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節
正嘉慢慢說道:“這俞蓮臣本是必死,遇到了你,是他的造化?!?/br> 薛翃心中一動,下意識地想打量一眼正嘉此刻的神情。 畢竟薛翃極為了解皇帝,此刻隱隱地從這話里聽出幾分異樣。 但皇帝并沒有再說什么,只淡聲又道:“陶真人在忙著布置羅天大醮的事,你卻忙于懸壺救世,你們這對師兄妹,著實不愧是張天師的嫡傳弟子?!?/br> “帝君謬贊了?!?/br> 正嘉瞧見她的長睫抖了兩下,就像是從來平靜如鏡的水面上起了一絲微風漣漪。 皇帝微笑:“河南那邊的河道出事,那些朝臣們,還想勸阻朕停止在內宮做法事,哼,他們懂些什么,又哪里知道朕的苦心?!?/br> 薛翃不言語。 正嘉道:“對了,才進宮來議事的朝臣里,高彥秋是你俗家的祖父,你方才過來可見了他了?” “請皇上再換左手,”薛翃說罷,又平靜地回答道:“請帝君見諒,既然已經出家,就不知什么祖父、大人了?!?/br> 正嘉挑眉:“可見張真人對你另眼相看,不是沒有道理的,話總是說的這么通透。你就是比朕自在,說走就走了,朕卻還得困在這庸庸碌碌的俗世之中,受那些俗事的絆擾?!?/br> 薛翃道:“皇上乃天上星宿下凡,經歷種種也是歷劫,且皇上有向道之心,便不論是在方內方外,且都算是修行罷了。只要心在,終究會有功德圓滿的一日?!?/br> 皇帝聽了這兩句,不禁大笑起來:“和玉,朕真是跟你相見恨晚?!?/br> 他連連點頭,又道:“朕近來常有惘然之意,幸而你跟真人兩位下降,讓朕大有撥云見日之感啊,你們果然是我大明朝的有力禳助?!?/br> 薛翃道:“明君有道,天下才會大安,師兄縱然能耐,也不過是個輔弼而已,至于我,便不值一提?!?/br> 正嘉緩緩坐直身體,又慢慢傾向薛翃,兩只眼睛深深地凝視著她:“和玉,你很會說話。你怎么知道朕最想聽得是什么?” 薛翃道:“貧道只是會說實話,想必皇上是愛聽實話的?!?/br> 正嘉復又仰頭長笑:“好好好。只不過你才不是什么‘不值一提’,你……”他如有深意地看薛翃一眼,并沒有說下去。 不遠處的郝宜看在眼里,心中嘖嘖稱奇,他伺候了正嘉這幾年,皇帝從沒有像是今日這般暢快大笑,畢竟皇帝是要修道的,便立志要收斂七情六欲,今日,莫非破戒了么? 郝宜正在笑嘻嘻看著,手底下小太監送了龍井竹蓀湯上來,郝宜拿了干凈的湯匙,舀了一勺在碗里,自己嘗了口,又過了片刻,才親自接了過來,腳下無聲地送進去。 此刻正薛翃已經診完了脈,對皇帝說道:“皇上的頭疼,是否還伴隨著頭至肩發熱的癥狀?” “不錯?!闭蔚?,“心里還甚是煩悶?!?/br> 薛翃說道:“皇上的手陽明經被寒邪所侵,有些受損……皇上最近可受過寒?” 正嘉搖頭。 郝宜說道:“和玉仙長的說法,跟太醫說的差不多。只是奴婢們伺候皇上甚是盡心,也不見皇上得過什么寒癥?!?/br> 薛翃蹙眉想了會兒:“那,皇上的坐臥如何?” 郝宜道:“坐臥也都有起居記載,一切如常并無不妥呀?!?/br> 薛翃抬眸看向正嘉,卻恰對上他正凝視自己的眼神,薛翃本能地將目光迅速轉開避免跟他對視,但目光才轉,心中便知道如此行為反而更加欲蓋彌彰。 果然,正嘉輕輕笑了聲,了然一般:“不礙事,和玉慢慢思量,橫豎朕如今百病全消?!闭f著回頭,垂著眼皮問:“湯備好了?” 郝宜忙道:“主子現在要用,是正好的?!?/br> 正嘉道:“不是朕用,是給和玉的。她的身子單薄,喝一些滋補的熱湯水自然是好的?!?/br> 郝宜這才明白。當下忙笑道:“這可是難得的恩典,仙長快謝過皇上賞賜?!?/br> 薛翃忍不住又看一眼正嘉,卻見他笑的成竹在胸。 正郝宜將那銅胎掐絲鶴鹿紋的湯碗蓋打開,剎那間,香氣撲鼻。 這龍井竹蓀,本是最清淡的一道補湯,用竹蓀做主料,魚茸、火腿做輔料,鮮香味美,且又滋補,也很合正嘉的心意,御膳房里是常備著的,估摸著他要喝了,便早早地熬上,今兒卻比平日里要早,所以送來的晚一些。 但論起賞人,今兒也還是頭一遭。 正嘉看向薛翃,卻見她盯著那鶴鹿紋的湯碗,臉色更白了幾分。 正覺異樣,薛翃已經站起身來,后退幾步,舉起袖子掩住口鼻。 正嘉很意外:“怎么了?” 這會兒,那茵犀香反而似救命了,薛翃想仗著這香氣把魚茸跟火腿的腥氣壓下去,強忍著不適說道:“請帝君恕罪,貧道從小茹素,不能吃這些東西,也聞不得?!?/br> 正嘉“啊”了聲,略覺失望:“原來如此。朕倒是忘了?!?/br> 郝宜的心惴惴不安,皇帝第一次示好,人家居然不領情,按照他對皇帝的了解,這位主子心里一定不受用了。 果然正嘉皺眉道:“還不快拿下去!另換一碗、素淡無葷腥的?!?/br> 薛翃忙道:“不必勞煩,今日我是來給帝君看診的,如今心里已有大概,還要立刻去一趟太醫院?!?/br> 正嘉攏在寬袖里的手輕輕地捻著白玉龍形佩,有些不甘的躁動:“你要見太醫,叫他們來就是?!?/br> 薛翃道:“商議醫治之事,怕他們當著帝君在側,威儀所懾,不敢暢所欲言?!?/br> “偏你有這些心思,那好吧,你且去,”正嘉目光沉沉,一笑:“但朕……可就交給你了?!?/br> 這話說的似乎有些……郝宜心一跳,鬼使神差地看向薛翃。 作者有話要說: 正渣:真是相見恨晚啊 小俞:阿姐,讓我幫你料理了這渣! 第17章 郝宜親自送了薛翃出了甘泉宮,望著那道裊娜身影飄然遠去,這才回到精舍。 正嘉皇帝仍是斜靠在紫檀藤心椅上,仰頭出神似的,郝宜看見桌邊的龍井竹蓀還沒有撤,便上前想要拿走。 不料皇帝睜開雙眼道:“端過來?!?/br> 郝宜忙將舀了一碗湯小心翼翼跪送給皇帝,正嘉接了過來,垂眸看著清澈的湯色,慢慢吃了口。 正嘉淡淡開口:“不愧是從小出家的修道人,這樣清淡的湯,朕都當是素物了,她竟還是受不住?!?/br> 郝宜忙道:“和玉道長的身子看著也不算強健,先前才勞累的暈厥,這幾日又忙的這樣,其實是很該吃一些這樣的滋補湯水呢?!?/br> “說的在理兒,”正嘉道:“她不愛喝這個,你便去吩咐御膳房,做點精致干凈的素菜,什么葷腥都不要沾染上,送到放鹿宮去,說是朕賜給她的?!?/br> “奴婢遵命?!?/br> 郝宜才要起身,正嘉又道:“等等?!?/br> 郝太監忙又停下:“主子還有什么吩咐?” 正嘉道:“朕是不是……對和玉太厚待了?” 郝宜一怔,繼而笑道:“這一來是因為主子一向寬仁,二來,也無怪主子厚待和玉仙長,她生得是那樣仙子似的模樣氣質,可偏又那樣能干,這樣秀外慧中,萬里挑一的人物,主子不厚待,卻厚待誰呢?” 正嘉臉上露出嘉許的笑容:“你這奴婢,果然是越發會說話了。你向來笨嘴拙舌的,如今為了和玉這樣巧言令色,可見是她真真的可人疼?!?/br> 郝宜滿面的笑,樂顛顛說道:“主子最是洞察人心一言中的,可不就是這樣的?奴婢一想到和玉仙長,就忍不住想給她多說好話?!?/br> 正嘉笑斥道:“那去吧。對了,把田豐叫進來?!?/br> 郝宜原本還笑嘻嘻的,聽到說叫田豐,微微一怔,卻又不敢問他到底想干什么,便領命而出。 外間田豐正在沒好氣地訓斥一個小太監,郝宜道:“主子叫你?!碧镓S臉上透出驚喜之色,急忙撣撣衣袖跟袍子上的塵,躬身入內。 郝宜很疑惑,就一邊吩咐小太監去御膳房傳旨,一邊往內打量。 不多時,田豐神情恭肅地走了出來。 郝宜跟他向來不對脾氣,雖然心存疑惑,偏不去詢問,只做對小太監說話狀:“叫他們務必精心,一點葷腥都不能有知道嗎?” 田豐打量他一眼,自己下臺階往外而去,郝宜探頭看了眼,見他好像是往太醫院的方向。 *** 太醫院。 薛翃還未進門,劉太醫跟另一位蘇太醫便迎了出來。薛翃同他們說起給皇帝診脈,問起是哪一位太醫主診。劉太醫道:“皇上的病,是院首親自負責?!?/br> 見左右無人,便又小聲道:“先前給皇上痛斥了一回,很不受用呢?!?/br> 薛翃道:“我想跟院首面談?!?/br> 旁邊蘇太醫道:“方才內閣的虞大人有事來找院首,這會兒正在里頭說話呢?!?/br> 薛翃微怔,劉太醫道:“我去瞧瞧說完了沒有?!?/br> 正在此刻,卻見太醫院陳院首同一人從里間走了出來,那人身著大紅色的四品官袍,身材高挑軒正,正是內閣的虞太舒。 兩人且走且不知在說些什么,突然間虞太舒似乎察覺什么,轉頭看來,正跟薛翃目光相對。 之前往甘泉宮去的時候,因給小太監指點看高彥秋,薛翃也留意到了高彥秋身邊的那道不俗身影。 三年前她還是寵妃的時候,虞太舒還只是區區的一名吏部堂官。薛翃曾從皇帝口中聽過這個名字,似乎是贊揚之聲,除此之外,并無任何交際。 先前驚鴻一瞥,曾跟虞太舒目光相碰,薛翃并未留意,但這么快重又見面,倒是有點意外。 避無可避,薛翃行了個稽首禮。那邊陳院首也發現了,當下同虞太舒說了兩句話,便走過來迎著她。 虞太舒卻并沒有立刻離開,只在旁邊的一張配著紅木茶幾的扶手椅上坐了。有太醫院的小侍從飛快地送了茶上來,虞太舒端茶在手,意態悠閑。 那邊薛翃心無旁騖,同陳元首說起皇帝陽明脈受損之事,陳太醫道:“此事我也察覺,只是找不到根由,若是查不到根源何在,要拔除病根自然是難的。如今有道長相助,想必可以很快查明?!闭f著斜睨薛翃。 陳太醫畢竟是院首,跟劉太醫等不同,向來聽聞薛翃主動醫治寶鸞公主,心想畢竟那是個燙手山芋,給她就給她罷了,又聽說江恒請她去鎮撫司,越發不以為然。 直到方才聽聞薛翃去了省身精舍,心中才有些不悅,他是正經的科班出身,不免覺著和玉這種乃是野路子,不值得信任。 他一怕和玉徒有虛名,把皇帝的身體更弄壞了,結果一定還是他們擔責任。 第二,卻也有些擔心和玉歪打正著,豈不是把他們太醫院的所有人等都比下去了? 所以雖然陳院首面上恭敬,言語中卻仍是流露警惕慢待之色。 薛翃道:“方才給萬歲診脈的時候,我察覺他的頭發略有些濕潤,不知院首可發現了?” 陳院首一怔:“什么意思?這個跟皇上的病痛有何干系?” 薛翃道:“這個自然是大有關系。院首既然請過脈,診斷出陽明經有損,那自然也該察覺萬歲的脈象有自下沖上之感,所以不管外癥是什么,論起內癥,這頭疾便必定是寒邪遏制陽明經導致?!?/br> “我自然知道,”陳院首皺眉道:“我先前已經親自給皇上施針,刺皇上陽明經左右xue位各三,分別是合谷,列缺,頭維,敢問可有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