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節
“堂堂一個海霹靂,老了老了,居然連偵查敵情都不會了!”想到施瑯這一敗,福建水師也就被他敗掉了一半,康熙就怒不可遏。 第139章 消氣 春暉堂是三進殿的格局,康熙在后殿睡覺,在中殿用膳,前殿則是召見親近的大臣和宗室的地方,所以琳瑯一般都是從中殿的角門進出。 福建水師戰敗的消息傳來的那天,她本是被叫來春暉堂吃晚飯的。 穿過隔開漱玉館和春暉堂的小梅林時,劉得淳還一臉殷勤的在說,今晚園庭膳房那邊上的一道菜是用萬歲爺親手釣的鱸魚做的,瑜主子指定喜歡吃。 琳瑯就問:“知道是做什么菜嗎?” 劉得淳道:“糖醋鱸魚?!?/br> 那她確實喜歡吃。琳瑯點點頭,有些期待的加快了腳步。 身后的紅苕茴香一邊緊跟,一邊就歡喜的互對了一眼。 最近這一兩個月,主子常去春暉堂陪著萬歲爺進膳,萬歲爺是要吃素守孝的,可主子不用,想來是心疼主子了,萬歲爺前幾天下了道口諭給園庭膳房,叫他們以后每頓專做三道葷菜,單進給主子吃。 等從角門上了走廊,琳瑯立刻就聽到前殿里有動靜——先是桌子或者其他什么大件東西倒地的聲音,然后是……康熙在怒吼。 劉得淳和紅苕茴香立刻全嚇得臉青唇白,琳瑯自己也有些心慌腳軟,都吼上了,這是真的雷霆大怒啊。 不敢在廊上停留,她趕緊就進了中殿。 劉得淳其實腳都嚇軟了,可還是自告奮勇的去前面打聽消息了。 焦急的等了大概一刻鐘,琳瑯才見他回來了——原來是施瑯和福建水師出事了。 “上京的是施世驥,是施瑯的四兒子,這回就是他和施瑯一起去追擊的荷蘭人……說是這回本來是能打贏的,誰想打到一半,海上突然轉了風向,他父子倆的戰船這才被爪哇那邊的紅夷大炮給擊中了?!?/br> 打了敗仗就怪運氣不好,這不是火上澆油嗎?這施世驥到底怎么想的? 怕火勢太旺,等會燒到自己身上,琳瑯不禁忐忑不安,一直干坐到六點左右,才從剛挨了板子的梁九功那里得了準信。 “瑜主子,萬歲爺已經去南書房議事了,一時半會是回不來了。您可以回漱玉館了?!?/br> 琳瑯先松了口氣,然后又擔心上了,這時跑去南書房開夜車,康熙不會把今晚的晚飯給省了吧。 覺得很有可能,她一邊起身送梁九功到門口,一邊就叫他記得提醒萬歲爺吃東西。 別看一肚子養生經,平常身體也好,可其實康熙是有些小胃病的,據他自己說,是當年三藩作亂那會就得上的病。 梁九功點頭應是,等回了南書房,見海事衙門的人和施世驥已經被拉去二宮門前全打趴下了,兵部和戶部的人卻是又進去了。心想,福建水師折了一半,海事衙門下面的大小商船更是損失慘重,可不得兵部和戶部出馬了嗎? 知道萬歲爺這會有多生氣,一進南書房,別說提醒康熙吃飯了,梁九功大氣都不敢喘,就頭也不抬的仔細伺候著。 直到過了八點半,覺得胃開始不舒服了,康熙才草草喝了幾口茶吃了兩塊點心。 漱玉館里,想著康熙應該吃過東西了,琳瑯很放心的睡了。結果到了第三天的中午,康熙一來漱玉館,她就發現他臉色不好,還一坐下就拿手摁了下肚子。 知道他肯定是胃不舒服了,她一邊伸手去給他揉肚子,一邊趕緊就叫石楠去泡一壺滇紅(紅茶養胃嘛),又叫紅苕去茶房拿一盤最松軟的點心。 覺得有點舒服,康熙便道:“再用點力?!?/br> 琳瑯就又加了點力道,又柔聲問他合不合適? 康熙皺著眉頭點點頭,卻是閉眼養起神來。 很快,琳瑯叫的點心紅茶都來了。 吃了半盤奶白紅豆卷,喝了一杯紅茶,康熙感覺好多了,不覺就握拳放在嘴邊,打了個呵欠。 他一向精力充沛,難得會累成這樣,琳瑯就建議道:“要不咱們去床上睡一會吧?!?/br> 康熙又疲倦的打了一個呵欠,道:“不去床上了,就在這里睡吧?!?/br> “好?!毙χ鴳寺?,她才轉頭給了紅苕一個‘你們快去準備吧’的眼神。 漱口洗臉,再熄燭臺關榻窗,康熙也真是累了——昨晚他幾乎就沒睡,這一躺下幾乎立刻就抱著琳瑯睡著了, 倒是叫琳瑯小小的吃了一驚。 一起睡了半個時辰,兩人才起來吃了遲到的午飯。 吃完,康熙又躺下了,卻是沒往榻上躺,直接就躺在了她的腿上,吩咐道:“你給朕繼續揉揉肚子吧?!?/br> 補了覺又好好的吃了一頓,他感覺沒那么疲倦了,就又開始琢磨荷蘭人和海事衙門的事來。 他這一琢磨就是兩刻鐘,等想得差不多了坐起身來時,卻發現玉兒的腿已經被自己給躺麻了。 康熙邊陪玉兒坐著等腿恢復,邊露出了進屋后的第一個笑臉,“小傻瓜,怎么就不知道和朕說一聲?!?/br> 不就是怕打擾你琢磨國家大事嗎? 琳瑯一邊腹誹萬歲爺又口是心非,明明就喜歡她這么‘傻’,一邊就跟著他也一臉輕松的笑了。好了,他都有心情笑話她了,總算是雨過天晴了。 康熙的心情是變好了,可海上的事態卻沒有跟著變好。 又過了兩天,一起在春暉堂里吃晚飯時,琳瑯正美美的吃著那道遲到了還幾天的糖醋鱸魚,突然就聽康熙自語似的說了一句,“荷蘭人手里的紅夷大炮只怕是勝過大清的了?!?/br> 她先愣了一下,然后立馬就膛目結舌了,不是吧,這才哪一年啊,荷蘭人的大炮就比中國厲害了? 見她這么吃驚,康熙解釋道:“這事朕也是猜的,咱們大清如今所用的紅夷大炮的模子是南懷仁十幾年前獻上的,而他……又只是個傳教士?!?/br> 琳瑯聽得更吃驚了,忍不住大聲道:“天呀,這樣不行吧!” 荷蘭人朝福建水師開炮這事,康熙心里極為重視,可滿朝上下卻還是把荷蘭人和其他國家的西人當做寡國小民。 但就是這些寡國,先逐步蠶食了爪哇印度等國,滋養壯大自身,然后在兩百年后連成一氣開始對大清動手。 有時候,真是知道得越多就越是寂寞,康熙的心里積著不少話,還真就只能貌似隨意的和玉兒說一說。至少她不會覺得皇上是在杞人憂天或者突然變得好大喜功起來。 第140章 面包 在明末的崇禎年間,趁著滿清和朱明兩虎相爭搞小動作的可不止羅剎,比起陸地來,海上還更好搞事。 事實上,從經商居住再到駐軍侵占,最先從海上來的葡萄牙人已經控制了梳打埠(澳門),并以此為據點,進行跨洋貿易,而隨后而來的荷蘭人則用同樣的無恥招數霸占了盛產香料的爪哇島,一邊大發橫財,一邊成立了所謂的荷蘭東印度公司。 琳瑯聽得有些懵,心想原來臭名昭著的東印度公司這時就有了,還是荷蘭人先開起來的……所以英國人是后來才加入的?還是每個搞殖民的帝國主義都弄了個自己的東印度公司。 她在心里掰著手指數了一下,鴉片有了,大炮有了,東印度公司有了,要再來個燧發槍(話說是叫這個名字吧),那八國聯軍那一段悲催史的基本條件可就算齊活了。 雖然知道不可能,蝴蝶翅膀再會扇,也沒得這么厲害的,可她還是莫名其妙的感覺害怕,忍不住就往康熙的方向靠了靠,還問道:“荷蘭人敢打水師,就是因為他們的大炮比我們的好?” 見玉兒聽得害怕,康熙一邊安撫的握住她的手,一邊解釋道。 荷蘭就是在它的本土也不過百乘之國,在這里人就更少了,哪怕占著火器之力,也萬萬不敢和大清真的動刀兵。 這一次他們之所以敢突然攻打水師,一來是因為荷蘭人占著爪哇島做海上買賣,海運衙門下面的海船卻是奪了他們大半的財路——比起和紅毛西人,周邊的小國自然更愿意和大清的商人做交易。 琳瑯:這就叫擋人財路如殺人父母啊。 二來則是因為—— 康熙臉色陰沉的道:“噶爾丹在春季里出兵喀爾喀蒙古,喀爾喀那邊已經快扛不住準噶爾的攻勢了,荷蘭人只怕是覺得如果是在這時,朕是無心去管海上的事的?!?/br> 琳瑯懂了:所以荷蘭人這一次是真的抓住好時機了,有準噶爾在蒙古那邊搞亂,再氣再恨,康熙也只能先忍了。 可她不明白,“難道荷蘭人就不怕咱們秋后算賬?” 康熙道:“荷蘭人在這里本就是做商販,無根無國,最壞的結果不過就是坐著船逃回老家去,而且……” 他瞇著眼道:“海事衙門才立了不到兩年,根基未穩,賦稅也未大開,就突遭此劫,水師也跟著損了一半,又有蒙古那邊的事……荷蘭人這是想逼朕和大清放棄開辟海路?!?/br> 康熙從來都不小看西人,畢竟在他的那個夢里這些‘洋鬼子’可是很‘了不得’的,所以在水師出事后,他雖然十分震怒,可也還是陳留了施瑯父子一命,讓他們將功折罪。 他在心里道:想賭一把嗎?想逼朕放棄海路嗎?荷蘭人,等著吧,朕遲早要讓你們輸得痛哭流涕。 說起荷蘭人,其實和大清是早有淵源的,在南懷仁獻上紅衣大炮的鑄造法前,荷蘭人和葡萄牙人曾經把大炮賣給當年的后金,順便一說,那時他們也同時賣給明朝。 “那時,在海上勢大的還是葡萄牙人,荷蘭人才剛上爪哇島……太宗很快就發現葡萄牙人和荷蘭人在兩頭做買賣,于是就讓匠人們先仿再改,最終造出了屬于大清的紅衣大炮,并命名為天佑助威大將軍。此炮一成,再配以八旗鐵騎,塔山杏山乃至潼關都不在話下了?!?/br> 康熙面露回憶之色?!靶r候朕在宮里曾聽一個老諳達說起,京郊的行營里放著幾門炸過膛還沒重鑄的天佑助威大將軍,每一門就是五六千斤重,心里還不相信了?!?/br> 真說起來,因為太重,紅衣大炮是不能搬上海船的,能上船的其實都是輕很多的小炮,所以康熙才會說,荷蘭人的大炮已經勝過大清這事他是猜的。 打炮嘛,說一千到一萬,最重要的是射程。 從荷蘭人用的小炮比施瑯所帶的小炮射得遠說起,康熙很有興致的說了一大通,說完才嘆了口氣道:“朕準備和太宗學,先找葡萄人牙買炮,然后再仿再改咱們自己的大炮?!?/br> 琳瑯是個軍事盲,盲目或者說不感興趣的程度是連黑火藥的比例都記不清楚的那種。 所以,聽萬歲爺談興大發的說起神馬射程、鑄造材質、內膛線,她表面聽得認真,可腦子里其實是只通了六竅剩下的那都是一竅不通的。 不過,再一竅不通。近代史上那句很有名的師夷長技以制夷她清楚啊,于是立刻很贊同的點頭,還大著膽子提了個建議: “既然連炮都可以買到,那何不干脆把造炮手藝徹底學到手,求人不如求己嘛?!?/br> 康熙聽得一愣,有些驚訝的去看她。 琳瑯立刻后悔不該這么說,正想撒著嬌賣個蠢,把事給混過去。 卻見康熙揚眉笑道:“你這話說得好,確實是求人不如求己?!?/br> 玉兒倒是提醒了他,趁著西人尚還弱小,大清正該把他們引以為傲的所謂的科學智慧給學到手。 不過,這事不能急,他得找一個合適的機會。 康熙摸著下巴沉思起來,琳瑯也不敢打擾他,又不想干坐著,就從一旁的紫檀木小桌上拿了本古董圣經看起來。 小桌上除了這本圣經還有一摞的傳教士們翻譯的各種西方文獻,都是欽天監的傳教士們這幾天剛進上來的。她對看文獻沒興趣,所以也只能翻翻圣經了。 估計是想趁機傳教吧,圣經的封面灰撲撲的,讓琳瑯一看就覺得是古董,其實不就是很舊嗎,可一打開,里面就很豪華了。 紙應該是羊羔皮做的,每頁都呈現出一種柔和的淡黃色,和康熙給她看過的一卷存世時間超過兩百年的藏經感覺很像。 寫字的彩墨里應該是加了金粉的,插畫里也有不少地方用了金箔和寶石作為點綴。有一副烤面包的插畫,壁爐下燃燒的爐火都是全用的細小的紅寶石。 琳瑯一邊用手指去輕輕的摩挲那些紅寶石,一邊心想:真要是這么烤出來的面包,那得賣多少錢一個啊。 這時,康熙回過神來,也湊過來和她一起看圣經。邊看,兩人就邊說起以前他給她講過的圣經上的小故事。 又說到圣餐,琳瑯就有些好奇的問萬歲爺,他到底吃過面包沒有。傳教士們什么都獻,應該也獻過圣餐吧? 康熙想了下,淡淡道:“獻是獻過,不過朕沒興趣吃?!?/br> 他沒興趣,琳瑯倒是很有興趣,她好久沒吃面包和蛋糕了,不說還好,一說就特別想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