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節
扶柳也就低聲應了。 “還有你,”林若青又看向翠竹,“你呢,你就沒有中意的人?” 翠竹紅了臉沒說話。 林若青故意道:“那我看就另外也安排你嫁了吧,粉黛鋪子里幾個伙計都是勤快肯干的,和他們一塊兒日子也不會差,還能住在城里也能就近回府?!?/br> 翠竹這才著急了:“小姐,我,我有中意的人?!?/br> 翠竹紅著臉將事情都說了。她心里喜歡那個遇見山賊時候拼死為她們擋刀的家奴呢。雖然那個家奴本來生得就一般,被亂刀砍了以后臉上還有疤痕,可是翠竹還是覺得他有男子氣概極了,回來以后還去偷偷給人送過東西。 林若青知道這一點,所以才故意試探。 翠竹說:“我就不用回復良籍了,我都不用出府去?!?/br> 扶柳在旁邊聽了,伸手在翠竹的腰上掐了一把:“你這丫頭,可藏的真深,竟然一句話都沒告訴過我?” 翠竹躲閃著笑道:“這不是真好么,你嫁出去了,好歹還有我離小姐近一點呢?!?/br> “你還存心氣我呢!” 林若青看著她們打鬧,心里卻是放下了一塊大石頭。 那個家奴林若青也是有印象的,起碼是個老實可靠的人。且又在陳府,就在她眼皮子底下也就更不怕翠竹會過不好了。 小夫妻兩個本來就沒有別的謀生手段,在陳府這樣家大業大的府里頭倒是最舒服的。就算當個下人都能比外面小門小戶過得舒坦呢。 過了兩日抽出空來,林若青讓人將那家奴找來,親自問他這事兒。 那家奴跪在地上滿臉受寵若驚,幾乎要說不出話來了。 他只是個下等的奴仆,翠竹卻是少夫人身邊的一等丫頭,縱使都是下人,可這之中也有云泥之別呢。 可他的確是喜歡翠竹的,前些天翠竹過來看他,還問他傷養得如何,還紅了眼睛的時候他就已經嚇了一跳。他都完全沒有指望翠竹她能記住自己。 兩個人沒有戳破窗戶紙,可心里頭都是知道的。 現在恰逢林若青一問,那家奴低著頭,緊緊捏著拳頭道:“多謝少夫人,奴才以后一定好好對待翠竹姑娘,讓她過好日子!” 林若青沒想到他這么干脆,不過臉上忍不住跟著笑道:“好,這句話我記著,若是以后翠竹受了什么委屈,我唯你是問?!?/br> 翠竹躲在屏風后面臉紅得像個熟透了的大蘋果。 翠竹這邊了了,扶柳那頭也很順利。 即便是元胡和她見了面以后一個站在這頭一個站在那頭半天沒說話,可等兩個人回來以后分別還是和林若青表達了一個一起。 扶柳一五一十將元胡的話都給林若青講了:“他說準備在杭城里買個小院子,到時候再把蜜香接過來,白天我過來侍候小姐,下午他過來接我回家?!?/br> 不說別人,翠竹和扶柳兩個是真真正正對林若青好,一心只想著她的,林若青自然也要這么對她們。 兩個人的婚期都定了下來,元胡那邊有錢,倒不用林若青幫著辦多少,翠竹這邊卻是沒什么厚底子,不過她卻沒有大辦的意思。 照著翠竹自己的話說:“我自己這么些年也存了二十多兩銀子了,到時候擺兩桌酒就成了,剩下的錢留著過日子足夠了?!?/br> 她已經很感激林若青幫著去陳彥那里提了一句,將人收過去留用了,往后的日子總是有奔頭的。 林若青對此也尊重他們自己的意思。 而兩個丫頭的婚事不過是這段日子中林若青要分出關注的其中一件,忙完了這些她要分神的事兒還很多。 諸如庵堂。 大半年的時間里,庵堂已經變化很大,不過由趙成松和馬氏兩個人管著,卻還算是井井有條。 庵堂里面現在一共收容了二十多個孩子,最大的已經八歲,最小的還有上個月才救回來的兩個月大的孩子。這之中絕大多數都是女嬰,有一個男孩則是天生沒有雙手的。 庵堂里面林若青讓趙成松請了一個秀才,每個月上半個月的課,另外還請了個大夫常住,也是每逢初一十五還會請幾個杭城的大夫過去對周圍的百姓開放免費看診,半年以來名聲已經傳出去。 加上庵堂建在官道旁邊,初一十五過路的人不少,日子久了庵堂門口的人流量已經很有規模,若是說要傳出什么消息,從那著手是很容易的。 林若青在邊關的時候就開始計劃的紡織繡花,也要開始著手了。 場地,紡織機,這都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cao縱紡織機和繡花架子的人要另外找。而這個時代里cao縱這些最熟練的全都是女子。 趙成松將城里送過來的告示往墻上一貼,沒一會兒就引發了圍觀。 第74章 “這上頭寫的什么東西,誰來給念一念???” 百姓之中認字的實在少, 站著等了半天也是個個干瞪眼, 雖然有人認識幾個字, 卻也是只能知道這是招工, 具體是要干嘛就難以讀通了,最后只能開口求助了。 這個時候庵堂里頭的老秀才才慢慢踱步走了出來,雙手背在身后裝作沒事兒人一樣懶懶散散地開口問道:“什么事兒???” 百姓之中敬重讀書人的多,對老秀才都是很尊重的。即便是以前有說他窮酸的人,現在老秀才得了庵堂的這一份活,每天輕輕閑閑教孩子讀書,日子過得也很痛快, 甚至還能拿出一部分來存起, 就沒有人會覺得老秀才迂腐了。 這下立刻有人說:“孫秀才, 你幫著我們念一念這告示上是怎么回事唄?” 孫秀才還能不知道這上面寫的是什么嗎,這告示就是他自己親手寫的,閉著眼睛不去看也能知道告示上說的是什么呢。 不過他還是裝模作樣轉頭看了一會兒,將上頭的話原樣念了一遍??脊γ疾簧先? 可孫秀才還是自認文采斐然, 這么一份簡單的招工告示被他寫得晦澀難懂,也不怪其他人念不通了。 就算現在孫秀才自己親自念了一遍上頭的內容,還是有不少人聽了覺得一頭霧水,表示并不知道這是什么意思的。 孫秀才氣得直瞪眼,覺得是她們這些人實在不懂得欣賞自己的文采。還是站在一旁的趙成松看不下去了,站出來同眾人解釋了告示上說的大意。 這還是林若青先囑咐給他, 讓他來準備告示。如果是林若青直接告訴孫秀才的,恐怕現在趙成松都要一頭霧水完全不知道孫秀才寫的這是什么東西了。 “是這么個意思,是要招工?!?/br> 趙成松還沒說完,人群中立刻又人道:“招工,招什么工?” 現在能出門混口飯吃的那都是很難得的,有一門手藝就能保證自己安家立業,甚至養活一大家子。辛苦種田一整年到頭來還不是看天吃飯罷了? 大多數宋國百姓對于朝廷之中放寬了的政策都抱有蠢蠢欲動的念頭?,F在不比以前了,做個生意還要遭人暗地里看不上?,F在腦袋稍微活絡一點的人都曉得出來尋找個活路。 “你插什么嘴?讓人說下去!”人群里有人罵道。 后面就是一片贊同。 趙成松點點頭道:“等我往下說,這招工并不難,我敢打包票諸位家里頭肯定有人會這么手藝,只不過是精湛不精湛罷了?!?/br> 他說到這里停頓了一下,關子賣得十足。 人群之中原本就好奇的情緒此時此刻更加焦躁起來。 “人人家里都有人會的手藝?” 不少人好奇道:“我怎么不知道我家還有這么個本事人?” “我也是不曉得了?!?/br> “趙老爺,你就說了吧!” 承蒙這庵堂,趙成松現在在不少村民口中都被叫做老爺。最底層的村民往往都是這樣,面對稍有權勢的人便會不由自主地將自己矮化一些。 趙成松到了這個時候也就徑直說了:“招女工,會織布繡花的,只要能夠通過考核,手藝過關的,就能到新建的織布廠里做活,到時候每月有工錢領?!?/br> “哎呦,這個也能招工?”有人驚訝道。 皇親國戚做官的他們穿衣有織造局,普通百姓大都是家里自己織布繡花,多出來的布料也可以拿走換錢,卻是沒有有說誰將還用這個來能每月領月錢的。 “當然能了,”趙成松說,這個時候人多,又是眾人注意力最集中的時候,他要一次性說清楚了,“過來做活,一個月五百文到九百文的錢做底金,如果表現優異做出來的東西好,另外還有加錢的機會,且一日三餐全包,愿意回家的也成,如果有路途遠的也可以住在這里, 除此之外,如果趕上節慶,那都放假?!?/br> 其實說到這里趙成松還遠遠沒有說完,可是人群中已經一片嘩然。 眾人直接將五百文給拋到了腦后,直接就聽到了九百文。九百文是個什么概念?種田的莊戶家里不少一年也就攢下這么點錢。 且剛才趙成松說的一日三餐全包夜足以讓人心動。這里招的是女工,不少人家的女兒都是被認定為賠錢貨,在家里是沒有半點地位的。多給女兒孫女一口飯吃,那兒子孫子就要少一口吃的,多不劃算?現在好了,女孩兒們如果能送出來上工,還能在外頭吃喝,不僅能省錢還能為家里賺錢,多好? 趙成松繼續往下說:“有什么頭疼腦熱的小病,也能全在庵堂看了領藥回去,如果是大病,照著在紡織廠里做工的年限也能得到一些補償?!?/br> 說道這里,這已經是個人人都認定的好差事了。只不過有一點讓人遺憾。 “這只招女工?”人群之中有人問。 趙成松笑了笑:“上面說了,這倒不僅僅只招女工的,誰家里如果有男娃子會織布繡花,那送過來也無妨不是,工錢和女娃子是一樣的?!?/br> 人群之中哄然大笑。 這個時候哪里有什么男孩會織布的,那是不怕人笑話了。 “不過,”趙成松話鋒一轉,“現在要建廠房,本來也是要招工的,不過那個要過幾日,興許是直接去各個村上招工,到時候大家等等再看?!?/br> 建房子這個招工就不算特別有技術活的事兒了,有力氣跟著就能干。而且這是庵堂發出的消息,不少人還記得去年底的時候庵堂建立時,聽說可是頓頓有rou吃。 不少人立刻將趙成松的話給記下來了,等著這幾日都注意庵堂這邊的動向,另外又有人打算回自己村里頭也和其他沒有出來的人說一說。 講到這里已經說的差不多,趙成松便對眾人做了個總結。 “總之,這招女工雖然說是不限年齡的,可是還是要年紀得過得去,女娃娃要在十二歲以上的才行,太小的過來不定是做活還是我們照顧人呢,年齡再往上的,五十以上也不成了,手腳就不利落了,一臺機子給她做那就虧了,這個年齡你們都要記住了,不要到時候過來的人都不合年紀,那都是要被退回去的?!?/br> 眾人將這個又記在了心里。 洶涌熱鬧了一陣的人群此時才有些開始散去。不過這也就是一會兒的功夫,等過一段時間換了一批新的路人過來,這事兒還是要從頭到尾說一遍。 最后說到天色快黑,趙成松的嗓子都快啞了,趕著在大夫回城里之前讓他給自己開了一副潤喉的茶來吃。 招工的事兒這邊在進行,另一邊劉平南親自督導著工廠建設的事兒。 林若青手上不缺地,現在手上也不缺錢,粉黛經營到了現在,加上她原本就有的銀子,林若青手上總共有一萬一千兩銀子。 這筆錢可不是小數目,起碼建一個能容納百人的紡織廠沒有任何問題。 紡織廠如果成功建立,和粉黛又是不一樣的賺錢法。粉黛上頭如果說靠的是核心技術,紡織廠則是林若青真的完全未曾涉足過的領域了。 當然,未涉足說的是工廠的運營和建立,如果單說繡花織布,她和這個時代任何一個女孩子一樣,都是會的。因此在反復看了一些文字記述和奇拉給自己的圖樣以后,林若青也漸漸摸出了一點規律來。 宋國現在的審美偏好于大氣,無論從衣服的成色以及繡花的樣式,都很講求精致與雕琢,布料本身大多以素雅為主調。 但是異域那邊不同,他們講求熱烈奔放,像是宋國大婚時候才會穿在身上的紅袍子,他們日日都能穿。更不說一些其他宋國忌諱的顏色,他們那邊也是毫不在意的。 總結起來就是更加熱情奔放。 紡織廠的選址距離別院和庵堂都不遠,建立好以后都是步行就能到的距離。既然要做,林若青就像認真做好。因此這一陣子她干脆住到了別院這邊來,親自參與到了廠房的建設之中。 宋國這個時候還沒有大型的工廠,多的是像粉黛一樣的作坊。工人可能十幾二十人便也就差不多了。若是要說起來,粉黛還算是大的作坊了,現在隨著業務的擴展已經到了五六十人的規模。 不過紡織廠這一塊,林若青的規劃就不能只局限在五六十人了。即便是現在不能馬上建成一個幾百上千人的大廠,但是在選址與規劃的時候,林若青還是將這些都考慮了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