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節
“厲向海確實是不錯的人選,我當會向世子推薦,就不知道玉龍大營那邊放不放人了?!倍斯Φ?。 玉龍大營此時是董寧的父親董壽執掌,柴騰出任都護副使,陳烈調出玉龍大營后,昭陽亭侯府在玉龍大營的影響力迅速被削弱,此前與昭陽亭侯府走得極近的厲向海,這段時間自然也不會太舒暢。 厲向海明竅境后期的修為,雖然踏入道丹境的機會不多,但他執掌獅城嶺道院是沒有問題的,更關鍵的是厲向海有豐富的治軍領兵經驗,董氏真要是在秦潼山有更大的野心跟企圖,厲向海絕對要比趙如晦等純道院、宗門修行的玄修,要合適得多。 吳雄、裴晉華、董寧,還不能完全看透陳海與董潘的對話藏有怎樣的玄機。 董潘大概也是認為厲向海是合適的人選,世子那邊應會調厲向海過來,這邊他就索性直接安排厲玉麟先帶著十幾名師兄弟,先留下來整理獅城嶺的殘寨。 為補充獅城嶺人手的不足,陳海答應從聚泉嶺調一千人過來,給厲玉麟這邊先用。 第一批就撤到聚泉嶺的三千多戰俘,情況相對要好一些,經過一個多月的休養,卻也能用來開山造路、建造屋舍。 獅城嶺這邊暫時只能做這樣的安排,董潘、吳雄、裴晉華以及董寧,與其他河西子弟及千余道衙兵精銳,都會暫時留在聚泉嶺,要等燕京城的形勢相對穩定下來,再考慮回去。 …… 到這時,陳海以曹氏父子名義拿到聚泉嶺的地契后經營已經整整半年。 近一個月來,將近有四萬戰俘轉移到聚泉嶺,在東麓、南麓的坡地臨時搭建了大量的窩棚安置,山腳下亂糟糟一團,但聚泉嶺半山腰往上,已經是頗有些規模了。 除了西麓的大小鑄造場,以及湖口安頓曹、丁等氏族人的村寨外,聚泉嶺在原有的大小連寨基礎上,又興建了文華殿、演武堂、藥師堂、藏兵院等建筑,還對寨墻進行了加筑。 此時陳海讓周景元將東南坳里的那座寨子清理出去,讓千余道衙兵駐守進去,又另外在主寨這邊,給董潘、吳雄、裴晉華、董寧等人準備好條件清幽的精舍,能直接看到煙波浩淼的聚泉湖水,風景十分的宜人。 從獅城嶺回來,將坐騎丟在山腳下,陳海陪董潘、吳雄、董寧徑直往主寨這邊飛過來,剛好看到有五六艘獵漁船,拖著一頭比獵漁船小不了多少的巨魚,從湖口進入東麓相對狹窄的河道。 “那是什么魚獸,竟然這么大!” 聚泉嶺并不高,董寧從她們所站的亭子到湖口,也就兩千余步的樣子,能看清楚獵漁船拖著的那尾巨魚足有七八米長,這時候不知死活,即便還沒有徹底咽氣,也沒有掙扎的余地。 魚身上的烏黑鱗片,在此前的搏斗中七零八落,巨大的魚嘴里露出鋒利的細碎尖牙,在夕陽下閃爍著寒光,似乎能一口將小型的獵漁船咬成兩截。 “這是潼河較為常見的鐵背鯰!不過今天收獲的鐵背鯰的確不小?!标惡Pχf道。 “何止不小,”董潘微微震驚地說道,“潼河兩岸人族繁衍旺盛,此時在潼河里能發現上千斤重的鐵背鯰就已經能驚動鄉野了。今天獵得的這頭鐵背鯰,怕是得有七八千斤重。聽說此前這座湖泊,有兩頭妖鱷盤踞,后來被你除掉了,這頭鐵背鯰也不知道怎么從那兩頭妖鱷眼皮子底下活下來的?” “也可能是剛剛從潼河上游的某座山湖里,遷徙到聚泉湖后,淪為聚泉嶺的獵物?!标惡Uf道。 鐵背鯰長成這么大,也只能算是低級妖獸,這時候背脊、側脅插著十幾根帶鋼索的倒刺魚叉,傷口還汩汩往外直涌殷紅的鮮血,不難想象為獵殺這頭鐵背鯰,六艘獵漁船上百余人,今日必是在湖里經歷一番艱苦的搏斗。 不過那六艘獵漁船,或者說獵漁艇更合適一些,都是聚泉嶺精心改造,內部用淬金鐵鑄造加固過,還鐫刻簡單的定波道篆,這才能在湖里搏殺大型魚獸,遠非尋常漁船能及。 鐵背鯰作為低級妖獸,血rou雖說沒有太大的煉丹價值,也能熬制滋補氣血的藥膳,但閱讀艘獵漁船將這頭巨大無比的鐵鱗鱘拖到岸邊,早就聞訊在那邊等候的上百人迎上去,在河灘上就訓練有素的將鐵背鯰肢解成大塊的魚rou。 看到大塊的魚rou直接送到安置戰俘的窩棚區…… “聚泉嶺待這些餓俘,卻是慷慨??!”吳雄感慨道,沒想到陳海竟然將道衙兵精銳將卒才能享受的藥膳食材,都安排送給那些身體孱弱的餓俘滋補去了。 “聚泉嶺用五百萬斤精鍛鐵,才換下這批戰俘,總得讓他們先恢復氣力,日后才有可能賺回本來,”陳海笑著說道,“好在聚泉嶺也是靠山吃山、靠湖吃湖,大家都在聚泉嶺做客,不需要擔心這邊拿不出好東西來招待……” 聚泉湖承接潼河上游來水,本身就是數座峰嶺圍出來的大裂谷,湖最深處有四五百米,但西邊僅有一道兩百米寬的石壩口子能讓湖水泄出去,形成一道四五十米高的瀑布。 這種特殊的地形,將潼河上游大量的魚獸都攔截在聚泉湖里,聚泉湖的魚獸資源難以想象的富足,這也無怪乎兩頭妖鱷會長年盤踞在湖底不走。 要不是如此,聚泉嶺周邊僅開墾兩三萬畝地,秦潼山、京麓及天水、秦山等郡的糧價都高得吃人,陳海談什么去養活這么多的饑民? 湖泥砂礦的事,是不會說給董潘、吳雄他們知道的,但聚泉嶺這邊每天都會安排數十艘獵漁船到湖里捕撈魚獸,也瞞不過有心人。 而陳海這段時間,也特意將大量富含生命精元的妖獸妖魚血rou,安排給饑民食用,也是方便他們的身體能盡快調養過來,不至于花費這么大代價安置過來,兩三年就多死光光掉。 第203章 安置餓俘 “你打算如何安置這么多的餓俘?” 董潘看著山腳下修建還算整飭的一排排窩棚,很好奇陳海要如何安排這些餓俘。 轉移過來的餓俘,也就第一批三五千人狀況稍好一些,其他絕大多數人,皆是瘦骨嶙峋。這些餓俘被困深山半年多,生命精元從根本上受到虧損,即便投再多的藥膳進行滋補,也不可能完全彌補回來,絕大多數人都不大可能活過四五十歲,也更不要想能cao訓成虎狼悍卒。 陳海竟然愿意接受其他將領都視為累贅的餓俘,董潘還是很奇怪。 陳海微微一笑,在董潘、董寧等人面前只是說殺戮并非他的本愿。 于心不忍是一方面,更主要的,聚泉嶺也沒有正當的理由,從潼北府再額外招募四五萬精壯為己所用。 即便英王贏述及文勃源那邊完全放縱不管,甚至還幫聚泉嶺頂著外界的壓力,方便陳??梢詮匿备心妓奈迦f精壯,但這四五萬精壯都帶有強烈的農耕、宗族思維,短時間內要么只能用來編訓部曲私兵,要么只能用來屯田耕種、成為受聚泉嶺控制的自耕農或雇農,而這兩件事都不是陳海這時候想要做的。 聚泉嶺這時候不要說根本供養不起四五萬精銳部曲,就算養得起,這時候強潘林立,聚泉嶺暴露出不必要的野心,完全是取死之道;而此時聚泉嶺周邊山多地少,也容納不了多少人屯田耕作。 這些餓俘身體還真是虧得厲害,大多數人這輩子都不要想有機會恢復過來,但陳海想要將聚泉嶺發展成一座兵甲、戰械及機關傀儡的大型鑄造工場,這些餓俘就能提供必要而充足的勞動力。 這批餓俘此前都是流民軍將卒,無論是此前受過一定的cao訓,還是被拋棄在野狐嶺之后瀕死麻木,都注定他們的服從性要比招募的民勇高得多。 陳海從開始就知道,他要造出所設想、在羅剎血腥戰場之中都能沖鋒陷陣的那種強悍機關戰車以及真正強大的戰爭傀儡,絕非三五百人規模、辟靈境匠師不足十人的鑄造場所能完成的。 陳海在過去半年時間,陸續將曹、丁等氏三四千族人遷徒到聚泉嶺來,卻摒棄以往編民入戶、宗族化管理的傳統做法,而是完全納入工場化管理。 所謂的工場,并非單指鑄造工場。 除了聚泉嶺最為核心的鑄造工場外,陳海還成立造船工場、礦場、采石工場、伐木工場、屯田農場及漁獵隊、建造隊、商船隊等等;在各座工場附近建造圍院、圍樓,將諸氏成年族人作為諸多工場的雇工打散了安置進去,還興建多座學堂收留諸氏族的未成年子弟,進行更系統化的培養。 陳海這是借鑒國營大廠的管理方式,要在聚泉嶺形成一個新的完整生產體系,以便他的計劃能盡可能少受外界干擾的進行下去。 為此,陳海在扈衛營僅保留百余精銳扈衛,其他百余嫡系都安排去負責各個工場的事務…… 新的生產體系已經大體形成,現在就等著一批批戰俘陸續調養過來,就會及時安排到各個建筑隊、漁獵隊、屯田營以及各個礦場、伐木場、采石場里補充人手的不足。 雖說扈衛營僅保留百余精銳,但諸工場都會組建三五十人或一二百人不等的民勇隊,保證必要的cao訓不松懈下去;特別是獵漁隊,在聚泉湖以及聚泉嶺以西的深山里,通常要面對兇悍的妖獸,所編入的都是千挑百選的精壯健勇,裝備也極精良,完全就是扈衛營的后備戰力,隨時能調上戰場使用,這時候卻也不怕有小股勢力敢來侵擾聚泉嶺。 而基礎拳法、掌法、步法、腿法等等,陳海也會通過諸多嫡系,一步步的傳授下去。 陳海不會將他的全盤打算說給董潘他們知道;就算說出來,他們也未必能明白,甚至一切都攤到他們眼前,他們也都猜不透陳海要干什么;即便跟他們解釋明白了,他們也未必認為陳海的這種做法能成事;畢竟聚泉嶺正進行的一切,與當世人的慣性思維差距太大了。 …… 半個月后,百萬薊陽流民軍東出進入河陽郡境內。 黑巾軍雖然傷亡也很慘重,但這時候能衣時從其他流民軍補充精銳將卒,在短時間內兵力甚至擴編到十五萬眾,而戰后又能得到虎賁軍遺棄在黃麋原的大量兵甲、戰驅、戰械、戰車,裝備迅速的得以更新換代。單純以兵員戰力而言,此時的黑巾兵已經不在同等數量的虎賁軍及諸宗閥部曲精銳之下了。 除了十五萬黑巾軍精銳,其他自號黑燕軍的流民軍兵馬招驀分散各地的義師,也迅速擴充到百萬眾。 薊陽郡幾經屠戮、摧殘,已經徹底打殘了,地方宗族再沒有對抗流民軍的力量,要么投降,要么慘遭屠戮滅族,薊陽郡的形勢迅速就被流民軍掌控。 卻也因為薊陽郡被徹底打殘了,農耕生產體系已經被完全摧毀,短時間內都不可能恢復過來,而地方上的儲糧也差不多耗盡,超過百萬規模的流民軍就不可能長久滯留在薊陽郡內休生養息。 北有強大的苗氏,南有萬夫莫開的武勝關,黑燕軍東進河陽,并不是難以想象的事情,只是燕京風雨飄搖,太尉府雖然傳詔天下,勒令諸郡兵援河陽,但這時候誰會出兵? 河陽一郡,又如何抵擋百萬兵勢極盛的黑燕軍? 雖說此前有一部虎賁軍精銳在河陽郡境鎮壓民亂,但面對來勢兇猛的黑燕軍,三萬虎賁軍將卒哪里還敢正面攔截? 三萬虎賁軍倉皇南撤,河陽地方既然沒有董氏這么強悍的宗閥,也沒有太微宗這么強悍的宗門,地方兵備哪里會是兵鋒極盛的黑燕軍的敵手? 不到半個月的時間內,河陽就已經丟失大小百座城池,地方中小宗族、宗門或逃或降,而隨后黑燕軍又迅速往北面的雁門郡推進。 此前在雁門郡平叛鎮亂的五萬虎賁軍猝不及防,被兵力短時間就暴增到近兩百萬、有如蝗群一般的流民軍團團圍困在雁都城里,插翅難飛。 雁門五萬虎賁軍及二十萬地方兵備就堅守了二十天,與據雁行山立宗數千年的雁門郡首宗虛靈劍宗,同時選擇叛節、向黑燕軍投降,一時間天下震驚! 這時候其他郡被地方宗閥及虎賁軍鎮壓得喘不過氣的流民軍,紛紛跳出包圍圈,快速往河陽、雁門轉移,使得聚集在河陽、雁門、薊陽等郡的流民軍兵勢一天強過一天。 坐鎮北域赤云等邊郡、擁兵百萬的強藩苗氏,此時又派軍使進京傳報集結于瀚海沿岸的妖蠻諸部此時也蠢蠢欲動、有集結妖兵的跡象,如果帝國不能及時出兵鎮壓三郡流叛,大燕帝國都有可能一朝傾覆…… 誰也沒有想到,立國數千年、根深蒂固的大燕帝國,竟然頓時間就陷入岌岌可危、隨時都會傾覆的境地,誰也沒有想到形勢的逆轉,會是如此的輕易跟措手不及。 也是黑燕軍這支強敵的突然崛起,令太子贏丹與益天帝及英王贏述之間的對峙并沒有僵持多久。 包括寧氏在內的京郡八族心里都清楚,要是太子贏丹率駐守青龍峪大營的十萬虎賁軍與十九王所率的西園軍拼個兩敗俱傷,短時間內將沒有人能阻攔黑燕巾直入京畿。 到時候邊郡幾家強藩尚能自保,但京郡八族除了從賊,就沒有其他選擇了。 魚死網破并不符合諸族的利益,該妥協就妥協,該媾和就媾和,這時候京郡八族潛伏在水下的大佬們看到桌子都要徹底掀翻掉了,再也不敢繼續懈怠。 太子贏丹持政以來的第一道帝旨,終于在益天帝七十四年十月下旬的一天上午,順利的從燕然宮頒出傳詔天下,諸郡都不再唯太尉府的令旨馬首是瞻了。 帝旨封屠氏閥主、平涼侯屠缺出任太尉,負責協調諸郡兵馬;封益天帝第十九子贏述為天樞副使、衛尉、柱國將軍及西園軍中郎將,執掌西園軍,接管京畿及武勝、秦潼等關的防務,并負責北出武勝關對薊陽郡的戰事;而文勃源則以散騎常侍街,兼任宿衛軍中郎將,執掌宿衛軍…… 自此,京畿防務及兵權落入英王及屠氏一脈的手里。 而為避免雞飛蛋打的局面發生,雙方進行必要的媾和及妥協,太子贏丹及寧氏自然也不會受到多嚴厲的懲罰。 贏丹雖然請辭太尉之職,但依舊以太子之位兼封柱國將軍、虎賁軍中郎將等職,掌握著虎賁軍的兵權,但因此也要承擔出京鎮壓黑燕軍的重擔。在帝旨傳到潼北府的時候,太子贏丹就諸郡兵馬大都督的身份,統率十二萬虎賁軍從青龍峪大營出發東進…… 太子贏丹東進后,在京畿以東地區,還有近十萬虎賁軍都將回歸到他的旗下,同時河陽、雁門等郡的地方抵抗軍以及從諸郡征調過來的援軍都要聽從他的節制。 太子贏丹這時候依舊掌握著大燕帝國最重的兵權。 第204章 董侯東至 持續數年之久的帝權之爭,雖然以太子贏丹統兵東征、退出燕京暫告一段落,但由于太子贏丹依舊在寧氏子弟的輔佐下,掌握著帝國最精銳的二十多萬虎賁軍,猶擁有節制東部、北部諸郡的大權。 寧致澤、寧成志等寧氏的核心人物,因黃麋原之敗,保留封爵,但削去此前的將職,暫時留在太子贏丹帳前聽侯調用、以觀后效,說起來也沒有實際的懲處。 而太子世子、太孫贏余,則因黃麋原之敗,被帝君責罰入學宮,潛心修行三年思過,不得離開燕京。 此事過后,在潼北府就被文勃源以莫須有罪名扣押下來的姚啟泰、姚軒父子等人,這時候也都不清不白的無罪釋放了;這時候沒有人會追究文勃源、樊春擅自扣押將領的罪名。 姚啟泰、姚軒父子放出來后,并沒有隨太子贏丹出征,而是受封散騎常侍,侍俸太孫贏余入學宮修行。 除了姚啟泰、姚軒父子外,姚氏的其他子弟并沒有明確投靠十九王或太子,而是在宗族封邑之地嫘河征募將勇,組建一路援軍進入河陽郡,參與對黑燕軍的戰事;也僅僅是名義上接受太子贏丹的節制。 趙無泰、屠重錦、屠重政、屠子驥、樊成都跟陳海一樣,都受封宿衛將軍;樊春冊封亭侯,食邑千戶,封邑就設于潼北府雷陽谷;受十九王贏述信任的樊氏、屠氏、趙氏等族子弟,這時候開始大量編入西園軍占據重要將職。 西園軍除了負責京麓防務,還同時負責北出武勝關、對薊陽郡的戰事,在短短一兩個月,從諸族選拔精銳子弟及部曲私兵進行擴編,兵員已經提升到二十五萬眾,正式設立秦潼大營、西園大營、武勝大營、南岐大營。 西園軍還是重新回到重用京郡八族子弟擔任將帥、排斥客將的舊路上,但十九王贏術還是做一些很重要的改變,最為核心的,就是不再以修為境界的高低衡量、選拔主將。 樊春、趙無泰、屠重錦、屠重政、趙融、屠子驥等人,雖然都沒有道丹境修為,但在西園軍都依舊占據核心將職,而諸氏宗族新加入西園軍的那些道丹境強者,則以監軍使或參軍事的身份編入軍中。 到這時候,西園軍就已經與陳海沒有太大關系了;也由于西園軍主力都已經調出秦潼關,潼北大倉就變得可有可無,不再重要。 十月底,陳海寫信給文勃源,希望辭去潼北大倉司丞一職,能回學宮潛心修行。 文勃源沒有立時應承下來,而傳信要陳海到燕京城與他進一面。 …… 河西那邊照董潘的推薦,安排厲向海進入秦潼山,擔任獅城嶺道院的監院,而醉心修行的裴晉華以及孫不悔等人都留在獅城嶺道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