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8節
第1035章 戰起(一) 隆慶五年春,越鄭王劉汾親率二十萬精銳兵馬,出茅鎮山,從陰魂嶺南側繞過,直接往中州南部的滕王山直插過去。 越鄭王劉汾,是越朝難得的悍將。 雖說越朝跟魔族不接壤,近一萬年來魔劫都沒有直接波及越國境內,但境內并非一直都太平無事。 即便是在玄皇天前掌教真人、越朝先帝劉冕的坐化之前,由于劉冕廣封宗室,壓縮其他宗門及大姓世族的生存空間,導致越國其他宗門主導的反抗叛亂頻發;以元周為首的北陵玄皇殿就在這個過程中,從越國分離出來、逃到崇國尋找庇護的一脈勢力。 而在劉冕坐化之后、越國乾元帝劉醒繼位,前帝劉冕寄希望宗室能成為劉氏一族統治國域的根基、大舉分封宗室子弟為藩王的舉措,反倒成為乾元帝劉醒繼位后,越國最不穩定的動蕩因素。 劉氏宗室藩王,在劉醒繼位四百多年間,先后有六人叛亂,也就是所謂的六王之亂。 一直到崇國建興帝登基前幾年,乾元帝劉醒才逐一平滅掉六王叛亂。 然而即便如此,越國猶有少量的叛軍逃入墜星?;蛟絿髂系男U原,不愿屈服。 越鄭王劉汾作為越國乾元帝劉醒的同胞兄弟,在平息六王叛亂的過程中發揮相關重要的作用,建立赫赫武功,也是越國唯數不多能打硬仗的悍將之一。 劉汾即便是率援軍進入安西御魔,也常常身先士卒,敢與魔兵主力正面抗衡;烈帝繼位的第三、第四年頭,安西呂氏在尹江、茅鎮山脈一帶丟兵棄卒,卻是劉汾率部殲滅數十萬魔兵,跟北線魔兵打得難分難解,守住尹江西岸沒有丟失掉。 這一次越鄭王劉汾親率二十萬精銳兵馬,橫跨數萬里之遙挺進滕王山,在隆慶五年春看來,只是越廷的東征討魔軍一次常規插入魔族控制區域掃蕩雜魔、削弱魔族主力的一次軍事行動。 滕王山位于中州大平原的南部,山嶺談不上多雄偉奇觀,最高的主峰也只有六七千丈,但所占據的范圍卻是不少,南北延伸萬余里,東西綿延三萬余里,是南線魔兵主力從洞庭山北撤到雍京及鳳雍山的必經之地。 即便是如此,魔族也沒有認為越鄭王劉汾此舉,有什么大意圖,畢竟東征討魔軍僅有二十多萬兵馬孤懸在外,補給難以持續,不可能發揮出什么大的作用來。 魔族針對于此,也只是派出二十多萬由魔騎、翼魔精銳、青鱗魔近衛組成的精銳魔兵,進入滕王山,想要將劉汾驅趕出去,以便雜魔以及新生的魔兵魔將,能源源不斷的補充到洞庭山,確保南線魔兵能持續不斷的吞食、削弱南線人族的勢力。 越鄭王劉汾整個夏季,在滕王山打得非常的頑強,依仗地勢或守或游走于山川之間,并沒有被魔兵精銳從滕王山驅趕出去,而到隆慶五年秋,越廷的東征討魔軍開始對滕王山加強增援力度,不斷有小股的兵馬跨越迢迢數萬里的荒原進入滕王山,使得人族在滕王山深處的人馬持續增長,并建了好幾處易守難攻的據點。 這時候烈帝秦冉所率的玄元軍以及天南國太子鄭產所率的天南討魔軍主力,也一起往洞庭山兩翼運動,魔族才驚覺到三路兵馬有在南線進行會戰的意圖。 建興三十九年春塔山防線崩潰,崇國御魔形勢大壞,南方、安西的宗閥世族無心守御疆土,紛紛逃離崇國其境,欲入天南國、越國避難,但受天南國、越國的逼迫,不得不集中力量在橫斷山脈、云嶺等地建立防線。 這兩道防線在當時看來是極其脆弱的,但一直到隆慶五年秋,差不多超過十三年的時間里,崇國境內的幾場大戰,大燕山一戰、雍京圍戰、桃源江會戰、赤影峰阻攔戰、碎星峽一役,以及荊山會戰等等,主要是由雍京兵馬、北陵軍承擔。 特別是北陵軍的崛起,不僅消耗了魔族大量的有生力量,也令魔族后期不得不將主要精力放在北線,無法對云嶺、橫斷山防線組織真正有威脅的攻勢。 而在這十三年的時間,天南國、越國不僅打通進入南黎、南詔及安西的陸上通道,也對逃離到云嶺、橫斷山的宗閥世族勢力進行一定程度的整合,而到隆慶元年往后,更是在南詔、南黎、安西境內大力鑄造天機戰械,包括烈帝秦冉為首的玄元軍在整合原南詔宗閥世族勢力后,實力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復。 這三家決定在南線跟魔族主力打一場會戰,所爆發出來的實力也是極其的驚人。 一方面是烈帝秦冉親率四百萬玄元軍、天南國太子鄭產親率五百萬天南討魔軍,從東西兩翼逼近洞庭山,一方面是越鄭王劉汾親率三百萬精銳進入滕王山,截住南線魔兵北撤的通道。 一方面是一千兩百萬兵馬,在數量上超越南線魔兵主力,一方面天南國、越國集兩國煉器師大造天機戰械,積蓄數年時間,在南線投入的輕重型天機戰車高達十二萬輛、風焰飛艇多達兩萬艘。 特別是輪式、履帶式輜重車也多達二十多萬輛,從根本上解決、擺布掉傳統意義上后勤補給的困境;要不然一千兩百萬兵馬脫離防守陣地兩三萬里進入荒無人煙、只有不盡魔物游蕩的荒原進行作戰,后勤補給將是一場巨大的災難。 除此之外,呂氏還利用三年時間,在尹江的上游湟山以及金沙河上游的泯山東北麓開挖長達四千余里的運河渠道。 此舉將萬濤河與南部流入荒天澤的金沙河的水道貫通起來,使得編有越國所造、總計達二百余艘青鯨級、銀鯊級鐵甲戰艦、東征討魔軍六十萬精銳水師,得以直接進入滕王山西麓的荒天澤;也直接得以將數以億萬的糧草,從水路運抵滕王山一線,用于殂擊南線魔兵主力的北逃。 魔族的翼魔精銳,在與北陵軍、雍京兵馬的多次惡戰中,消耗極大,后續補充有限,規??s減不足六萬,但玄元軍、天南討魔軍以及越國的東征討魔軍在南線卻集結十一萬御魔精銳,另外還有二十七艘改造過的浮空戰艦。 從力量對比之上,人族在南線第一次占據絕對的優勢。 六七百萬魔兵想要突圍,不是易事,并非說人族三路兵馬之間有空隙就能直接穿越過去的。 隆慶五年冬,在中州大平原南部相當部分地區,都冰封住之后,鬼奚魔尊先分兵試圖從玄元軍負責攔截的東線進行突圍。 玄元軍作為玄元上殿的殘余勢力,雖然整并南黎宗閥世族之后,實力有所恢復,但無疑是無法跟背后有天南國、越國支撐的天南討魔軍、東征討魔軍相提并論。 這直接反應在天機戰械的規模上。 四百萬玄元軍,輕重型天機戰車僅有兩萬輛,鑄造天機戰械,主要還是側重于重膛弩、六膛重裝膛,加強普通將卒在野戰中的戰斗力,根本就沒有能力去造青焰集焰炮這樣的利器;手里也沒有一艘能夠控制空域的浮空戰艦。 然而作為玄元上殿及雍京的殘余勢力,玄元軍的精銳將卒從魔劫暴發以來,就一直奮戰在御魔的第一線,無論是將領還是普通武卒,都歷經百戰。 在南線魔兵需要分兵盯住劉汾、鄭產兩部,僅能分出兩百萬兵馬試圖分六路從東線將玄元軍展開的鋒線打縮回去時,玄元軍表現出極強的戰斗意志,沿著南湘河,與魔兵連打六場會戰,雙方各損失百萬兵馬,玄元軍非但沒有將鋒線收縮回去,還將殂擊線推進到距離南線魔兵主力不到三千里的雁蕩山一帶,逼得魔兵主力只能往滕王山南麓緩慢運動。 而南線魔兵試圖進入滕王山南麓建立據點的兵馬,受到越鄭王劉汾所部的堅決打擊,損失五六十萬兵馬,非但沒能建立據點,還被從滕王山南麓趕了出來。 也許是看魔兵沒有想象中那么兇殘,也許是看到南線魔兵有從雁蕩山與滕王山中間空隙強行突圍的趨勢,天南國太子鄭產擔心撈不到一仗建立個人的武勛軍功。 隆慶六年入春后,鄭產率天南討魔軍主力突然發力,往南線魔兵控制的中心區域挺進,想趁著南線魔兵各有上百萬兵馬被秦冉、劉汾纏住,滯后于首陽山的魔兵魔將不足三百萬之際,想要以近兩倍的優勢兵力,搶先一步將南線魔兵的主力擊潰。 三家聯合起來,在滕王山以南地域組織魔劫暴發逾二十年來最大的一場會戰,北陵雖然鞭長莫及,但也是派出上百的精英斥侯進入滕王山以南區域,以便近距離觀察會戰的進展,能及時將最新的戰況情報傳回陵州。 這么多北陵斥侯里,有一個僅道胎境初期修為的黑發青年毫不起眼,半蹲在一座山嶺的樹林深處,默默注視著遠方天南討魔軍主力往東前進的隊伍。 這時候一道身影仿佛一縷輕煙似的,貼著林梢往這邊掠來。 青年回頭看了一眼來人,輕嘆一聲說道: “鄭產太過急切了,黑炎老魔這幾年在南線一直都沒有什么大的動作,在首陽山未必沒有其他的部署!你潛入首陽山,有沒有什么發現?” “我也不敢進入太深,但就首陽山外圍看,沒有什么異常?!睂帇葍簱u了搖頭,說道。 第1036章 戰起(二) 陳海目前身系北陵一域、數十億民眾的安危,自然誰都不會同意讓他拿自己的本尊rou身深入敵境冒險,但這一次玄元軍、天南討魔軍以及越廷的東征討魔軍在南線組織的會戰,將直接影響海東大陸未來數十年甚至數百年的格局,陳海怎么都要來親自看一眼。 本尊rou身不能過來,那陳海只能以姚興身骸修成的身外分身過來。 說來也好笑,陳海在燕州時,以是姚興身骸為本尊rou身,燕州魔劫全面暴發后,他要潛入魔族內部,才只能以神衛傀儡修成的身外分身在血云荒地內部活動。 等進入星衡域后,神衛傀儡分身因為一系列的機緣修煉成丹,修煉化形,結成元胎,又渡劫踏入天位境,身外分身倒是成了本尊,姚興的身骸卻成了身外分身。 陳海一方面要借身外分身行事,一方面這些年身外分身也疏于修煉,也是這兩年清閑下來,在陵州將身外分身勉強修煉到道胎境初期,卻是適合干這種滲透斥侯的事情。 寧嬋兒不愿意在北陵擔任官職、將職,更是沒有可能留在北陵靜心潛修。 從隆慶五年入冬之后,陳海與寧嬋兒就已經來到滕王山、荒天澤一帶,親眼看著南線會戰一系列戰事的發生。 滕王山西麓,荒天澤是海東大陸罕見的大湖,匯聚四面八方的溪河流水,面積要比當初陳海率龍驤軍遲滯魔兵的滄棱湖大上數十倍。 而且從荒天澤往西,又有好幾條像金沙河這樣的開闊江河。 中州南部入冬后,也有相當一部分江河會被冰雪覆蓋,但冰層要比北面的萬濤河、怒川江薄得多。 在越廷東征討魔軍有二三百艘鐵甲戰艦進入金沙河、進入荒天澤,南線魔兵主力,怎么看都不應該從西線突圍。 那么,從東線,從玄元軍占據的雁蕩山與劉汾率部堅守的滕山王之間找空隙強行突圍出去北逃,才是南線魔兵主力唯一的出路。 在陳??磥?,目前玄元軍、東征討魔軍在雁蕩山、滕王山已經站穩陣腳,天南國太子鄭產只要率天南討魔軍從西南徐徐逼近,一步步的壓縮南線魔兵主力的活動空間就足夠了,實在沒有必要冒險直接穿插南線魔兵主力控制的首陽山之中。 退一萬步說,南線魔兵主力真成功的從雁蕩山、滕王山之間的空隙突圍過去,也沒有什么好擔心的。 經過大規模天機戰械加強后,天南討魔軍、東征討魔軍以及玄元軍的機動能力大幅增強,滕王山往東往北,都是開闊的平原地域,更適合在運動中殲滅魔兵。 然而天南國太子鄭產,顯然要比陳海所預料的急切得多。 當然,鄭產如此迫切,陳海也沒有覺得有多意外。 當年玄元上殿、滄源劍派、玄皇天三家反叛流陽宮,三宗天尊秦世民、劉冕、鄭庚都分別稱帝,建立天南、越、崇三國。 三宗天尊,玄皇天、越廷先帝劉冕五百年前壽盡而逝,身后留下六王之亂,新帝劉醒差點沒能坐穩帝位被趕下臺去。 玄元上殿太上皇秦世民為保證帝權順利傳承,棄烈王秦冉不取,而立嫡孫建興帝登基,魔劫興起,又廢建興帝親政,此時則被烈王秦冉囚于安澤城。 滄源劍尊、天南武帝鄭庚當年雖然說是流陽十三天尊里,年齡最小的,但此時也已經進入暮年。 鄭庚諸子里,鄭產雖然封為太子,地位卻非絕對穩固,他要想避免劉醒差點帝位不保、避免秦冉差點跟帝位無緣的命運,這一戰或許是他穩固權勢、建立威望的最好機會。 當然,陳海跟魔族打了這么多年的交道,知道魔族論心機陰深,絕不在人族之下。 魔族這幾年在南線一直都沒有什么大的動作,意味著魔族在南線沒有什么消耗,魔族在南線的實力應該一直都有所增加才強,但南線魔兵跟玄元軍、跟劉汾所部打的幾場接觸戰來看,沒有體現出這點,陳海就懷疑黑炎老魔會不會早就看中鄭產建功心切的弱點,而在首陽山給天南討魔軍設好了的圈套? 四五百萬規模人馬運動,是極其壯觀壯闊的場面,方圓四五百里,幾乎隨處可見天南討魔軍的一隊隊兵馬,沿著河堤溪岸,沿著山谷坡道,像一簇簇浪花匯聚成怒潮,往東席卷。 陳海與寧嬋兒兩人是單獨行動,除非必要,不然不會召集其他從北陵滲透過來探查戰情的斥侯,他們潛到首陽山西麓時,天南討魔軍的前鋒兵馬,已經跟外圍的南線魔兵接戰。 魔族在山谷的深處集億萬骸骨,建了一座萬魔枯骨大陣,陰雷滾滾的魔煞像是黑色的霧瘴遮蔽百余里方圓的山谷,狂嘯的風聲中仿佛隱藏著無數凄厲而絕望的嘶吼,萬魔枯骨大陣的上空,隱約間凝聚出一只巨大的魔神頭顱,正俯瞰著大地,還不斷凝聚成巨大的魔爪,抓起數萬斤甚至十數萬斤的巨石,隔著百余里就怒砸過來,威勢之強,令人心驚膽顫。 天南軍前鋒不占地利,三四百里方圓內都找不到足夠強的靈脈去部署天地防護大陣攻擊魔兵建立的堡壘,這換成以前,是很難強攻魔族陣地的。 人族普通將卒身單力薄,僅僅依靠少量的劍修、玄修,集中靈劍法寶,很難將魔兵的防線砸開;而陣形稍有混亂,又極易被魔族抓住機會反擊。 傳統的戰術,總是在魔族控制區域的外圍,在相對安全的距離上擇地建立一座座堅固的防陣,一點點的壓縮魔兵的活動空間,最終迫使魔兵跳出來,進攻己方的防陣,以達到消耗、消滅魔兵的意圖。 這也是千萬年來,魔族善攻、人族善守所形成的傳統戰法。 天機戰車、重膛弩大規模編入軍中,大幅提升普通將卒在野戰中的機動能力、生存能力跟攻擊力,而青蓮集焰炮的存在,使得人族兵馬在進攻時,即便沒有天地大陣的強力支撐,也不會覺得有任何的問題。 首陽山以西,是地勢相對較低的湖蕩平原區域,不利守御,天南軍前鋒必須要將首陽山的西麓高地搶占下來,主力才能安心的進入這個區域。 以天南國武川鎮守使拓跋雄為首的天南軍前鋒五十余萬兵馬,抵近首陽山西麓,就對首陽山西麓、魔兵部署下萬魔枯骨大陣的曦皇谷發動猛攻。 六艘改造過的浮空戰艦,共裝載三十六門青蓮集焰炮。 雖說北陵也造出一批青蓮集焰炮編入龍驤禁營軍,但煉制寸許大小的青蓮霹靂子必須要用塢銀這一類的極珍金鐵,而煉制每一枚青蓮霹靂子都相當于煉制一件玄級法寶,每一枚青蓮集焰彈都藏有少則三百、多則上千枚霹靂子,其價值之高自然是驚人之極。 玄元軍整合南黎宗閥世族后,也沒有資格造青蓮集焰炮,而朱雀嶺學宮及焰炮工場,進行驗測時,也只舍得試射三五枚青蓮集焰彈。 陳海與寧嬋兒潛入首陽山西麓,還是第一次看到青蓮集焰炮齊射的情形。 天南軍顯然也清楚青蓮集焰彈易遭攔截的缺點,于是集結上萬劍修、玄修于陣前,先御靈劍、法寶往曦皇谷上方攻去,繼而用青蓮集焰炮對曦皇谷進行覆蓋性的轟射。 三十六門青蓮集焰彈,十波齊射所消耗的青蓮集焰彈,差不多需要北陵整整一年的儲備。 天南國之前沒有經歷魔劫的慘烈消耗,國境內也要比越國穩定,不僅上萬年積攢下來的資源富足得令人羨慕,境內的煉器師數量也極為充裕,要不然短短數年間,也不能造出如此規模的天機戰械出來。 要不是北陵在四大學宮之下,令諸郡皆設天機學院,同時還在府縣一級推廣府學、縣學,招募寒族中資質優異的子弟入學,是很難在匠師的規模及數量上,超過天南國的。 青蓮集焰彈十波齊射下去,效果也是十分的顯著,整個曦皇谷部署萬魔枯骨大陣最為核心的千丈方圓之內,完全被摧毀,萬丈方圓內到處都是魔兵魔將的殘骸。 很顯然魔族在曦皇谷內部以及兩翼部署三十萬精銳魔兵,是想在天南軍進攻時打反攻的,但這時候兩翼的魔兵沒有受到什么波及,曦皇谷內的十萬魔兵魔將則是一片混亂,已經可以說是潰不成軍的。 大概天南軍前鋒將領們,也沒有想到青蓮集焰彈會有如此效果,愣怔了好一會兒,才發出全軍沖鋒的命令。 曦皇谷前的地形相對平坦,天南軍集中兩千余輛戰車從中路猛攻猛打,劍修營、符修營以及戰禽營的精銳,則各簇擁三艘浮空戰艦從兩側的山嶺一路趟過去。 首陽山西麓的魔兵不甘心這么輕易就挫敗,利用曦皇谷附近山嶺險峻而又巖洞多且復雜的特殊地形,頻頻有大股大股的魔兵穿過洞xue近距離殺入天南軍的陣列之中,掀起一番腥風血雨般的廝殺。 天南討魔軍此時共有十二艘浮空戰艦隨軍出征,看到前鋒線戰事順利,天南國太子鄭產又將另六艘浮空戰艦及六千人規模的劍修營,調到前鋒線上聽從前鋒主將拓跋雄的指揮。 戰事差不多持續了一天,拓跋雄率天南軍前鋒就將首陽山西麓以曦皇谷、石仙峰為中心、三四百里方圓的山嶺控制住,己方損失才不過三五萬人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