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節
“好?!鄙蚣s也是這個意思,瞧這婦人拖兒帶女,那小小孩子早已睡熟,此刻讓人家將床鋪挪出來,著實教人于心不忍。 沈大人和楊大人一起上了漁船,出乎意料的是,那漁船并不逼迫,艙內躺下兩個人綽綽有余,于是楊寶兒睡一頭,沈約擇了行李睡另一頭。 深秋已夜涼,楊寶兒睡的有些不安穩,沈約睡得也不安穩,待到他再翻一個身的時候,就聽見楊寶兒說話,“沈大人,你認為這沿海倭寇之患,該如何處理?” 這是沈約第一回聽楊寶兒主動和他說話,便坐起來,起來就瞧見楊寶兒已經闔上衣裳立在船頭了,如今的五品翰林大學士說:“我曾在翰林院研讀資料,也曾無數次想過東南沿海問題,我認為倭寇的滋生自洪武到正德年間就有之,無奈到我朝尤其深重。我認為這是日本國的問題,元末之時,日本國內亦是進入南北朝時期,他們的武士、浪人、劍客、商人通通涌入我們的海岸,他們在持有武器的情況下劫殺和進行野蠻強奪。 那時候于我大明來說,北、西北、東北皆有元朝殘余勢力,沿海又有倭患,想來朝廷也是進退兩難?!?/br> 沈約聽楊寶兒念叨,心道,你還是那種毛病,想得多,洪武一朝雖然倭寇流民已初見端倪,但還絕不至于泛濫。 楊寶兒繼續道:“太.祖一面與日本人交涉,同時又積極構建海防建設。就洪武年間,太.祖皇帝先后派遣永嘉侯朱亮祖、靖海侯吳幀、德慶侯廖永忠和信國公湯和等謀臣宿將商討海域問題,他們預備打擊倭寇防護我大明海疆。 同時《大明律》有云,‘凡將馬車、軍需、鐵貨、銅錢、綢絹、線棉私出外境及其賣下海者,罪之;若將人口、軍器出境及下海者,絞之?!?/br> 沈約應和,“‘禁?!⒎恰]關’。然則禁海令發布之后,官方控制的船舶貿易仍然在進行。只是禁海打壓和削減了某些走私者的利潤,也絞殺了日本浪人的攫取,于是他們故意談起胡惟庸通倭案,導致太.祖幾次欲閉絕之?!?/br> 楊寶兒點頭,他說:“然而太.祖皇帝認為海上船舶貿易既是經濟,又是政治。太.祖皇帝要以海市宣揚威德,他要‘居中國而治四夷’?!?/br> 沈約心道,回顧太.祖皇帝的治理倭患的政策有甚么用,太.祖在遼東、山東、浙江、福建、廣東這一整條綿延的海岸線都設置了倭都司、衛所、巡檢司,他修筑城池,樹立壁壘,還裝備艦隊。以上種種,都與如今不可比,洪武年間的國力之盛,亦與如今不可比。 沈約很明白楊寶兒的意思,他這位同科的意思是如今倭寇之患加劇,都是因日本國內政變的結果。好比從建文朝到永樂朝,永樂帝大膽放寬海域,對海外經濟寬松,還宣告歡迎四朝來夷,八方朝賀。永樂皇帝告諭日本及其他國家,大明日本今后可以友好往來。 然永樂一朝國力昌盛,兼之永樂皇帝朱棣的帝位來之有異,他宣告大明之氣度,與外國結長生之好,會不會有部分原因是他需要外頭小國的認可,他要征服外域,進而從外頭的名譽上建立自己的名正言順。 當然,這一說又說遠了。 沈約與楊寶兒觀點中不同的是,楊寶兒認為現在日本國的幕府時代治安不穩,導致流民武士日益增多,從而逃出日本滋擾大明海岸。但沈約認為,嘉靖年的倭寇問題不再只是日本人的問題,嘉靖年出現的海盜里已經有了很多國人,例如那個海盜頭子賴苞。當然其中還有東南沿海的漁民,已經脫離部隊的兵士,他們都與海盜為伍。 沈大人心想,從人家日本國身上找問題,不如先從自己身上開始檢視問題,為什么你們都不承認,也不敢承認,一個二個蒙著眼睛裝傻,大明朝內部出了問題,大明朝的東南沿海出了問題呢。 沈約肯定東南沿海內部出了問題,大明朝的沿海地方官員們出了問題,但究竟其中出了甚么問題,他還沒想明白。 他想,等到戚英姿案件水落石出,大概也就知道地方官員們的問題出在哪里了。 黎明漸起之前,沈約聽聞外頭有水聲,楊寶兒因昨晚上飲用了風露,便還沉睡。沈約撩開簾子,望外頭一眼,“楊兄,快起來,快快起來!” 楊寶兒被沈約推醒,“怎么了,因何慌張?” 沈約懶得跟楊寶兒說官腔,他一把掀開簾子,“你看?!?/br> 原來沈約與楊寶兒眠覺的小船不知何時已經立在水中央,沈約當然不想吟詩,他相信同為文人的楊大學士此刻也不想吟詩。 小船底部似乎被鑿穿,小股水流緩緩而出,楊寶兒道:“船會沉,沈兄,快跳水?!闭f罷,楊寶兒脫去外衫,拿了他緊要的東西就往水里跳。 沈約卻不動,楊寶兒回頭看他,“沈兄,不要遲疑了,快些入水?!?/br> “我......我不會水?!鄙蚣s不僅不會水,事實上,他還有些畏懼水,不知道甚么時候開始,他看見一浪接著一浪的波濤,他會頭暈。所以自北京南下之時,沈約幾乎不去甲板看甚么天水一線的風景。 船一漏水,堵都堵不住,沈約眼睜睜瞧著細流淹沒最底下的艙板,楊寶兒催促他:“沒時間了,沈兄,快!” 沈約慌慌張張,想要拿幾件衣服,又覺得沒用,想要拿個文書,對,還有那套《淳化秘閣法帖》,沈大人終于擇好了東西,他又不敢跳了。 江水浩浩,海水湯湯,楊寶兒已經入水,他在外頭喊沈約,“快點,船要沉了?!?/br> 沈約從未感到過如此心慌,想當年他在金殿上和嘉靖帝玩心眼子的時候都沒此刻這么慌張,沈大人閉著眼睛,重重往水里一跳。 當然,沈約跳水的方式實在不得法,他甚至不會使用四肢使自己自然上浮,于是沈大人越沉越深,簡直讓楊寶兒去撈他都找不到人。 “沈兄,沈兄!” 楊寶兒下水撈了三次,三次都沒找到他的沈兄的蹤跡,然而楊寶兒自己生于北京,他會水,卻并不善水,楊寶兒也開始心慌,這還沒開始的南行之路,不說折戟沉沙,似乎這刻有人要命喪這片他們都熟悉的寧波海域了。 第55章 人如朝陽 唐縱與崔蓬的船要靠岸了, 天邊的朝陽隱隱要升起, 冬生進來叫崔蓬:“公子, 大都督說我們可以下船了?!?/br> 崔蓬脧他一眼, 心道, 大都督,大都督,你無非就吃了他幾天的米糧, 這會子連自己姓甚么都忘了。 船夫泊岸之時, 唐大都督用他那目望千里的視力瞧見了遠處的星星大小的人頭, 唐大都督原先不想管,卻又看見有東西飄過來。 “是甚么?”崔蓬從內艙出來, 唐縱令人將那包袱打開,里頭是一套書,并著一根赭紅色的舊布帶, 崔蓬看了一眼, “人呢?” “喏, 就那兒......”唐大都督還要細問, 身邊女人已經抽了根纜繩跳船走了。 “她?”唐縱看冬生,指著包袱,“甚么玩意, 誰的?” 冬生攤手, “大都督,你別問我,我們公子的事情他不和我說, 也不和我們大家說,我不知道?!?/br> 楊寶兒來回沉沉浮浮去撈沈約,等他撈到沈約,他快氣絕了,沈約也快氣絕了。兩個沒甚么體力的書生在海中自由自在飄著,楊寶兒已經沒力氣去辨認方向,毫無水性的沈大人還朝天上看了看光線和太陽,“楊兄,那邊,那邊?!?/br> 楊寶兒搖頭,“別說了,沈兄,我沒力氣了,我不行了,管他哪邊,我沒勁兒了?!?/br> 六年之前,楊寶兒和沈約大概都能談得上一句年輕才俊,人如朝陽,這六年之后,兩人不是年近三十,就是已經滿了三十,兩個多年不鍛煉也沒有體力概念的文官消耗在水中,實在是生死有命,全靠天意。 楊寶兒一旦沒有力氣,沈約只能跟著下沉,等他察覺自己與楊寶兒快不能呼吸的時候,旁邊來了人,那人很有些力氣,她說:“你的腳動起來,別裝死?!?/br> 沈大人既尷尬又臉紅,他其實很想將腿腳動起來,無奈實在不靈活,也放不開,他覺得這手舞足蹈的樣子很滑稽,特別是兩腿蹬啊蹬,有辱斯文。 崔蓬將纜繩系在體力更衰竭的楊寶兒身上,她另一手攙了沈約的手臂,“跟我走?!?/br> 沈約當然要跟她走,他自己又不會動,不跟她走,能跟誰走? 其實崔蓬也覺得頗為費勁,楊寶兒越來越沉,沈約就像個廢人一般,在水里有個浪頭他都抖一下,“咳”,崔蓬終于側目看了沈約一眼,“你別怕,你放輕松,有我在?!?/br> 被人像孩子一樣哄,沈大人終于肯扭頭,看清了身邊人的臉,“阿......阿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