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節
“你是個大廢物!孫竹清就是個小廢物!廢物活該被人帶走!” “父親!”孫灃不滿。 孫博勛再踹他幾腳,踹著踹著便渾身沒勁,眼看著要往下癱,他的心腹趕緊上前扶住他。 孫博勛難得眼中現出一些老淚,他靠在心腹身上,望著地上的孫灃,喃喃道:“天要亡我孫家??!天要亡我孫家!出了這么些不肖子孫!” “父親何以這么說我們家?!” 孫博勛伸手再指他,卻已氣得說不出話來,他的手一陣陣抖,終究扶著心腹的手蹣跚而出。 他的心腹嘆道:“伯爺,事情還未到那一步?!?/br> “是我不對,我當初就該毒啞孫竹蘊,亦或干脆殺了他?!?/br> “他是您的孫兒,您無法下狠手,這事本就不怪你?!?/br> “他當年親眼見他娘死,他也知道我下藥令他病弱,他一直恨我,恨孫家。如今被他逮著這個機會,終于離開,他怎不會報復?不論他說的是真是假,他這個身份,就無人疑他!” “我們何不先下手為強?” “趙宗寧還是郡主時,郡主府便似銅墻鐵壁,如今已是公主,我們如何能進去殺人?!” “伯爺……” “我已老,早已斷了念想,左右不過一個死字!宮里頭,瓏娘怨我恨我一輩子,到了我這個歲數,只愿她能平安老去。趙琮雖心思極深,哄騙了我們這些年,卻也有致命傷,他心軟,且念舊情。他剛被抱進宮時,瓏娘待他很好。只要瓏娘不做錯事,趙琮自會留她一條命,還給她一世富貴榮華??扇缃瘛阋仓?,當年先帝并不屬意瓏娘做繼皇后,屬意的是安貴妃,是王姑姑……若王姑姑知道她丈夫與女兒的死因,她怎能不恨?” 心腹再嘆:“伯爺,其實大郎這事兒本就是因太后娘娘而起?!?/br> 孫博勛苦笑:“你這大實話便是往我心里扎,是啊,終歸是因人心不足,終究是搬石頭砸自己的腳。與其說怪她,不如說怪我!可我們孫家也是前朝世家,不比趙家差,一起打的江山,何以落到他們手上?祖宗有命,我又何敢不從?” “伯爺……” 孫博勛嘆氣:“如今便是行一步看一步罷了。瓏娘進宮太早,后宮教會她野心,卻忘記給足她心思。我愧對她,將她送進去,卻未能保護好她?!?/br> 孫家這一番對話無人知曉。 便是趙琮也沒那個本事知道,他沒有讀心術,更沒有千里眼與順風耳,孫家的一些陳年舊事,他哪里能知道?再者孫家的這些事,涉及的不過是孫家之人的生死而已。 一家之生死,與天地、江山相比,又算什么? 孫博勛要保的是孫家一族。 趙琮身后,卻是整個王朝。 趙琮這些日子除了忙朝政外,便是等信。 趙世碂每日皆會給他寫信,有時整一天都在船上,沒法送信,便會等到第二日??看a頭再送回,這個時候兩封信便會一同到。 趙琮每天都要將信讀上許多遍。 趙世碂有時會給他講岸邊風景,有時則給他畫船舷上??康乃B。終于到楚州的那一日,他甚至給他寄來一塊石頭,是趙世碂在海邊撿的。 其實是塊有些普通的石頭,青藍色,上頭有一道白邊。 但在趙琮眼中,那卻比任何一塊玉石皆要珍貴。恰好他也從私庫中翻出來一塊好玉,他在上頭刻了字,刻了“小十一”三個字。雖說趙世碂已長大,他甚至已經甚少這般叫稱呼他,趙琮還是最喜愛這三個字。 染陶也幫他打了絡子,等小十一回來,他便給他,趙世碂得每天都掛在腰間才行。 這會兒,他將這塊石頭與那塊玉放到一起。 染陶笑:“陛下,這兩樣放一處,會碎的?!?/br> 趙琮將石頭與玉分別用絲布包起來,再放到一處,他回頭笑:“這樣便不會碎?!?/br> 染陶一愣。 陛下十歲便登基,十六歲親政,向來俯視眾人。他們常常忘記,原來他們陛下真的才二十一歲,真的還很年輕。 陛下面上的笑向來也是溫潤而恰好的,此時這樣的笑容,莫名令染陶想起那剛熬好的澄黃色的糖,香甜得很。 趙琮笑完便轉身回去,將東西置好。 染陶則也露出淺淡笑容,果然只要小郎君在,陛下就能展笑顏。哪怕是遠方寄來的信件,送來的石頭,都能如此。 趙琮等信已成習慣。 偏偏趙世碂到楚州后,再沒信來,他面上的笑容又沒了。沒有音信,他便不知趙世碂還好不好,他甚至擔憂趙世碂是不是乍到南方,水土不服而生???想罷他又笑自己,趙世碂可在杭州生活過五年。 這樣獨自困擾了幾日,總算又有音信來。 只是這一回來的不是趙世碂的私人信件,來的是蕭棠傳的信,信上共說了三件事。 鹽城監的鹽民因鹽籍更改一事,不滿且集結起來與場官對抗。 趙世碂殺了一位鹽民,引起眾怒。 一個叫作楊淵的鹽稅司,死了,死因在查,卻牽扯進了當地半數的官員。 蕭棠信上寫得格外簡單,可往往越簡單的語句,才越能說明事態的嚴重性。 趙琮這顆心便再也放不下。 他擔憂鹽籍更改之事,這是他深思熟慮了幾年,與各位官員商議許久的事,萬不能還未開始試驗,便要因此而廢。 他擔憂趙世碂。 小十一在他面前乖巧,但由當年因他落水便在寶慈殿殺人,便能看出他其實是個性子十分剛烈的人。他決不相信小十一胡亂殺人,小十一即便真的殺了鹽民,也定有原因。 但是旁人只會以為他暴戾。 趙琮現在只覺得幸虧還沒給小十一官位,否則定要被參! 趙琮背手在室內思慮許久,回身對福祿、染陶道:“去收拾東西?!?/br> “陛下?” “明日出發,去淮南?!?/br> 第105章 此時是初春,再也不是當年的寒冬。 趙琮自出生以來, 頭一回將出東京城。 他定下后, 一面吩咐染陶去收拾箱籠,一面令福祿去召錢商、杜譽等人進宮。 錢商等人自然是極力反對, 畢竟陛下的身子并不是十分好, 萬一出去一趟, 傷了身子該如何是好?杜譽極力苦勸:“陛下!此事雖急,卻萬不必您親自去, 您若擔憂, 臣愿去一趟!” “正是如此,或派聞侍郎去, 他曾在淮南東路任轉運使, 對那一片熟悉得很?!卞X商附和。其他官員也各有勸說。 趙琮卻打定主意定要親自去一趟, 他到此處二十一年,雖已是皇帝,卻從未真正看過這片江山。誰又知道再過幾年他的身子當如何?說不得哪天,他這個身子, 便要一命嗚呼。與其再等, 不如現在就去, 他早想去看一眼他的江山。 再者,食鹽當真十分重要,往后若打起仗來,萬一稍處劣勢,邊境軍隊的物資還得靠食鹽的“折中”。這更是他頭一回針對百姓做出改革之措,定要出效果。他不愿看到民與guan之間是這樣的對立狀態, 他非得親自去看一眼。 除了這些理由,便是他十分擔心小十一。 小十一再聰明有心機,到底是頭一回領差事,他怕小十一因這回的事,往后被人小瞧了去,更怕小十一受打擊。小十一才十六歲,正是意氣風發時,萬不能受打擊。 趙琮下定決心的事,誰勸也沒用。 他道:“朕大約去一月,這些日子,錢卿與杜卿代朕理事,朕的御寶共有三枚,皆在書房內,福祿留守。若有大事,已來不及向朕傳信稟報,你們需同寶寧公主商議,三方都認同便可用印?!?/br> 眾人無法,只得應“是”。 趙琮見過官員,又在福寧殿與趙宗寧交代一番。 趙宗寧皺眉:“哥哥的身子,怎能長久坐船?” “無礙?!?/br> “哥哥——” “不必勸朕,朕的身子,朕心里有數。今日在崇政殿,為了說動那些大臣,可費了好一番口舌,你可讓哥哥歇歇?!?/br> “哥哥!”趙宗寧嗔道,“這回哥哥特意要兩位相公還要與我商議,怕是朝中又有人要在背后說我?!?/br> “那你怕不怕?” “我自是不怕,我怕他們說哥哥!” “他們能說朕什么?”趙琮笑,“無非是說朕不顧禮制罷了??墒钦l又規定女子不可參與政事?” 趙宗寧嘆氣:“我知道哥哥的意思,可這路豈是那么好鋪?要許多年,怕是才能修出一點兒來?!?/br> “可若是沒人起這個頭,連這許多年都沒有?!?/br> 趙宗寧點頭:“哥哥放心吧,我會幫你盯著的,萬不會讓人趁你不在時使壞!我也會把握好度,輕易不管事兒的?!?/br> 趙琮笑著拍了拍她的手,心中慶幸,幸好還有妥帖的meimei,否則他當真不敢輕易離開東京城。 福祿留守,翌日,天未亮,宮中便駛出三輛四駕的馬車。 染陶陪趙琮坐在第一輛,第二輛是些宮女,第三輛擺放著箱籠與一應物什。其余的太監、侍衛均換了常服,騎在馬上,護在車旁。 車隊直往汴河碼頭而去。 到得碼頭,天才初亮,人并不多,上工的人也還沒來,趙琮扶著染陶的手走下馬車。倒是個好天氣,河面上并無霧氣,他回身看一眼,河面上的船只還不多,碼頭邊倒??恐簧偕性谛菹⒌?。 他不由便想起五年前,他當時站在此處,有些莫名的擔憂,卻也相信小十一當真晚上就將回來,誰能想到回來的是那樣的噩耗。 幸好趙世碂真的還能回來。 正是三月,天還沒大暖,晨時的碼頭邊雖有些微涼意,倒也不是十分寒涼,他披一件薄薄的披風便好。他暗自伸出手,伸到披風外,有淡柔的春風拂過手面。 他露出些微笑容,真好,此時是初春,再也不是當年的寒冬。 福祿等送行的人跪在碼頭邊,趙琮站在船頭,望著碼頭愈來愈遠。 染陶站他身邊,擔憂問道:“陛下可有哪處不適?” 趙琮搖頭。他與水之間的羈絆很深,父母的死,他的死,他的重生,他所熱愛的,他所懼怕的,皆與水脫不了關系。他也從不暈船,站在船頭,嗅著三月天里,河面上獨有的冷冽水氣,他只覺得十分舒服。 雖已習慣皇帝這個身份,但當真也會有無力的時刻,他到底也只是凡人。暫時的離開,他都不由生出一絲輕松感。況且他上輩子便是南方人,大約在如今的兩浙路一代,這一回,隔了千年,他倒能回一趟老家。 染陶再道:“陛下,進去吧,到底太陽還未出來,水面上涼?!?/br> 趙琮不再拒絕,要想以后多一些這樣出行的機會,他就得好好保護自己的身子。再想到幾日之后便能見到小十一,趙琮面上露出笑容。 他一掩披風,轉身走入船艙,人與笑容皆掩于春日的妃色船簾內。 趙世碂與蕭棠一同來楚州,到楚州后,楚州的知州李志成招待得格外熱情。蕭棠是陛下面前的大紅人,更別提那位魏郡王府的小郎君,五年前便有耳聞,如今這位小郎君歸來,過了這么些日子,地方上也都已知道。 李志成親自帶人去城外十里處接的他們,若是僅來蕭棠一人,他自然不會親去。蕭棠也知道這是看在趙世碂的面子上,蕭棠還揶揄他一回。他們二人同來的一路上,倒是頗為聊得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