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節
哪怕皇帝臉上沒有什么表示, 但是, 以當今皇帝的行事為人,宮人們都相信,如果皇帝不是擔心皇后和皇后肚子里的孩子,皇帝根本就不需要來宣德殿,皇帝只需要在福寧殿等候就可以了。@無限好文,盡在晉江文學城 但是, 這熙寧堂不僅僅是專供皇后和皇太子妃生產用的殿閣, 皇后肚子里的這個孩子也是皇帝登極以來在宮里出生的第一個孩子,皇帝會著急,也是理所當然的。 皇帝道:“皇后的身體如何?怎么聽不見聲音?” 不是皇帝說,當年還在潛邸的時候, 二皇子的生母吳氏生二皇子的時候,他正好在家, 可被吳氏的慘嚎聲嚇得不輕。 老實說,二皇子出生以后,當時還是皇子的皇帝睡了好幾天的書房,就是因為吳氏的慘嚎給鬧的。 這件事情, 皇帝至今記憶猶新。 因為是男子不得不在外面等候的老御醫連忙上前一步,道:“啟稟萬歲, 娘娘極其鎮定,這是好事。娘娘這是攢著力氣呢。聽娘娘身邊的宮女們說,今天凌晨娘娘就被疼醒了,不過娘娘并沒有亂了方寸,而是吃了東西,直到一刻鐘開始陣痛一次才叫人。這是娘娘的謹慎之處?!?/br> 老御醫為宮廷服務了許多年了,各種各樣的后妃,他見得多了。那種輕狂的、拿著自己肚子里的孩子做文章的妃子,他也見過。 老實說,如果不是君臣有別,老御醫絕對會破口大罵。 而作為醫者,沒有比這種不配合還拿著無辜的孩子做文章的患者更討厭的了。更別說,作為宮廷醫者,后妃們不配合、暗中折騰,掉腦袋問罪的,可是他們。 所以,太醫院尤其討厭那些愛折騰的妃子,而能夠遇到那種配合的后妃,對于太醫院上上下下來說,都是祖上燒了高香的大幸中的大幸。 聽說賈琰在凌晨就疼了,卻拖到現在才進產房,皇帝就直皺眉。 “怎么這會兒才進產房?” 老御醫道:“皇上,娘娘能夠保持鎮定才是好事。若是大喊大叫,亂了方寸事小,耗盡了力氣就是大事了。娘娘攢著勁兒,一會兒才好生產呢?!?/br> 聽老御醫這么說,皇帝這才不說了,卻開始頻頻打探里面的賈琰在做什么。 一會兒,宮人出來說,皇后正在深呼吸。 一會兒,宮人出來說,皇后人沒事兒,就是陣痛加快了,現在變成一刻鐘四次。 一會兒,宮人出來說,皇后娘娘沒有發出聲音,是因為皇后娘娘咬著汗巾子。 大約過了一個時辰,宮人出來說,皇后娘娘剛剛喝了參湯,人的精神還好,就是流了許多汗。 又過了兩刻鐘,宮人出來說,皇后娘娘的羊水破了。 半刻鐘之后,宮人出來說,皇后的產道開了。 不得不說,賈琰的運氣很好。雖然是頭一胎,卻是順產,加上她身體調養得好,胎兒也不大,只花了不到兩個時辰,就生了一個小公主出來。 抱著紅彤彤的、冷傲地斜睨了一眼親爹就自顧自地睡覺的女兒,皇帝的心都軟了。 不是沒有過女兒,可是他以前的女兒,出生的時候一個比一個瘦小,而且都沒有養大,有兩個更是連洗三都沒有堅持到。哪里像這個,足足七斤不說,被他親了一口之后,竟然毫不猶豫地把小爪子呼到親爹的臉上。 小家伙雖然嬌嫩,卻十分有精神,小腳丫更加有力。 皇帝一抱,就舍不得放下了。 別說這是個小公主,就是個小皇子,皇帝想抱自己的嫡子,難道還有人說什么嗎? 小心翼翼地把女兒摟在懷里,皇帝終于有心情關心孩子的媽了:“皇后如何了?” 宮人連忙道:“啟稟萬歲,皇后娘娘已經睡了。睡之前還說,小公主的大名、封號之類的,全部由萬歲做主,但是,小名兒要叫七斤?!?/br> 宮人說完,立刻低下頭去。 皇帝眨了眨眼,沒說話。 其實,宮人雖然沒有表示出來,但是這個宮人的言行給人的感覺就是,皇后在嫌棄皇帝取名沒有水準。 說的也是。在宮里,妃嬪們給自己的貓兒取名,白的會叫白雪,土黃色的會叫葛衣郎,如果是小狗,也會參照這個標準。 可皇帝給自己的兩只愛寵取的是什么名兒?福氣!旺財! 不是賈琰說,皇帝愛狗,賈琰一點都不意外。但是,讓自己的閨女也叫這樣的名兒,賈琰絕對跳腳。 當然,這個宮人如此表示,高順立刻深深地看了一眼這個宮女。 反而是皇帝,他早就進入傻爸爸的狀態了: “七斤好。七斤好。我們的小公主啊,打落地就足足七斤!身體康??!將來也是一個漂漂亮亮的大姑娘!” 一想到將來某個臭小子會從自己手里叼走自己的親閨女,皇帝立刻不好了。 這個,好像這個世道講究的是一妻多妾,而且朝中很多道學,如果這些人為了駙馬納妾之事為難自己的閨女怎么辦?而且公主不比臣子之女,在本朝,駙馬都尉等閑都只能坐個閑職的啊…… 想到這里,皇帝就更愁了,根本就懶得理會跟前的那個小宮女。 對于皇帝來說,他媳婦身體很好,不需要做雙月子,那是好事。至于閨女,媳婦需要好好調養,他先養著也是好的。 就這樣,皇帝隔著窗子慰問了一下皇后,讓皇后的宮人好生照顧皇后,就帶著小公主和小公主的奶娘回福寧殿去了。 可把兩個時辰之后醒來的賈琰給氣死了。 她還想給女兒喂奶呢。 皇后生了一個小公主一事,很快就傳遍了宮廷內外,諸位皇子的生母也都得了消息,別說其余的幾位妃嬪,就是趙敬妃那里也有宮人帶著幾分幸災樂禍地口氣道:“娘娘,皇后娘娘生了一位小公主呢?!?/br> 趙敬妃立刻罰這個宮女在廊下站著,卻另外派人把自己的兒子叫了過來: “皇兒,我打算為你求取文德公的女兒?!?/br> 五皇子皺了皺眉頭,道:“母親,我們之前不是已經討論過了嗎?文德公的女兒乃是母后娘娘的表妹,跟母后走得太近了。而且,母后剛剛生產……” 趙敬妃道:“就是因為皇后娘娘剛剛生了小公主,我們求取文德公的女兒的可能性才有可能更大。要不然,你等著好了,也不知道什么時候,這位林郡君就成了沂王府的世子妃了?!?/br> 五皇子道:“母親說的,可是晟堂弟?”@無限好文,盡在晉江文學城 “可不是他?!壁w敬妃嘆息一聲,繼續道,“若是說我沒有想過那個,那肯定是假的。只是,你的出身不如你的幾個兄弟,因此,我只能按捺下一切心思,為你謀求賢王之位。我曾經想過,若是你將來能跟沂王一般,我也就知足了?!盄無限好文,盡在晉江文學城 當今皇帝的眾兄弟里面,有的人只能頂著一個好名頭在家里吃自己,就好比忠順王,有的卻能夠大權在握風光無限,就好比沂王。 五皇子知道自己的母族單薄,因此,在上次母親跟他商量的時候,他也沒有奢望過,但是,這一次,他的想法卻不一樣了。 只見五皇子一個眼色,趙敬妃立刻知道兒子有話說。 趙敬妃把宮人們打發出去之后,才道:“皇兒,你可是有什么想法了嗎?” 五皇子深吸一口氣,道:“母親,您說,如果皇后娘娘一直無子,那,那兒子有沒有可能……” 趙敬妃大為驚恐: “孩子,你,你怎么會有這樣的想法?” 五皇子道:“母親,上次回去之后,兒子想到了許多。好比說,父皇立后一事?!?/br> 趙敬妃立刻道:“皇兒!慎言!這可不是你能說的!” 五皇子卻道:“母親,其實我們曾經不止一次討論過,以父皇對竺貴人的寵愛,若是立了她為新皇后,豈不是連夢寐以求的嫡皇子也有了?” 趙敬妃道:“你到底想說什么?” 五皇子道:“母親,您說,父皇是不是忌憚竺家……” 趙敬妃立刻站了起來。 只見趙敬妃走到兒子身邊,坐下來,道:“我不知道你接下來要說什么,也不想知道。但是,你要記住,紅薯一事,利國利民,只要有這個功勞在,皇后娘娘就只會是皇后娘娘?!?/br> 其實趙敬妃甚至還懷疑過,是不是,是不是皇帝弄死了先皇后,或者是先皇后察覺了皇帝的心思,因此才選擇自裁,給新皇后騰位置。要不然,元皇后怎么就死得那么巧,死在了新皇后眼看著就要以淑妃之身進宮的當兒。 這個念頭,一冒出來就消不下去,一直在趙敬妃的心頭盤桓。只是趙敬妃不敢人跟別人提而已。 甚至, 甚至趙敬妃一度害怕自己做夢的時候說漏了嘴,因此一度睡不好覺。 這些事兒,趙敬妃一直壓在心里。她很清楚,這些話冒出去之后會多么可怕的后果。 同樣,皇帝忌憚竺家,這種話,也不是她的兒子可以說出口的。 “母親……” 五皇子驚訝地抬起頭。 趙敬妃道:“竺家是你父皇使喚出來的人,你父皇可以給竺家富貴,當然也可以收得回來,即便,即便竺家掌握著兵權也一樣?!?/br> 竺家距離京師太遠了,就是想做什么,就這個路程,也不夠竺家做什么。 “那母后娘娘那邊……” 趙敬妃道:“皇兒,我可以這樣告訴你,為你求取這個林氏,為的就是讓你處于進可攻退可守的位置。將來皇后娘娘若是生下了嫡皇子,那么,你就可以借著林氏的力,成為下一個沂王,施展抱負。如果皇后娘娘沒有嫡子,你也可以接著林氏的力,最后登極。你明白了嗎?” 第172章 在趙敬妃為兒子的未來做打算的時候, 竺貴人也在她的弘徽殿發呆。在她的身后, 孫尚侍孫芳菲一臉憂心忡忡地望著竺貴人的背影, 主仆兩個都沒有說話。 死寂在弘徽殿里彌漫開來。 過了好一會兒,一個內侍急匆匆的跑來, 一進屋, 就跪下, 奏秉道:“啟稟娘娘,萬歲已經下詔,冊封大公主為博陵公主?!?/br> 不是沒有妾妃給皇帝生過女兒,可惜,這幾個女孩兒都沒有活到序齒的年紀, 反而讓賈琰生的這個公主占了皇長女的名頭。 沒錯, 即便是皇家也有這樣的規矩,也只有皇后的子女擁有如此特權——他們不需要等到七歲再序齒,在他們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可以上玉牒。 這是所有的嫡皇子、嫡皇女才擁有的權利。 而博陵公主…… “博陵公主嗎?”竺貴人幽幽地道, “可有什么緣故?還有,萬歲可說了, 公主采邑?” 那內侍小心翼翼地看了一眼竺貴人,方道:“回娘娘,是的。萬歲已經將博陵作為采邑,賜予大公主了?!?/br> 雖然早就有了心理準備, 可是,聽到這一消息的時候, 竺貴人還是痛苦地閉上了眼睛。 大晉開國至今,除了這位新出爐的博陵公主,也只有當年太|祖皇帝一母同胞的胞妹衛國大長公主享受過采邑這個待遇。當年衛國大長公主的丈夫、兒子都死在了戰場之上,就是衛國大長公主本人也多次出死入生,在戰場上一次又一次地救下了太|祖皇帝,因此才得以享受采邑。就是太|祖皇帝的幾個女兒,也曾經恃寵而驕,向父親提出同樣的要求,結果被痛罵一頓不說,還徹底失了寵。 可是現在,當今皇帝竟然把博陵賜給了這個才剛剛出生的小公主! 竺貴人哪里不難受的? 雖然對著竺貴人的背影,孫芳菲一樣感受到了竺貴人的痛苦。 她道:“可是發生了什么事情?”孫芳菲如此道,“可是皇后娘娘的家人立了什么功勞?” “回大人的話,嶺南大治?;屎竽锬锏男珠L把嶺南那不毛之地經營成了一片糧倉不說,還讓崖州的賦稅翻了兩番。萬歲一高興,就升了賈璉賈大人的官。如今,皇后娘娘的兄長已經不是崖州知府了,而是南粵道布政使了?!?/br> 見竺貴人如此難受,孫芳菲道:“娘娘,這是好事兒啊。由此可見,萬歲也開始提防皇后娘娘……” 竺貴人搖搖頭,道:“尚侍,萬歲這不是見疑于皇后娘娘。我敢打賭,不讓兄長回京,是皇后娘娘的懇求。就是因為皇后娘娘有話在先,萬歲想要補償,因此才會特別提拔?!?/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