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節
皇帝不傻,就會行動起來。 鄭之南這樣想,作為皇帝的那位又怎么可能沒有注意到呢? 其實他10月份就有耳聞,但當時動靜還不大,他沒有在意,然后11月份有人把制作成熟的三種紙張擺在他的面前時,他才真正的認識到,這造紙術,竟然真的有了新的改良,而這些紙也并不輸同品種的紙,價格卻比同品種的紙要便宜。 還有那個叫“衛生紙”的最低檔品種,摸起來柔軟,聽說是廁紙。 而且價格低廉的和廁紙一般。 這種造紙術值得推廣,值得各個造紙廠學習,當成本降低,價格降低,百姓也可早日享受到這種紙張。 只是皇帝想要把這個年過完再招人進宮,因此這個年,鄭之南過得還算平靜,這次依舊是和顧家一起過。 本來以為凌崇過年期間是絕對不會有時間回來的,但初二的晚上,這家伙就夜襲了他的炕,竟然都不知道他上次走的時候又把那把鑰匙帶走了。 為此鄭之南還結結實實的踢打了夜襲熱炕頭的凌崇,被凌崇按住才發現是這個家伙…… 后來發生了什么,從翌日鄭之南紅腫的唇,還有走路扶著的腰就能看出來。 大過年,很是激烈。 在床上,凌崇把宮里可能年后會差人過來請他入宮。 鄭之南聞言假裝驚訝地看向凌崇說:“為什么?” 凌崇捏了捏鄭之南的臉說:“別跟我裝,你知道為什么?!彼蓻]有忘記鬼精靈一樣的鄭之南,他這么聰明,怎會不知道他這個造紙廠會帶來什么樣的影響。 其實宮里出面也好,不然以后其他造紙廠得恨上這家伙了。 有那心眼壞的,故意搞事情也不是沒可能。 但如果宮里那位插手了,對之南其實是一種好事,所以他知道風聲后就特意回來一趟,想囑咐一下他,讓他好好想清楚到時候入宮要如何應對。 第258章 凌崇回去后,元宵的第二天又來了一趟, 自從兩人確認了關系, 也做了親密的事情后,好感度直接飆升到了90多, 因此凌崇也越發的黏著鄭之南, 時不時就要跑回來幾天, 這次元宵第二天回來, 凌崇窩在鄭家村四五天, 吃個“酒足飯飽”才回京, 隨后當鄭之南把年后的第一批貨結清后,宣他進宮的宮人便來了鄭家村。 在宣旨之前, 太監們將什么都收拾擺放好,這才讓鄭之南接旨。 好在鄭家村離京城并不算遠, 當天將這些公公太監們安頓好, 翌日大家才一起離開, 離開時,村子里所有人都放下手頭上的事兒趕來圍觀,滿面笑容的看著鄭之南與一眾太監離開, 有的人眼神里充滿了羨慕,當然, 也嫉妒者亦有之。 鄭之南被宣進宮這事兒, 自他走后, 鄭家村可熱鬧了, 這十里八村有認識鄭家村的人, 都一窩蜂跑來打聽消息,聽了一耳朵后回到家各種八卦討論,都說這鄭家的祖墳是冒了青煙,竟有如此好的福澤。 鄭之南去京城面圣那天,并不是在朝堂上見到的皇帝,而是下朝后,私下里與幾個相關的官員一起見了鄭之南。 皇帝看到從容磕頭見禮的鄭之南,頗有些贊賞和驚奇。 作為平民百姓,他從前巡視民情,很少能見到如鄭之南這樣的平民,雖然他現在也算是個商人,見了不少大場面,可大場面和面圣還是有區別的。 那些大字不識的平民或者粗俗不堪的商人,哪個能做到如鄭之南這樣平靜的站在案前? 這一印象讓皇帝生出了一絲好感,便沒有之前那樣想要嚴厲震懾一番的想法。 “你便是鄭之南?” 鄭之南聞言低頭道:“回陛下,正是草民?!?/br> “那南紙便是由你研制出來的?” “是?!?/br> “抬起頭來回話?!睂τ谥荒芸吹洁嵵项^發的皇帝,直接讓鄭之南站直了與他說話。 這小子長得竟然如此周正俊朗,皇帝笑瞇瞇地問了一句:“年方幾何,可曾婚配?”仿佛只要鄭之南說沒有,他就可以立即指婚給他。 鄭之南沒有回答這兩個問題,而是說:“草民已有心儀之人?!碧固故幨?。 想做媒的皇帝笑臉漸漸消散,頗覺掃興的樣子,不過他還沒有忘記正經事,同時制止了想要呵斥鄭之南的宮人。 鄭之南得到過凌崇的囑咐,加上本身就是個聰明人,又怎么會不上道。 直接將造紙術獻上來不說,還將造紙的機器圖紙也一并交了上去,甚至細心的提出可以安排幾名工人過去造紙廠當技術員,為他們培訓,讓他們學習如何cao作機器,愿意傾囊相授。 對于鄭之南的上道,皇帝很是舒心,大手一揮,給鄭之南獎勵良田百畝不說,黃金萬兩等等東西。 皇帝坐在這個位置上,又怎么會不知道這新的造紙術還有那些機器的圖紙對于這個國家來說有多重要,這關乎民生,而他最看重的就是民生發展。 民生發展的蓬勃,這太平盛世才會更加長盛,他的王朝也會更穩固。 鄭之南能夠做到這個地步,不惜放棄這么大的利益,黃金萬兩,良田百畝算什么? 皇帝記著鄭之南的功勞,所以這些獎賞不過是身外之物,有皇帝記著,誰還敢造次? 這已經是恩澤了。 鄭之南從皇宮出來后,回到上次住過的酒樓,周連義和凌崇都坐在樓下等待他。 這次與上次不一樣,上次凌崇什么都不能做,只能眼睜睜看著鄭之南與周連義有說有笑,這次他可以理直氣壯的站在鄭之南的身后,握住他的手,宣布主權。 甚至還不忘刺一句周連義。 “周兄不是下個月就要大婚,這婚禮的事兒籌備好了嗎?這么急著來見之南?” 周連義看到看到凌崇握住鄭之南的手,久久都回不過神,尤其是鄭之南并沒有甩脫,心中苦澀。 他早該明白,就算鄭之南沒有和凌崇在一起,他們倆也斷無可能。 何況他現在已經知道,凌崇就是鄭家村的那個凌崇,獵戶并不是獵戶,而是燕王世子。 這些事兒是他過年回到鄭家村,本來想想去見鄭之南,卻看到了和鄭之南站在一起的燕王世子時明白過來的。 可是終歸沒有辦法那么輕松的放下。 周連義沒有回答凌崇的話,而是對鄭之南說:“之南,可否借一步說話?”想與鄭之南單獨聊一聊。 鄭之南看著周連義悵然的神情,點了點頭。 凌崇雖然心中不愿,但也沒有小氣到不允許鄭之南和別人見面,便也沒有說什么,遠遠地站在一旁。 周連義看著面前的鄭之南。 “他們是一個人對嗎?” “嗯?!?/br> “他對你好嗎?” “你覺得呢?” 能夠在恢復了身份還和鄭之南在一起,前前后后如此緊張,就能看得出對方的真心。 周連義苦笑了一聲說:“祝福你們,” 鄭之南笑了笑說:“謝謝?!?/br> 聊的不多,但每一句都如重錘,敲在周連義的心上。 等他離去時,他腦海里只有一句話。 ——一旦錯過,就什么都錯過了。 但其實周連義沒有去深想,就算他當了狀元回來,就真的可以做到像凌崇這樣,放棄娶妻生子而選擇和鄭之南攜手一生嗎? 他做不到,就算在一起,他也無法給鄭之南幸福,只能獲得一時的歡愉。 他的錯過是對鄭之南的成全。 有時,錯過未必是一件壞事。 當京城派來官員篩選出來的學生,跟著鄭之南的人學習造紙技術和機器的使用時,他開始著手改良船只,挑選有經驗的船員和船長,籌備物資。 為一年后的出海做準備。 他忙著做出海前的準備,凌崇也已經安排好了過繼之事。 半年后,凌崇為了讓父母沒有辦法阻擾他與鄭之南一同出海,直接在皇帝召見他時,說了出海的想法,這個想法是造福百姓的,皇帝本來就有意想派人出海,引進新的東西,只是一直沒有挑選到合適的人選。 看到凌崇愿意主動請纓,哪兒有不愿意的,直接挑選了100“精兵良將”,讓凌崇來訓練和籌備,知道鄭之南也有意出海,甚至正在改良船只,直接將兩人擔任了這次出海的使者,一個主使者,一個副使者。 燕王知道此時后,特意進宮面圣,想要將凌崇扯回來。 皇帝直接一句話“好男兒志在四方”加上一句家國方面的話給打發了。 燕王回去后不得不安慰妻子。 “這些年你努力了那么久,想要為他擇一良妻,可他動心過嗎?你一定如我一樣看得出來,他志不在此,對娶妻生子之時沒有一點興趣,興許是經歷了那件事后,已經看開,人生在世,還有許多事情可以做,他想要去看看更遼闊的地方,我們何必拘束他,于他而言,活著回來,還能繼續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本身就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將他拘在身邊,你安心了,可他就會開心嗎?”雖然燕王也不舍得,不愿意看到凌崇出海,可事已至此,說再多也無用,還不如盡力安撫妻子,讓她的心情沒有那么難受。 燕王妃又怎會看不出來兒子志不在此,從他特意從族中挑選出資質不錯的孩童過繼到他的名下,放在她的身邊著人教養就能看出來一點苗頭。 可燕王妃沒有想到他會想出海。 海上兇險,很有可能兇多吉少,她縱然知道孩子大了,可擔心這種情緒是不由己的。 凌崇心性堅定,親自安撫了母親,說了自己的想法,燕王妃才沒有繼續沉浸在離別的情緒中。 第二年秋天,鄭之南與凌崇與三艘載滿貨物的船只離開了中土,向西而行。 出海那天,凌崇最后幾點好感度也全部增加完成。 海域之遼闊,船只再龐大,到了海中央,也變得渺小,仿佛一個浪過來,大家都會被掩埋在這海水之下。 可鄭之南并不畏懼,作為主角,他有恃無恐。 尤其是好感度已經完成的前提下,就算結局都死了,他也無所畏懼。 任務已經完成。 還怕什么生與死。 他不畏懼生死,他只擔心成就點的多與少。 好在這一生,雖然有波折,他們終究是安全回歸。 用了10年的時間,從東到西,又從到西,再次踏上了故土。 雖然物是人非,可卻是個好的結局。 當鄭之南結束這漫長又令他覺得新鮮的一生時,來自成就點的獎勵就添加到了進度表上。 看著3100變成了3600,鄭之南站在虛幻之境伸了個大大的懶腰,臉上是愉快的笑容。 從最初的不安到現在的從容,看著成就點的增長,鄭之南怎么可能不感到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