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節
…… 果如陳海所料,苗赫對越過秦潼關殘墟西進完全不感興趣。 在苗赫看來,衛於期率部在前面必能將流民叛軍切瓜剁菜般殺個落花落水,他們殿后越過秦潼關殘墟西進,完全撈不到多大的功勞,還會極其的艱苦,他何苦多費這番手腳。 苗赫不愿率部西進,那挺進秦潼山脈,為主將衛於期所率主力殿后之事,自然而然就都落到陳海所率的西園軍第七都兵馬的頭上了。 樊春派人通傳衛於期,衛於期也希望陳海能盡快率部進入秦潼山脈。 衛於期不是指望陳海所部能發揮多大的作用,但衛於期率部追擊流寇殘軍已經深入秦潼山脈兩千余里,沿途府縣城寨都被叛軍摧毀得厲害,秦潼山脈深處的岔道又多,他需要有一支后備兵馬,確保補給通道不受小股流匪的滋擾。 堆積有三四百米高的秦潼關殘墟,訓練有素的將卒雖然都能勉強徒手爬過去,但殘墟里殘磚斷石雜亂一片,普通騾馬很難跨過去。 陳海他們只能將絕大多數的車馬都留在秦潼關以東,僅僅將四五百青狡馬及八十余煉有防御法陣的輕型戰陣,硬生生的扛過三四百米高的殘墟,進入秦潼關以西的峽道。 當然了,陳海率部西進,樊春留在秦潼關坐鎮,除了清理殘墟外,也不是沒有其他作為。 樊春得太尉府授權,可就地征調五萬民勇,以補充清理殘墟人力的不足。 陳海要求樊春從安置在桃花塢北片河灘地的八萬流民里,征調兩萬精壯,并且要以最快的速度安排這兩萬民勇翻過秦潼關西進與他們匯合…… 第160章 西進 從秦潼關西進的馳道受到嚴重的破壞,而且很多地方都是衛於期率主力通過之后,小股叛軍從深山里繞出來破壞的。 山塌路垮,陳海他們又將大量的車馬都丟在秦潼關以東,上萬將卒僅有四五百戰騎、七八十乘輕型戰車,簇擁著往秦潼山脈推進,速度自然是快不了。 相比較而言,衛於期所率西園軍五萬將卒主力,推進速度卻不比陳海他們稍慢,還頻頻有捷報傳往秦潼關,差不多每天都能攻克一兩座叛軍所盤踞的寨城,都能斬殺數百上千叛軍流寇。 半個月之后,陳海率部才抵達秦潼山脈中麓的南樟府。 南樟府位于秦潼山脈的腹地,境內山巒疊嶂,唯有府城所在是一座狹長的山谷盆地,東西約有四十多里長,南北也有二十多里寬,地勢相對平坦,又有多條河流從深山里匯聚過來,在府城南面形成一座與盆地差不多大小的湖泊。 南樟府已被摧毀,十數里長的城墻到處都是崩斷的缺口,已經被摧毀得不成樣子,城外的村寨以及城里屋舍都被燒成灰燼,滿眼看去皆是殘墟,還有無數難民滯留在城外嗷嗷待哺。 陳海他們所帶的補給有限,自然無暇顧忌這些難民,更何況還不知道有多少叛軍藏在這些難民之中,只是將這些難民遠遠的驅趕開,不使有sao擾到大軍的可能。 南樟府城地理位置很關鍵,除了橫穿秦潼山脈的馳道外,還有有多條谷道能深入秦潼山脈的腹地,差不多有二十多萬流民叛軍從秦潼關逃到南樟府后,就從這些谷道分散逃入秦潼山脈的深處。 衛於期統率西園軍五萬兵馬,只能追擊人馬最多的叛軍主力,但為防止其他方向的叛軍有可能抄襲南樟府,特地將西園軍第三都上萬兵馬留在南樟府,確保后路無虞。 前方捷報頻傳,留下來殿后的兵馬心里最是焦灼;第三都上萬兵馬一直都是作為側翼兵馬使用,就算在秦潼關城之下,手里都還沒有收割多少叛軍的人頭,也就沒有錄下多少戰功。 這時候看到陳海率部趕過來,第三都的車騎都尉、騎都尉等將領,就迫不及待的將殘城交出來,點齊兵馬北下,趕著與衛於期匯合去了。 而主將衛於期所傳來的軍令,也是要陳海率部負責掩護側后,盡職完成殿后兵馬的責任即可。 第三都兵馬南下與主力會合追剿殘寇,南樟府殘城所建的營寨騰空出來,陳海就直接率部進駐進去。 “我們接下來該怎么辦?” 上萬大軍進駐營寨,安排斥偵、警戒、防務,一陣人仰馬翻的折騰過后,屠子驥才得閑拉著趙融趕到大帳前去見陳海,迫不及待想知道陳海心里有什么后續想法。 陳海將繁瑣的軍務都交給別人處置,他站在懸掛的地圖,正用心研究南樟府附近的地形,見屠子驥、趙融走進大帳來,手敲掛在墻壁上的地圖,說道:“這地圖太粗陋簡單了,子驥你先安排人手偵察兩百里方圓內的地形,先將南樟府范圍內的地圖繪制完全了?!?/br> 這張太尉府所頒發的地圖十分簡陋,掛到大帳靠背的墻壁上,地圖上只是將秦潼山脈深處主要河流、峽道及府縣及重要集鎮方位都標注出來,但很難從這張圖上看出南樟府附近的地形全貌;而兩三千人聚集居住的村寨,根本都沒有標示。 陳海心里也清楚,在這個強者為尊的世界,處處都體現出玄宗高修對凡夫俗子的輕視。太尉府對緊挨著京畿地區的秦潼山脈,地圖繪制都如此粗制濫造,如此不用心,只是其中一個體現而已。 無論是京營軍還是地方衛戍武備,主要將領都是宗閥子弟出身,身邊多有可乘御的靈禽豢養,一兩百里方圓的地形地貌,只需要乘御靈禽飛上萬丈高空就能盡收眼底,太尉府及府縣地方也確實沒有必要在地圖繪制上花費太多的工夫。 屠子驥只得先耐著性子,安排斥候游哨擴大偵察范圍,將南樟府境內的地形都記錄下來。 陳海又將周鈞、冉虎、吳蒙、岑云飛、孫不悔等人召集過來詢問營寨駐扎的情況,等一些瑣碎軍務處理完之后,才將屠子驥、趙融、樊成三人留下來,談他心里真正的計劃。 屠子驥、趙融、樊成都翹首期待陳海拿最后的主意,無論是文先生還是樊春,都要他們聽從陳海的將令;陳海也能從他們的眼神里看得出,他們認為就應該將兵馬駐扎在南樟府,駐扎在南樟湖畔。 南樟府地處秦潼要沖,距離秦潼關又十分適中,衛於期真要中了赤眉教的圈套大敗,他們駐守南樟府既可以接收潰逃將卒,又能很快迎來從秦潼關增援過來的兵馬。 陳海這時候視線又回到掛在墻壁上的地圖,用炭筆簡陋勾勒出衛於期所率主力的推進路線,說道: “衛於期率部太深入,從南樟府北上,四五萬兵馬都已經深入到潼北地區,而從潼北到南樟曲折一千七八百里,堪稱關隘之地的口袋地形有四處,只要有任何一處被叛軍堵死,西園軍主力就會被徹底關在秦潼山深處,最后被赤眉教及叛軍吃得連骨渣子都不剩。我們在這里坐等,能等到有多少殘卒突圍出來跟我們匯合?” “還要北上?”趙融問道。 “對,我們必須要北上推進到左津谷……”陳海指著地圖上一處節點,不容置疑地說道。 “倘若叛軍在潼北地區設下埋伏,我們深入到左津谷,左津谷以北還有三處口袋地形,都能讓叛軍將我們一起關在秦潼山深處。那時候,我們豈非都要陷入叛軍的重圍之中?”屠子驥說道。 “我們倘若能在左津谷收攏一兩萬殘卒,倘若桃花塢兩萬民勇能及時趕到左津谷與我們匯合,我們能不能在左津谷守住陣腳不亂?”陳海問道。 “叛軍的實力還是要遠遠強過我們啊……”趙融不明白陳海何以有兩三萬殘卒加兩三萬民勇就能在上百萬流民叛軍中站穩腳跟的自信。 要知道上百萬流民叛軍里,可有天師鞏梁所率的赤眉教千余精銳教徒。 相比較行動遲緩的大軍,天師鞏梁所率的赤眉教千余精銳教徒,在深山老林里的機動速度就快多了,極可能悄無聲息的就抄斷他們的后路,陷他們于絕境。 “要是將京畿與秦潼山脈視為一體,大燕的軍力比叛軍何止強出十倍,赤眉教邪徒為何敢在秦潼山脈之中聚集生事?他們可不是被逼得走投無路的流民啊?!标惡Pχ鴨柕?。 見屠子驥、趙融、樊成都無言以對,陳海心里微微一嘆,知道燕州強者為尊的思想太深入人心,屠子驥這些人都可以說是思想相當開明的,但有時候也無意識的會更在意絕對實力的比較,卻不知道強弱之勢隨時都會發生變化,特別是在局部的攻守、強弱之勢演化更加微妙。 赤眉教鼓動秦潼流民叛亂,集結百萬叛軍也非易事,也不可能說僅僅是為了全殲不成氣候的西園軍殘部,就愿意將百萬叛軍都拼掉——這不會是赤眉教的目的所在。 赤眉教愿意將鞏梁所率的千余精銳教徒在秦潼山付出慘重的傷亡? 陳海知道進入左津谷會有艱苦卓絕的血戰等著他們,但只要他們的意志足夠堅定,讓赤眉教領教到想吃掉他們要付出難以承受的代價,就不會絕無生機。 陳海又說道:“也唯有我們在左津谷與叛軍形成對峙之勢,西園軍才不能算敗,殿下在朝堂之中才有更多運籌帷幄的余地。到時候,是用樊帥或其他誰頂替衛於期在秦潼山里重振西園軍,殿下才能抓住更多的主動權——這也是我們在這時西進秦潼山的目的?!?/br> 屠子驥、趙融搖頭苦笑,出秦潼關,進入南樟府,他們以為已經夠大膽了,沒想陳海還想率部繼續深處左津谷;按說要是能在左津谷會合衛於期的殘部突圍殺出已經是大功一件了,沒想到陳海最終的目的則是要在長律谷與百萬叛軍形成對峙之勢。 但不管前程多兇險,既然都進了秦潼山脈,他們都只能跟陳海一條道走到底。 …… 陳海他們又在南樟府修整了四天,前方雖然還有不斷有捷報經南樟府傳往秦潼關,但衛於期率主力推進的速度明顯放緩了,在潼北山地遇到叛軍的抵御力也越來越強。 西園軍的斥候同時還發現不斷有大股的山賊盜匪,從秦潼山其他地方,不斷的往潼北山地聚集過去。 秦潼山脈原屬秦山舊郡,華氏受封秦山郡、世襲武藏軍,漸成一域強藩之后,贏氏為避免華氏威脅京畿,將秦山舊郡一拆為三,將華氏的勢力范圍限制在秦潼山脈的西南,不許華氏插手秦潼山脈。 然而華氏也不容京郡八族的勢力扎根秦潼山脈,這些年來,秦潼山脈雖置有府縣,但缺乏足夠強勢的宗閥世族扎根,也有華氏故意縱容的因素,造成秦潼山的深山老林里匪患極重。 秦潼山匪患極重,官方都不清楚有多少股山賊巨寇在秦潼關深處占山據寨、侵略府縣。而這些山賊巨寇早年與地方府縣武備糾纏,實力要比流民強出一截,倘若赤眉教這幾年來再有意經營,形勢還真不容樂觀。 第161章 意外的重視 確認叛軍的主力就在潼北山地,甚至有可能將潼北山地當成老巢已經經營了有好幾年,對赤眉教還一無所知的衛於期,自然視最后的大捷就在眼前。 他在親自督促主力大軍不斷推進攻城拔寨之際,也正式下令陳海率部從南樟府開拔北上,跟他們匯合,以彌補前方兵力的不足。 在衛於期看來,雖然五萬西園軍主力已經足夠擊潰叛軍,但叛軍要是分散往秦潼山的深山老林里逃竄,他們想要擴大戰果,追出的兵馬自然是越多越好。 這時候,葛同、丁爽及曹善等人率第一批五千名民勇,趕到南樟府跟陳海匯合。 陳海率部先行,留在秦潼關坐鎮的樊春則盡可能克服種種困難,源源不斷的先將車馬運送到秦潼關以西的峽谷里,待葛同、丁爽、曹善率桃花塢第一批民勇趕到秦潼關集結,才能用這一批的車馬趕路,也就比陳海他們晚了四天趕到南彰府。 對于正式編訓才半個月的民勇來說,這樣的行軍速度已經算得上是夠快的了。 當然了,這些民勇都是從桃花塢北片開辟的礦場、采石場、伐木場直接征調出來的,不僅紀律性很強,曹奉、曹善父子也早就在他們當中傳授技擊之術,底子也不算差。 正式編練民勇后,除了從第七都調出兩員老將、上百老卒過去外,陳海還先用兵甲鋪儲備的上千套兵甲先裝備他們,之后,董潘也送來上千套兵甲;待到葛同、丁爽、曹善率這批民勇抵達秦潼關后,剩下所缺的兵甲,樊春都給補齊了。 而奉陳海的命令,葛同已經將留守桃花塢的百余扈衛兵,都編入這批民勇之中。這批民勇即便戰斗力還很有限,但在必要之時,也確保能夠聽從陳海的命令堅定的進入戰場。 后續還會有更多的民勇會陸續趕到,但陳海已經沒有時間再等,著令樊春之子樊成率樊氏五百精銳扈衛為先鋒,開道先行,他率第七都萬余悍卒為中軍。 陳海同時將岑云飛、陳青等四十余河西太微宗精銳弟子與五千民勇一起編為后備,作為后備戰力,緊隨主力之后北進。 有大批的車馬補充進來,陳海他們北進的速度就加快了許多。 叛軍似乎也意識到陳海所部的威脅極大,從陳海他們離開南樟府,往北開拔的第一天,就不斷有小股的叛軍從兩翼岔谷殺出sao擾。 這些小股的叛軍實力孱弱,根本不足以對陳海他們形成什么有效的威脅,但飛蛾撲火般從深山里殺出來,意圖就是要拖慢陳海他們的北進速度。 叛軍的小動作越多,越能看出赤眉教徒及叛軍在潼北山地預謀已久的決戰即將全面拉開,陳海心志越發堅定,絲毫不為小股的sao擾叛軍所擾動,推動大軍全速北進。 三四十頭的靈禽晝夜監視著兩翼山嶺的一草一木,一萬五千余將卒堅定不斷的往北推進,每過一天,與衛於期所率的西園軍主力就要拉近兩三百里的距離。 第六天,陳海就率部推進到左津谷的外圍,途中累死的河西良馬多達千匹,損毀的輜重車更是不知其數。 這時候,陳海已經進入秦潼山脈的北麓山區,峽道越發險窄。 好在樊成率前鋒移動速度更快,如暴風驟然席卷而過,叛軍措手不及,只有小股的兵馬潛伏兩翼的山嶺之中,根本沒有能力破壞陳海他們通行的道路。 兩側的山嶺如戟如劍,直刺蒼穹,山嶺密林隨時可見叛軍游哨的身影穿棱。 前方就是左津谷。 叛軍已經清楚小股sao擾根本就拖緩不了陳海所部的推進速度,則正式組織兵力從兩翼的深山殺出,趕到陳海他們的前面占據左津谷,此時已借南端谷口的險要地形鋪陣兵力,想要阻止陳海他們進入左津谷。 陳海則率先行的第一、第二戰營,先在左津谷外圍的一座草坡整頓隊形,抓緊時間大嚼rou脯,每人還額外服食一枚補益氣血的精元丹。 從左津谷通過,就是秦潼山北麓深山里最大的一座山壩盆地。 官方將這座盆地稱為潼北山地,雖然盆地范圍內也到處都是山嶺縱橫,但相比較四周的崇山峻嶺,足有三百里縱橫的潼北山地,地勢則要平緩多了,河流湖泊縱橫,氣候溫暖濕潤,也利于耕種,滋養人丁。 秦潼山里也以潼北人丁最為鼎盛,村寨密集,大燕在此設潼北府,下置十七縣,常年飽滿大盜流寇的滋擾,地方武備及宗族鄉勇勢力也相對強大。 衛於期敢率部孤軍直接插入這里,也是清楚在潼北府不僅能獲得糧草補給,還能征調地方武備及民勇隨軍作戰。 流民叛軍聲勢再強,也不能可能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將潼北一府十七縣都攻陷。 陳海決意要率部攻占左津谷,很大的一個因素也是看重左津谷北面潼北府的潛力。 他們占據左津谷,控制進出潼北府的要隘,在接收西園軍的殘兵潰卒后,還再進一步整合沒有失陷的府縣武備、鄉族民勇,短時間就有可能與叛軍形成對峙之勢,時間再拖延下去,形勢則必然往他們這邊傾斜。 而倘若他們被擋在潼北府之外,叛軍不僅能將西園軍五萬主力全部吃掉,而且在潼北府更攻克一縣,叛軍實力就會增強一分。 流民叛軍有百萬之眾,此時還是烏合之眾不假,但不斷經歷殘酷戰事的錘煉,又能在潼北府獲得充足的補給進行休整,使更多的赤眉教精銳教徒更好的編入、融入叛軍之中,可能只需要三五個月,這支叛軍就會變得精銳,將成為大燕帝國腹心處難以拔除的心腹之患。 這時候衛於期率西園軍主力,已經穿過潼北府,進入北面的山嶺之中追擊叛軍主力,即便是如此,陳海所部與西園軍主力相距也就剩四百里了。 陳海在孫不悔、蠻奴鐵鯤等人的簇擁下,驅馬前行,馳上一道山嵴,就見左津谷的南端谷口不到千步寬,兩側山高千仞,都有高崖往谷口鎖來,仿佛一座天然的門戶峙守在潼北府的南端。 此時不僅有兩三萬的叛軍將卒堆積在狹窄的谷口,設置大量的障礙,兩側山嶺往谷口傾斜的高崖上也人影幢幢。 樊成率前鋒最早抵達左津谷外,曾試圖率部直接沖擊谷口的叛軍,但還沒有接近谷口,兩側險嶺高岸就不斷有落石檑木砸落下來,聲勢如雷,被迫退了回來,此時守在峽口外圍警戒敵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