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在高家讀書的日子
發蒙的先生姓秦,是個有情趣的人,執筆沾朱砂于眉心一點。 點“痣”,寓意點智。眉心紅紅一點,跟幼兒園小朋友表演節目一樣。拌朱砂的水是明河上游特意尋的,為一份雅致。 春日讀書不覺早。 到了常寧府剛安頓,姑爺找的先生就給發蒙,就兩個學生,高惠和成池。發蒙的書,不是三百千,不是孝經,而是詩經。也不拘在教室對著書講,就帶著游園踏青,講燕燕于飛,講桃之夭夭…… 古典詩詞的美,大俗又大雅。俗在淺顯,不會難住蒙童。雅在意蘊,詩美詞美。 老話說的不錯,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 詩經里的詩,往往是回環往復,層層疊疊的結構。 成池的讀書學詩的日子,常常忘記自己那個“前塵”,只是偶爾想起那些穿越主角事跡,自個兒偷著樂呵樂呵。 寫的人定是沒穿過的。 里穿越主角總是不通詩。要么記憶非凡,抄詩一輩子,各種應時應景的都有;要么抄上那么兩三首,再來句“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實誠的穿越人士都沒那根弦,詩作匠氣十足,沒有靈性,一到作詩就麻了爪子。運氣好的或者叫作者親媽親爸疼愛的,遇到個會寫詩的老婆,才氣驚人又甘心代筆。 環境熏陶很是重要,紅樓里香菱學詩也沒那么難。 園林美景、春日暖風、詩經意蘊……熏的成池陶陶然。 甚美。 日子悠悠過,讀書學詩、識字練字。 每天寫上五個大字,在之后加到了十個。繁體字結構繁復,要寫對,寫工整,即便寫不出韻味也要用心,稍不注意就毀了一副字。 秦先生拿著最小號筆把寫的好的筆畫細細勾上一個圈,覺得不好不用心的不算。姑奶奶叫人把高惠和成池寫過字的紙扎成一本,平日里也可以翻著看。 “池哥兒” 高惠揮著手招呼成池。兩人混了幾日,就玩熟了,也沒了生疏樣子。 “表叔”成池現在喊的大大方方,沒了半分別扭。 “池哥兒,來,”說罷,拉著成池走到院子一處的圍墻邊,躲在高大盆景松后頭。 圍墻邊花草矮枝晃動,鉆出一個黑腦袋。 高惠突然跳了出去,嚇了那人一屁股墩坐在地上。 “拉我一把,”那人抬頭一看,呼了一口氣,伸了手來,“可算出來了?!?/br> “三兒,你又關禁閉啦?!备呋萆焓殖吨侨?,一邊說一邊介紹,“我侄兒,池哥兒?!?/br> “三兒”長的敦實,高惠一下沒拉起來,把自己憋的臉紅。 “成池,還未請教?!背沙亟榻B自己名字,搭了把手,把“三兒”拉起來。 “衛昭,行三?!?/br> 成池教了衛昭瞎編版第八套廣播體cao,就被衛三公子接納了。 畢竟,那么久了,成池也記不全了不是,只能瞎幾把編。 衛三每每嘆息,古之英雄技藝,流傳艱難。我輩男兒,更應該繼承秘技,發揚光大。 發揚唄。 鄰居衛昭,衛大人三子,關禁閉發現個狗洞,鉆過來,想從高家的門出去“行俠仗義”,發揚英雄前輩精神。 高惠、衛昭、成池打高家后門偷著出去,小男孩兒關不住,在街上霍霍,撩貓逗狗,“行俠仗義”,總想闖個“三劍”的名頭。 成池是不在乎的,就當陪孩子玩。 誰小時候沒想過當大俠飛檐走壁浪跡江湖。 成池穿的古代,沒什么飛天大盜,也沒什么英雄草莽,講士農工商,若穿的是江湖朝廷并立、大俠聞名于世的世界,沒準成池就去拜山門,“闖名頭”,再預訂個什么“玉面郎君”,什么“藍袍仙人”的名號,應該會美滋滋的吧。 關完禁閉,衛昭鬧著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高惠和成池的讀書二人組,變成了三人行。 再怎么霍霍花草,人嫌狗厭的小男孩兒,長得不差,讀書的時候安坐先生左右,雖是小郎君,也有幾分氣質,君子如玉,芝蘭玉樹。 高家院子時有瑯瑯書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