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節
照常寧查出來的,直接磋磨死晉氏的三人里,出手最狠的反倒是和晉氏恩怨最小的鈕祜祿氏,而早年和晉氏一起進府的舒舒覺羅氏和陳氏卻是只在用冰和膳食上克扣了一些。 張冠李戴,這是在敷衍大格格呢。 不過倒也情有可原,恭親王府世子的人選,常寧還在二阿哥和三阿哥之間猶豫不定,自然要力保舒舒覺羅氏和陳氏。不能讓她們在這時就沒了臉面,拖累兒子。 康熙冷著臉,開始痛罵常寧,“還敢求朕饒了你?你要不是朕的弟弟,就憑你這顧頭不顧腚的魯莽勁,早就死了好幾回了!” 常寧被他罵得灰頭土臉,趕緊又跪下了。 康熙也不叫他起來,繼續罵。 先是大格格被晉氏蠱惑多年,后是只有他家里的六阿哥吃了最多的鴉片豆腐,然后又是晉氏的橫死……康熙早就想好好的罵常寧一通——堂堂恭親王,后院不停的在失火,妻妾斗得跟烏眼雞似的,他還覺得妻賢妾美,心里美得不行! 要不是親弟弟,康熙簡直都想捧腹大笑??善?,這蠢貨就是他弟弟。直罵得口干舌燥,覺得心里痛快了,他才伸腳虛踢常寧一腳,讓他起來。 常寧已經被罵懵了,聽萬歲終于問起他準備怎么和大格格交代,也就稀里糊涂的把覲見前打好的腹稿說了個干凈。 先是晉氏,常寧會以側福晉的規格給她舉喪,還會把薩克達氏生的五阿哥過繼到晉氏的名下,好讓她以后有子孫香火可享,然后是鈕祜祿氏,她算是惡,所以他準備圈了鈕祜祿氏,讓她以后都在王府的佛堂里給晉氏念經祈福。至于舒舒覺羅氏和陳氏,她們就交給福晉馬氏責罰。 康熙似笑非笑的道:“你這是還要保馬氏?” 常寧忙低頭做認罪狀,嘴里小聲道:“大前年沒了永綬……馬氏都不想活了?!?/br> 康熙聽得嘆了口氣,想了想,一擺手道,“算了,就這樣吧,不過,朕這回是要給大格格撐腰的,大格格的生母做個側福晉是夠的,你回去后就寫個折子,朕好讓宗人府給晉氏上玉碟?!?/br> “是!”常寧忙應聲。 第174章 崇拜 知道恭親王去了南書房,一屋子的人就都在等消息,直到四點左右,梁九功卻是親自來了。 他這時候來,九成是傳旨的,琳瑯就起身去迎。 梁九功趕緊躬身行禮,道:“瑜主子,小的是來傳萬歲爺的口諭的?!?/br> 茴香等人忙就擺上蒲團,琳瑯領著大格格和馬氏她們面向南書房的方向跪下,聽梁九功高聲宣旨。 旨意的內容有好有壞,好的是恭親王叩求皇上,讓晉氏做了側福晉。所以晉氏的葬儀將會走側福晉的規格,不日還會在恭親王一系的玉碟上留名。以后更會有嗣子奉養身后事。 這結果已經很不錯了。 畢竟這時的滿人還深受入關前一夫多妻制的影響,宗室王公家的側福晉比漢人所謂的貴妾地位高多了,而且也金貴多了,就拿恭親王府來舉例,不管是連生了兩個阿哥的薩爾達氏,還是如今的‘長子’二阿哥的生母舒舒覺羅氏可都還是庶福晉呢。 而親王家的側福晉等同于從二品的外命婦,這時又實興侍生如侍死的大場面,一個十分體面的葬禮(面子)加一個嗣子(里子),晉氏也算死得光榮了。 大格格不由一臉的驚喜,琳瑯正為她高興,壞消息來了,給了一個大甜頭后,恭親王開始和稀泥了:除了鈕鈷祿氏被罰去了小佛堂終生思過,其他人屁事沒有,福晉馬氏還徹底洗白了——恭親王要把犯了小過的舒舒覺羅氏和陳氏交給她管教。 大格格頓時喜色全無,琳瑯也是有些郁悶,所以說,果然就不能指望恭親王這樣的渣爹能幡然醒悟,真的心疼大格格一回。 跪在最后的鈕鈷祿氏沒想到會是這個結果,心里又急又怕,渾身抖篩似的搖晃起來,生怕她口出不遜,跪在更后面的馬氏帶來的兩個丫環忙就一起去捂她的嘴。 鈕鈷祿氏下意識的掙扎起來,現梁大總管往這邊看了一眼,兩個丫環嚇得魂都沒了。也不管什么尊卑了,一個用全力掐住鈕鈷祿氏的嘴,一個則抱住她拼命往后拖。幾個眨眼的功夫,鈕鈷祿氏就被拖到了角落,卻是嚇昏了過去。 琳瑯和大格格都聽到了身后的動靜,正奇怪,卻又聽梁九功繼續道,恭親王定下的嗣子人選是其幼子五阿哥。 這下,薩爾達氏愣住了,王爺要把自己的卓泰過繼到晉氏名下! 薩爾達氏的心里說不出是個什么滋味。從這一刻開始,五阿哥在禮法上就不是她的兒子了??酀强隙ǖ?,另外她也很擔心——五阿哥才五歲不到,就要在晉氏的靈堂里做三天的孝子,她既擔心有人趁機搞鬼,又擔心五阿哥會累病了。 而除此之外,一個火熱的念頭也油然而生:側福晉之子,還是大格格的嗣弟,要是她仔細拉攏,晉家也會投向卓泰,還有,對清額也會幫弟弟的! 一時間,薩爾達氏的心里如澆熱油,又熱又燙,難熬得很。 突然,她察覺到就跪在左近的陳氏正用又驚又疑的眼神掃視自己,連忙恭敬的低了頭。 也就跪了兩分鐘吧,梁大總管就宣完了口諭,背身拱手向南書房的方向鞠大躬后,然后才笑瞇瞇的道:“瑜主子快起?!?/br> 等琳瑯扶著茴香的胳膊起身站好了,他才大聲道:“大格格并恭親王福晉也請起吧?!?/br> 然后才是屋里的其他人,梁大總管一聲起磕也就全起了。 送走梁九功,然后又送走馬氏等人,琳瑯這才帶著大格格去見了太后。不管是晉氏還是恭親王府的事兒都得和太后回稟才行。 她原以為這就是這回辦差的尾聲了,誰知道等去了后罩殿,太后安慰完大格格,就叫她回屋休息了,轉頭卻拉著琳瑯的手狠夸起來。 太后夸起人來很夸張也很蒙古范,神馬長得好像雪山上的白蓮花,還有活佛般的閃亮心靈……琳瑯聽得那叫一個囧! 又白又閃,水立方嗎? 狠狠的夸了幾句后,太后終于開始說正事了。如今大格格她們全都住在后罩殿里,而她又年老力衰,這不,一不小心就差點委屈了大格格…… 這話嚴重了,琳瑯不能干坐著,立馬想了一句‘沒有的事兒,您的心意,大格格和我們都知道’,可話還沒說出口,她就聽太后沖自己放了個巨雷—— 既然力有不逮,太后就準備把大格格和二格格她們都托給琳瑯教養。 琳瑯聽懵了,下意思的啊了一聲,方才絞盡腦汁的道:“太后,您實在是太抬舉我了!可我是個什么出身,您也是知道的。小家小戶不說,也就略認得兩個字。那琴棋書畫,我一竅不通??!” 大格格寄在太后名下也就罷了,可二格格她們四個,個個都有親媽的,琳瑯橫插一腳算什么!惹人嫌的后媽嗎? 完全不想接下這差事,她只能使勁自黑。 見她急了,太后有些吃驚,原來她還不知道? 所以,居然不是瑜嬪自己求的皇上,而是皇上想方設法的要給她鋪路! 又是個董鄂妃嗎? 原來她和太皇太后都看走眼了?;噬系墓亲永镞€是像先帝,不,按年紀來算,他更像太宗,太宗也是到了壯年才開始專寵海蘭珠的。 太后想得心里直悶,也不想再多說,干脆就點穿道,“什么琴棋書畫,我也全不會啊,別擔心,皇上看重的是你的品格?!?/br> 琳瑯:“……”搞什么鬼,竟然是萬歲爺要她當后媽嗎? 因為太后突然說她有些頭暈,琳瑯就抱著一肚子的疑問,趕在晚飯前回了漱玉館。 結果,她才坐下,康熙就來了。 才罵完了蠢弟弟,康熙的心情很好,一面拉著琳瑯的手往里走,一面就問起了福寶的蠶蛹,等聽琳瑯說還沒孵出來,他就笑著道:“龍王廟那邊有兩顆桑樹,等過兩天,朕不忙了,咱們就帶著福寶去采桑葉,然后教他從幼蠶開始養?!?/br> 琳瑯奇了:“你還養過蠶?” 拉她一起坐下,又招手叫茶,然后康熙才解釋道:“朕當然養過,還不止養過一次。春蠶、早秋蠶、中秋蠶、桂花蠶,這養蠶一年可養四茬,朕一一都試著養過?!?/br> 琳瑯這才想起他以前和自己說過的,兩淮的鹽稅江南的絲造都是大清國庫的重要收入來源。那就不奇怪了,她是知道的,康熙一直在京郊的御田里嘗試培育兩季稻,農桑自古不分家,萬歲爺自然可以一邊種田一邊養蠶…… 就因為是皇帝,所以想要知道天下事,就更得要事事躬親。 雖然不清楚唐宗宋祖到底有多大的功績,可琳瑯覺得這樣的康熙無愧于千古一帝的美名! 怎么辦,她突然好崇拜萬歲爺啊,簡直高山仰止!懷著迷妹般的激動心情,琳瑯興奮的道:“萬歲爺,你就看好了吧,等采好了桑葉,我肯定督促福寶好好的養蠶!” 怎么倒像在立軍令狀?康熙有些不解,但見玉兒這么迫不及待,就想了下道:“那就后天吧,那天朕應該不忙,等吃了午膳咱們就去龍王廟那邊?!?/br> 琳瑯很歡喜的點了頭。 冷不丁的又被萬歲爺帥了一臉,她一直興奮了好久,連上了床都暗戳戳的了個花癡:啊啊啊,我正在和千古一帝滾床單! 直到洗完澡,她和康熙都一身清爽的躺下了,她才想起了太后的話。就輕聲問道:“萬歲,你為什么要我管大格格她們???” 康熙反問:“你覺得呢?” 要她說???覺得他肯定大有深意,琳瑯索性就往大處猜:“……難道和蒙古有關?” 康熙挑起右眉,呵的笑了一聲。 琳瑯立馬知道自己猜得不靠譜,就笑著挨過去,抱住他的胳膊撒嬌道:“你笑話我,我不猜了!” 誰笑話你了?康熙啞然失笑。 讓玉兒晉位的時機他還沒想好,所以也不準備提前說。 他翻身把琳瑯抱在懷里,給了一個深深的吻,然后才對著臉紅氣喘十分誘人的玉兒道:“朕的好乖乖,這樣吧,要是明天晚上,你還能和剛才一樣的火熱誘人,那朕就給你解惑?!?/br> 琳瑯:“……”摔桌!哪那么容易進入花癡狀態??? 第二天晚上,在好奇心的驅使下,那啥,她還是試了試,結果萬歲爺吃干抹凈后,卻是遺憾道:“看來,終究是法不可輕授??!” 把琳瑯氣得哦:康熙大帝,您已經失去了一個崇拜者,知不知道! 第175章 打臉 既然萬歲爺不想說要賣關子,那琳瑯只能稀里糊涂的開始辦差。 她先去請教了太后那邊。 太后身邊最得用的有四個管事嬤嬤,分別是春嬤嬤并夏秋冬三個嬤嬤,春嬤嬤是領頭的。琳瑯跟太后請了安,說了來意后,太后也就立馬指了春嬤嬤,叫她陪琳瑯去后罩殿里景觀最好的碧波亭坐一坐。 知道瑜嬪不通蒙語,太后這時卻是一口的滿語。 琳瑯聽著倒像是盛京那邊的口音。只聽太后笑瞇瞇的道:“這后罩殿里的事兒,她知道的比我都多。你有什么想知道的,只管問她?!?/br> 春嬤嬤忙恭敬的對著琳瑯深深一福。 琳瑯沖她點頭微笑。然后起身用滿語謝過了太后。 太后親切的拉著她的手拍了拍,“快去吧。還有,我昨兒已經和大格格說過了,讓她以后天天都領著meimei們去漱玉館請安。 這話由太后來說,自然比她說來得恰當,琳瑯就笑著感激道:“勞您費心了?!?/br> 又客套了幾句,琳瑯就重新叫福,然后告退了。 太后端坐在中央的寶座上,目送春嬤嬤領著瑜嬪主仆三人不快不慢的出了正殿。 看瑜嬪對自己一如既往的恭敬尊重,她也就心平氣和了。 皇上要把瑜嬪捧上天,要學太宗和先帝,都隨他去吧,她瞎cao什么心。當年連太皇太后都頂不過先帝,那還是親生骨rou呢! 太后嘆了一口氣,其實,關心皇上都是虛的,她只是一想到董鄂妃就習慣性的不舒服…… 春嬤嬤走了,頂上來貼身伺候的就是夏嬤嬤,她一邊給太后掐肩,一邊就勸:“太后,您快別嘆氣了,嘆氣容易生皺紋,而且依奴婢瞧著,讓瑜嬪管大格格她們也好,她見天的忙起來,宣嬪和平嬪也就有機會了……” 聽到這里,太后就皺眉哼了一聲,見勢不妙,夏嬤嬤趕緊跪下,道:“太后恕罪,都是奴婢多嘴了!可奴婢,奴婢也是替您鳴不平??!”說完連連磕頭。 瑜嬪這回真是狠掃了太后的面子。 晉氏死得不明不白,大格格就痛打了馬氏的人,還跑來哭求太后替她做主,可太后想的卻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于是反倒罰了大格格關禁閉,誰知道,瑜嬪卻偏偏要跑出來橫插一杠子。 她倒是慈悲了,可就把太后襯得面目可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