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節
宋池也上前道:“陳大人所言甚是。而且據臣所知,雖然朝廷并無律法規定,但有些宗族為立貞節牌坊,不許孀居之人再嫁,甚至強行逼寡婦殉葬。若是朝廷能投入些精力,嚴厲打擊這種現象,讓孀居之人可以自由再嫁的話,想來填補上那一部分不想成婚的女子的空白,也不成問題了?!?/br> 裴清殊聽了他們的話之后,又多少有了些啟發:“諸位愛卿所言非虛。程卿,你也不妨再想想看。那些當真不想成婚的女子,若是削了頭發,做了姑子,朝廷還能再逼迫她們嫁人不成?” 程奇訕訕道:“自然是不能的?!?/br> “既然如此,朝廷又何必把人逼到絕路上呢?先賢有云:‘仁者,人也’。朕欲以‘仁’而治國,既是如此,又怎可苛待朕的子民?” 禮部尚書修鴻嘉向來為裴清殊馬首是瞻,不過現任的這位禮部右侍郎,是裴清殊的十一皇兄,恭郡王裴欽禮。 先前裴清殊剛剛登基,急需用人的時候,曾經讓老十一去都察院呆了兩年。 不過恭郡王的性子實在是太直,去都察院的那段時間里,幾乎將滿朝文武都彈劾了一遍,搞得裴清殊不勝其煩。 等后來裴清殊手上可用的人才多了些了,就趕緊把老十一調回了禮部。 恭郡王為人向來古板剛正,聽到這里,便忍不住進言道:“皇上仁慈,可是剛才宋大人之言,恕本王難以茍同。那些守節的女子,也是遵循先賢之言。你怎知她們,就全都是被宗族所強迫的?” 第111章 面對恭郡王的詰問,宋池毫不慌亂地說道:“恭王殿下誤會了, 臣并沒有這個意思。臣只是說, 強迫女子殉葬或是守節, 皆不可取。朝廷只需花費些許精力, 將強迫女子殉葬之人繩之以法,以后這樣草芥人命的現象,自然便會減少許多。至于那些自愿守節的女子,宋池無話可說?!?/br> 恭郡王聽了,臉色這才稍微好看一點,但還是不大贊同的樣子。 第一個提出反對意見的戶部侍郎程奇沒想到,他們竟然扯到了這么遠的事情上。 不過, 比起恭郡王來, 他倒不怎么在乎禮法之事。只要新政不會影響到大齊的人口情況, 他就不介意。 裴清殊見他們這些反對派都不說話了,這才開口說道:“既如此,便按照諸位愛卿所言,即日起明令禁止各個宗族強迫寡居女子殉葬守節, 嚴禁干預女子改嫁, 違者嚴懲不貸?!?/br> 眾臣齊聲道:“皇上圣明?!?/br> “另外,陳愛卿所言之事,也十分令人震驚。男子一妻多妾,雖是常事,然而凡事過猶不及。不過一江南富戶而已,后宅妻妾, 竟比朕這個皇帝還要多上許多,這是想要造反不成?” 裴清殊故意把話說得很重,這般以皇權壓制下去,才沒有人敢違逆他的意思:“普通臣民衣食住行,皆容不得逾制。娶妻納妾,人數亦應有所限制,否則便是僭越。眾位愛卿覺得,朕說得可有道理?” 是人皆有私心,朝中大臣對皇帝的政令是支持還是反對,很多時候都取決于他們所處的位置。 如果新政對他們有利的話,他們就會高呼“皇上英明”,表示贊同。 如果新政對他們不利的話,他們自然就要“據理力爭”,堅決反對。 不過如果是像這種,對大多數朝臣的利益沒有什么影響的政令,一般就不會有人冒著逆龍鱗的風險去反對。畢竟那樣做對他們自己也沒什么好處,只會平白得罪了皇上。 所以裴清殊在問出這句話之后,眾臣紛紛附議。 笑話,若是反駁皇帝這番話的話,豈不是表示他們也想納上百房小妾了?這么荒唐的事情,在場的大臣當中沒有一個人會去做的。 至于私底下會收了多少丫鬟和沒有名分的家伎,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這場大朝會結束之后,裴清殊可謂“大獲全勝”。不僅先前推行的新政得以通過,還額外為女子們謀取了一些重要的福利。 不過裴清殊也知道,他的后妃人數不算多,現在朝中許多大臣的妾室人數就比他的多。一夕之間讓天底下所有的男子,都不許娶十房以上的小妾了,這是不現實的?,F在再讓他們將一些不受寵的妾室打發出去,也是對那些無以為生的女子的殘忍。 所以在制定這項規定的細則時,裴清殊讓人說明:一、此新政從雍定六年一月起正式生效,之前若是妾室人數超過了朝廷規定的數字,并不會受罰。其二,所有人納妾人數的上限,包括裴清殊這個皇帝在內,以大齊納過后妃最多的一個皇帝為標準,不得超過四十八人?;侍涌杉{女眷,從五十人減少至四十二人。親王三十六人,郡王、二十八人,皇子二十人,其余人等不得超過皇子妻妾人數。 這些數字,可以說是非常合理了,一般人都不會有什么意見。 隨著幾條新政陸續實行下去,自雍定五年九月朝廷遷都長安起,大齊女子的地位得到了顯著的提升。 不過裴清殊知道,他現在做的還遠遠不夠。但他暫時也沒辦法。人處在他這個位置,必須得認得清實際情況,分得清輕重緩急。 以大齊眼下的狀況,并不是提升女子地位最好的時機。 現在他所做的,已經是他所能做的極限了。 畢竟,匈奴人還在一旁虎視眈眈……而且根據裴清殊的記憶,大概在雍定六年左右,大齊許多地區,尤其是北方地區,都會受到嚴重的旱災。 這是人命關天的大事,也關系到裴清殊作戰匈奴的計劃。所以這些日子,除了處理日常的政務,表面上將精力用于一些不是特別起眼的新政上之外,裴清殊私底下關心最多的,就是屯糧、屯藥的事情。 除了在明面上督促戶部增加國庫糧食儲備量之外,裴清殊私底下也動用自己的勢力,囤積了一些藥材和食物。 這樣機密的事情,裴清殊信不過外人,便交給了趙虎和陸星野來辦。 兩人之中,趙虎主要負責囤積藥材,陸星野則是負責屯糧。 裴清殊存了私心,讓陸星野除了在他的私庫中囤積了一些糧食之外,還專門在陸星野的老家陸家村藏了一些。 那里……也是裴清殊上一世的老家。 之前裴清殊剛剛登基的時候,地位還不夠穩固,顧不上去了解自己前世親人們的情況。 后來他登基的時間久了,能力也有了,不知怎么,反倒有些怕和他們接觸了。只能通過賞賜陸星野,不著痕跡地為陸家村人提供一些便利。 說句老實話,他最怕的,還是該怎么面對“自己”。 前世的裴清殊名叫陸清舒,出生于延和二十四年。算一算,今年“她”應該已經八歲了。 裴清殊不知道,自己輪回轉世,成了十二皇子之后,真正的自己又會有什么樣的經歷。 現在住在陸清舒身體里的那個人是誰?是他,還是另外一個人? 如果那個孩子就是幼時的裴清殊的話,那么裴清殊現在和“她”,會不會有什么心靈感應? 不……不對。 現在他登基做了皇帝,陸清舒應當已經改了名字。 裴清殊只要一想起這件事情,就覺得既好奇,又有些抵觸。 這種復雜的心情,恐怕只有他一個人能明白。 經過激烈的思想掙扎之后,裴清殊還是決定,讓陸星野悄悄幫他打聽一下那孩子及其家人的情況。 陸星野聽說之后,不由露出好奇之色,不明白皇上怎么會讓他去打聽一戶平民人家的情況。 不過他跟在裴清殊身邊這么多年了,知道什么事能問,什么事情不能問。所以他壓制住了自己的好奇心,沒有問出口。 裴清殊卻道:“也沒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就是朕昨天晚上做了一個夢,夢到了有這么一個孩子在,只是不知真假,所以讓你辦差時順路去瞧瞧,一探虛實罷了?!?/br> 陸星野深信不疑地說:“皇上放心,微臣一定不負皇上所托?!?/br> 一般來說,裴清殊不會對底下人這樣嘮叨。不過事關重大,裴清殊還是囑咐了一句:“既然是不知虛實的事情,就不要同外人提起了。這件事情,只有你知道,朕不希望傳入第三個人的耳中?!?/br> “是,皇上?!标懶且罢饝聛?。 …… 陸星野辦事得力,不出一月,調查便有了結果。 “皇上,這可真是奇了,您的夢竟是真的!”陸星野有些興奮地說道:“陸家村果然有這么個女孩兒,出生于延和二十四年。她本名和您同音,還有一個字重復了。后因避諱,改名景云。不過現在她并不住在陸家村,而是跟隨父母,住在燕京附近的一個小鎮子上?!?/br> 裴清殊佯做淡定地問道:“她一家可還安好?” “微臣暗中調查過了,這女孩兒的祖父乃是一方知縣,為官清廉。不過為人不夠圓滑,因此一直沒有得到升遷。她父親讀過幾年書,不過不是個讀書的料,唯獨喜歡畫畫,現是一名畫師。一家人雖不算大富大貴,但也能吃飽穿暖?!?/br> 裴清殊點點頭,道:“你先下去吧,什么都不要做,暫時也不要驚動他們?!?/br> 陸星野心中奇怪,這孩子既然和皇上這般有緣,皇上為何不提攜他們家一二呢? 不過陸星野也知道,這不干自己的事,便沒有多這個嘴。 陸星野走后,裴清殊一個人坐在龍椅上,思索了良久。 雖說他有些不知該如何面對陸清舒,或者說是如今的陸景云,不過他既然做了皇帝,還是想在自己能力范圍之內,讓他們一家人都過上好日子的。 只是現在,裴清殊身邊埋伏著許多敵國的jian細。前朝后宮,又有許多別有用心之人……若他真將陸家人接到了京城,能保證看護好他們,不讓他們受到一丁點傷害嗎? 裴清殊頭疼地將臉埋在手掌之中,長長地嘆了口氣。 如果他做不到的話,他就不能輕易抬舉陸家,否則只會打破陸家人現有的平靜生活,讓他們遭受無妄之災。 可要讓他無視前世的親人,自己享受錦衣玉食的話,裴清殊也做不到。 思來想去之后,裴清殊決定先不見陸家人。 不過,他召來了自己的九哥,吏部尚書簡郡王。然后以考較初級官員為由,夸獎了幾個為官清廉、素有賢名的縣令。 這其中,自然包含了陸景云的祖父陸國泰。 “如今國都新立,朝中正是用人之際,朕想把這幾個多年沒有升遷的清官調到京城來,委以重任,讓天下的官員都看看,學習一二,也好像他們一般廉潔奉公?!?/br> 簡郡王對裴清殊的說法深信不疑,只不過有一點他不大明白:“皇上的想法固然是好的,只是這個陸國泰,今年都已經五六十歲了,恐怕用不了幾年,就要致仕了吧?皇上這般用心提拔他,臣只怕會浪費了皇上的一番苦心啊?!?/br> 裴清殊搖搖頭,正色道:“不,這正是朕之用意所在。經過這幾年的整治,大齊官場已是煥然一新。不過朕發現,銳意進取者,多為年輕之輩。年過半百者,便多有偷懶?;?,不思進取之人,成天領著朝廷俸祿渾水摸魚,一心等著年紀差不多了便致仕。這些人,雖然不貪,不反,但卻也是大齊的蛀蟲之一。朕,就是要讓所有的官員都知道,不過什么時候,到了什么年紀,都升遷有望,都有可能平步青云?!?/br> “皇上圣明!臣這就去辦?!焙喛ね醪灰捎兴?,興沖沖地下去辦差了。 裴清殊看著他的背影,頗有幾分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 他當皇帝這么久,假公濟私的事情……好像還是頭一回辦呢。 第112章 這次裴清殊比較著急地讓陸家人遷至京城,主要還是因為他有心在明后年與北夏一戰。 陸家距離邊境太近, 一旦戰事開啟, 保不齊就會受到戰火波及。 保險起見, 裴清殊給陸國泰在工部安排了一個差事。所得俸祿雖不算多, 但足夠陸家人在京城租一間小院,安身立命了。 待他得知陸家人都安頓好了之后,裴清殊便放心了許多。 現在,只需挺過去明年的旱災…… 裴清殊正拿著國庫的賬本深思,就聽小悅子來報,道是永壽宮林太后求見。 林太后深居簡出,平日里極少出門, 更別說主動來找裴清殊。裴清殊聽了之后, 怕是有什么要事, 便讓人請了林太后進來。 裴清殊雖貴為天子,但百善孝為先,哪怕是他這個皇帝,見了母親也要行禮。 林太后步入殿內之后, 裴清殊本要行禮, 只見林太后抬起手道:“皇帝不必多禮,我來同你說幾句話就走?!?/br> 裴清殊也沒同她客套:“母后請講?!?/br> “馬上就要過年了。眼下這情況,太上皇也不便回宮。我尋思著,去行宮與你父皇團聚,不知皇帝意下如何?” 裴清殊略顯自嘲地一笑:“母后是長輩,您想去哪里, 哪里是兒子能夠決定的。既然您想去行宮,那兒子就讓人安排下去,為您準備車駕便是了?!?/br> “那就多謝皇上了。我這一去,也不知什么時候才能回來。我知道皇上政務繁忙,諸事纏身。不過若是可以的話,還望皇上多關照幾分樂儀?!?/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