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節
崔蓬將炮筒對著海上,她準備放炮通知曹令君帶人來收尾,殊不知就趁這么個空檔,葉明跳海跑了。海波蕩蕩,貝兆楹要跳船去追,崔蓬搖頭,道:“算了吧,別追了?!?/br> 這一回的橫掃烈港很順利,曹令君帶著貝兆楹的軍隊來收尾的時候,收繳了海盜一百一十名,大船三十三艘,大弗朗機十二臺,還有鳥銃四十支,并其他火器若干。 貝兆楹要整裝部隊,打道回府,曹令君與崔蓬隨行。 幾人共乘一船回寧波,在船上,貝兆楹想跟戚英姿說句多謝,女人明明就站在甲板上,他幾回走上去,又幾回退回來,他開不了口。 倒是崔蓬見了他,笑一笑,說:“貝參將又要立功了?!?/br> 貝兆楹感覺戚英姿這個女人還恨著他,肯定還恨他,要不然為什么哪壺不開提哪壺,不然為什么又拿刀子扎他的心。 當年是他用不光明競爭手段上位不假,可這世道本就如此,弱rou強食。再說了,他拿了幾萬兩銀子敬獻上峰,就是讓戚英姿拿錢去敬獻上峰,她也拿不出來啊。 貝兆楹心想,總之此事怪不得我,原因是這世上本就沒有甚么公平競爭之事。 這邊貝兆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下了烈港,在他們返程寧波的路上,馬世遠就收到消息了。馬世遠不知道貝兆楹哪里來的這么大膽子,或者說魄力,他將他寧波衛的兩千兵士全部調兵去烈港,這到底是誰同意的? 馬世遠不知道唐縱拿著兵部的調令去鉗制貝兆楹,他更想不到貝兆楹竟然心甘情愿被唐縱指使,總之到頭來,日本方面遣人來找馬世遠要個說法,說他們損失慘重,要求賠償。 日本來的是兩個浪人,不知道是哪家的武士,這兩人cao一口極難聽的東南方言,馬世遠耐心聽了幾句,后頭聽說人家要他賠錢,賠金子、銀子、玉器,還有女人,聽到最后一樁的時候,馬世遠就更煩了。 女人?去哪里找女人?煙波樓被唐縱封了,他總不能去寧波府大街上抓幾個女人回來吧?那還得了,那大明朝還有沒有王法了? 馬世遠這時候就想起來了王法,在他和倭人合伙賺錢的時候,可沒想到王法。那武士說:“我家主人說了,說馬大人不賠償的話,我們就將馬大人的賬簿公開,看看馬大人這些年欠下我們錢莊多少錢,欠我們......” 馬世遠笑一笑,他站起來,“稍等,我去取錢,兩位稍等?!?/br> 桌上有茶,有點心,過了片刻,一個怯生生的小姑娘端了個酒壺過來,那姑娘臉圓圓的,看起來很年輕,也很細嫩,兩個浪人呵呵笑,摸了小姑娘的手又摸臉,那小姑娘倒出來兩杯水酒,“您們請?!?/br> ‘呲’,一人全部灌下去,一人慢了一步,先喝下去的那人瞬間就扼住自己喉嚨,口吐白沫,眼珠子往上翻。 “你!”另一個浪人要殺了那小姑娘,后頭卻拋出來一根麻繩,正好套住他的頭顱,那浪人掙扎幾下,臉頰爆紅之后,也停止呼吸了。 “丟化糞池里去?!?/br> 馬世遠可沒有甚么耐性,他又不欠那幾個倭啊寇啊的,他們的船不見了,自己可管不著。更別說壓著他的頭,讓他簽那甚么不平等條約。哼,想弄死他馬世遠的人,還沒出生呢。 寧波衛指揮僉事馬世遠馬大人預備去迎接參將貝兆楹凱旋,現在貝兆楹貝參將風頭正盛,沒必要和他擰著干,等唐縱一伙人走了,再回頭收拾他也是一樣的。 馬家的酒里有烏.頭.堿,沾一點就斃命,那倒酒的小姑娘望著馬世遠的背影,最后抿抿唇,退下去了。 唐縱也在海邊上等他們歸來,崔蓬一下船,就見唐大都督朝她招手?!取?,崔蓬低頭咳嗽一聲,貝兆楹已經開始拍馬屁,“戚將軍雄風不減當年,雄風不減當年......” 唐縱滿臉笑意,他笑看著崔蓬,“嗯,我看也是?!?/br> 貝兆楹這回將功勞全部推在崔蓬身上,簡直極盡夸張之能事。 站在旁邊的曹令君不禁也多看了崔蓬幾眼,心道,傳言貝參將和戚將軍不合,看起來不像是真的啊,果然傳言靠不住。 冬生也隨唐縱來了,他見了崔蓬和春生,細聲說了幾句,崔蓬蹙眉,“沈大人往南直隸去了?” 崔蓬與貝兆楹回來,她沒見到傅默寧和沈約,聽說是楊寶兒在南京遇到一些障礙,唐大都督讓沈約去幫忙了。 至于唐大都督還有沒有一些別的私心,那就不得而知了。 作者有話要說: 可能大家覺得文章沉悶,沒有過多的情愛,原因是作者早前寫過一本《大明漕事》,是兩年之前寫的。 當年作者就想寫一個結構完整的文章,正劇,有風骨。無奈,當年的作者水平糟糕,寫出來一本膩膩歪歪的漿糊情愛,看過的觀眾無不說難看至極。 其實作者自己本身也很失望,覺得想象總是和現實差距太大,明明心中不是這樣期望,最后成品卻通篇的情情愛愛。 寫海事的時候,作者原意并不是只想寫個生死虐戀,我也明白有些讀者們希望男女主互動同框,就像有人背地里問我,“你是不是感情缺失?” 我知道那個伙計的意思,就是說,你寫的毛言情小說,連個親吻摸手都沒有,罷了,不好看,我不看了。 我實在是太懂這類大姑娘小媳婦的想法,平時生活那么累,誰尼瑪要看你寫這個,你既然在晉江混,知道晉江的規矩嗎? 是的,我知道,晉江的卷首語是,“最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盡在晉江文學城?!?/br> 我知道,但愛情有時候不是人生中的主旋律。作者年紀不輕,大概在十五年前,我自己讀大學的時候,那個時候歌手們還年年出專輯,同學們幾乎人手一部cd機。我有個同學是北方人,個頭很高,骨架也大,她看起來是個漢子,但她有一顆極度的少女心。她最愛說的話就是“為愛而生,為愛而死?!?/br> 作者當然不能干涉人家的人生觀,人家為愛而生,我不能說這樣不好,但作者本人吧,聽見這種話是頭皮發麻的。 我們當年的大學時代,沒有微博,我們那時候玩博客,還中意在博客上放音樂,畢竟人不中二枉少年嘛。 說實話,現在晉江小姑娘多,作者大多都年輕,我這種人摻和在里頭,于我本人來說,有種白頭翁入少年場的尷尬感覺。 無論如何,我覺得所謂愛情,所謂動人,都是在某種特定背景下才動人,例如家國大義。如果一男一女在村頭村尾天天卿卿我我,愛來愛去,我估計咱們得照鄉村愛情的套路來寫。 作者本人也是被言情小說轟炸長大的,自小躲在被窩偷看口袋書,要不然就是將口袋書夾在課本里,樂不思蜀。后來工作了,也會被一些獵奇的東西吸引,甚么“小姨子和姐夫不得不說的故事”,“我好像愛上了我的哥哥”,諸如此類。 可人生啊,還是要點別的東西,例如信仰。作者也不敢說自己高大光明,特異獨行,但在某些時候,還是想掙扎一下,寫點有益處的東西的。 咱們的讀者已經被大浪淘沙篩的差不多了,作者為什么要這么趕客,原因也簡單,就是怕理念不合,后頭天天追著作者罵,“你究竟在寫甚么,這不是我們要看的東西,這不是我們喜歡的東西,這不是我們要的結果!” 最后說句玩笑話,說來慚愧,誰能想到貌不驚人的美麗的我,竟然是龍的傳人。 第64章 嘉靖十年 楊寶兒從祁玉手里拿到了戚英姿一案的最原始的資料, 里頭許多東西并不完善, 但致命的一點, 里頭有戚英姿寫的親筆信, 她認罪的親筆信。 楊寶兒反復比對過戚英姿抄寫佛經的筆跡, 他來回看了許多次,覺得沒有問題,但戚英姿如何又會寫下這樣的認罪信, 他決心請沈約來一同看看。 “沈兄, 你看, 這是不是戚將軍的筆跡?” 沈約自楊寶兒手中接過種種資料的時候,他的心情其實很復雜, 早幾年,他便很想看看其中的貓膩,看看戚英姿這個案件究竟是怎么辦理的??傻人玫搅硕疾煸航o的檔案, 又覺得此事很不簡單, 并非是由貝兆楹一人就能辦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