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節
可是二哥以前做事兒挺不地道的。 雁回心善,為李家做的事兒,早就已經還清了當初各房對三哥讀書的花費,更別提,此次三哥中了秀才,他們各房因此所沾的光。 若非三哥中了秀才,梅姐兒怎么可能嫁得那么好?! 日后,隨著三哥越走越高,他們各房沾的光只會更多! 這個時候,又如何能再向雁回開口?! 不過,李家小叔也只是心中糾結,卻不好勸。 一是他和大房受了雁回的幫助,就二房沒有,他無法張這個口;二是……以二哥的心性,他會聽他的才怪…… 李雁回還不知道,他人還沒回來之前,就已經被二伯給惦記上了。 此時的李雁回吃過早飯,就邁步往小姑李靈芝的房間走,看看小姑是不是真的賴床呢…… 結果掀開小姑的門簾,看見小姑正用被蒙著頭,而李奶奶正費力的扯著被角拽被,母女倆正一個炕上一個炕下的正拔河呢…… 場面太好笑了,李雁回沒忍住笑出了聲。 清脆如銀鈴般的聲音立刻讓李靈芝睡意全無。 壞了! 李雁回那個小丫頭來了…… 太丟人了! 讓李雁回堵被窩了…… 以后還怎么在李雁回面前充長輩?! 李靈芝瞬間清醒,被也不要了,立刻起身坐直,假意抱怨道:“哎呀,娘,我都說我不累了……你還非讓我再睡一會兒,你看被雁回笑話了不是?!” 李奶奶莫名其妙的背了一口鍋。 李雁回看到這個樣子,實在沒忍住,捂著嘴轉身出了門,到了院子里,才笑得前仰后合的,小姑太逗了。 這睜眼說瞎話的功力……絕了。 李靈芝在屋里聽到院子里傳來的笑聲,咬牙切齒的氣紅了一張臉。 “該!” 李奶奶白了一眼李靈芝,轉身也走了。 等李靈芝洗漱完、吃完早飯,她們動身去清水縣時,都日上中天了。 一行人坐著牛車緊趕慢趕的在下午時進了城,來到君在來客棧找鄭大家,卻被告之鄭大家今天一早就已經走了,留下話來,她有急事就先回丹嘉城了,若李靈芝肯拜她為師,就等年后直接去鄭府尋她便是。 李靈芝驚詫、李奶奶著急、李雁回則是奇怪。 鄭大家究竟出了什么急事,竟然連李靈芝的口信也不等就急著回丹嘉城?! 李雁回隱隱覺得…… 一定是和謝家有關! 第124章 沒有見到鄭大家,李奶奶只得帶著李靈芝和李雁回悻悻而歸。 一路上李奶奶不停的和李靈芝和李雁回確認著, 如“鄭大家不會反悔吧?!”、“鄭大家什么意思?!”、“說的好好的等我們的消息, 怎么人不打招呼就走了呢?!” 李靈芝很淡定。 她這次和鄭大家回來,只是走個形式罷了, 鄭大家早在年前就已經開始正式教授她東西了。 她現在已經是鐵板釘釘的鄭大家的徒弟了。 鄭大家是什么人?! 如果不是真心想要收她為徒, 瞎折騰一趟干什么?! 李雁回能理解李奶奶的憂心。 李奶奶這是關心則亂,再加上自身見識有限,難免會用最壞的想法去猜測別人, 因此, 當李奶奶開始抱怨的時候,李雁回耐心的和李奶奶講著道理, 這一路上, 李奶奶患得患失, 李雁回覺得自己的嘴皮了都要磨薄了,可還是不能讓李奶奶相信鄭大家是真的有急事才走的, 最后,李靈芝忍不住發了脾氣,李奶奶才收了聲。 這叫什么??? 鹵水點豆腐,一物降一物! 等回到家后, 一家人圍上來七嘴八舌的問長問短,李奶奶煩躁的把眾人都轟走了。 李爺爺還以為發生了什么事?! 聽到李靈芝解釋完之后,李爺爺用煙袋鍋敲了敲鞋底, “瞎cao心!” 說完拿著因袋鍋背著手, 又出去溜了。 為了等李靈芝他們的消息, 他可在家里呆了一天,沒出去溜達了,趁著天還沒黑,再走一圈去。 把李奶奶氣得…… 她還想回來找老頭子好好商量商量,是不是要給鄭大家送點啥,讓她收下他們靈芝呢……是不是,嫌棄上次在他們家吃的飯不好?!要不要再請一頓什么的…… 可這死老頭子竟然又出去溜達去了,這個沒心沒肺的死老頭子! 遇事就不能多想想?! 明明說好的在客棧等她們回復,怎么就一大早的就走了?!肯定是有事,心里對他們有意見了…… 李奶奶是猜中了開頭,沒猜中結局。 可不管李奶奶如何猜疑不安,日子還是一天天過,年味越來越濃了。 年關將至,女人們也就忙了起來,李奶奶也就顧不上心里的事了,開始一起忙碌起來。 往年李家的年都過得緊緊巴巴的,今年喜事一件接一件,說什么也要過個好年。 二十二一過,李家的年貨就已經買得七七八八,看著堆得滿滿當當一屋子的年貨,李家的女人們從心里往外的舒暢。 二十三一到,李家的女人們就開始做起了麥芽糖、芝麻糖、酥皮糖。 往年李家充其量也就少少做個麥芽糖也就是了。 因為喜事多,銀錢也足,李奶奶心里高興,大手一揮,直接做了三樣糖,把個二房的三小子們高興得都瘋了,“嗷嗷”的叫,“吃糖嘍……”、“吃糖嘍……” 李雁回出拿了個小平底鍋,又去村里產了小牛的人家里買了滿滿兩大罐子的牛奶,將小平底鍋放在小灶上,放入牛奶、糖、水、一小點鹽,然后不斷的攪拌…… 三小子原本是圍在大伯母和二伯母身邊轉的,一看到李雁回動手似乎再做什么新奇的吃食,就撇下了大伯母她們,直奔李雁回來了…… 李雁回正攪得手酸,將三個精力旺盛的皮小子,以做好后,每人十塊糖的代價雇這三小子幫她熬。 “一定要慢一點哦……” 李雁回特意叮囑道。 三小子連連點頭。 雁回jiejie做的東西最好吃了,他們可舍不得浪費。 有好吃的在前面吊著,三個皮子小難得安靜的坐下來,每人換班的攪動著平底鍋中的牛奶。 小火燒得鍋中的牛奶不停的泡著泡、咕嘟著,廚房里混著麥牙香、芝麻香、牛奶香…… 李雁回做東西,重來都不會安照菜譜來,想加什么就加什么…… 看著大伯母鍋里熬的麥牙汁不錯,用勺子盛了一碗放入到自己的牛奶平底鍋里……看著二伯母炒熟的芝麻花生不錯,又盛了一碗花生帶走了……看著李爹新買的茶葉不錯,帶走,讓大哥李學給她磨成粉……小姑新買的各色果脯也不錯,也裝了一碟子帶走…… 跟個小土匪似的可哪兒打劫。 連李奶奶的最愛的葡萄干都沒有放過,也抓走了一小把…… 李奶奶笑罵著,又給她抓了一大把塞她衣服口袋里了,李雁回捧著一堆從各房打劫來的東西,雄糾糾氣昴昴的回了廚房。 收獲三小子崇拜的眼光無數。 于是等到晚上,各房都吃到了用他們當初被打劫走的材料做的牛乳糖。 大房和二房是花生牛乳糖、李爹是綠茶牛乳糖、小姑是果脯牛乳糖、李奶奶和李爺爺是葡萄干牛乳糖、小叔則是各色牛乳糖的拼盤…… 三小子吃完了自己那份兒,就挨個屋里竄,最愛的就是小叔那屋,不到過年,就把小叔屋里那盤各色牛乳糖都吃光了。 后來,李雁回怕三小子會蛀牙,就每天限制他們吃糖了。 沒糖吃,也難不到三小子,不是還有那么多好吃的東西可以吃嗎?! 二十四全家動員掃了房子、二十五那天李奶奶買了兩板豆腐回來,又是切又是凍、二十六那天村里殺豬,李雁回攛掇著李奶奶把心肝下水豬蹄尾巴全買回來了,李雁回讓小叔和大哥幫著處理干凈,大鍋煮……那一天老李家香飄十里、二十七那天宰了雞、二十八那天大伯母和二伯母發了面,蒸了兩大缸的白面饅頭、糖三角、豆包、花卷、二十九那天過油,炸魚、炸雞、炸rou段、炸丸子、炸麻花、炸土豆塊、炸豆腐塊…… 等到二十九忙完,全家人都累癱了,一動都不想動。 可是三十那天,全家人還是早早的就起來了。 每個人都換上了新衣。 這次來不及用鄭大家給送來的松江布做新衣了,他們的新衣都是李家的女人們早早就做好的,雖然衣料不如松江布的,但也是上好的布料,李奶奶決定那些松江布等著明年過年時做新衣穿。 一大早兒的,李爺爺就笑瞇了眼睛的指使著小兒子貼春聯、貼門神、貼財神,給家里供的文昌星君燒頭柱香…… 女人們做早飯、燒水沏茶、拿炒好的瓜子花生糖塊果鋪擺上…… 小孩子們圍著小叔貼好的對聯,吃過早飯,就跟著父母去了上房。 他們來的時候,其它各房的人都已經來了,正熱熱鬧鬧的聊天呢。三小子一進門,對著李爺爺和李奶奶說著吉祥話,磕頭就拜。 李爺爺和李奶奶穿著一身的新衣,李奶奶手上多了一個兩指寬的實心銀鐲子,雪一般的亮,這是李爹在守仁書院用閑瑕時抄書所得的銀錢給李奶奶買的,李奶奶美得不行,一大早的就戴上了。 李爺爺頭上則多了一頂新羊毛氈帽,這是大房的孝敬。 兩個老人一見三個大孫子跪成一排,眼睛都瞇了,李爺爺抽著煙袋連連點頭,李奶奶則摸出三個大紅包一人一個塞給三個小子。 三個小子一見紅包,高興得又蹦又跳。 然后,眼睛一轉,從大房一路拜到小叔、小姑,連李雁回這個十四歲的jiejie都沒放過…… 今天李家人各房的日子過得都不錯,因此,對三個小子也是難得的大方。 三小子兜里揣著一堆紅包,抓起一把糖果、花生、點心,就跑出門找小伙伴們瘋玩去了……家里今年還買了鞭炮呢,都在他們兜里揣著呢,他們著急找小伙伴們去炫耀呢。 家里的男人們湊在一起,難得輕閑的打打牌,女人們則聚在一起吃著點心、喝著茶的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