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節
但周玉和卻不贊同這種消極的做法。 別說是新人了,即便是再有經驗的演員,在面對劇本,角色的時候也一定要下足了功夫,更深層次地去挖掘角色的復雜性,才能呈現出最好的效果。 在他的印象中。 沈彥這個角色幾乎滿足了所有女孩子對初戀的幻想—— 白襯衫,身姿頎長,陽光,溫柔,聰明,強大,對待感情從不躲避遮掩,超出同齡人的成熟,仿佛所有難題到了他的手上都會迎刃而解…… 謝以風的演繹,讓“襯衫男神”這個詞仿佛從紙上走出一樣,第一次讓觀眾們意識到,真正的校園男神是什么樣子的。 但那時的他畢竟只有24歲,對角色的理解,還有演戲的經驗和成熟之后的“謝影帝”相比,都略顯不足。 即便24歲的謝以風已經足以吊打許多混過三四十年熒幕的老演員,但這其中絕對不包括周玉和。 年過不惑的周玉和,比起24歲的謝以風—— 更能提煉、演繹出角色的層次感。 ******* 《再青春》劇本朗讀會。 在一部作品正式開拍之前,往往要進行至少一次劇本朗讀會來確認許多拍攝的細節,其中對劇情、角色的理解,是劇本朗讀會的核心。 參加朗讀會的不止主要演員,還有導演,編劇,制片等一些主創團隊,他們會坐在排練廳靠墻的兩邊,來審查和幫助演員們進行臺詞的朗讀和角色的深化。 編劇方琳女士從進入排練廳開始,就有些悶悶不樂。 她早先得到了沈彥換人的消息,氣得整整三四天都沒跟蔡導說話。 蔡導和她是老搭檔了,這會兒看見她冷臉抱著保溫杯喝水的樣子,立馬就知道她是因為什么而生氣,不由得好聲好氣安撫道:“小周的試鏡你又不是沒看見,他也很好的嘛?!?/br> “我知道,我沒說他不好?!狈搅詹焕洳粺岬卣f。 雖然周玉和在試鏡中的表現很好,但他那時試的是許暢,又不是沈彥! 在她心里,最好的沈彥就是謝以風。 這誰也改變不了。 如果不是對方經紀人再三懇求,表示以謝以風的行程的確支撐不了這樣的拍攝強度,她又心疼那個孩子,她是絕對不會同意換人的。 第24章 劇本研讀(上) 周玉和進來的時候就看見愛答不理的方琳和好言相勸的蔡導。 兩邊的人明顯一愣,方琳和蔡導各自咳了兩聲,露出長輩應有的和藹微笑。 蔡導:“來了啊,小周?!?/br> 周玉和禮貌地打招呼:“蔡導好,方老師好?!?/br> 他早在來之前就料想過會有這樣的情況,所以現在看見了,也還算淡定,盡到了禮數之后,便在蔡導的指導下坐在了排練廳中央的兩個椅子之一上。 下一個進來的是謝以風和他的經紀人。 謝以風的臉上帶著明顯的疲憊,方琳看到他之后,態度明顯比對周玉和那種公式般的笑容要熱絡許多,“以風啊,別把自己搞得太累了。不管怎么樣身體才是最重要的?!?/br> 謝以風大方地笑了笑,“我沒什么關系,倒是方老師您,要是一直這么皺著眉可就不好看了?!?/br> 方琳有些不好意思地擺擺手,“老師這么老的人了,還什么好不好看的?!?/br> 謝以風這與生俱來的交際能力,真是旁人羨慕不來的。 周玉和望向謝以風,卻被他身邊的經紀人吸引了視線。 那是一個身材矮小,站在謝以風旁邊看起來比他矮兩個腦袋,身材肥胖,面帶笑容和藹可親的老人。 事實上,他并沒有看上去那么老,只有五十多歲,只是一半的腦袋都被雪白的頭發覆蓋,就顯得老了很多。 他臉上的笑容十分和藹,讓周玉和不禁聯想起小時候在外公家案臺上看見的彌勒佛。 在演藝圈,經紀人的工作壓力相當大,他們不光要處理很多的日程事務,還得有足夠犀利的眼光、強硬的手腕、和雷厲風行的辦事效率,所以很多時候,他們看起來都是精明能干,或者世故老練的。像他這樣,宛若鄰家老人一般親切和藹的經紀人,可以說相當少見。 但周玉和知道,這只是表象,能帶領謝以風從童星時期的大起大落,到十年間的默默無聞,再到之后的二十年一直處于演藝巔峰,成為無數人仰望的神話,這位叫徐峰的大叔,絕不是平庸之輩。 徐峰似乎感受到他的視線,往他這邊一瞅,忽而一笑,臉上的褶皺菊花一般綻開。 周玉和朝他點頭,也算是打過招呼了。 主演一共有三人,但今天到場的只有謝以風和周玉和。 女主角的扮演者張麗然有韓國行程,不能到場。 在此之前,她和蔡導、方琳已經單獨進行過劇本朗讀,所以今天的朗讀會,主要針對沈彥和許暢這兩個角色。 朗讀會開始。 先是編劇方琳對作品內核進行了深度剖析。 整個故事圍繞著師大附中高一四班的六個高中生展開,講述了普通人應有的高中生活,有親情,有友情,鄰里情……相比于傳統的青春劇,愛情的成分卻占得不多,更多的,是表達了編劇對生活,對青春的深刻體會。 簡樸卻很真實,殘酷卻又充滿真情。 劇中對溫暖親情、對純真友情、對殘酷現實的描繪,就好像我們真實的人生一樣,讓人忍俊不禁的同時也會因為情節的波瀾轉折而淚奔……這就是《再青春》最打動人心的地方。 等方琳說完,就到了謝以風和周玉和的部分,也就是故事的感情線,這一部分是從女主角楊丁丁考上師大附中開始推進的。 她上學的第一天,就被罰跑,無意中跑入許暢睡覺的“領地”,許暢本來想揍一下她的腦袋,發現是個女生,于是作罷了。 這里沒有沿用偶像劇中的狗血發展,女主和男二從此過上了歡喜冤家的互懟生活,而是單純地安排了一下許暢的出場,清新爽快的開頭讓人在看多了狗血偶像劇之后只想大呼舒服。 “許暢在剛出場的時候對楊丁丁并沒有太多的感覺,”謝以風有條不紊地分析道,“他的全部重心都放在了如何和家里人作斗爭上。父母離異,父親經常夜不歸宿,卻以極高的標準來要求他。他想反抗,想斗爭,所以故意在學校里裝出一副混小子的模樣,即使面對教導主任的退學威脅也不肯透露自己的父親是校董,叛逆乖張的性格讓他在師大附中里顯得格格不入。 “他習慣于把所有的事情都藏在心里,因為童年時期他曾無數次請求父母不要離婚,但是沒有人聽從他的愿望。從那時起,他就認定不可能的事情根本沒必要說出口,說了不光不會實現,還會讓所有人都難堪。這一心理認知,讓他從來沒有一次對楊丁丁表白真心,永遠以開玩笑的形式來掩藏自己的懦弱和膽小。 “他不是一個溫柔的人,但他為楊丁丁做盡了所有溫柔的事,可惜從未宣之于口。他渴望愛情,卻又因為家庭破碎,害怕與人過于親近,同時也害怕承擔最親密的人可能離去的風險。等到他好不容易成長到可以面對失去的時候,等到他好不容易鼓起所有勇氣,借由玩笑說出自己真心的時候,她的身邊已經另有他人了……” 謝以風的嗓音始終帶著nongnong的悲哀與遺憾,像是一首婉轉低吟的樂曲,演奏出了所有人年少時愛而不敢,愛而不得的心酸與無奈,在風中微微盤旋,最后消逝不見…… 或許你也曾有過喜歡一個人卻不敢承認的時候。 或許你也曾害怕那個融進你生命的人突然有一天毫無征兆地離開你。 或許你的心里也曾住著一個許暢…… 謝以風的人物演繹,比周玉和當初突然重生,趕鴨子上架般的試鏡精細了不知道多少倍。 而且角度切入得很特別,“害怕親密,害怕承擔失去的風險”這個觀點出來的時候,蔡導和方琳都明顯一怔,好像之前單純用青少年的別扭和猶豫來形容許暢這件事,有了更深層次的解釋,很多片段一下子就被一條無形的線串了起來,一個生動的許暢形象頓時從眾人腦海中冒了出來。 方琳重重地嘆了一口氣。 這一聲嘆,不是說不滿意,而是說太滿意了…… 就是因為滿意,所以對于對方不能出演沈彥這件事,就會越發惋惜。 想到這,她不由瞪了蔡導一眼,仿佛在說:你瞧瞧,好好的沈彥和許暢,給你們倒騰的,現在只能保住一個許暢了! 蔡導自覺理虧,只能假裝沒看見,眼神兒不住往窗外飄。 第25章 劇本研讀(下) 謝以風坐下,朝周玉和微微一笑,眼神中帶著鼓勵。 這一笑過于炫目,尤其還在對方完美發揮之后,正是魅力值最大的時候,周玉和不自然地回過頭盯著自己手里的劇本,不知道的人都以為他這是緊張。 周玉和站了起來,環視了一下四周。 周圍很安靜,窗外有些許鳥鳴的聲音,風吹動樹梢簌簌作響的聲音,在初春的下午,令人的心情不由自主地感到寧靜。 他看了一圈,視線最后放在了自己的劇本上。 清朗而溫和的聲音響起: “沈彥是楊丁丁的青梅竹馬,出現在劇本中的第三頁,也就是第一集 劇情進行到一半的時候。出場的第一幕就是他坐在楊丁丁座位上畫畫,但這之后卻鮮少出現關于畫畫的劇情。沈彥天資聰穎,尤其在繪畫上展現了超過常人的天賦,他十三歲就在本市開了第一個畫展,但在師大附中,沒有一個人知道他有過這樣的天賦,在大家的心里,沈彥是一個聰明,陽光,畫畫比平常人強一點的超級學霸。 “他好像無所不會,好像無所不能,但藏在陽光外表下的是他對殘酷現實的忍耐和背負。沈彥幼時家境優渥,但是上初中以后家道中落,奶奶和爸爸先后患上重病,他為了考上師大附中,為了緩解母親的生活壓力,放棄了一直以來的夢想,放棄了單純無憂的性格,過早地領略了現實的殘酷無奈。他一直表現得比同齡人更加成熟,同學們以為他是完美,其實這一切都是因為他的生活‘太不完美’。 “在同齡人想著怎么才能少寫一點作業,怎么才能多打一會兒游戲的時候,他想的卻是‘我要怎么考出更好的成績,上更好的大學’?!?/br> 周玉和平靜地說著,表情如同他的語氣一樣云淡風輕,那種大起大落,經歷過大風大雨的淡然反而更令人心疼。 蔡導不住地點頭,周玉和這段關于沈彥身世的剖析說得很準確,看來這短短幾天是真的下了很多功夫…… “沈彥個性坦蕩,這一點表現在他不管發生什么都不逃避,而是積極解決問題上,對待感情也是。他對青梅竹馬的楊丁丁十年如一日的喜歡,聰明的他在發覺楊丁丁對自己只有兄妹之情之后,也沒有步步緊逼,而是善解人意地把自己的心意藏在心底。 “為了得到這份愛情,他除了更加懇切,除了一次又一次在楊丁丁需要的時候守護在她身邊,別無他法。比起許暢的愛而不敢,我卻認為沈彥更加悲哀。 “比同齡人,更聰明早熟的他,早就知道喜歡的人并不喜歡自己,他已經做好了親手把楊丁丁交給另一個男人的準備,卻還是一直陪伴在她的身邊。對于許暢來說,楊丁丁只是18歲時愛過的一個女孩,但對沈彥來說,楊丁丁是陽光,是空氣,是離開就無法生存的存在,他愛她,不計回報,也不問結果。 “明明知道沒有結果,卻還是很努力,比起‘聰明成熟’這樣的評語,其實我覺得他很傻……” 一直點頭的蔡導聽到這里,不由皺了皺眉頭。 在書中以完美男神形象出現的沈彥,周玉和卻覺得他傻? 接著,令蔡導眉頭更皺的話出現了。 “沈彥這個角色身上有兩個矛盾面,一方面他在學校里表現得驕傲、聰明、完美,另一方面他在走出學校后卻不得不面對生活的殘酷與磨礪,不得不看人臉色,被人指摘,照顧沒有自理能力的奶奶和爸爸。他的兩面性在劇本后期漸漸展露出來,身邊人,包括觀眾,這才陸續知道了這個大男孩承擔著這個年紀不該有的成熟……除了楊丁丁。 “他在楊丁丁面前從來不透露一句……” 蔡導的手指敲打著劇本。 《再青春》的主視角是女主楊丁丁,整部劇都是以她為切入點,使整個故事陸續鋪陳,繼而展現人物群像的。 在謝以風的版本中,沈彥會把所有的心里話都告訴楊丁丁,他在她面前從不掩飾自己,這樣,才能更好地向觀眾展現沈彥這個人物的復雜性。 如果按照周玉和所說,楊丁丁一直不知道的話,通過楊丁丁這個“窗口”的觀眾們又如何得知沈彥背負的這些? 他正準備打斷周玉和,旁邊的方琳卻忽然直起身子前傾,快速翻動劇本,翻到某一頁,渾身不由一震。 果然! 她猛地抬起頭,瞳孔微微放大地盯著拿著劇本的周玉和。 周玉和發現對方驚詫的表情,嘴邊不由溢出一抹意味深長地笑,他毫不避諱地直視方琳的雙眼,似乎企圖望進對方的心里,“這樣安排,是為了劇本三十四頁的大高潮,沈彥的奶奶病逝,他和楊丁丁一同趕往醫院看奶奶最后一面,在親人逝去的打擊下,沈彥第一次向楊丁丁正式地表白心跡,楊丁丁這才知道沈彥,這個一直驕傲,聰明絕頂的大男孩原來一直過得這么辛苦,而她三十分鐘前還因為被父母教訓,遷怒他,指責他不懂生活的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