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節
…… 李爹的卷面整潔干凈,卷文由右至左,文書小楷,工整漂亮……令李雁回驚嘆不已,她覺得她的強迫癥都被李爹這一筆端正儒雅的字給治愈了。 屋里其它的女人們不識字,可是,她們看到試卷上那滿滿當當、一個個漂亮的方塊字,心里就高興。她們知道這一次三叔是真的答完了全題。 以三叔的學識,只要能落下筆,就沒有問題。 一時間,幾個女人的臉上都是喜氣洋洋的,心中火熱一片,似是已經看到小叔中了秀才,李家改換門庭的富貴模樣。 ”雁回,你能看懂嗎?!“ 李爹洗完了臉,將臉手擦干,一扭頭就看到李雁回那張極其認真的臉,不禁開她的玩笑。 雁回從小只喜跟蕓娘做女紅,不喜跟他讀書,能識得字,還是他強行要求下的結果。 看到女兒那漂亮的眉頭一會皺起、一會舒展的小模樣,李爹只覺得想笑,好像她看明白了似的。 屋內的女人們卻都齊齊的松了一口氣。 果然,只有李雁回動了修竹/三叔的試卷,他才不會生氣。 李雁回知道李爹是在笑話她肚子里沒墨水,”我可以蒙之!“,李雁回特別驕傲。 李爹被李雁回理直氣壯的模樣逗笑了,”那你說說第一題說的是什么?!“,李爹考完了,心情大好,逗著李雁回玩。 ”呃……要不你還是問我第二個吧……“,李雁回弱弱的說。 李爹大笑。 …… 作者有話要說: 兩道題均出自清代科舉考試童生卷。 第22章 找到恐懼源 全屋的人也哄堂大笑起來。 李家已經很久沒有這么開心的大笑過了,每個人臉上的笑容都是從內而外發自內心的,自然溫暖而富有感染力。 李雁回喜歡這樣的氛圍。 能讓李家人這么開心的大笑一場,李雁回覺得挺值得的。 “來,雁回,爹來給你講一下這兩句話是什么意思……” 李爹答完了所有的文題,內心振奮,竟是一點也不累的樣子,略帶著幾分興奮的要給李雁回講題。 李雁回自然不會掃了李爹的雅性,很乖巧的走過去,站在李爹身邊,拿著試卷,聽李爹講那兩道題是什么意思。 “昔者有饋生魚于鄭子產,子產使校人畜之池……這句是出自《孟子·萬章上》?!?/br> ”它的原文是——昔者有饋生魚于鄭子產,子產使校人畜之池。校人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圉焉,悠然而逝?!白赢a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校人出曰:”孰謂子產智予既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故君子可欺以其方,難罔以非其道?!?/br> …… 在李爹的講解下,李雁回才明白,她之前雖然是鬧了笑話,但也貼了一點邊,就是它還真的個養魚的事情。只是,它不是科普農業知識如何養魚的。 它說的是鄭國的鄭子產是一位貴族,人也非常賢明,他鑄刑書于鼎,善于因才任使,采用“寬猛相濟”的治國方略,將鄭國治理得秩序井然。 可就是這么一位非常聰明能干的人也會被小人所欺騙。 有一個人向鄭子產贈送了幾尾活魚,子產命校人養在池中,校人卻把魚做熟偷吃了,還回來對子產說:“剛開始那些魚看起來很疲累的樣子,少過一會就懶洋洋的了,很自如地就死去了?!弊赢a說:“算是找到了應該到的地方,找到了應該到的地方啊!”。 那個校人出來就說:“誰說子產智慧我既然已經把魚做熟了吃掉,他還說:“找到了應該去的地方,找到了應該去的地方”。 所以孟子說這個故事是指對君子可以用合乎情理的方法來欺騙他,但卻很難用不合乎情理的方法來蒙騙他。 校人就是主管池沼的小吏。 這個故事李雁回到時頭一回聽到,因此,聽得津津有味。 她發現她爹真的是非常有當教書先生的潛質,講起文章來頭頭是道,深入淺出。連她這個一點基礎知識都沒有的人,也聽得明白。如果她爹日后真的考不上功名,去上學院去當個教書先生也應該是沒問題的呢。 李雁回轉著黑亮亮的眼珠。 教書先生都說清苦,那得是看和誰比。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書中自有黃金屋! 和那些考取了功名,授得了官位的讀書人來比,那教書先生自然是清苦的。但若是從和土地來刨食吃、在風雨里穿行的匠人們比,那就是極其體面、又能溫飽的職業了。 李雁回真沒想到,她那儒雅又文質彬彬的老爹竟然有教書先生的潛質。 李爹考場恐懼癥的恐懼源,李雁回猜測應該是對于李家的歉疚和對未來生活無力承擔的恐懼。說白了,以前就是真恐懼緊張,所以只能答出一些似是而非的答案,而后來則是家境每況日下,讓李爹的心理負擔極大,以致于只能交白卷。其實,歸根究底,還是錢鬧的。 李爹怕還不上家里人賣田賣地、省吃儉用供他求學考取供名所花費的銀錢。 如果李雁回能在恐懼源上下功夫,將李爹的恐懼源瓦解了,那才是真正能幫助到李爹的方法。 只是該如何說呢?! 李雁回偷偷的打量了一下,在李爹開始講古的時候,三個皮小子和屋子里的幾個女人早就已經呆不下去了,紛紛找了借口離開。只有李爺爺還在抽著煙,瞇著眼睛,很認真的在聽。 好機會! 她接下來的話,若是被李家女人們聽見了,絕對要罵她的。但是李爺肯定不會罵她。因為李爺爺對小輩是很寬容的,輕易不會罵小輩。 所以當李爹講完了第一題,問李雁回是否聽懂了時,李雁回頻頻點頭,并且,毫不吝嗇的表揚著自家老爹,”爹,您講得太好了,我一遍就聽懂了?!?/br> ”爹,我覺得您日后若真是考不上功名,出去當個教書先生也足能夠養活我了?!?/br> 李雁回天真嬌憨的說。 ”呸!呸!呸!你這丫頭,說的什么渾話?!你爹哪里會考不中,你爹肯定是能當狀元的!“,剛剛從廚房回來,手上還端著滿滿一盆紅薯葉餅的李奶奶,正好聽到李雁回的話,慍怒著說。 果然,李爹的科舉就是李奶奶的肺管子,誰戳誰死! 李雁回一吐舌頭,好倒霉,怎么就好巧不巧的讓李奶奶聽到了,她連忙忙狗腿的跑到李奶奶跟前撒嬌道:”我這不是看我爹學問太好,一時激動了嘛。我爹肯定能考上的,到時候給您老請誥命!“ 好說歹說,才把李奶奶說得由陰轉晴,李雁回直拍自己的小胸脯,也顧不得再聽李爹講解第二道文題了,她還有個菜沒炒呢,匆匆和李爹說了一聲后,李雁回就直奔廚房而去。 李爹講解了第一道文題,過足了癮,也就很爽快的放過了李雁回。 倒是李雁回最后的那句”教生書生……“頗有些打動他的心。 李爹對于這次是否能通過縣試,把握也不大。雖然今天的題,他全部都做出來了,可那畢竟是假的,用雁回的話說就是”模擬“,讓他提前感受一下考場的環境和氛圍,說不定他就會因此適應,而不再緊張。 但是,到底有沒有用,他的心里也沒有底兒。 這是他最后一次考縣試的機會了。 如果真的沒過,李爹就真的不準備繼續再考取功名了。他真的不能再繼續拖累家里了。 只是讀書這么多年,一旦不考了,李爹還真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要如何養活自己以及女兒。 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他也會反問自己這個問題,卻沒有答案。這么些年,他除了會讀書,什么也不會。 有時心緒低落時,也嘲諷自己,百無一用是書生! 雁回剛剛的提議到是讓他眼前一亮,突然有一種”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心頭豁然開朗。 是了,他讀了這么多的的圣賢書,怎么會無用?! 他竟然還不如一個孩子知道賺錢養家。 也是他這個當爹的無能,才會讓他的女兒過早的嘗到了生活的艱辛,竟然還需要女兒給出謀劃策。 李爹的心緒復雜,百般滋味在心頭,但總的來說,心情大好,眉間的愁緒又去了一絲。 李奶奶端完了紅薯葉餅,又端上了湯。李雁回將燉得剛剛好的黃豆蘿卜豬皮小魚干盛出交給李奶奶后,又快速的把鍋刷出來,放入葷油,待油熱后,將剛才洗好切好的紅薯葉入了鍋,又放了些蝦米、辣椒和大醬提味。 這是一道快手菜,紅薯葉都是淖熟的,只需要在鍋里快速翻炒幾下即可。 否則,李雁回也不會把這道菜放到最后一個做。 在李奶奶擺放好碗筷之后,李雁回的這最后一道菜也好了,一端上桌,就吸引了全家人的注意。 ”這大冬天的還能吃到綠菜,可真是新鮮……“,李奶奶看著那盤子紅薯葉嘖嘖稱奇。 ”奶,你吃!“,李雁回給李奶奶夾了一筷子,”這是小叔在花盆里栽的,長得可好呢,等我們吃完了再去摘……“ 在大口大口吃紅薯葉餅的小叔不停的點頭,”那東西長得快,吃完再去摘?!?/br> 李奶奶倒是沒想到這紅薯葉竟然是小兒子種的,看樣子,長得還挺好,”真不錯,來年多種點……“,李奶奶笑瞇瞇的說。 她是知道小兒子喜歡伺弄莊稼,在屋子里弄了幾盆紅薯種,可沒想到找的這么好。 這紅薯葉又還吃長得還快,若是明年能多種點,得省多少買菜錢啊。 李奶奶在心里美滋滋的盤算著。 李雁回吐了吐舌頭,李奶奶的想法和她一樣,可憐的小叔明年就要辛苦了。 不過,小叔完全不覺得這是辛苦。 只要日后能天天吃到雁回做的紅薯葉菜,哪怕讓他種上一屋子都沒問題。簡直是太好吃了,湯很好、餅好吃、豬皮也軟糯、紅薯葉更是香滑無比。 也不知道以后會是哪家臭小子,那么有福氣,會娶走雁回侄女…… 李家小叔默默又給自己拿了一個餅子。 小姑李靈芝更是忙得連說話的空都沒有,筷子穩、準、狠的一夾一個準,專挑rou皮吃,把個好好一盤黃豆蘿卜小魚干翻得七零八落,把李奶奶氣得直運氣,似是下一秒就要抄起鞋底了,小姑李靈芝才悻悻地收了筷子。 可李雁回的好胃口已經被小姑全給攪了,她默默的啃餅喝湯,再吃點炒紅薯葉,黃豆蘿卜小魚干那道菜卻是沒有再動了。 …… 作者有話要說: 校人騙子產出自百度君…… 第23章 再去縣上 接下來的日子,李爹很規律的三天進一次考棚,并請隔壁的謝越彥幫著弄了一些例年的考卷。謝越彥似乎是對李爹的這個所謂的“模擬考”非常的感興趣,還特意去東屋參觀了一下,聞聽是李雁回的主意后,眼波閃了閃,然后有意無意的總把話題引向李雁回。 李爹自感進步明顯,對未來充滿信心,心情也是份外的好,想到這一切都是女兒的功勞,不禁打開話匣子把李雁回夸了又夸……什么忙里忙外的給他做好吃補身體、什么親手給家人每人做了一方素帕、什么聰慧靈巧讀書一點就透……總之,把李雁回夸了個天上有、地上無,語氣中充滿了一個父親對自己有一個好女兒的無限驕傲和自豪。 李雁回可不知道李爹在無意間就已經把她賣得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