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8節
早早地被陳海派來接收北陵城的沙天河早就在城墻之上靜候著,待到陳海近了北陵城十數里的時候,才與黃沾、楊隱等人御劍而來,迎接陳海。 十五萬精銳入城用了很長的時間,但是由于陳海軍紀嚴明,卻并沒有鬧出太大的動靜。 陳海輕輕抖了一下身子,將滿身的積雪抖落,帶著沙天河向議事殿中而去。坐定之后,陳海左右看了看,無奈地笑道:“兜轉了這么久,卻不想最終還是回到了原地?!?/br> 沙天河并不知道血云荒地和燕州的瓜葛,所以也不知道陳海的惆悵到底從何處而來,就寬慰道:“雖然說是又回到了原地,但相比起之前,將軍手下帶甲五十萬,足可以笑傲一方了?!?/br> 陳海所求遠不止于此,不過這個時候也不好和沙天河解釋,就轉而問起沙天河招募將吏的情況來。 整個新雁城七十萬人馬以及大批物資的撤退、疏散,前后一共持續了大半個月的時間,但是此時陳海受命在北陵城設鎮開府、延請能人異士入軍鎮擔任將吏客卿、共同抵御魔劫之事,也同步往魔獐嶺以南的地區傳播。 眼下魔獐嶺以南現在還沒有什么動靜,但是在魔獐嶺前混跡的這些流寇、罪民和馬賊倒是躍躍欲試,有不少派人過來打探消息。 這些流寇、馬賊,過慣刀口舔血的日子,對魔族沒有太多的畏懼,但也沒有幾人會真心御魔,他們更看重的還是投靠北陵鎮能謀一個出身,能在日益艱難的情況下能得到基本的補給,同時也希望保持獨立的建制。 這些投機分子,跟陳海希望得到大批能帶兵沖鋒陷陣、能與魔族血拼的精英武將、將北陵鎮建成真正的百戰精銳之初衷,顯然是不吻合的,但現在陳海也沒有資格挑三撿四的。 反正北陵城、燕歸城周圍到處都是空棄的城寨,這些投附過來的馬賊流寇,哪怕是充當警戒兵力,也是聊勝于無,陳海也跟沙天河約好,目前最艱難的時刻,他們來者不拒。 短短十幾天的時間,倒是有七八支道丹境統領的隊伍,共有萬余人趕過來的投奔,沙天河已經安排他們進駐北陵城外圍的城寨,至于委授將職等事,還等陳?;貋碓僮h。 沙天河早年為寇,也一直謀算著蓄養兵馬,希望有朝一日能殺回扶桑海重建宗門,也極重視經營之道,而跟陳海這些年,處理政事也更是純熟無比。 六七十萬人馬進駐的北陵城中,此時也被他與黃沾等人安排得井井有條,讓陳海頗為滿意。 看到沙天河還要一樁樁、一項項詳細匯報,陳海揮手阻住了,笑著道: “沙真人這些年為我鞍前馬后,勞苦功高,只是之前黑風軍一直受人鉗制,我都不受人待見,也沒有辦法為沙真人請功授職?,F如今不同以往,我既然在北陵城設鎮開府,就不能再讓沙真人一直以客卿的身份為我處理政務,一來對真人不公,二來始終名不正言不順。我計劃在北陵鎮之下設兵馬總管府,統管錢糧調度、軍械修造、城池道路鋪筑、倉儲、兵馬編訓、巡檢等所有兵事,我希望沙真人能以長史之職,替我主持兵馬總管府,還望不要推辭?!?/br> 西北域柱國將軍府的傳統軍制,是主將之下設長史、軍司馬、參軍、典史等一系列的雜佐將史,輔助軍機事務,這些雜佐將史,特別是軍司馬、長史、參軍等人位序相當,再加上大多數鎮守將軍府還設類似的監軍使鉗制主將的將職,使得彼此牽制的關系更加錯綜復雜。 而一旦主將因為修煉,較長時間難以處理軍機事務,軍中的弊端就會加倍暴露出來。 相比較之下,燕州在主將之外,設立兵馬總管府處理一切雜冗軍機事務,卻要更合理一些。 現在烈王授予陳海專擅之權,陳海就想著在北陵鎮設兵馬總管府,由沙天河以長史之職,兼領兵馬總管府,實際上是明確他在北陵鎮的第二人地位。 沙天河本乃是扶桑海域一個破落宗門出身,被雷陽宗迫害遠逃到崇國,好不容易掙扎著建了一點根基,卻受韓三元殘害,險些隕落。 沒想到追隨陳海十數年,這一刻終于有了回報,饒是他早已經寵辱不驚,還是激動的渾身微微顫抖。 沙天河一揖倒地,沉聲道:“沙天河定不負大將軍重托!” 這是陳海那道虎符金印之后,為北陵鎮守將軍府正式授予的第一個職位,接下來陳海又委任黃沾出任東都府丞、兼領天營城尉等職,即刻率一部精銳返回天營城,代他接管東都山的治權,準備好接管流民以及部分傷殘將卒退到東都山安置,又委任楊隱、朱明巍、魏漢、沈復、孫岱等人出任都尉以及諸部司丞、典史等職。 北鎮都護府下轄五鎮,其他四鎮,都尉以及諸部司丞一級的將官,都主要由道胎境強者出任,但陳海手下可用之人實在太少,即便是蒼遺他們歸來,逾四十個都尉、司丞職缺,都用道胎境強者填滿,也是絕無可能的。 而即便有四十多道胎來投,他又怎么可能用這些人去頂替掉朱明巍、魏漢、楊隱他們? 所謂時間所積累起來的底蘊,并非他想彌補,就立時能彌補得上的。 夜很快過去,大雪依舊沒有停止。 在漫天的大雪之中,北陵城以西兩三百里的地方,一個疤面漢子站立其上,皺著眉頭向北陵城望去。 一個身影一閃,一個高瘦身材的漢子走到他的身旁,頓了頓道:“大當家的,何去何從,趕緊定奪啊,這鬼天氣,一些修為差的兄弟們都快頂不住了?!?/br> 此人正是之前投靠了吳氏的韓三元。 當初吳煦等人出事的前夕,一貫在風波之中來去的韓三元早早地察覺到了危險,悄悄的逃走了,并沒有死在姜明傳的道兵之下。 這些年依靠著他的實力,在黑毛大漠的邊緣,糾集逃亡的流囚,又拉起千余規模的人馬,只是此時的魔獐嶺早已經沒有以前那么好混了。 陳海將東都山和九郡國的海路打通之后,從曲巖谷到東都山北麓之上,不時有商隊通過,但韓三元手下千余人馬,真正能打能殺的也沒有幾個,不敢去招惹重兵守衛的商隊。 而隨著征魔大軍的集結,魔獐嶺周圍聚集的強者如云,令韓三元更不敢輕舉妄動,這使得這些年,韓三元的日子,過得相當的苦巴。 陳海在北陵府開衙建府,對投奔的馬賊流寇都相當優待,韓三元就有些心動去謀個出身,但又擔心陳海、沙天河不忘舊仇,這會兒都帶人馬走到北陵城外圍了,韓三元還是猶豫難決。 就在韓三元猶豫不決的同時,此時一個千余人規模的隊伍剛剛進入了燕臺關。這些人一個個風塵仆仆,仿佛走了很遠的路程,就連跨下的戰騎也都無精打采,但是他們的眼神卻都清澈如故,蘊藏著神光,最低也有辟靈境的修為。 而為首的那人氣息圓融,沒有摧動絲毫的靈元法力,雪花卻一片都落不到他身上去。 上千人要從燕臺關前借道北上投北陵鎮,姜晉也頓時坐不住,他冒著風雪趕到西城門來,看到為首的人,皺著眉頭問到:“朱天和,你與姜赫怎么不隨大軍南揮雍京,怎么大老遠跑到這里來了?” 姜赫多少還是有些畏懼姜晉的,身子往后縮了縮,朱天和朝姜晉拱手行禮道:“回稟宗主,南下勤王兵馬人才濟濟,不缺我跟姜赫兩個,姜真君特地命我與姜赫,到北陵城看看有沒有什么地方能幫助陳海陳師兄的!” 第902章 效力(二) 姜明傳看著朱天和、姜赫等人風塵仆仆御騎而來,也沒有在燕臺關停留的意思,就要直接北上去投北陵城,心里覺得朱天和、盧少商一些人,跟在二祖姜寅身邊,是越發迂腐了。 說什么浩然長存、以天下蒼生為念,但也要有命為念才行。 厲牙鎮兵都老老實實退到蒙城山休養生息去了,烈王的令函之中,也給陳海專擅之權,北鎮都護將軍府只負責其他基本的軍需補給,不得干涉北陵鎮兵的調動駐拔,但陳海率北陵鎮兵非但不退回到魔獐嶺以南休整,卻偏偏還像一支尖銳的長矛,從魔獐嶺深刺出去,姜明傳就不理解了。 陳?,F在也可以說是功成名就了,身為諸鎮主將之一,在西北域的地位之高,不在普通真君之下,已經不是他們這些都尉、司丞一級的將吏能比了,姜明傳就不明白,陳海為什么還要頂在魔獐嶺之外? 難不成以為天羅谷內的魔族受到重挫,魔獐嶺以北就安穩了,就不會再有大股魔族南下進犯了? 此時是有數百萬精銳魔兵,從古蘭山脈突入東北域,又兵鋒直指雍京而去,令雍京的形勢異常危急,但要是以為兵鋒直指雍京的這幾百萬魔兵就是北境魔族的全部,那就大錯特錯了。 雖然這一次不滅邪域、輪回殿、玄陰谷三大魔族勢力聯手設下調虎離山之策,一方面在西線吸引雍京重兵,另一方面在東線集結精銳魔兵,一舉突破古蘭山防線,直搗防御空虛的雍京,這很令姜明傳震驚不已,但他心里清楚三大魔族勢力真要傾巢而動,所能集結的兵力絕對不會只有四五百萬精銳魔兵。 而事實上,烈王秦冉此次北征,對天羅谷用兵,對天呈山、九玄嶺等地的魔族動向都有監視,也正是確認九玄嶺的魔兵魔將都有往天呈山聚集的跡象,才徹底放松對東線的警惕,以為魔族真要有心展開決戰,必然會選擇在西線天羅谷作為最終的戰場,始終都沒有意識到魔族會聲西擊東。 哪怕魔族是為迷惑這邊,天呈山周圍此時還聚集有大量的魔兵魔將,它們接下來也不可能按兵不動。 它們這次只要進入崇國想分一杯羹,是會繞上六七十萬里的崎嶇魔域,從古蘭山脈穿過,進入已經被前部魔族橫掃一空的東北域,還是直接從天呈山南下,來撞魔獐嶺防線? 不是北陵鎮、厲牙鎮在新雁城意外斬殺四十萬魔兵,魔獐嶺防線就徹底安全的,事實上魔獐嶺防線,比以往任何一個時刻都兇險,姜明傳此時也不難想象到,玄陰谷魔族從東線突破古蘭山防線的消息傳出去,將令縱深無垠的北境魔域是何等的沸騰。 在流陽帝國覆滅后,一百多萬里縱深的廣袤疆土,分為大崇、大越、天南三個國度,而哪怕就算是在大崇立國上萬年間,被大股精銳魔族突破防線也不是只有現在這一次。 雖然上一次北廷柱國都護府的大金山防線被徹底撕爛,已經是四千年前的舊事了,姜明傳當時他人都還不知道在哪里轉世輪回著呢,但讀史書不難知道那一次魔劫是何等的慘烈。 四千年前的那次魔劫,最初是三百萬精銳魔兵將大金山防線徹底撕爛,進入北廷諸郡掀起血腥殺戮,而到七八年后,都還有大股的魔兵,從一兩百萬里之外的殞神淵聚集過來。 這一次,陳海在新雁城僅僅斬殺四十萬魔兵,就以為魔族不會對魔獐嶺出手,也實在是太樂觀了。 流寇馬匪投北陵鎮守將軍府謀出身,還能夠理解,而就算如此,這些流寇馬匪都還想著保持獨立,并不愿意接受北陵鎮的整編呢,朱天和這些人去投陳海,就算下一次北陵鎮還能僥幸守住,但朱天和及他身后這些人能有幾個活下來? 要知道新雁城一戰,北陵鎮兵的陣亡比例超過三成,此外還有二十多萬的傷殘要淘汰下去。 這實際意味著北陵鎮兵只要打了三場這樣的大戰,手里下的將卒就得都死絕上一回,后續再補新兵進去。 陳海率北陵鎮兵頂在前面,不要說姜晉、元周他們了,姜明傳也是樂意的,畢竟魔族大舉殺來,有陳海率北陵鎮兵在前面頂著、先消耗一部分魔兵,魔獐嶺這邊不僅不至于太手忙腳亂,最終所面臨的壓力也會輕很多。 只是,姜明傳就是想不明白,這些天怎么還就不斷有人從燕臺關取道,投奔北陵鎮而去? “你們也可以留在魔獐嶺效力,去北陵城還是太多兇險了……”姜晉勸說道。 姜寅諸多真傳弟子里,姜赫名聲還不顯,朱天和、盧少商、姜沛三人實際上是最出色的,后續三宗還要繼續調集兵馬過來,姜晉手下也缺有用之人,陳海此子桀驁不馴,難以馴服,姜晉還是希望能將朱天和、姜赫留在燕臺關為他所用。 “魔劫當前,總是需要一些慷慨向死之人,要是誰都避險趨安,到最后茫茫塵世,哪里會有人族棲存之地?”朱天和朝姜晉行了一禮,堅定不移的表明他北上去投北陵鎮的態度。 “……”姜晉最終還是沒有說什么,只是臉色陰沉的看著朱天和、姜赫率千余人馬北上,前往北陵城。 …… 溯風回雪,零落殘冬。 作為心狠手辣,審時度勢的梟雄之輩,韓三元在十幾年的時間內,又重新拉起擁有兩個道丹、二三十明竅的人馬,在馬賊窩里可以說是一股不弱的勢力,但投入北陵鎮能得多少重用,陳海、沙天河會不會記過往之仇,以及謀得出身之后,又怎么在魔族大舉攻來之前脫身,這都是韓三元內部糾結無比的問題。 只是魔劫當前,三宗的諸多真君紛紛走出山門,出世問政治軍,令西北域境內流寇馬賊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少。 繼續當馬賊已經沒有前途,韓三元想來想去,此時也只有陳海那里肥瘦不挑,而且還允許投靠的兵馬,保持獨立的編制,雖然兇險,卻是他此時謀出身最好的途徑。 哪天實在不行,大不了一走了之,往后不再陳海面前出現就是。 韓三元所部馬賊,差不多與朱天和、姜赫一行人同時出現在北陵城的外圍。 師尊姜寅門下,陳海以往就見過大師兄姜沛、三師兄盧少商以及姜赫,還沒有跟四師兄朱天和以及其他師兄弟見過面,他沒有想到朱天和、姜赫這次會過來,不僅他們兩人過來了,還帶來上千人馬,差不多有四分之一擁有明竅、道丹境的修為,真是叫陳海喜出望外。 新雁城一戰,為了誘殺束越魔君,將大量的精英魔將吸引到北門前,雖然最終他們斬獲大捷,但北陵鎮兵的精英戰將損傷也極其慘重。 實際上北陵鎮修為在明竅境以上的精英將吏,已經不足二百人,現在朱天和、姜赫受師尊姜寅之命,一下子給他帶來兩百多精英將吏,叫他如何不高興? 他雖然將姚老根這根釘子埋下去,但想要人不知鬼不覺的,從燕州偷偷摸摸的護送二百多精英將吏,不知道要費多大的曲折。 陳海對韓三元并不抱太大的期待,但對于韓三元來投,也是歡迎的,甚至還迎接韓三元、朱天和他們進城時,就許諾授韓三元驤騎行營都尉之職。 陳海沒有資格挑三撿四,但知道投靠過來的馬賊三心二意不足以用來沖鋒陷陣,原來想著觀察一段時間,就將他們調到東都山去充當地方守備兵馬,但韓三元的來投,令陳海改變主意。 韓三元在馬賊之中還是頗有聲望的,陳海就想著以韓三元為首,將所有投靠過來的馬賊,編一支獨立駐守在北陵城外圍城寨的騎營編制,先進行初步的整編,想來不會受到多大的抵觸,將那些心思滑脫的馬賊都嚇跑掉。 烈王南撤時,并沒有留什么戰騎給北陵鎮,以致陳海身邊除了扈衛營外,還沒有一支精銳騎兵。而姜晉那邊指望北陵鎮能頂在魔獐嶺之外,基本的軍需補給不會克扣,但陳海也絕不指望三宗能將數萬頭的兇猛戰騎撥給他用,心想韓三元能將那七八支馬賊都整編起來,七八千人規模的精銳騎兵,戰力倒也不會太差。 而只要在整編騎營的過程中,韓三元能令其他馬賊言聽計從,陳海最后只需要將韓三元收拾服帖就可以了。 韓三元并不知道陳海心里的打算,見自己剛過來就得授都尉一職,心里也是十分的激動,說了一些感恩戴德、矢志不渝的效忠之言,但天黑之后又堅決告辭,要求先帶著人馬趕往諸賊咸集的西寨駐扎過去,他本人連在北陵城滯留一夜都覺得有可能會被算計。 第903章 效力(三) 韓三元投奔是來謀出身的,生怕帶來的千余人馬會被陳海兼并過去,連夜趕往西寨駐扎去了,陳海也不以為意,他更重視的還是朱天和、姜赫所帶來的千余人馬。 這千余人,皆是寒庶出身,也是這些年來隨姜寅南征北戰的健銳,受姜寅感染,有著極強的抵御魔族的意愿跟意志,實際上比沙天河、黃沾、楊隱這些人更值得信賴。 不過朱天和他們初來乍到,對北陵鎮的情況也不熟悉,陳海便先將他們都安排到諸行營、衙司,給沙天河、魏漢、朱明巍、擔任輔佐性的職務過渡一段時間,才逐步安排到營將、都尉等將職上。 而朱天和、姜赫也都先暫時以參軍之職,編入兵馬總管府,先協助沙天河、楊隱他們一起,將亂糟糟一團的軍政事務,一點點的理順過來。 朱天和對此也沒有異議,并沒有指望過來,就能直接統領一支行營,或者在輔佐將吏之中,排序一定要在流寇出身的沙天河、楊隱等人之上。 莫說是朱天和得姜寅授意,趕到北陵城聽從陳海的調派,就算是以陳海過往的戰績,也足以令朱天和折服了。 試問有誰會為了百余萬流囚戰俘的性命,以身犯險,斷然留在最后迎戰百萬魔族?又試問有誰能用百萬烏合之眾,擊退百萬魔兵? 新雁城一戰,不可否認厲牙鎮也出了大力,但朱天和認真看過邸報,內心也實在為陳海那神乎其神的用兵以及敢在陣前誘殺魔君級存在的大勇、大智所折服。雖然跟姜赫之前就跟陳海有深厚的友誼不同,都沒有相遇過,但陳海在朱天和心目中的地位,也就僅次于師尊姜寅,何況陳海還參悟天地山河劍意,在朱天和的心里,陳海才真正是師尊姜寅的衣缽傳人。 大雪停了下來,天氣更加的寒冷,但北陵城內的將卒整編一直都沒有停下來。 雖然烈王秦冉給北陵鎮留了五十萬的兵員編制,但兵貴在精不在多。 而且姜晉那邊需要北陵鎮頂在魔獐嶺以北,暫時不會克扣給北陵鎮的軍需補給,但西北域此時除了要供給烈王秦冉所部四百萬兵馬的補給,要供給姜寅所率一百五十萬勤王兵馬的補給,此時還源源不斷從腹地調動兵馬往魔獐嶺這邊集結,計劃要將魔獐嶺北鎮都護府轄下,除北陵鎮、厲牙鎮之外的三鎮兵馬擴編到一百二十萬,所以姜晉即便不會克扣給北陵鎮的軍需補給,實際上也只會滿足北陵鎮人馬的基本需求而已。 然而一鎮兵馬要成為百戰精銳,并非簡單吃飽飯不餓肚子就足夠的,額外需要的資源太多了。 所以陳海計劃將留在北陵城的兵馬縮編到二十萬,然后在天營城、東都城保留十萬的后備兵馬外,其他人馬全部分批安置到東都府去,在東都山西麓、北麓大規模進行屯田耕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