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節
楊令月皮相本就好,這么一哭,梨花帶雨只讓大娘心中一定憐惜?!把绢^,一會兒大娘跟大爺說一聲,讓他說說這些不負正業的后世,這打主意都打到了尚未選秀的淑女,簡直吃了熊心豹子膽?!?/br> 雖說沒有條文規定,但私自為尚未參加選秀的淑女婚配可是要吃官司的。楊令月姐弟倆都在耿家村落了戶,算是正經八百的耿家村人。楊明達生死不明先不論,但楊令月她冷眼瞧著,那模樣可是越發的出挑,再加之她平時行事大氣、會來事,就知是個有大造化的,所以平時,她也是愿意護著如今獨自討生活的楊令月一二的。 口頭花花、占便宜的二流子一哄而散后,大娘心下一松,連忙拉著楊令月回了屋,用長輩的口吻對著楊令月循循善誘。 “以后那些二流子再來,你別動手,告訴大娘一聲,自有大爺幫忙料理,免得收拾不了他們還惹來一身sao?!?/br> 此時出了心中的惡氣,楊令月的情緒得以平復很多,一聽大娘這么勸慰自己,便會意的點點頭?!按竽?,月姐兒明白,以后月姐兒做事萬萬不會再像今日一樣沖動?!?/br> “你明白就好?!?/br> 大娘欣慰的拍拍楊令月的手,視線不經意掠過擺放在堂(正)屋的木架織布機,不免贊嘆道?!霸陆銉耗愕氖挚烧媲?,這是織的棉布吧?!?/br> 楊令月矜持而羞澀的點點頭:“這是去年從隔壁春大嫂子處用織的蕁麻布換來的棉花種子,我精心伺候了一季,不過得了兩三斤棉花,害得我想孝敬大娘一二都勻不出空余的?!?/br> “瞧你又說胡話了吧?!贝竽镄Φ妹佳蹚潖澋氐溃骸按竽镉惺钟心_,身體還利索,還需要你這個丫頭孝敬。你啊好好的,將針線女紅學個透徹,選秀時一舉登天當然最好,最不濟留在宮中當個女官也好比如今一個人孤苦無依吧?!?/br> 見楊令月輕蹙眉頭,似有話反駁,大娘又拍了拍楊令月的小手,再次說道?!霸陆銉喊?,你不要怪大娘說得勢力,這世道本就是這樣,都說嫁人是第二次投胎,咱們女兒家誰不想有個好歸宿,只是你這情況,喪母長女不可娶,何況你不止沒了親娘,就連父親也……入那深宮大院怕是你最好的歸宿了?!?/br> 大娘說得情真意切,楊令月心中卻有點不得勁,不免略感膩歪的嗯了一聲:“大娘是為了我好,月姐兒心中明白?!?/br> “明白就好?!?/br> 大娘再次和藹的拍了拍楊令月的手,稍微聊了幾句家常后,便手把手的教起楊令月怎么打絡子。楊令月明白這手藝學了不錯,倒也學得認真。于是一個教得認真,一個學得認真,權當打發了時間。 時光悠悠而逝,轉眼便到了萬歷四十八年夏。萬歷四十八年倒還算風調雨順,沒有出現大面積的旱澇災害,只不過春轉夏、氣候轉變時,朝廷就傳出消息,身體時好時壞的明神宗朱翊鈞再一次不好了。經過太醫院的太醫們的聯合會診,明神宗朱翊鈞怕是挨不過這個冬天了。 當今天子即將不久于人世,所面臨的第一件事便是繼承人的確立。儒家思想講究立長嫡立長,沒有嫡子便立長子。作為明神宗朱翊鈞長子朱常洛自然毫無爭議的成為大明下一任帝王繼承人。 只是長子朱常洛乃是神宗皇帝醉酒之后偶然臨幸宮女所生,從小不得神宗皇帝喜愛,神宗皇帝根本就不喜長子朱常洛繼位,他中意的人選是他的解語花鄭皇貴妃所生的三子朱常洵。不過鑒于明朝言官的威力太大,他的身體也不能支撐他跟言官玩心眼,所以神宗皇帝,恩,腦子一抽,臨死之前立下遺囑,立朱常洛正妻所出的嫡子朱由校為皇太孫,由此一來,明光宗朱常洛倒也算得上因子登位。 朱常洛登基后大赦天下、改國號為泰昌,并大肆分封后宮,通過生母王氏之手下達了廣選良家淑女充盈后宮的懿旨。不出所料,年十三歲的楊令月也在選召之力。 明朝例——凡天子,親王之后,妃,宮嬪,慎選良家女為之,進者拂受。翻譯成白話就是:皇帝以及親王的老婆,無論是正房的皇后,還是偏房的妃子,都要通過嚴格的選拔程序,優先選擇“良家女”,也就是平民百姓家的女子。至于那些主動給皇室“獻美人”的,一律不接納。而這個基調,也被整個明王朝不折不扣的執行了,而這便是只有幼弟、無父無母的楊令月也在選召之列的原因,要知道在耿家村人的做保下,楊令月就是普通的平民百姓家的女子。 明朝一代新帝登基或皇子大婚之時,皇室都會派太監四處撒網,在全國各地挑選5000名少女,年齡在十三至十六歲,被選中者由皇室出錢,在規定時間內送女兒至京城參選。這一環節的選拔標準,每一次都不同,歸根結底,卻還要看運氣了。 楊令月心知此次選秀會因為‘一月天子’朱常洛的突然離世而中斷,等到年僅十六歲的明熹宗朱由校繼位,才又繼續進行,倒也不慌不忙的收拾行囊,在村里正家的大娘的陪同下,去了當地的縣衙,落落大方的隨著燕京附近的幾百個良家女子,在太監宮娥挑剔的眼光下,進行第一輪初選。 說起來,孤身一人、家中只有遠在遼東服役的弟弟的楊令月反倒是秀女中比較出挑的,因為秀女中還有商女(商戶女兒)之外,還是因著她的相貌算是燕京一帶頂好的。 楊令月心知有人的地方就有爭斗,所以一踏入暫時用來作為秀女臨時居所的縣衙后宅,目送依依不舍的村里正家的大娘后,楊令月就提醒自己一定要事事謹慎,害人之心不可無但防人之心一定要有。 作者有話要說: 更新o(* ̄︶ ̄*)o ☆、第十章 往著白云飄絮、郎朗晴空望了幾眼,斂下對未來的茫然,楊令月拎著單薄的包裹,在丫鬟的指引下,去往秀女們暫時一起居住的縣衙后宅。 由于耿家村所屬的縣衙歸屬首都燕京直接管轄,不管是專門用來辦公、升堂的前衙還是女眷所住的后宅、面積都比其他州縣衙門來得要大。不過雖說面積大,但挪來作為幾百個初選秀女的居所還是顯得有些擁擠。這不,隨著秀女陸陸續續的到來,縣衙后宅的露天花園子已經人比花多,就連亭子、小徑都或多或少的站了三五應選的秀女。 “今兒就由咱家分配住所,等明兒兩天淑女們集合齊了,再由萬歲爺的秉筆太監李進忠李大人帶著內監公公們來察視挑選?!?/br> 尖聲說話的是一位高高瘦瘦、面白無須、東廠內監打扮的太監。只見他瞇著那雙狹長上挑、顯得陰郁的眼睛打量了秀女們一番,并認真的記下了好幾位模樣出挑、氣質也好的秀女,惹得秀女們都戰戰兢兢、不敢再小聲私語后,這才掏出手絹,不慌不忙擦手,不慌不忙訓話。 “咱家多的不說,只愿各位淑女在等淑女們集合齊了這幾天都安分守己,要是惹了禍事,怕是親友三族都討不了好?!?/br> 這東廠內監說話時雖說帶著笑,語氣也溫和,但莫名地,露天花園子站著的秀女們全體都打了寒顫,戰戰兢兢、異口同聲的回答道:“公公所說,奴家們都聽明白了?!?/br> 這東廠內監像是很滿意自己所說的話造成的效果,他再次勾唇笑了笑,翹起蘭花指對著在他身后排排站的中年宮娥們吩咐道:“安排各位小娘子去休息?!?/br> 于是在這明顯是主事之一的東廠內監的命令下,秀女們按著臨時所編的編號跟著宮娥們魚貫出露天花園子,去了不同的房間休息。 楊令月由于來得早,編號在前,所分的房間雖小,但采光、環境都很不錯,相較于其他七八個秀女擠在一屋處,楊令月顯然很滿意這小屋子加上她不過才三人。 楊令月與同屋所住的兩個秀女簡單的說了幾句,算是打了招呼后,便選了臨窗的位置,用從管事宮娥那領的黑藍顏色、繡有簡單花草的棉被,鋪在明顯是有木板簡單定好的木架子床上,開始整理行囊。 楊令月所帶的行囊很簡陋,一件嶄新、用山花漿然成瑰麗色、再用綠色絲線繡有綠竹圖案的比甲,一件白色、衣袖袖邊鑲嵌紅邊、并繡有紅色梅花的短衫和一條大紅、繡有同款白色梅花的長裙,以及一套品質不錯的銀首飾,和散碎的碎銀子。 衣物是楊令月親手所做,而銀首飾和散碎的碎銀子則是村里正一家所贈。楊令月心知這世間沒有人會無緣無故的對別人好,村里正一家之所以這么做,不過是投資,打著自己真要是青云直上后,能稍微沾點光。楊令月明白著,但卻也記著村里正家的大娘的好,所以收這些東西收得理所當然,一點也沒有受之有愧的情緒。 楊令月小心的將衣物以及首飾放在枕頭邊,便盤腿坐在木板床上,一邊慢條斯理的打理自己拿一頭末梢微微卷曲、卻烏黑發亮的頭發,一邊側耳傾聽同屋所住姓范的小姑娘嘰嘰喳喳朝著那另一個王姓女子說著話。 “哎,你這白玉釵我帶上一定好看?!?/br> 或許覺得熟了,姓范的小姑娘一點也不見怪的搶了王姓女子包裹中的白玉釵,往自己頭上插去。楊令月在一旁瞧得分明,王姓女子眼中劃過惱怒,顯然是動怒了卻依然掛著淡淡的微笑,好似范姑娘搶了她的白玉釵來戴,一點也不重要似的。 范姑娘皮膚有點黃黑、穿著普通,一瞧就知道長于農家,而王姑娘嘛,細皮嫩rou、穿著做工精細的布衣,一瞧就知道出于商賈之家。至于性格嘛,剛剛認識,楊令月不好評價,只在范姑娘和王姑娘的頭上分別貼上‘不見外’,心思深沉的標簽。 這不,范姑娘剛不見外的拿了王姑娘的白玉釵來戴,王姑娘雖說心中惱恨范姑娘這泥腿子竟敢擅動她的東西,但面上卻不動聲色、笑著符合道:“范meimei說得沒錯,這白玉釵你戴著,的確襯你的膚色?!?/br> 在明一代,平民女子的頭上一般只能使用銀鍍金的飾物,顯然這白玉釵并不是出身商賈人家的王姑娘能用的。王姑娘明顯知道這茬,帶這白玉釵估計是因為喜歡、所以才帶著。本來沒打算見光,卻沒想到遇到明顯不見外的范姑娘,害怕此事被管事宮娥知道,失了青云直上的機會,王姑娘不得不忍痛割愛,將白玉釵轉送給范姑娘。 前頭說過范姑娘是個不見外的,她一聽王姑娘將白玉釵轉送給她,立馬眉開眼笑的贊美王姑娘是個好人,討好賣乖的言語只讓王姑娘郁悶得想吐血,也讓楊令月覺得可樂,暗想范姑娘什么時候也會跟自己來這一手。 不過不知是王姑娘表現得太過溫和、良善,而楊令月則是冷清、看著不好相處,或者看不上楊令月那寒酸的行李,所以范姑娘只扒著王姑娘不見外,一點理會楊令月的心思也沒,反倒因為王姑娘幾句粗淺的挑撥,認定了自己會是阻礙她進宮當皇妃的最大障礙。 說道這,楊令月倒有些疑惑,前世的歷史老師在講到明朝歷史時不是都說,每逢大規模的廣選秀女時,民間適嫁的妙齡女子全都唯恐不及,甚至出現大街上隨便拉郎配的現象。怎么她參選時遇到的都是想方設法都要往宮里鉆的家伙呢,楊令月想不明白只得讓自己不要去想,轉而深居簡出、像暗中觀察秀女們一舉一動的東廠暗探們展現自己安分守己、乖巧的一面。這樣雖說有點虛偽,但要讓楊令月跟其他選召的秀女一樣整天像只斗雞掐來掐去,為一點供應的胭脂水粉都能鬧上好幾個時辰,楊令月卻是不愿的。 一晃幾天過去,燕京周邊縣城的選召秀女們陸陸續續到齊后,初選正式開始。首先東廠內監們領著粗使宮娥,用挑貨物的眼光,將沒有明顯身體缺陷的淑女們直接淘汰出,然后再仔細第從五官入手,檢查耳、目、口、鼻、發、膚、領、肩、背等是否有不周正的,若有一處不周正即淘汰??戳宋骞龠€得聽聲音,侍侯皇帝老子或者妃嬪們,不能話都不清楚。因此,被選者被要求說出自己的籍貫、姓名、年歲等,若聲音混濁、嗓音粗濁,或應對慌張的即被淘汰。 這一關,模樣出挑、口齒伶俐的楊令月過得分外輕松。只不過,不知在考校嗓子時,不知那考校的人員,也就是那個喜歡瞇起眼睛、翹蘭花指的東廠內監,是不是有急事還是怎么的,問到一半時就匆匆的離開,換上秉筆太監李進忠李大人來考校楊令月。 秉筆太監李進忠李大人是唯一長相英俊、穿著考究,看著不怎么像太監,年齡大約四、五十開外的家伙。只見他用苛刻的目光打量楊令月片刻,隨即端起茶盞,喝了一口茶水,才慢條斯理的問:“姓名,籍貫!” “楊氏令月,原北直隸肅寧人氏,現燕京耿家村人氏?!?/br> “北直隸肅寧人,倒和咱家同一個地方?!闭f著,李進忠又細細地打量楊令月許久,在楊令月感到越發疑惑時,李進忠才淡淡地開口道: “聽說你父母皆亡,不遠千里來到燕京安居可為尋親?!?/br> 聽到此處,楊令月心思猛然一動,口中一五一十、老實的回答道:“姥姥(外婆)去世前,曾說過外公去了燕京討生活,所以父親寵妾滅妻將奴家娘親三人趕出家門后,娘親便帶著奴家姐弟前往燕京尋親,誰曾想遍尋不到,娘親又害了病就此逝去,所以奴家姐弟二人才留在耿家村,并入了耿家村的戶籍?!?/br> “哦,那你外公姓什名什?!?/br> “姓魏,名鐵蛋?!?/br> 此話一出,楊令月瞧得非明,那叫李進忠的秉筆太監眼中閃過驚愕,顯然是認識、知道楊令月口中的魏鐵蛋是誰。 沒了子~孫~根的太監所結交之人無外乎太監和朝廷官員,楊令月沒聽到有魏姓的官員,那么她那她只聽說過的外公有很大的可能姓成了太監。嗯,泰昌、天啟年間出名的姓魏太監好像只有一個魏忠賢,也就是說九千歲魏忠賢多半是自己的外公了… …嘖,想到原來的鐵蛋之名,楊令月莫名想笑——這是,就算叫鐵蛋也保不了自己蛋嗎。 作者有話要說: 更新o(* ̄︶ ̄*)o ☆、第十一章 秉筆太監李進忠又問了一些不怎么重要的事,便讓楊令月退下,揮筆在寫有楊令月名字的卷宗空白處,寫下聲音清脆,行動婉約,品貌上佳的評語。 李進宗其實就是楊令月的外公,未來權勢滔天的魏宗賢。他之所以會成了太監,不過是因為為了躲避賭債,而自行自宮、改了姓名通過皇長孫的乳母客巴巴、巴結上了司禮監秉筆太監王安的下屬魏朝,從而飛黃騰達,如今更是取代了魏朝,在王安的賞識下,成了秉筆太監之一。 明朝例,設司禮監。是明朝內廷管理宦官與宮內事務的“十二監”之一,始置于明□□洪武十七年。有提督、掌印、秉筆、隨堂等太監。提督太監掌督理皇城內一切禮儀、刑名及管理當差、聽事各役。司禮監素有“第一署”之稱。 司禮監設“掌印太監一員,秉筆、隨堂太監八員,或四五員。司禮監提督一員,秩在監官之上,于本衙門居住,職掌古今書籍、名畫、冊葉、手卷、筆、硯、墨、綾紗、絹布、紙剖,各有庫貯之。選監工之老成勤敏者掌其鎖鑰。所屬掌司四員或六七員,佐理之。并內書堂亦屬之。又經廠掌司四員或六七員,在經廠居住,只管一應經書印板及印成書籍、佛、道藏、蕃藏,皆佐理之”。司禮監的職權為掌管婚喪祭禮儀、賞賜筆墨書畫、督導光祿司供應皇宮筵宴等事務。 可以說,進入司禮監任職的太監們的權力是十分的大的,非皇帝親信不可擔任。李進忠之所以成了秉筆太監之一,不過是因為掌印太監王安的賞識,又因為和客巴巴勾搭成jian,在她的幫助下,在皇太孫朱由校面前很有臉面。如今見著了與原配林氏長相三分相似的外孫女楊令月,不得不說,李進忠那顆向往權勢的野心沸騰起來,或許他可以…… 李進忠暗地里打的主意,楊令月并不知道,也不想知道。從懷疑以后的九千歲魏宗賢是自己的外公后,楊令月便有一種很強烈的預感,或許她此生注定會在大明后宮里沉浮。楊令月一直是一位能快速的認清自己,明白自己需要什么的主。她很相信自己的直覺,從猜到魏宗賢如果知道自己的存在,依歷史對魏宗賢的評價,那個喜好權勢、專斷國政、讓國人只知有忠賢,而不知有皇上的野心家,一定不會放棄能夠更進一步的可能性。 楊令月相信,一個為了權勢能夠狠下心腸自我自宮、想方設法進紫禁城的人,一旦發現有更好獲得權力的機會,絕對會不擇手段的。別說什么骨rou親情,原主父親可以為了小妾的哭訴告黑狀,就將原身母子三女趕出家門,就證明,在一些人眼里,骨rou親情屁都不是。 既然將來她進宮的事不可逆轉,那么她選擇接受,反正在后世她也不相信一世一雙人的鬼話,到了這古代,還期待能有虛幻的愛情不成。 楊令月輕咬唇瓣,抬首望了一眼依然晴朗的天空。她會利用一切有利的條件讓自己過得更好,會想法設法搭上魏忠賢這條線,將去了遼東音訊全無的楊明達找回來。她此生認定的弟弟啊,他的安危,怕是她如今快要成魔的執念了。 心中百轉千回,面上卻依然不動聲色、輕挪蓮步、姿態婉約的回了秀女暫住的居所,冷眼瞧著庭院中秀女們嘻嘻哈哈的打鬧。不就是琢磨著過了初選嘛,就這般張狂、拿眼白看人。怪不得上大學時喜歡研究明史、清史的歷史教授曾戲言,明代廣選秀女選出的秀女雖然模樣出挑,但因為小門小戶的局限性,都不怎么大氣,雖說如此避免了外戚干政,但從質量上來講要遜于清代的八旗選秀…… 當初自己為了反駁歷史教授的觀點,由慈禧太后那個敗家娘們作為切入點,與歷史教授展開了激烈的討論,結局自然是不得了之??扇缃褚娏诉@些號稱良家子,楊令月確奇異的對歷史教授有了一定的認同點,這眼皮子淺的,連初選的結果都未公布初選,就自以為是的認對手,掐架。那粗糙的手法,讓楊令月不免為她們以后共同的老公默哀…… 哦,忘了,她估計也是其中的一員。 楊令月抽抽嘴巴,與其中算是比較有心計的王姑娘說了幾句話,便獨自回了小房間,躺在那張臨窗的木板床上,閉目小歇。 不知不覺睡著了的楊令月是被王姑娘叫醒的。她見楊令月用以后的眼神望著自己,不免勾起嘴巴,淺淺的笑道。 “管事姑姑叫我們集合,說是有非常重要的事要說?!?/br> 楊令月眨眨眼睛,斂去倦意后,她聲音甜甜地向王姑娘道了聲謝,便打來一盆水,稍微整理一下儀容,在王姑娘的打趣聲下,好似兩姐妹似的,一起去了集合點。剛一進了排排站的秀女隊伍,楊令月便感到有人在暗暗的打量自己。 楊令月借著身形,小心翼翼的回望過來,發現打量她之人,竟然是那個叫做李進忠的老太監,不免私下疑惑他用飽含了歉意的眼神對自己頷首呢。 難不成,他其實就是魏宗賢,現在的李進忠不過是假名罷了?。?! 想到此處,楊令月心就是咯噔一跳。她不明白自己為何會有這種想法,但這想法一經出現便怎么揮之不去,反而越來越深刻。 楊令月一直很相信自己的直覺的,所以這個念頭一出現。她便沒有往其實是自己想錯了那一方面去想,反而不斷的甩出理由,假設李進忠就是魏忠賢的可能性。 楊令月記得便宜娘親去世前曾對原身說過,原身那個叫魏鐵蛋的外公是因為欠了一屁股賭債沒錢還,只得丟下外婆和便宜娘親,跑到燕京來討生活……楊令月想著,依便宜外公尿性來看,為了躲避后續麻煩,改了姓名也是很有可能性的。 越想越覺得就是那么一回事的楊令月再次偷偷瞄了穿著華麗,瞧起來就人模狗樣的李進忠一眼,便暗自告誡自己要沉住氣,不要被目前還是假設的念頭亂了陣腳,不管李進忠是不是魏忠賢,敏銳聰慧的楊令月都感覺到他對自己并沒有惡意,所以自亂陣腳是要不得的。 就在楊令月腦中轉過無數念頭之際,李進忠突然開口說話了?!皠倓倢m里傳了信兒給雜家,說是天子抱恙,暫停選秀。雜家和其他公公們商議過后,覺得初選已然完了,到不好將過了初選的秀女和落選秀女一起送回,所以就請各位秀女暫住縣衙后宅,等有了消息,再接入選的秀女進宮?!?/br> 此消息一出,還在忐忑之后命運的秀女們全體嘩然。她們在慶幸也在失落。選秀只進行一半,如果(初)選秀結束,她們被送入紫禁城,那可真是前程茫然了。明之一代,有后妃殉葬(明成祖朱棣開了先河)之說,當今新繼位的天子恢復過來還好說,一旦駕崩,說不得會拿她們殉葬,這不得不讓秀女們在失落之余慶幸,幸好選秀只進行了一半,幸好她們目前尚未被送進紫禁城…… 與秀女們忐忑不安不同,熟知歷史走向的楊令月更多添了一分茫然。如果沿著歷史軌跡走,身體抱恙的新帝朱常洛會成為一月天子,即將不久于人世,而她們這群本該選出來給當今天子充盈后宮的秀女們,則會成為被繼新帝朱常洛繼位的明熹宗朱由校挑選。她們之中有人會成為皇后,有些會成為后妃,有些則會淪落成宮女,或其他藩王的侍妾,總之相比可能的殉葬,她們無疑是“幸運”的。 只是,為何自己會感覺到茫然呢! 楊令月摸了摸胸前的衣襟,感受心臟正在猛烈的跳動。楊令月靜靜地站在秀女中央,眼神冷清的瞧著叫出名兒、宣告落選的秀女們或高興、或失落、眾生百態的跟著宮娥們離開。在冷清的楊令月看來,能夠落選回家自行婚配,未嘗不可,總比留在這方方正正的縣衙后宅、等待未知的命運要好得太多吧。只是,看了一眼難掩失落、哭哭啼啼離去的范姑娘,楊令月勾唇諷刺一笑。 瞧,這里不是有一個不這么認為的姑娘嗎。 作者有話要說: 更新o(* ̄︶ ̄*)o ☆、第十二章 瞧,這里不是有一個不這么認為的姑娘嗎。 不過這與自己又有什么關系呢! 楊令月再次勾唇譏諷一笑,不過不是對旁人,而是對自己。 此時此刻,楊令月無比清晰的認識到,她果然就是個自私自利,冷情冷心的家伙。 集會很快就結束,留下的秀女們不待管事宮娥吩咐,就乖乖地告退,回了各自所住的房間。秀女人數少了大多半,留下的秀女住宿條件自然要寬松許多,至少楊令月所住的小房間并沒有再分人來,只是她和王姑娘一起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