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節
曹奉這才聽明白過來,大帳爭執的原來是兩萬五千多殘卒的歸屬。 在曹奉看來,兩萬五千多殘卒都是陳海救出來的,就算是衛於期、姚啟泰的性命也都是陳海救的,陳海能同意交出五六千人給姚啟泰這些敗軍之將,已經相當大方了。 衛於期雖然是車騎將軍、姚啟泰雖然是太尉府左司丞,但褪毛的鳳凰不如雞,這時候他們要是還有什么不滿意的,大可以將他們請出去另立大營。 第169章 分營 姚啟泰不知道陳海暗地里與屠氏一族有達成什么秘密協議,竟在這時要助屠重錦重掌兵權,但也不得不承認隨屠重錦從秦潼關逃出的殘兵敗將里,是能勉強湊出一都編制所需的武官營將來。 只是姚軒、芻容、華哲棟等十數騎都尉級數的武官,重整一軍,最終竟然只能接收五千殘卒,姚啟泰心里怎么都難情愿。 他目光陰沉的看向衛於期,就想看衛於期能不能忍下這口氣,忍住陳海這一個小小的角色直接繞過他安排好這一切? 衛於期微微嘆了一口氣,說道:“寇軍來勢洶洶,賊難一時半會難消,兵防之事我看暫時照陳都尉所議安排,以有什么不妥再做調整?!?/br> “衛帥!”姚啟泰沒想到衛於期竟然能忍下這口氣,忍不住出聲喊道。 “我傷勢未復,難以久坐思慮守戰之事,諸事就需要陳都尉、姚司丞你們與諸將多承擔責任了?!毙l於期說罷這里,站起來就要起身走回臨時住所,而將中軍大帳完全交給陳海、姚啟泰。 姚啟泰愣在那里,沒想到衛氏大佬衛於期經此慘敗,竟然心灰意冷到這等地步,竟然甘愿要將西園軍的指揮權,交給一個乳臭未干的狂妄之徒! 衛於期沒有理會姚啟泰等人的詫異反應,徑直就往大帳外走出去,看到吳蒙、葛同、曹奉等營將都摒息寧神的站在大帳前,微微頷首,示意他們知道能不能熬過這一劫,還需要靠他們這些營將齊心協力。 衛於期以往對陳海的了解,主要還是姚啟泰等人在他耳畔不斷敘說陳海的諸多斑斑“劣跡”,而陳海轅門杖斃宗閥子弟一事,衛於期聽了也是覺得陳海御下過于殘暴無情了;他以前對陳海的感觀絕談不上好。 衛於期這時候對陳海也絕談不上了解,但此前嫌惡的感觀也淡薄到極致。 大軍潰敗之際,那些宗閥子弟出身的天之驕子們,第一時間就拋棄所部將卒,在貼身扈衛的保護只顧著自己逃命,紛紛深山老林。這以致他與姚啟泰退到左津谷,手下竟連重編一都兵馬的營將校尉都湊不全。 陳海本無北進潼北府的責任,但他不僅堅定無比的率部進占左津谷,還在大軍崩潰時,率六百精騎無畏北進,連同屠重錦所部擋住流民叛軍及赤眉教徒殺敗逐亡的步伐。在陳海面前,那些從諸郡精英弟子里選拔出來的天之驕子,有何光輝可言? 也正是陳海的堅決與無畏,他們與西園軍兩萬五千殘卒才得以從容的退回到左津谷喘上一口氣,與第七都主力會合,從生死邊緣掙扎回兩步來。 名義上,衛於期還是主將,還是世人景仰的地榜道丹境人物,但真正在陳海、屠重錦率部掩護下,隨他逃回到左津谷的殘卒就有兩百多人,他還有什么臉,跟陳海爭指揮權? 這一戰對他的打擊實在是太大了,枯瘦的臉頓時間就蒼老了許多,這并非是他與黃衫老者纏斗一夜重傷所致。 除了西園軍兩萬五千余將卒歿沒外,衛於期從潼北府征調的十萬民勇,更是沒有幾個人能活下來——這都是他要承擔的罪責,他都已無信心能率西園殘軍支撐到援軍來臨,就只能將指揮權交出去。 …… 衛於期走后,大帳軍氣氛加倍冷了下來。 雖然大帳內燒了取暖用的炭火,但眾人還是覺得陳海與姚啟泰對望的眼神能凝出霜花來。 “姚大人,可還有事要教誨陳海的嗎?” 衛於期的主帥之席空置著,陳海在左首的書案后坐下來,語氣謙遜的問姚啟泰。 雷陽谷潰敗已經過去第四天了,姚啟泰算是恢復了一些元氣,臉色沒有那么慘白,這會兒老臉卻又漲得通紅。 陳海語氣聽著謙遜,卻儼然已以主將自居,而將他當成只能在旁邊提建議的副將,姚啟泰心里怎么可能不惱恨、怎么可能坦然受之? 然而吳蒙、葛同、曹奉等將魚貫而入,屠重錦、屠重政、屠子驥及趙融都一臉沉毅的坐在陳海的身邊——姚啟泰這時候心里也清楚第七都營將體系完整,而屠重錦所部又徹底與陳海走到一起,偏偏最能壓制陳海囂張氣焰的衛於期還當了縮頭烏龜,他僅靠華哲棟、芻容及其子姚軒等幾員敗軍之將,此刻根本沒有可能與陳海針鋒相對。 陳海也不管姚啟泰心在想什么,待諸將都到齊之后,他就直接開始部署后續的防御戰事。 西園軍主力大潰,最后有兩萬五千殘卒撤入左津谷大營。 叛軍最初的計劃,就是想著將西園軍主力誘入雷陽谷,以天罡雷獄大陣伏殺,待西園軍大潰后,由天師鞏梁率千余赤眉教精銳教徒重點清除西園軍潰兵任何有組織的抵擋力量,再由流民大軍席卷整個戰場,擴大戰果。 叛軍的計劃無誤,衛於期毫無防備的將大軍都帶入天罡雷獄陣的轟殺范圍之內,在第一次雷瀑覆蓋下,大軍即告崩潰,這時候叛軍無論強弱,自然是都肆無忌憚的撲殺出來。 然而叛軍沒想到陳海率部進占左津谷會如此堅決,當時即便想調整兵力部署也來不及,而惡劣的狂風暴雨更沒能阻止陳海率精銳馳援潰殘的決心,而當大量潰卒逃入左津谷大營,叛軍遠遠都沒有做好強攻左津谷大營的準備。 已經過去三天了,叛軍這時候還只是在左津谷的北面集結兵馬。 這也給陳海整頓陣腳贏得極關鍵的緩沖時間。 兩萬五千多潰卒,陳海直接半數編入第七都,將每一戰營的將卒編制直接加倍擴充,加強第七都的戰力,未來能不能守住左津谷大營支撐到太尉府派援軍過來,主要還是看第七都的表現。 接下來,陳海還想編兩部偏師。 一部是以姚啟泰、姚軒、華哲棟、芻容這些沒有直接逃命的敗軍之將為骨干,重整五千兵馬;一部是屠重錦所部為骨干,將目前趕到左津谷集結的八千民勇及八千潰卒,重整一萬七千余兵馬。 八千民勇雖然沒有經過嚴格的cao練,幾乎都沒有什么修煉底子,甚至兵甲都不齊全,但好在民勇里的骨干都是追隨曹奉、曹善父子多年的鄉族豪勇。 陳海事后又緊急從伏蛟嶺抽調百余老將、老卒及葛同等百余昭陽亭侯府扈兵編入民勇,還是將指揮體系建立起來了。 現在屠重錦所部營將校尉以及八千殘卒,直接安插進去,這部兵馬的營伍架構還是完整的。 陳海接下來還要在主營的兩翼,再設兩座大營,分別讓姚啟泰、屠重錦率部進駐,三座大營形成犄角之勢,更有利后續的防御。 姚啟泰、屠重錦兩部兵馬,短時間內不可能有多強的戰力,但他們的任務主要是守住營盤,還是能勉強做得到的;而真正出營反擊以及對其他兩座大營的協同防御及增援,陳海這邊會全部承擔下來。 陳海認為這么安排,只要不是叛軍真想跟他們拼個兩敗俱亡,支撐到太尉府援軍趕到,應該是不成問題的。 姚啟泰即便擔心陳海分營另有圖謀,但無力質疑陳海的部署。 屠重錦、屠重政卻相當贊同陳海的部署。 屠重錦所部將編一萬七八千人,最初必然是混亂不堪的,好在只需要防守營盤,又距離主營不遠,應該不會太困難。 更關鍵的是屠重錦所部編入民勇、殘卒,半數人的底子都是西園軍的精銳,只是被打喪魂了。而屠重錦從秦潼關突圍出來的部將,幾乎個個都有通玄境中后期以上的修為底子,他們所缺少的只是與基層將卒的磨合。 他們先守營盤,在防御戰事中進行磨合,也許堅守到太尉府另調援軍過來,就已經具備一支精銳之師的底子了。 陳海將曹奉、曹善父子單獨喊過來說話。 曹奉筋骨已老,沒有修為底子很難經受殘酷戰事的煎熬,陳海將調他入輜重營,跟在周景元、丁爽他們身邊;曹善還是有些修為底子的,陳海則要盡心輔佐屠重錦。 屠氏一族或許不能保證曹善修為明竅境,但只要曹善對屠重錦重掌兵權的幫助夠大,陳海相信屠氏一族絕對不會吝嗇靈藥寶丹助曹善開辟靈海秘宮、踏入辟靈境的。 從私心上講,比起根基未穩又處處得罪宗閥世族的陳海,曹奉、曹善更愿意投靠屠氏這樣勢力頂尖又堅不可摧的王侯之族,對這樣的安排又豈有半點不樂意? 陳海多少還有在地球時的思維慣性,從不會要求別人盲目的忠誠于他,他心里認為,最為可靠的忠誠,就是他要對別人“有用”——正因為他對英王贏述“有用”,才能掌握比姚啟泰等明竅境后期強者更大的權力,當然也是因為英王贏述對他“有用”,所以他這時也是忠于英王贏述的。 吩咐諸多事后,陳海就要姚啟泰、屠重錦,趁叛軍還沒有發動攻勢,趕緊著手準備分營事宜…… 雖然陳海效仿破釜沉舟之策,斬斷左津谷的退路,又宰殺戰馬儲備軍糧,不僅是堅定己方將卒的死戰守御之心,也是要令天師鞏梁投鼠忌器,不敢與他們死戰,但心里也清楚,天師鞏梁絕不可能輕易就被他嚇退,接下來還是會有數番血戰,才能逼退天師鞏梁及赤眉教精銳教眾…… 第170章 換將 赤眉教所控制的叛軍,辟靈境以上的精銳教徒大約有一千人左右,而退守左津谷北坡的西園津,辟靈境營將僅三百人左右,差距極大。 第五天的時候,在左津谷北面山嶺集結的叛軍遮天閉日,足足有四五十萬之多,絕對數量更是西園軍殘部的十數倍以上。 然而西園軍最核心的優勢就是基層將卒極為精銳,遠非沒有怎么經過訓練的流民叛軍能比。 西園部殘部四萬余將卒,民勇出身的七八千人,底子是差了些,但其他將卒都是編練西園軍從京畿諸府縣挑選出來的健銳,陳海所統率的第七都更是各地送來的江洋大寇。四萬余眾,足有七八千人都具有通玄境的武修底子,放在哪里都堪稱精銳了。 雖說姚啟泰與屠重錦兩部重建兵馬,還沒有從混亂中重振士氣,但陳海親率第七都擴編到兩萬戰卒后,已經初具虎狼之師的雛形,堅守營寨,有衛於期、屠重政等一干強者坐鎮,不畏天師鞏梁敢率赤眉教徒及大股叛軍強攻。 然而赤眉所控制的叛軍,人數眾多是一方面,同時又始終將上千精銳教徒集中在一起,進退速度極快,陳海也無法率部出營作戰,只能極盡一切手段,加強三座形成犄角之勢的大營防御。 對陳海來說,堅守到太尉府派援軍過來,就是大勝。 與叛軍相持住,保留住西園軍的顏面,這也是陳海最早就確立下來、率部北進潼北最為核心的戰略意圖。 天師鞏梁或許不舍得身邊的精銳教徒受到太慘重的傷亡,但四五十萬叛軍將卒聚集過來,他就絕不可能毫無作為的對峙下去,不可能讓陳海拖延到太尉府援軍趕到,他們被迫撤入深山老林之中。 除了加緊攻陷潼北府境內的城寨外,從第三天開始,叛軍對三座大營的攻勢就陸陸續續的展開。 四五十萬叛軍,約有七八萬人頭裹黑巾,兵甲齊全,甚至還有大量的戰馬配備,戰力要強過普通的地方武備。雖然這些黑巾兵還是不能跟陳海所率的虎狼之師媲美,但流民叛軍里可以說是難得的精銳。 這些黑巾兵,只可能主要來自秦潼山深處的匪寨,又明顯有受到訓練的痕跡,進退有序,騎卒、弓手、盾戟步卒的編制較為完善,兵甲都較為精良,甚至還有少量用于攻營拔寨的戰車戰械。 可見赤眉教徒早幾年就對秦潼山深的諸路匪寨進行滲透、控制。 這令陳海想到玉龍山及池山城所見到的那幾幕,赤眉教三五黑袍教徒挑畔數萬乃至十數萬流民叛亂,與地方武備經過一番血腥廝殺后,大股流民被剿滅,但猶剩小股的精銳隨赤眉教黑袍教徒轉移撤走。 陳海懷疑此時在潼北地區聚集的黑巾兵,就有當初從玉龍山以南撤出的一部分兵馬。 叛軍對西園軍三座大營發動進攻時,身穿明黃色道衣的天師鞏梁親自千余赤眉教精銳教徒壓陣,以黑巾兵為中軍進逼西園軍營寨,但真正壓上來直接進攻營寨的,則是兩翼大量手持木盾鐵矛、都沒有幾副甲具的流民將卒。 陳海自然能意識到天師鞏梁還是要借殘酷的攻營戰事來錘練流民軍,而流民軍想要快速成長起來,血腥戰事的錘煉雖然殘酷,卻是最為快速有效。 面對天師鞏梁的殘忍算計,陳海卻無可奈何。 赤眉教叛軍不乏精通用兵之道的人;這也不足為奇,英王贏述率部南征云夢藩亂時就吃過赤眉教的大虧。 而在有些足夠的戒防與準備之后,赤眉教精銳教眾、黑巾兵精銳及流民將卒的攻營部署極為縝密。陳海即便是率部出營反擊,在剝開外圍的流民軍后,面對內部的黑巾兵精銳及赤眉教精銳教眾,也討不到半點便宜。 相持十數日,陳海都抓不住叛軍的漏洞進行凌厲而無情的反擊,更不要說去擊潰黑巾兵精銳與赤眉教眾,只能任戰事無謂拖延下去。 為了防止天師鞏梁集中赤眉教精銳教徒施展術法神通,陳海才分三座營盤防守,盡可能將營地的范圍擴大,才會有足夠的緩沖區域。陳海也將岑云飛、陳青等人以及南歸的部分潰逃武將組織起來,組成一支上百人的精銳玄修隊伍,以應付赤眉教精銳隨時可能會有的突襲。 這時候陳海在輜重營編入大量匠工也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當所有資源都動員起來,輜重營每天都能改造出十數架射距在千步之上的三弓床弩來,還就當前的簡陋條件,造出更多重在防御的偏廂車、鐵梁車、移動柵墻等戰械放置在營地里,以防赤眉教精銳教眾的術法攻擊。 天師鞏梁不顧惜流民將卒的性命,每天都催促成千上萬的流民,攻打西園軍的營寨,血腥廝殺沒有一日或停。 即便西園軍將卒,rou身修煉的底子要遠遠強過流民,但人數畢竟是一大劣勢,經受流民軍的輪番大戰,難免將乏兵疲,而赤眉教精銳數量也是一個極大的優勢,即將在后面壓陣,相隔七八里也能將馭使大量的落石擲入營地,間夾大量的烈焰、冰錐,撕裂大地,或制造狂風暴雨席卷西園軍的大營。 雖然陳海他們出發前儲備了不少的符篆,但赤眉教眾每天初曦時分都能煉天地靈氣為真元,每天都能集中施展一輪術法神通,西園軍這邊的符篆消耗極快,有時候防備不過來,出現疏乎,很容易就會出現成片的死傷。 西園軍很快也積累不小的傷亡。 而流民叛軍的傷亡更是慘烈,每天都要成千上萬人倒下,填滿簡陋寨墻前挖開的壕溝,填滿術法神通撕開了大地裂縫。 血流成河,都已經將左津谷北片的大地染成赤黑。 由于叛軍中有天師鞏梁這樣的強者存在,而叛軍的人數又遠遠多過西園軍,很快繞到左津谷以南的山嶺建立哨崗。 如此一來,陳海他們就被叛軍徹底包圍,也無法通過天師鞏梁及赤眉教大祭酒級的強者封鎖,與外界聯系;青鵬鳥等靈禽也無法飛出大營的范圍,去偵察外圍的敵情。 后續,屠重錦所部、姚啟泰所部,在經過最初的混亂之中,特別是那些精銳將卒看了除了守住營盤沒有其他退路之后,漸漸更好的磨合起來,即便每天都有傷亡累積,但整體戰力始終沒有太大的削弱。 始終都如堅不可摧的礁石,矗立在左津谷北部,任叛軍風打浪摧。 曹奉等人預計太尉府十天半個月就會派援軍過來,但實際上他們足足堅守到第五十六天,一直等到益天帝七十三年臘月的第七天,叛軍才丟下近十萬死尸,往北面的山嶺撤走。 樊春派人越過被斷崖堵死的左津谷,進入大營,陳海他們這時候才知道除西園軍所余三萬精銳外,太尉府另從京兆府衛戍軍調五萬甲卒,統歸宿衛將軍樊春及監軍使、散騎常侍文勃源兩人統率馳援潼北,這時候才抵達左津谷以南的洮水河。 大營這時候就只剩三天存糧。 屠重錦等將不明白援軍為何拖到今天才到,心里難免怨憤,唯有陳海、屠子驥、趙融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