時間沒有吃到新鮮菜蔬了,內心深處很希望對方也能給他一份,但觀察過后發現山上提供的飯菜都是按人頭兒來的,并不是隨意分發。 就在他暗自埋怨自己不該心存奢望之際,忽然發現早上問他話的那個中年道人自遠處走了過來,手里端著一碗蓋有葵菜的黃米飯。 見到那中年道人向自己走來,南風急忙低下了頭,不遠處還有幾個人,萬一對方端的飯菜不是給他的,他一直盯著看會很尷尬。 但那中年道人沒讓他尷尬,那黃米飯真是端給他的,“餓了吧,與你吃?!?/br> “謝謝?!蹦巷L道謝接過。 “你口音不似梁人那么輕糯,當真來自北國?”中年道人遞送筷子。 南風點了點頭,伸手接過那雙筷子。 “你孤身前來?”中年道人又問。 南風又點了點頭。 中年道人見狀面露疑惑,“你孤身一人,自北國來到這里找尋玄真師叔,究竟所為何事?” 南風端著飯碗,抬頭直視著中年道人。 見他不答話,中年道人又指著一旁的包袱問道,“這是何人的尸骨?” 南風仍然沒有答話。 那中年道人見他一直不開口,不勉強也不追問,笑道,“快些吃了,碗筷要交回的?!?/br> “是您自己要送飯給我,還是別人讓您送飯給我?”南風問道。 “你要作甚?”中年道人笑問。 南風沒有答話,放下碗筷,伸手自包袱里拿出一根腿骨,自其中倒出一塊銀兩,遞給了中年道人,轉而拿起碗筷大口撥飯。 中年道人驚詫的看著手中的銀兩,這塊銀子當有二兩左右,至少也能兌換銅錢兩千枚,能購得他所吃米飯一千碗。 “小善人,玄真師叔已然駕鶴仙去,”中年道人將那銀兩塞給南風,“銀兩你帶上,早些去了吧?!?/br> 南風正在吃東西,便沒有辭讓銀兩,快速將菜蔬吃光,米飯撥凈,將碗筷還給了中年道人。 中年道人接過碗筷,拍了拍南風的肩膀,直身站起,轉身欲行。 “道長,我能留在太清山嗎?”南風也站了起來。 中年道人搖了搖頭,“收徒之期已過,只能再等明年?!?/br> “我可以留下做工?!蹦巷L說道,天書不屬于他,他不想帶著天書離開。但他也不想隨隨便便就把天書交出去,目前來看,唯一的辦法就是找出與玄真子關系最好的那個人,將天書交給這個人。但尋找這個人需要時間,他得設法留在這里。 中年道人聞聲回頭,再度打量了他一番,“你如此瘦弱,能做什么……” 第三十二章 太清七殿 眼見中年道人口風松動,南風急忙跟了上去,“我什么都能干,砍柴燒火這些灶上的活兒我都會,跑腿打雜我也成?!?/br> 南風說完,中年道人歪頭沉吟,沒有立刻答話。 “我膽子大,打更叫醒我也能干。我不怕臟,掏糞倒桶我也能行?!蹦巷L再度補充。 中年道人歪頭看了他一眼,想說什么又沒說。 “道長,我自北方過來,好幾次都差點死在路上,您看,就在前幾日,我還被毒蟲咬了?!蹦巷L抬起了右手。 “先前你吃飯的時候我已經看到了,”中年道人點了點頭,“你真是孤身到此?” 南風一聽,立刻明白中年道人在追查他的來歷,連連點頭,“只有我自己,一個多月前我踏冰過河,遇到了水怪,一個矮個子道長恰好路過那里,那道長跳進水里殺掉了水怪,又救下了好多人,他當時還看到了我,只有我自己?!?/br> “你遇到的想必是天啟師兄,”中年道人點頭過后再度發問,“你尋玄真師叔,究竟所為何事?” 自中年道人問他是不是孤身前來之時,南風就知道中年道人早晚會問這個問題,不確定他的身份來歷,中年道人是不會將他留在太清宗的。由于早有準備,答的就快,“我叫南風,本是長安城里的花子,與同伴住在西城土地廟,我們犯了罪過,官府要抓我們,我被堵在了廟里,那時廟里還有個避雨的瞎子,也不知他用了什么法術,進廟的那些人竟然看不見我,我由此逃過一劫,事后他給了我一些銀兩,托我到太清宗給玄真真人送個口信?!?/br> 中年道人聞言面色大變,“那瞎眼之人多大年紀?” “五十多歲?!蹦巷L說道。 “五十多歲?”中年道人面露疑惑,“他是雙目翳障,還是無有雙眼?” 南風知道中年道人想確定什么,“他沒有眼睛?!?/br> “你是何時遇到他的?”中年道人急切追問。 “長安舉行法會的那幾天?!蹦巷L答道,他之前所說的有九成是實情,只是篡改了最重要的環節。 “小師……那瞎眼之人托你帶的什么口信,能否說與我知道?”中年道人問道。 “東城客棧有條黑狗?!蹦巷L說道。 中年道人聞言面露疑惑,“那瞎眼之人還說過什么?” 南風搖了搖頭,“他走的很急,只這一句?!?/br> 中年道人沉吟良久,出言說道,“此事不要再說與旁人知道,你若不嫌辛苦,就留在山上吧,待得明年九月,若能過得三問六考,便能拜入太清?!?/br> “謝謝道長,謝謝道長?!蹦巷L連聲道謝。 “這是怎么回事?”中年道人指著裝有尸骨的包袱。 “我中途撿來的,別人嫌它晦氣,便不會來打我?!蹦巷L說道。 中年道人嘆了口氣,“難為你了?!?/br> 南風轉身跑回原處,將那包袱隨手扔進樹林,背了鋪蓋就要跟中年道人上山。 “暴尸露骨對亡者不敬,將它埋了,”中年道人轉身向北走去,“你去埋它,我自山下等你,那被褥也不要帶上山去?!?/br> 南風本來還想回頭找機會再來拿龜甲,見中年道人這么說,立刻連聲應是,跑回去撿起包袱,進了東面樹林。 往樹林深處走了很遠,南風扔掉被褥,扒出淺坑將尸骨埋掉,回返途中又尋了一處避雨石縫,自衣服里拿出那張鹿皮,以吃包子剩下的油紙將那龜甲和鹿皮裹了,塞進了石縫。 出得樹林,南風一溜小跑,穿過陰陽廣場,來到山腳下的木屋前。 中年道人此時正在跟一個知客道人說話,見南風到來,指著南風沖那知客道人說道,“就是他了?!?/br> “師叔,您先回去,我送他上去?!敝偷廊巳鲱^,圓臉大眼,長的很是喜相。 中年道人點了點頭,又沖南風說道,“眼下膳堂好像不缺人手,只能委屈你做些雜務,好生勞作,莫生是非?!?/br> “多謝道長?!蹦巷L彎腰道謝。 那圓臉的知客道人在旁插話,“不懂規矩,天成子師叔乃下和殿輔事高功,當以法師尊稱?!?/br> 天成子擺了擺手,“他初來乍到,哪里懂得那么許多,莫要責怪他?!毖粤T沖南風說道,“你隨靈喜道長去吧?!?/br> 南風再度道謝,天成子轉身背手,拾階去了。 靈喜子厭惡的沖南風擺了擺手,“走吧?!?/br> 南風急忙應聲,邁上臺階。 “那是你走的嗎?走小路!”靈喜子抬高了聲調。 南風一聽,趕緊退了下來,跟在靈喜子身后, 這靈喜子雖然長了一臉的喜相,卻不似天成子那么和善,態度很是倨傲,行走之時陰陽怪氣的向南風講說太清宗的情況以及應該遵守的規矩。 這靈喜子是個知客道人,向香客介紹太清宗是他每日的功課,講說起來用詞精準,條理清楚,先是自我吹捧,什么太清宗是梁國國教,掌教真人是梁國的護國真人,還有太清宗歷史上出過多少神仙。 說完這些,又說太清宗的具體情況,這里只是太清宗的祖庭,還有很多隸屬于太清宗的小門派分散于全國各地。太清宗祖庭有授箓道士五千兩百,道童八百一十,仆役六百左右,每日進香的善信居士無數。山上有三清大殿一座,太清大殿一座,道觀五處,別院三處,共有大小房間兩千多間。 住在山上的人分屬七殿,七殿分別為上玄殿,中威殿,下和殿,律察殿,典藏殿,禮樂殿,俗務殿。 上玄殿地位最高,里面都是渡過天劫,晉身居山修為以上的紫氣真人,此時上玄殿內有紫氣高手三十七人。 中威殿地位次之,里面都是修道有成,晉身洞玄修為以上的藍氣高手,這些人大約有一千兩百人。 下和殿地位又要低一點,升玄修為以下的道士,還有那些不曾授箓的道童,都歸下和殿監管。下和殿人數最多,有四五千。 律察殿是專門負責督察眾人遵守戒律山規的,人數不多,只有百十人。 典藏殿是掌管太清宗經文典籍的,道人學習各部經文也由他們負責考察傳授,典藏殿里住的基本上都是老人家。 禮樂殿負責祭天作醮,各種科儀的籌劃以及樂曲的演奏,人數不多,也不過百。 俗務殿顧名思義就是處理俗事的,由少量道士管著六百雜役,負責山上七八千人的生活起居以及環境的打掃和清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