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節
誰能想到竟是西羌國的王后張氏娘家,與黑山寇勾結,欲謀西羌國的王位呢? 出鐵流嶺,一路往西,綿延一萬兩三千里的烏鞘嶺橫亙在西峽走廊的南面,阻攔人類進入南門更荒涼的絕域——而西峽走廊的西端,就是有東西長逾九百里、南北約有四五百里縱深的平盧大綠洲。 平盧大綠洲內,湖泊、河流縱橫,最為浩蕩廣闊的平盧湖,東西長四百里,南北寬數十里到百余里不等,羌胡人又稱為平盧海。 以羌胡人為主,經過數千年的發展,在平盧海四周所建有一定規模、統冶人口在十萬以上的城池共有六十余座。 此時統治平盧大綠洲的西羌國,是金州東域三大諸侯國之一,國力最強盛時,人丁超過千萬,擁步車及精騎逾二十萬。 在二十年前,平盧大綠洲六十余座城池,差不多有九成被大燕西征兵馬攻陷,僅有位于烏鞘嶺西北麓深山之中的少數城池,還在葉氏等羌胡貴族的手里。 雖然大燕西征兵馬最終敗退,葉氏復國成功,但經過二十年的休生養息,人口也才恢復到五六百萬的樣子,修繕及重新建造的城池才四十余座。 即便是如此,葉氏王族統治平盧大綠洲,依舊是金州東域的三大霸主之一,除了諸城衛戍兵馬外,葉氏王族直接掌握的步騎精銳超過十萬眾。 葉氏王族長期以來都想要休生養息,甚至不惜聯姻,換得與河西短暫的和平相處,但平盧大綠洲內部,有太多的人放不下對二十年前慘遭大燕兵馬屠戮的仇恨。 不難想象,一旦張雄、張俊等人勾結孔鵬等賊成功聯手顛覆葉氏王族,在平盧大綠洲會很快獲得大量對葉氏心懷怨意的中小宗族的支持,從而成為平盧大綠洲新崛起的王族勢力。而張氏一旦坐穩西羌國的王位,接下來很快就會集結大軍,往白石峪平推過來。 到時候張雄、孔鵬皆是道丹境的人物,所統率都是虎狼之師,不是普通馬賊能及,他們想要以不到兩萬兵馬,守住分散的二十多座小型綠洲,將是絕無可能之事。 他們就算是想守白石峪也困難。 白石嶺城池護墻,此時建得才剛超過膝蓋高,地方也不過二十里縱深,一旦周圍的綠洲都被張氏及黑山寇兵攻陷,他們兵馬、十數萬族人都撤到白石峪來堅守,也沒有什么意義? 暫時不去管十數萬人所需要的天量糧食,僅兩三萬匹戰馬、十數萬頭牲口,白石峪這么小的綠洲,能供應多少草料? 在樊大春等人看來,此時將諸部族人丁往魔月湖轉移,兩萬兵馬加十四五萬人丁,守魔月湖則有更大的勝算。 魔月湖綠洲的面積,是白石峪的五六倍,水草更加豐美,能堅守的時間,自然也要比白石峪長得多;而他們只要堅守到黑山寇軍糧食不濟,敵軍也就自然會解圍而走。 畢竟平盧大綠洲,距離魔月湖有三千里,中間隔著茫茫沙海,想要保證三五萬精銳兵馬的糧食供應,也是極困難的事情。 撤守魔月湖太被動了,討論了半天,陳海最終決定,諸部族的人丁、牲口以及多余的馬匹,盡可能先往魔月湖轉移,鄧童兒主持其事;此外由韓文當、郭泓判率一萬步馬軍及一萬奴隸解釋后的壯勇,駐守白石峪繼續筑城、cao練,他與寧蟬兒、樊大春、韓慶元等人率五千精騎,趕往松陽湖,去救葉青麟殘部…… “孔鵬率兩萬精騎在松陽湖圍困葉青麟殘部三千殘軍,我們僅有五千騎兵能夠馳援,趕到松陽湖也差不多精疲力歇,甚至都不清楚這期間,葉青麟殘部會不會被徹底殲滅掉,此行是不是太兇險了一些?”樊大春遲疑的問道。 兩路騎兵在茫茫沙海中追逐,精絕軍以往所具備的攻寨優勢將徹底無法得到體現,雙方的兵力差距太大,他們很難有獲勝的可能。 何況,在他們趕到松陽湖之前,葉青麟殘部很可能已經殲滅了,他們趕過去,除了被黑山寇軍迎頭痛擊,還能什么作用? “即便張氏一族顛覆成功,想要完全控制平盧大綠洲還需要時間;即便葉氏王族的主要人物都被張氏一網打盡,忠于葉氏的兵馬也不會完全被殲滅。我們救出葉青麟,不是看重他手里的兩三千殘軍,而是唯有葉青麟才能號召葉氏殘剩兵馬往白石峪或魔月湖聚集,也唯有葉青麟在,才能讓平盧大綠洲的諸大城主,不會急于倒向張氏及黑山寇為虎作倀……”陳海說道。 張氏目前手里僅僅掌握四萬兵馬,加上黑山寇,就六萬兵馬,他們顛覆葉氏王族,要留一定的兵力坐鎮王都,短時間內頂天能分一半兵馬跨越茫茫沙海來攻黑山或魔月湖。 陳海守魔月湖或黑山,還真不怕兩三萬兵馬橫跨兩三千里沙海來攻。 而平盧大綠洲五六百萬人丁,四十余城,一旦讓張氏完全控制,最終能征調的兵馬將遠遠超過六萬之數,到時候他們在黑山或魔月湖,才會真正的陷入進退兩難的絕境。 十數萬人馬,在千里范圍內轉移,還是容易,最終他要是想將以平民、奴隸為主的十六七萬人馬,穿越茫茫沙海撤入河西,就算沒有追兵,半路不知道要死多少人才能辦到。 更何況,河西并不缺這點人馬,這些人馬撤入河西,對平盧大綠洲乃至整個金州東域的影響力,就會喪失殆盡。 真要是這樣,他還不如最初直接將董寧劫走算了。 要不想他此時所爭得的諸多好棋都丟掉,唯一的辦法就是將葉青麟或者葉氏其他核心人物接到白石峪來。只要葉氏的大旗不倒,不僅能在白石峪收攏葉氏殘兵,就能號召平盧大綠洲的諸多城主暗中抵制與黑山寇勾結的張氏,至少能讓這些城主不會急于投向張氏,那就能迫使張氏在沒有控制平盧大綠洲的時候,就被迫倉促出兵來攻白石峪——不然張氏很難坐穩西羌國的王位。 “諸位倘若能助我挫敗張氏等逆臣的陰謀,鞏固葉氏王族對平盧大綠洲的統治,還有何心愿不能達成?”陳海坐在長案之前,虎目炯炯的盯著樊大春、韓慶元、鄧童兒等人。 “可否向河西請援?”鄧童兒問道。 樊大春、韓慶元也都期待的看向陳海,他們都期待能立曠世奇功,但也想河西倘能出兵,勝算就大得多了。 陳海搖了搖頭,說道:“河西出兵,藏羌國也就有出兵的借口,到時候戰事會如何發展,是所有人都預料不到的——因此,我們即便向河西請援,河西也會置之不理?!?/br> 董氏急于將董寧西嫁,就是想解決西面的后患之憂,絕不會想在西面陷入無休止的戰事之中。在形勢沒有明朗之前,甚至還有進一步陷入混亂之中的趨勢,陳海能斷定董氏為了大局,只會選擇將董寧、冉虎等子弟犧牲掉。 陳海又說道:“張氏被迫提前發動,準備多有不足,黑山寇此時應該急于馳往西羌國,與張氏兵馬匯合,控制西羌國的形勢。我們趕到松陽湖,要是葉青麟所部殘軍已經被殲滅,黑山寇軍暫時也不會理會我們;要是我們趕到松陽湖,葉青麟所部殘軍還在,黑山寇軍更有可能會提前西撤,不會與我們糾纏——你們不用擔心太多……” 雖然樊大春希望探明西羌國內的形勢變化再出兵,但白石峽南距西羌國王都兩千余里,靈鷹很難逼近西羌國腹地進行偵察,這時候也只能賭西羌國境內忠于葉氏王族的兵馬,沒有那么容易被叛逆殲滅。 大家討論來討論去,也覺得要不想被動去守魔月湖,主動出擊馳援松陽湖,不失為一個好的選擇。 …… 樊大春所部以及將諸部族精擅騎戰的健勇加起來,也沒有五千精銳騎兵,所缺還是從馬步軍里抽調,湊足五千戰騎,連夜就從白石峪出去,穿越茫茫沙海,往東席卷而去。 為保證充裕的體力與戰力,基層武官都配發上百枚中低級靈藥,普通騎卒都配發兩斤石槲蜜——這也是精絕軍能屢屢獲勝的關鍵。 馬賊,頭目是不缺低級靈藥,但絕不會舍得將石槲蜜這種低級靈藥,分給普通馬賊服用來滋養氣血、恢復行軍中劇烈消耗的體力的。 也不能愿馬賊小氣,陳海清剿諸寨,所繳獲的石槲蜜就剩下兩萬斤,五千戰騎一次強行軍,就要消用一半,即便是占據三郡之地的河西董氏,都未必舍得如此的消耗。 韓謇等韓氏子弟接到軍令,在半道擇地等候,第三天則與陳海、樊大春、韓慶元等人所率的五千騎兵主力匯合,再一起往松陽湖逼去。 第265章 援軍 松陽湖北岸,有一座百余米高的山嶺,受松陽湖水的滋潤,長滿松柏榆楊等雜木,地勢險峻,也是葉氏及河西道衙兵三千殘軍最后的固守之地。 從月牙湖突圍,被迫退守這座小山嶺,已經有月余,被七八倍的黑山寇軍死死圍困住,除了偶爾捉三五戰俘,得知陳海在西羌國北部茫茫沙海深處攻城守寨如有神助,他們也得不到外界更多的消息,兵甲殘破、箭矢耗盡,糧草斷絕,這時候只能忍痛宰殺戰馬充饑。 這么長時間過去,都不見西羌國再有援軍出動,不要說葉氏子弟葉赫等普通將領了,冉虎乃至西羌國南軍都尉葉青麟等人也漸漸失去耐心,想著是不是要派人往東突圍,趕到河西求援。 但河西會派出援兵嗎? 不要說冉虎了,諸多百武校尉心里也清楚,越城郡主西嫁,是要解決了河西在西面的后患之憂,以便能騰出手來,往南、往東謀求更多的利益,這時候派兵西援,就會將河西此前的計劃完全攪亂,還不知道藏羌、樓援等羌胡諸侯國會有什么激烈的反應。 冉虎滿臉絡腮胡子,這些日子極其煎熬,他也沒有心思收拾儀容,靈甲已是殘破,此時補補綴綴,當成普通的護甲穿成身上,眼窩深陷下去,顴骨突出,人顯得有些猙獰。 今天從東西兩翼圍逼小嶺的黑山寇有些異動,兵馬不斷在往北聚集,冉虎也不知道發生了什么事情。雖說北山地勢更加險峻,他還是不放心,察看了一遍他們所負責防守的北麓山坡,看到寇兵僅僅是在外圍聚集,并沒有往北山逼過來的架勢,才退回到山里來。 這時候頭頂烏云翻涌,雷光電弧在云層里似龍蛇游動,冉虎憂慮的看著這一切,心想即便是這時候河西決定派出援兵,應該也是趕不及了。 雖說頭頂的雷云還很稀薄,卻是代表他們這邊的將卒士氣即將崩潰,所凝聚集的殺伐兵氣已經微乎其微,已經難以再鎖住這座山嶺周圍的天地元息不被有心人控御了。 雖然冉虎不像陳海已經掌握伐兵真意雛形,能直接感知到殺伐兵氣的存在,但河西百戰將帥多如過江之鯽,對將卒士氣及殺伐兵氣與天地元息的關聯研究極為深入,冉虎能從種種細微跡象,更清晰的判斷殺伐兵氣的變化。 何況,冉虎從燕京返回河西后,也開辟祖竅識海,踏入明竅境,六識感知提升到神識層次,已經能直接感應到天地元息的存在。 此時,他們這邊不多的明竅境強者,只能竭力干擾黑山武尊孔鵬等賊寇強者對天地元息的掌控,要不然的話,讓這一道道雷柱、風刃、冰錐乃至磅礴如怒潮狂涌的劍氣傾泄而下,不要說普通將卒難以抵擋了,諸多辟靈境武官隨身攜帶的符篆都已耗盡,也支撐不了幾下。 只是,這又能支撐多久? 畢竟黑山武尊孔鵬有著道丹境初期的修為,他親自出手,這邊就需要五六名明竅境強者一起上陣,才能干擾他對天地元息的掌控;而此時山頂上空的雷柱即將成形轟落下來,那對三千殘軍的士氣打擊,將是毀滅性的。 冉虎走到山頂,看見董寧正在侍女的陪同下,站在斷崖前,仿佛石雕般久久凝望西北方向的茫茫沙海,似乎都沒有感知到冉虎從山后趕過來。 她在期待什么?冉虎心里想。 陳海此時在西北方向攻城奪寨如有神助,更關鍵的還是趁諸寇老巢空虛、搗其軟肋。這在開始時,無疑是極高明的策略,能極大動搖黑山寇軍的軍心與士氣,這也是他們能在夜渠山支撐下來的關鍵,但黑山寇軍過后絲毫不顧老巢被陳海搗毀,那就對他們這邊再沒有更大的幫助了。 除了這些,陳海又還能做什么? 冉虎并不期待陳海能創造更多的奇跡。 從此時還極有限的情報來看,陳海也僅僅是控制一路三五百人規模的馬匪兵力,然而趁諸賊寇防守空虛,才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犀利無比的攻下一座座賊寨,但陳海手里并沒有真正一支能與黑山寇軍主力在茫茫沙海深處爭雄的精銳戰力。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陳海也應該不可能率七拼八湊的三五千殘弱兵馬趕到松陽湖來解圍吧。 在松陽湖將這座小山頭包圍得嚴嚴實實的黑山軍,已有高達兩萬精銳。除了諸寇聯軍外,有半數騎卒軍容更加整飭,兵甲更加鋒利,極可能是藏羌國的百戰精銳所扮。 而且黑山軍此時將他們緊緊圍困住,目的就是要引誘西羌國的援軍過來,在茫茫沙海里殲滅,陳海要是率援兵過來,也不過是自投羅網。 冉虎并不期待陳海再能憑空變出一支虎狼之師來。 陳海在伏蛟嶺,冶軍之能是令人嘆服,但這一切都需要時間以及大量的資源支持。 冉虎相信陳海真能為河西所用,必成一代名將,那時候他身為河西子弟,也甘心在陳海帳前沖鋒陷陣,但陳海在聚泉嶺的諸多表現,可沒有甘為河西所用的樣子啊。 冉虎心里微微一嘆,心想著還是考慮突圍時怎么盡可能保護董寧的周全吧,要是董寧落入黑山寇軍的手里,河西的顏面必定喪盡。 想著這些,冉虎也無心跟董寧說什么,轉身就要往山下走去。 “那是什么?”董寧身邊的侍女,這時候訝異的驚呼起來。 冉虎抬頭看過去,循著侍女手指的方向,卻見是西北方向極遠處有一點黑影,待要突破黑山寇軍在北面的封鎖線,要往他們這邊飛過來。 是一頭體型碩大的靈禽,冉虎眼力極強,相距一百多里,都能隱約看到有一人持弓站在那頭黑色巨禽的背上。 有援兵從北面逼近,黑山寇軍因此才往北翼聚攏兵力? 看到這一幕,冉虎也心生狂喜,即便他不知道何處會有援兵趕來。 河西、西羌國葉氏抑或陳海? 冉虎想不明白,所以之前看到黑山寇軍兵馬調動,都沒有反應過來,一直到這時候才醒過神來。 黑山寇軍反應也是迅速,以雙頭巨鷲為首,十數頭猙獰的靈禽騰空而起,靈禽背上皆有兩三名玄修手持法寶靈劍;還有十數劍修,直接踏劍而起,要往闖入封鎖線的那人圍逼過去。 劍修御劍而行,短時間內只要真元法力不耗盡,飛遁速度不比普通靈禽稍慢。 來人停在封鎖線的邊緣,并不急于冒進,遠遠將手里的巨弓端起,拉開弓弦,看箭簇所指,應該是鎖住最先沖天而起的那頭雙頭靈鷲。 看那人距離雙頭靈鷲甚遠,至少在冉虎看來,遠遠超出射程之外,差不多有二十多里的樣子,都已經快要超過明竅境劍修御劍的極限范圍,冉虎還以為那人是威逼乘御雙頭靈鷲的黑骨道長不敢繼續往前逼近,就見那人所持巨弓無聲的震顫了一下,隨后一道幽光浮掠而出,快得就像是閃電。 似能感知箭符所附的凌厲殺念,雙頭巨鷲像金鼓大作般鳴叫起來,它背上的黑骨道長也是念隨心動,同時釋出六道秘篆流動的玄光護罩,仿佛層層波光,將他與足下的雙頭巨鷲籠罩起來。 果真不愧是明竅境中期的玄修強者,竟然能一識六用,冉虎即便看不清楚黑骨道長的臉,相信他此時也是極為自得,因為黑骨道長此時沒有再度加強防御的意圖,反而隨手摧動身后所背的黑骨靈劍,摧使雙頭靈鷲繼續往前,以便第一時間將闖營者斬殺劍下。 那抹幽光似的利箭,射及玄光護罩之時,虛空之中憑空牽引出六道銀色雷柱,先于箭簇之前,將六道秘篆玄光護罩轟成粉碎,箭簇隨后就毫無阻攔的,從雙頭巨鷲的左胸狠狠扎進去。 這是什么箭術! 這一刻,冉虎都恢復是董氏有哪位道丹境強者趕到大漠來援。 唯有太微宗的不傳之秘、蘊藏風相真意的太微神箭術,才會有可如此恐怖的射程與威力。 雙頭巨鷲哀鳴飛墜,它背上的黑骨道長再也不敢托大,祭出十數張防御符篆,就見黑光一層層往外涌動,最后凝聚一朵碩大的黑蓮,將他與飛墜而下的雙頭巨鷲籠罩起來,同時也不敢再往前逼近,而自己扛起受重創的雙頭巨鷲,瘋狂的拉開與來人的距離。 其他人看到這一幕,為來者神乎其神的箭術所驚,也不敢再輕舉妄動往前逼近了。 這會兒數道人影從后山飛掠過來,葉青麟、葉氏子弟葉赫等人也都感應到外圍的異常,趕過來的看究竟,由于相距太遠,他們看不清那人的容貌,只能隱隱約約看到來人身穿深褐色的罩袍,腳下所乘是一頭體型巨大的鐵鱗鷹。 “是誰?”無數人心里困惑不已。 “一定是陳海!”河西子弟此時就期待陳海來援,也知道這時候只有陳海有可能來援。 “陳海的箭術稀疏平常得很,沒聽說他修煉過太微神箭術??!”有人質疑地說道。 冉虎見過學宮闈選時,陳海的箭術實在普通,而陳海自從到燕京參加過學宮闈選,就沒有回河西,誰會傳他太微神箭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