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節
喬一橋越想越是激情澎湃,拉著男朋友把各大博物館逛了一圈之后,見男朋友神色間頗為滿足喜悅,知道這步棋是走對了。他于是又開發了一下腦筋,覺得博物館都看了,植物園也得跟上??!畢竟只有小傾這個土著才知道他們最需要引進什么糧食作物、經濟作物,還能順便了解一下現代農業的基礎理論,回頭在他們那邊也培養些這方面的人才什么的。 這么逛來逛去,喬一橋卻忘了他現在有多火了,《王朝開發攻略》首播剛結束不久,討論熱度還沒降下來呢,偏偏作為正主,喬一橋連個面都不露,狗仔都抓不到他,完全神隱了!你就想想一下此時粉絲們有多饑渴。 那一雙雙的眼睛,跟探照燈似的,別說你喬一橋只是化了個妝了,化成灰也認得出來! 信息時代,一個人發現了,就相當于全世界都發現了。 于是這段時間,“喬一橋和他師兄又去哪里約會了”的話題在粉絲群頻頻爆炸,配上面容模糊的偷拍,倆人都是長身玉立、氣質出眾的帥哥,就算戴了帽子口罩什么的,光是身形也夠賞心悅目了。他們出沒的地方還是博物館植物園之類的小清新場所,惹得粉絲們一邊舔屏一邊吐槽,麻蛋咱家喬到底想怎么樣??!走霸總路線以后連學渣人設也要推翻了嗎?誰約會去博物館植物園??!所以美人師兄到底是不是男朋友?問題就是要真的是跟男朋友約會,他也忒直男了點…… 慢慢的,在喬一橋的某些粉絲內部,就慢慢統一了一個觀念,那就是:喬一橋是薛定諤的直男。 第108章 當人口基數大了的時候, 但從概率上來算, 各式各樣的天才總不會缺乏的。 不知不覺間,葉無傾“一手遮天”的區域內,算上原住民, 再算上因為逃荒、避難、投奔親友、風聞而來……等理由遷移過來的外來人口,粗粗一算,怎么也有過千萬之多了。 等這些人解決了溫飽問題, 葉無傾叫人開辦的學校又有完善的獎學金政策——只要你夠優秀,上學不但不花錢,還能往回賺! 說起來,中華民族在整個世界上, 都是以“勤勞”、“重視教育”聞名的,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讀書是改變一個人乃至一個家族命運的最好階梯, 如今有這樣的機會,誰還不死死抓住了??! 大周朝偏理科的孩子們真是有福了。 要知道如果沒有喬一橋這個蝴蝶來扇翅膀, 理科天賦奇高而文科天賦一塌糊涂的天才們在這個年代, 那真不是一般的苦逼!文科生科舉去了,寫文章論哲學,當官做宰,好不風光。理科生卻死活搞不定那些經史子集,科舉這關過不去,家里有背景的呢, 還能混個濁流官、干吏什么的,一般人最好的前程也就是做生意當賬房了。 大寫的慘。 其實剛開始的時候,面對那些物理化學生物基礎學識,無論當老師的還是當學生的,都是十分茫然的?;瘜W實驗好像道士煉丹,物理實驗好像工匠演習,至于生物……這不是農民的范疇嗎? 是的,這第一版理科教材,都是喬一橋找人專門編制的,算是入門級別,即有適合當下的基礎理論,又有一些足夠實用、寓教于樂的現象實驗。反正這些零基礎的古代人,也用不著學什么量子物理分子化學,現代科學的發展是建立在“應用”上的,當前最急需的應用是什么? 比如,“肥皂”的制作是基于什么原理,“玻璃”與“鏡子”又是怎么來的,元素周期表是怎么回事,煉鐵的時候爐內發生什么反應,各種元素雜質的增減對鋼鐵的質量、品性有什么樣的影響,杠桿、滑輪、齒輪都有什么樣的運用,原理與計算公式是什么?動力如何轉換,農作物的育種雜交該如何定向cao作,怎么讓雞產更多的蛋、如何預防瘟疫,如何實現規?;B殖…… 從這些學生的反應來看,你是文科生還是理科生,簡直一目了然??! 原本能寫出錦繡華章,是學校里公認的優等生,獎學金拿了一次又一次的天才們,在面臨這些理化生學科的時候,滿眼的蚊香圈都快具現化出來了,只覺得理論如天書,實驗如受刑,費半天勁鉆研,也只能拿個中不溜的成績,于是個個感到萬分沮喪,甚至開始懷疑人生。 而相對的,一些寫文章沒啥靈氣,成績向來被優等生們壓著摩擦的學生就突然揚眉吐氣了,媽呀,這些理化生的知識也太有趣了!就跟被戳破了蒙昧的迷障一樣,世界從此天高海闊、大為不同。原來萬事萬物都自有規律,這些規律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完全不存在模糊地帶,可不像是寫文章的時候,明明一樣的意思,老師就說你寫的沒靈氣,愁的頭禿…… 這下他們可是翻身了,不但也拿到了以前從不敢染指的獎學金,有些特別優秀的,還因為解決了實際問題,拿到了專項獎金!大紅獎狀!通報獎勵! 光宗耀祖??! 而接下來的一項神cao作,更是將火熱的氣氛推向了瘋狂! 第一份現代化的報紙新鮮出爐了。 不對,不能說是第一份,因為同時推出的其實有兩份報紙,給這兩份報紙供稿的主體都是以學生居多,只是一份更側重于自然科學,一份更側重于新聞時事。 至于具體內容,隨便打開一份報紙,看看刊登上面的文章標題就知道了。 比如前者—— 《齒輪的應用之我見》 《耕種一體,新型耬車研制成功,效率提升一倍》 《破除迷信,常見的十種現象背后蘊含著什么樣的科學道理》 《如何保證耕牛安全過冬不掉膘》 《饅頭是怎么蓬松起來的?小廚房里的大道理》 再比如后者—— 《永清河邊又現一名女嬰,其父母或因殺子罪入刑》 《今上再征十萬民夫修建行宮,何其皇恩浩蕩也》 《淮南初現蝗災苗頭,官吏一起燒香忙》 《今歲供遼國幣帛尚未籌集,西夏又至,大人們恐夜不能寐也》 《出海船隊有望近日返航》 總之,前者務實,后者辛辣,兩份報紙最開始都是周刊,等時機成熟了或許會進化成日報。尤其令普通民眾喜愛不已的是,這兩份報紙的措辭都用的是白話文,不刻意咬文嚼字,又分印了兩個版本,分別是簡體字版本和繁體字版本,以目前的銷量來說,兩個版本在當地幾乎持平,倒是偷賣到外地的都是繁體字版本。 要不要在古代推行簡體字,喬一橋個小學渣是不敢拿這么大的主意的。 最后還是葉無傾拍板,繁體字自有其獨特的美感,但論普及難度,簡體字絕對容易得多。其實從古至今,字體一直是不斷簡化的,如此才能讓精英階層才能掌握的東西,最大可能的普及開來。 大周的文盲率有多高?雖然沒有精確地統計,但葉無傾走南闖北這么多年,那么多村子,全村人能有五個認字的就已經非常難得了。 現代呢?走在大街上,讓你找一個完全不認字的,恐怕比登天還難。 這里邊有沒有簡化字體的功勞? 葉無傾認為,雖不能全歸功于此,但一半的功勞總是有的。 不信? “憂鬱臺灣烏龜盪鞦韆”,九個字來念一下?念完你再默寫出來? 如現代一樣的處理方式就很好,普通人交流學習用簡體字,搞藝術的文化界大師用繁體字也沒人攔著,大家各取所需,誰也別瞧不起誰。 比較有意思的是,這些報紙之所以能如此物美價廉的印刷出來,也要感謝理科生們的努力—— 理論已經教給你們了,怎么制作印刷機,怎么制作油墨,怎么改良紙張,都要靠你們自己努力。葉無傾一開始就將“什么時候搞定這些什么時候準你們創建刊號”這個胡蘿卜吊在他們的腦門兒上了,吊完他是省心了,理科生們差點給他搞瘋。 研發已經夠耗費精力了,應付那些傻逼文科生更是讓他們吐血。 無知者無畏??!就特么知道催催催。 跟一對怨偶似的,你看我像廢物我看你像傻逼,結果就是將無限的壓力換成了動力,總共花費了半年多的時間,還真給理科生們搞成了! 這下好了,理科生們志得意滿,一個個恨不能將鼻子沖到天上去,那段時間走路都帶風??!文科生們則全都安靜如雞,有啥辦法呢,還得用人家的技術??!你有骨氣,不放低姿態,那幫混賬自己印報紙不管他們了可怎么辦,他們還有什么臉見人! 還真別說,只這一回,就轉變了自以為正統士大夫的文科生的觀念,他們隱隱覺得,時代是真的要變了…… 沒人試圖逆洪流而上嗎?肯定有!但一來葉無傾有絕對的武力壓制,二來,他太得人心了,跟著他過了好日子的百姓撐著他的基石,誰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就要有被千夫所指的覺悟。 那他們就沒想過去“告御狀”?葉無傾再怎么一手遮天,若是讓廟堂之上的大人們知道了他這樣搞事,也沒他的好果子吃? 嘿,怎么可能沒有??! 但他們不告還好,告了才明白什么叫做絕望……葉無傾一定是魔鬼?他是怎么讓那些大人們對他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也對,當前大周朝廷風雨飄搖,有限的精力都集中在應付周邊列國、籌集歲幣、鎮壓南面起義軍叛亂上了,青州一帶?多老實多省心??!賦稅交的又快又齊,不哭窮沒反賊,京官們一個不拉地打點好,還有比這更可愛的地方官嗎? 求救無門,還反被剝了一層皮,真是不能好了。這樣的前車之鑒多了,剩下的自然不敢再折騰。 繼續說那兩份報紙。 在最開始排版的時候,編輯部還爭論了好幾天要用傳統的豎排模式還是新興的橫排模式。 豎排模式適用于毛筆書法,士人們懸筆于紙上,左手捏住袖口,無論是揮毫潑墨,還是簪花小楷,寫出來都自有氣韻風華,實在賞心悅目的很。 橫排模式則是伴隨著鉛筆、鋼筆的發明,應運而生的。跟毛筆的握筆姿勢不一樣,用鉛筆、鋼筆寫字,手掌側面肯定要落在紙上,如果還是采用豎排從右往左寫,一來手要弄臟,二來字跡也要糊成一片,非常的不方便。 至于仍然采用豎排,只換成從左向右——莫非每次看文章之前,還得先判斷一下到底該從右往左讀還是從左往右讀嗎? 干脆換成橫排,各論各的,一目了然。 辯論了半天,最后是理科生們一錘定音的,咱們不能光想著文字,多考慮考慮公式怎么??!就橫排!愛用用,不用滾! 文科生們遂愈發清醒地認識到,怪不得葉無傾先生曾說“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呢,受制于人,徒呼奈何! 所以別管擅不擅長,理化生的科目,文科生們也都挺下苦功的,至少基礎的概念得知道,不能回頭讓人家跟糊弄傻子似的,有什么新興的好東西給你你都不會用,丟知識青年的臉! 一時間,你追我趕,良性循環,由此還涌現出了一批文理兼優的高材生,這些人在接下來的風起云涌中,各自貢獻了屬于自己的華彩篇章。 喬一橋這個學渣,在最開始的時候,還帶著幾篇給人潤色過的稿子,跑幾所“名?!边^了幾回“客座教授”的癮。就跟一開始忽悠小傾似的,他肚子里的那點墨水,在現代不夠看,可在古代就很能唬人了!多么難得的機會! 一掃他上學這么多年,從來沒以正面形象當眾發言的沉郁! 多慘??!他堂堂校草,唯一一次在全校師生面前講話,還是犯錯被抓作檢討的!當他不知道那些嫉妒他的男同學在背后叫他繡花枕頭嗎?! 更難聽的話他就不提了! 葉無傾顯然很不能理解喬一橋的執念,但見他這么積極主動,又不是什么大事…… 喬一橋過完了癮,砸砸嘴,感覺到了爽。 可惜任何形式的爽,都是要付出代價的。 就好比他和小傾滾床單也很爽,但若是滾的太雞裂了,脆弱的菊花就會隱隱作痛呢…… 他后來再去那些學校參觀,學生們都以為他是前輩大牛,秉著一顆好學之心,紛紛仰著一雙求知若渴的眼,找他求教問題—— “先生先生,這個公式巴拉巴拉……” “先生先生,這個問題你看這樣處理,哪里不對嗎?” “先生先生,你看我們新做出來的照相機,成像質量總是很虛,能不能請您給些指導……” 喬一橋深深體會到了搬起石頭砸自己腳的痛苦,給他們問的一顆頭有兩顆大,偏偏他還好面子,硬撐著不肯承認自己之前是吹牛逼的,于是艱難微笑道:“我還有事,你們有什么問題可以先寫下來,回頭我讓人把解決方法送來給你們?!?/br> 拿著一疊的問題落荒而逃,喬一橋暗暗發誓,他這輩子大概都跟學校犯沖,以后打死不來了! ……等等,他剛才是不是聽見了有人說照相機? 臥槽!這些古代理科生是想上天?靠著那點理論知識,連照相機都給折騰出來了?! 第109章 在真實的歷史中, 照相機的發明,是一個十分漫長的過程。 最早的照相機十六世紀就出現了, 其結構十分簡單,僅包括暗箱、鏡頭和感光材料,后來在此基礎上慢慢完善,加入光圈、快門、閃光燈, 降低曝光時間, 提高成像清晰度, 不斷發明出新的更好的感光材料,到1888年,現代人所熟悉的、柔軟可卷繞的膠卷才被著名的柯達公司研發出來,以后的發展就是不斷地精益求精了。 喜歡看諜戰劇的觀眾應該對那個年代的照相機很有印象,正如里面所演繹出來的, 在二十世紀初期, 照相機就一掃粗大笨的形象,變得越來越迷你, 造型更是千變萬化, 從手槍到紐扣,不一而足。 喬一橋這個小學渣, 歷史和政治學了好幾年,只混了個死記硬背囫圇吞棗。工業化的進程在他印象中, 大概就是新型紡織工具誕生、圈地運動羊吃人,瓦特發明蒸汽機,各種工廠如雨后春筍般涌現, 大航海時代開始,學術解放……乃至后來的電氣時代到來,資本徹底戰勝王權,內部革命、外部殖民,最后就是世界大戰…… 如何人為加速這個進程呢? 還是他家老父親一眼點醒夢中人——蠢兒子!有那么復雜嗎?看看咱家的企業,上游下游連起來,就是產業鏈了! 隨便舉個例子,你想做個服裝廠,完全不用自己紡線、織布、染色、開商店……采購的過程就是“需求”了,有了需求,別人看見有錢賺,就會去幫你紡線、織布、染色、開商店,所有的環節為了降低成本提高利潤,都會對技術革新有了需求,這就促進了科技的發展。產業規模擴大了,需要的工人就多了,大家兜里有了余錢,就會促進消費…… 總之,只要開了個口子,發展大勢便無人能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