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好多秀才
“如今府城穿青衿的越來越多了?!?/br> 衛昭進了水閣,咕咕灌了兩口薄荷茶,開口說,“我們什么時候也弄一身?!?/br> “衿”成池知道,“青青子衿”嘛,衿就是領子,青衿大概就是青色衣服吧。 成池沒有馬上接話。 這個時候,穿衣審美講究整體韻味,基本什么衣服配什么發帶,不管顏色還是料子。再搭點別的顏色的掛飾。鮮亮的衣服一般搭深色的玳瑁、荷包壓一壓,暗色的衣服搭碧玉環佩提亮,大抵是錯不了的。 穿青色衣服豈不是要頭上頂點綠? “好?!备呋荽?。 成池有些詫異,轉頭看著高惠。 在成池看來,高惠雖是暖男,但是很有原則,不會順便附和別人,而且審美不錯,平日舉止穿著都符合他君子審美與人設。 青衣搭青發帶,衛昭想不到,高惠還會想不到?現在就是沒有特別含義,腦袋上頂綠也不好看。 “池哥兒看我做什么?”高惠莫名。 “我以為惠表叔不會喜歡青色呢?搭著我們的發帶,一腦袋綠豈不難看?” 高惠笑了,還未說話。 “池哥兒難道以為青衿就是青色衣服?”衛昭問,又不等回答,自己接著肯定道,“定是這么以為的?!闭f完,沖成池直笑。 看著他們的反應,成池也知道自己理解錯了。 雖覺得已經適應了古代,到底和“古人”有偏差。 高惠細細的給成池解釋。解開了誤會,才知道青衿不是青色。 青衿是學子袍,如今是秀才的穿著。也不是不許別人穿,只是一個約定俗成。就像現代相聲演員穿大褂,在校學生穿校服。 衛昭提議穿青衿,大概是……spy? 打街上轉了轉,果真多了許多秀才。穿著青衿,戴發帶或者禮冠。腰上掛飾各種各樣,有各色絲綢荷包、絲絳,還有玉佩玉環…… 這時候,成池才知道這里的青也不是綠色或者標準美術意義上的靛藍,而是一種比較模糊的形容,包括藍綠間各個顏色,還包括藍黑、藍綠和翠綠、碧綠、墨綠,還有青、靛等等。 成池之前還真不知道,主要成池家也沒人穿青衿啊,青衿長衫下地不方便,就算穿了也沒人特地告訴他那是“青”衿啊。 說實話,古代的“青”真的很“謎”。 有說青,出之于藍而勝于藍。這應該是靛藍。 還有“青睞”,指黑眼珠子。黑眼珠子正眼看,就是“看好你呦~親” 好在記著了也就不會再錯,一句“童言童語”就打發了。要是大了再犯常識性錯誤,可就叫人生疑。 街上姑娘也多了許多,盯著穿青衿的俊秀學子看,不過都是小戶人家,膽大的很,都有當街扔荷包的。 大戶人家的小姐也有,不過一般在茶樓包間里開了窗往下往,也扔東西,丟個帕子什么的。 這也是時新的書生小姐話本里典型的場面。小姐青睞書生,私會、情定,然后下嫁或者夜奔什么的,不過都是落魄書生的遐想罷了。 周國民風開放,是不把女子拘在家的,只是相對沒有男子行走在外自由。 女子在外有親友陪伴更好,沒有也沒什么。給學子扔東西固然有淑女之思,更多的單單表達喜愛罷了。 就像追星,或者……時裝周看男模? 讀書人都不丑,沒說臉上有疤、殘疾不可以科舉讀書,但做官官途不好是一定的,所以官員學子一般相貌堂堂,至少長相端正。而且腹有詩書氣自華,可以氣質取勝。 姑爺就好看,翩翩美大叔,就是現在也把姑奶奶迷的不行。 衛大人,成池還沒見過,不過看衛昭衛嬌就知道長的不差。成池去高家一般是旬休里白日去,衛大人忙的很,早去晚歸,還真是沒遇見過。 過了幾日,學子更多了,棧都叫秀才住滿了,每日的文會,斗詩好不熱鬧。不止文斗,還有“武斗”。這個武斗不過是成池戲稱。成池把它分成嘴炮攻擊和拳頭搏擊。 自古文無第一,同屆的學子誰也瞧不上誰。成池寫還覺得自己能封神呢。 這日,成池三個打街上溜達,正好瞧見一起“武斗”。 只見一白袍學子做風流名士狀,羽扇綸巾。另一邊,一個一身綠的跟包粽子似的懟他,“白兄莫不是有了自知之明,都不穿青衫了?!闭f著一晃頭,作恍然大悟狀,“不過白兄姓白,合該做白衣秀才?!?/br> 綠粽子勾起嘴角,“呵”的一聲,很是輕蔑的笑。 真狠。 成池這段時間了解服飾相關的潛含義。白衣秀才還是知道的。 穿白衣沒什么含義,誰都能穿,可偏偏沒含義放這里才是最大的含義。那綠粽子說白衣服是白衣秀才,就是說他名落孫山,中不了舉。 白衣服秀才氣的眼睛都紅了,望了綠粽子一眼,又往旁邊瞟了一眼成池幾個。沒說什么威脅之類的,畢竟“君子不出惡語”,綠粽子也都只是暗諷,那個穿白衣服的“白兄”道,“我記下了,等考了,來日看兄臺成績幾何?” 說罷,一甩袖,轉身走了。 … … (還有一章12點前更不完了,別等我了,晚上寫明天一早就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