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節
他要怎么說? 他不僅聽聞過,他還知道他的生產過程,是誰生產的,朝露酒和明月酒他都喝了不知道多少了。 這些全都在告訴他,他曾與一個人同床共枕,為了他剃掉胡須,只因為會扎到他。 還與他秉燭夜談,對酒當歌。 他從前身份高貴,不是誰都能與他同坐一處,更別說秉燭夜談,對酒當歌。 鄭之南無疑是個特殊存在的人。 凌崇能感覺到從前的自己似乎是在意那個農家子的,但是他也知道對方的驕傲,如果他那天將他帶回來,無異于是在羞辱他。 畢竟他們沒有名分這一說,他們身份有別,帶回來,以后就只能如女子一樣住在深宅大院,等著他去見他。 凌崇深知鄭之南的性格,他怎么可能受得了深宅大院的生活。 與其帶他走,不如讓他自由自在的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凌崇讓理性壓制過感性,屏蔽所有雜念,所有可能動搖他的感情因素,冷漠的離開了。 只是他沒有想到,他離開后,這么快就從身邊人聽到了他的名字。 趙奕沒聽到表哥的回復,沒有在意,繼續笑著說:“我年底叫身邊的人去查釀酒的人,想知道到底是個什么樣的人才,昨天我去了一趟扶風鎮,約他見面商談合作的事情,如今他的釀酒坊,我已經入了股,這么好的酒,實在是不應該如此少量的生產,他的作坊人太少,生產量太低,有了我的加入,美酒會越來越多,而且,與他吃了頓飯,簡單的聊了聊后,發現他人還挺有意思的,完全想不到他只是個農家子,態度不卑不亢,說話極有分寸,也很有頭腦,不僅要做釀酒的生意,還要做農業,以及造紙業的生意,造紙業我也入了一股……”趙奕絮絮叨叨說了很多,基本上都在夸鄭之南大膽,有遠見,敢說敢干,一點都不扭捏,也不會因為他是世子就惶恐不安,是個極有風度的男人,絕非池中之物。 凌崇聽到“絕非池中之物”的評價時,看向趙奕的神情。 沒從他臉上看到愛慕之情后,心里莫名平靜了不少。 然后腦海里便是造紙,農業這些關鍵字。 他以后還要涉足這些領域? 凌崇并不知道他有這樣的想法和安排,也不知道鄭之南為什么會從一個釀酒的人轉變成了一個要造紙的人。 鄭之南的確要造紙,現在的紙,在他這個現代人眼里來說,再好的紙,也不過如此。 他有技術,就不怕沒市場,要搞事情,怎么可能不從最有影響力的一些事情搞起來? 第251章 凌崇與趙奕喝完酒的第二天, 他就派心腹之人秘密潛回鄭家村,為鄭之南送上了銀票。 是趙奕入股的兩倍。 除了銀票之外, 還有一封信。 信的內容很官方,沒有客套, 也沒有說自己這段時間過得如何,而是對鄭之南說:“聽聞你要造紙,開造紙廠, 不論是辦什么廠都應該很缺錢銀,這是給你救急所用, 預祝一切順利?!焙唵未直┲苯? 沒有任何一個字是多余的。 鄭之南看了看信,并不奇怪凌崇竟然這么快就知道了。 雖然辦造紙廠的事兒,他只和一個人說過。 在沒有對外聲張之時, 凌崇能知道這件事, 只有一個可能。 趙奕和凌崇認識,凌崇從趙奕的嘴里知道的。 不然沒有辦法解釋為什么凌崇知道, 畢竟在此之前他沒有任何行動。 看來趙奕的出現也是一個很重要的節點。 兩人是認識的? 想到趙奕也是京城的,而且還是世子, 鄭之南便大約能猜到凌崇是處在一個什么樣的階層和位置。 果然云泥之別啊。 看來自己要更加努力才可以, 不然還攻略個屁。 至于凌崇送來的錢, 鄭之南收下了,作為入股收下了, 凌崇不在意, 估計是想著自己悶不吭聲什么也沒多說的就走了, 現在回想起來有絲愧疚,知道他要搞事情,就送來了金錢支援,但鄭之南不會心安理得的收下。 所以作為入股的初始基金就沒什么問題。 鄭之南在趙奕的加入下,擴大了釀酒坊,從之前的不足十人,擴大到了五六十人,大部分都是村里的壯勞力,還有周邊村子過來的。 既然擴大了規模,自然不能再留在家里這小地方釀酒,鄭之南初八就開始找人建廠子。 不用搞亭臺樓閣,雕花之類的,就簡單粗暴,蓋大廠房,將各個流程的房間都規劃好,他本身就是做設計的,對于這類的空間設計都有自己的想法,與其他人十分的不同,在擴大了空間的基礎上還將每個地方都做到物盡其用。 建房子的時候還沒有立即招人,族里有人看到鄭之南生意蒸蒸日上,有些會做生意的便主動和鄭之南溝通,想要入股。 鄭之南其實這個時候要做的事情很多,如果原始資金沒有到位,很可能就爛尾了,什么都得元氣大傷。 有人想要入股,他是求之不得的。 但是也都講好規則,入得多,得的多,入的少,自然分紅也少。 有了原始資金,廠房不過三個月就蓋好了,在廠房快蓋好的前一個月,鄭之南親自把關,挑工人,依舊有試用期,好吃懶做,偷jian?;?,試用期內不滿意,隨時走人。 蓋房子期間,也請人打量設計了釀酒工具,畢竟人多了,工具也得增多,不然都杵著當門神? 因為是春種階段,其實一開始人并不多,但是知道了鄭之南的工資待遇和工人福利后,有些還是想要來試一試,這樣一傳十十傳百,待到四月,所有東西都到齊,到位。 一個人的能力畢竟有限,鄭之南看顧易做事踏實,也不愚鈍,便將他提拔成了總管,他不在的時候,就把很多事情交給顧易去統籌,處理,安排。 而鄭之南在將酒廠的事情塵埃落定后,才開始研究造紙的事情。 他在沒有來古代之前,就在各個世界學習各種技能,任何事情他都勇于嘗試,畢竟每個世界的一生,對鄭之南這個基于做任務的人來說是很漫長的,為了打發這份漫長,他便將自己的生活安排的很充實。 現代造紙的材料分植物纖維和非植物纖維。 古代東西有限,鄭之南自然只能采用植物纖維作為材料。 還好鄭家村就靠著山,山上一大片樹木還有各種植物可以作為造紙材料。 造紙的材料簡直太豐富了。 走流程,買下山上一大片沒有人光臨的山林,買完了材料后,鄭之南沒有急著辦廠。 釀酒坊開始之前,他也是做了實驗后才開始的。 造紙自然也要做前期的準備和實驗。 按照腦海里記住的流程,還有每個流程需要做的事情。 當釀酒廠在如火如荼地生產時,鄭之南除了每日巡視指導,調控,其余時間就回自己家,在院子里從獲取的材料里分門別類的開始研究那種材料更適合造紙,造出耐用又低廉的紙張。 而且他還要造出衛生紙來,用草紙擦屁股的感覺真的,不是親身經歷,根本無法形容。 他從前造紙都是一些活動中心早就準備好材料開始造,現在要自己準備東西,這個過程還是蠻辛苦的。 造紙一般人知道的流程就是,制漿,散漿,打漿,最后加膠填充。 鄭之南就是按照這個流程走的。 工具很重要。 光磨合工具就用了半個月的時間。 制造出合適的工具,再開始搞研究,用了一個月時間,分出了三種紙張。 材料都很常見,也不局限于只用松葉。 松葉是一種,黃麻和亞麻是一種。 然后就是蔗渣、蘆葦等。 造紙的這個漿很重要,漿的效果不好,造出來的紙就很不對勁,太粗糙,根本用不成。 所以鄭之南設計了一個打漿工具,手搖式的,比直接用東西砸要省力氣,效果也比人工的要強。 等三種紙張研究出來后,鄭之南就開了一個成果展示會,寫了計劃書,入股書,把之前加入過釀酒長的股東們召集過來,允許攜帶一位同伴。 股東會議非常簡陋,就在他家的院子里,也不避諱有人經過。 趙奕沒來,鄭之南是直接把計劃書,成品,以及入股書單獨著人送去了一份。 他若有興趣,自會派人過來處理。 本來股東們聽到鄭之南要搞造紙廠,心里還有些虛,覺得專供一樣,專精就行,沒必要一心兩用,畢竟釀酒廠前途一片光明,好好的搞釀酒坊就醒了,搞什么造紙廠。 鄭之南釀酒是專業的,可不代表造紙也是專業的。 雖然有些抗拒,可這幫人還是三三兩兩的過來參加。 看到鄭之南拿出的三種紙張,又看了所需要的材料,還有他設計出來的工具后,無一例外,全部都心動了。 不心動才是傻子。 低成本,高質量,種類全,光這兩點就能一炮而紅,而且紙在很多人眼里,是如此奢侈的東西,想一想,從此以后,就算是平民百姓也可以買紙來用,帶來的好處實在是無法想象嗎,絕對是不缺市場的。 這個鄭之南,果然是個匠才,不僅改良提高了釀酒技術,還研究出了新的的造紙技術。 這是突破性的,也是造福百姓的事情。 沒準還會驚動京城里的那位,實在是太有可能了。 那天的股東大會,開的很成功,參加的人,幾乎全部都愿意入股。 鄭之南特意聘請了能寫能算的賬房先生,登記所有入股的名單,然后按手印,簽名,發股東合同,當然這些都是有見證人的。 一套套流程走完,大家來的時候心里抗拒,走的時候可以說是喜笑顏開。 無一例外,感受了鄭之南這位古代ceo風采的人,都被他折服,甚至收服。 鄭之南從前不是個口才很好的人,但經歷的多了,自然而然增長的閱歷讓他的語言越來越優秀,仿佛有撫慰人心的力量,每一個字都不多余,每一句話都能打動他想要打動的人的心,讓人覺得他是值得信任,信賴和托付的人。 有句話說的好,世事洞達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把人情世故看得透徹和明白,能夠從中總結出經驗,積累自身,就是本事,更是一種學問。 鄭之南便是如此,他最初并不善言辭,甚至不是個多話的人,喜歡用行動來表達,能做就不說,但經歷了這么世界,世事通達,便什么都明白了,也看開了,自然任何事都能應付自如。 鄭之南開了一場成果會,便一次性積累夠了原始基金,加上趙奕送來的資金,之前趙奕就入了一股,看到他的成果后,又加了一股。 隨后,凌崇也送來了資金。 沒有什么話,就是給錢。 鄭之南把凌崇的行為理解為:有錢,你隨便干。 鄭之南這次沒有那么著急,他先把造紙廠的房子蓋出來,同時也開始讓工匠們制作出他需要的造紙工具,把這些處理妥當后,鄭之南開始收集所有能造紙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