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節
這一句話可不就是撞進了朝鮮國王的心坎里頭,哪怕他們面上對著隔壁的龐然大物再怎么恭敬,眼看著他們重視商賈、重器物,崇儒的朝鮮國人心中要是一點嘀咕都沒有那是不可能的。 后來林瑜以罪將孔家人盡數下獄,消息傳到朝鮮的時候,可不就是炸開了鍋了。眼見著林瑜居然親手將孔氏子弟賜予朝鮮,朝鮮國王心里可不就是有一些隱秘的小想法。 如今大漢帝國滿沾銅臭、尊武而輕儒,眼看著國將不國了。 或許百年之后,就輪到他們朝鮮占盡大氣運了呢? 若是帝國朝堂上的人知道了朝鮮的想法,大概會嘲笑:這莫不都是一群傻子吧! 隨著林瑜這一招找到了孔家子弟的新的使用方式,整個朝鮮國內的經濟盡數cao縱于帝國之手,可憐那些人居然毫無自治,讓玩了這么漂亮的一手的鴻臚寺并戶部很是沒有成就感。 管云飛回來后知道了,還特地安慰了一下自己的副手。成就感少了一些沒關系,你也管不到人蠢??!功績是實打實的,等到年底計算功勛的時候,至少能直接升到子爵,這才讓這個副手重新開心了起來。 他們這些在鴻臚寺的大多都是一些年輕人,開國以來可以說是忙得腳不沾地。像是管云飛副手這樣的,在衙門里頭都有換洗衣服、朝服等,忙的時候通宵達旦都是常事。但是,效果是顯著的,他們的功勛累計起來特別快。就比如說剛才的這個副手,看著年輕,實則已經是一個男爵。如今又主導辦了這樣一件大事,能升到子爵幾乎是板上釘釘。 自然,鴻臚寺這樣的屬于特殊情況。真正升功勛快的地方還是在軍隊,尤其是北面還在征戰中的蘇木副將帶領的隊伍。據說他本人的功勛已經達到了伯爵,沒準都有侯爵了。 本朝的爵位制度看著簡單,超品王爵之下,唯有公侯伯子男五種,但是這每一級之間都存在著巨大的鴻溝,升爵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更何況,爵位還分為世襲和流爵。流爵就是只一代的爵位,這也占了有爵人士的大多數。而世襲的爵位也不是所謂的鐵帽子親王,都是要降爵而襲的。如果想不降爵,那么襲爵之人就必須有足夠的功勛。這算是在根子上阻止了勛貴之后成了滿大街紈绔的情況。 這一點就算是林如海的瑞親王帽子都不保險,但是黛玉已經有了建立皇家銀行的功績,不降爵成為女親王并不是很艱難。同樣的,封國建制也不是萬無一失的。 未來的國王們至少要做一個守成之君,得到一個‘平’的評價。若是荒yin無道,中央還是有這個權利將封國給收回去的。 相當國王、而且當得好的人可多得是,帝國最不缺的就是人才。 卻說,那些個孔家子弟在朝鮮日子漸漸地起來了,居然還給南孔的宗族寫信,名為關懷,實為炫耀。同樣是孔家人,彼此之間還能不知道么?南孔是對朝廷服軟了,乖乖地讓干什么干什么,一切都按照漢律來。因此日子完全不能和以前比擬,連名下的土地都分給了各支,甚至有些子弟都出去經商了。 而在朝鮮的北宗呢,在朝鮮皇帝的支持下,他們重新發跡,購置了大量的土地,除了不再國內,生活反而更上一層樓。他們當然要炫耀,當初北宗給南宗寫信,請他們南北呼應,共同照應,南宗拒絕了,反而勸他們遵守漢律。后來北宗盡數下獄,獄中給南宗求救,請為轉圜。南宗卻說,罪名已定,無可奈何也。眼睜睜地看著他們吃苦,從未有一點點的關懷,北宗心中怎么可能沒有怨恨? 南宗的孔家族長在接到信件之后,忍不住破口大罵:“蠢材、蠢材!”北宗本就是一只殺給猴看的雞,自林瑜開發出了孔氏子弟新的使用方式之后,南宗的眾人各個安靜如雞,生怕鬧出一點點動靜叫皇帝陛下給看在而來眼里。從而再來一手出外教化屬國國民,從此有家不得回。 “他們還真覺得這是一件好事?!弊彘L的小兒子年紀輕輕,本就是容易接受新事物的時候,也正是他一離勸說自己的父親,按照漢律來,當皇帝的必將網開一面。南宗狗屁倒灶的事情本就沒有北宗來得多,又愿意配合,皇帝未必不給面子。果然,在按照漢律繳納了罰金之后,南宗的族人一個個安然無恙地出來了。只是,南宗也因此而元氣大傷。一開始,眾人還頗有怨言,但是在看到了北宗的下場之后,原本的抱怨就變成了十足的慶幸。 特別是南宗數代積攢下來的財貨十去七八之后,那么大面積的土地的稅收他們繳納不起,只好將其分散,命各支子弟拿銀錢來購買。算是徹底分了下去,而不僅僅是做做樣子。 因此,這南宗族長一家的聲望反而更高了一層。 “從此不是華夏人,真真蠢啊,偏偏他還自以為是得意?!边@買土地是要戶籍的,既然北宗的這些人在朝鮮買了土地,那么他們的戶籍也就落在了朝鮮了,“外番之人想得一本國籍而不能,他們倒是放棄得干凈、痛快!”接話的人是族長嫡親兄弟的獨養子,打小和族長小兒子好。他就著堂弟的手看著信件上的內容,不免翹起大拇指真心實意的嘲諷道。 將手中的信件還回去,那小兒子笑著安慰自己的老父親道:“父親莫憂心,他們是蠢了,但是皇帝陛下從來不搞什么連坐的,且牽連不到我們的身上?!?/br> “正式如此,大伯寬心便是?!蹦莻€年輕人笑嘻嘻地道。 “不寬心還能如何?!碑斪彘L的沒好氣道,現在可不是以前了,是個讀書人就賣他們面子,正式安靜蟄伏以待后代崛起的時候。之前的那一次風波,他最寬慰的就是保住了家族中的弟子,只要人還在,以后不愁沒有前路。 不過,當小兒子的顯然有不一樣的看法,他和自己的堂兄對視了一眼,然后輕描淡寫地道:“父親,我和堂兄準備去參軍?!?/br> 一石激起千層浪,做兒子的看著老父驚愕的目光,淡定地道:“而且已經報好名,并通過審查了?!?/br> 聽到通過審查之后,那個老族長反而收起了驚容,慢慢地道:“通過了?”他心里五味雜陳,他如何不能知道現在武人地位提高,想要封爵,加入軍隊是最快的途徑。但是一來他根深蒂固的文貴武賤你的觀念一時轉變不過來,二來,他也不覺得皇帝會允許他們加入軍隊之中。 可現在,小兒子卻告訴他們審查通過了!可見,當皇帝的要么心胸特別寬廣,要么就是根本沒有將他們放在心上。老族長覺得,很有可能是后者。 “是的?!眱蓚€年輕人站在一起,點點頭。 “既然軍隊的審查都能夠聽過,這就說明咱們還是能做官的?!崩献彘L捋著思緒,緩了緩憋悶的胸口的,道,“我也敲過了,這兩年的科舉考試并沒有多難,你們好好學學應該能考上?!弊龉?,哪怕是從微末小官開始做起,豈不是要比當兵要好的多? 那小兒子就笑道:“父親一片愛子之心,只是兒子主意已定?!?/br> 他看得明白,這個時代就是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只要敢打敢拼,遍地都是機會?;实墼O置了一個功勛封爵制度,肯定不是讓人坐在辦公室慢慢地積累那一點點的功勛,等到年老退休的時候,意思意思地封一個安慰性質的流爵男爵。 這是在鼓勵軍功,鼓勵參軍。特別是林瑜在倭國來了一手雇傭倭國武士為軍,這段時間他可是都聽到好些要去參軍的聲音:不能叫皇帝陛下失望,覺得國內無人可用! 這雇傭兵還沒建出來,各地征兵處報名的人數就已經停下了下降的趨勢,開始逐漸上升。他曾經仔細研究過當朝的政策、包括還沒有立國之前的,借此了解到現在的這一位皇帝陛下可從來都不是什么隨便做決定的人,軍中流傳出來的運籌帷幄之名猶在耳邊。 是以,他覺得,雇傭兵應該只是其中的一環,而借此刺激一波國內的參軍熱卻是皇帝的主要目的。 至于為什么要刺激國民參軍,只有一個解釋,這一位長于征戰的皇帝陛下又要動兵了! 所以,現在不參軍,不去掙功勛,還等什么時候呢? 且不說他這一番猜測探中了林瑜幾分的心思,至少這人敢相信自己的判斷并果斷地付出行動這一點,已經走在了這個世界上大多數人的前面了。 他有一句話沒有說錯,這個時代充滿了機會,只要愿意去干,勤勞的國民們大多數都能混得不錯,至少也可以的一個溫飽。 既然征兵,那么自然有需要用兵的地方,這并不代表著林瑜會想之前征伐倭國的時候,再來一次報紙上的全面宣戰,圖一個師出有名。在朝堂上唯有一部分掌管國庫支出的戶部堂官以及兵部才知道帝國一直以來一直再向著北方推進。 這個時代的商戶大概是最幸運的群體了,他們可以在軍隊的保護下,跑到國家的最北端去和牧民做生意,再也不用冒著生命的危險。走私是不可取的,帝國的軍隊就像是他們一開始起兵的那樣秋毫無犯,只要這些商人乖乖地待在城中交易,繳納稅收,他們的生命財產安全就能夠得到保障,還不用忍受風吹雨打、霜雪滿天的苦楚。 在這個草原上,走私是犯忌諱的。若只是被抓到給已經臣服于大漢的牧民私下交易,數額不大那還好,罰金了事。但是,一般來說,真的能夠走到最北面做走私生意的哪里還看得上這一點點的金銀,還沒有正經在城中榷場大筆交易來得爽快。 所以,真被抓住的走私,可都是向還沒有臣服帝國的牧民們走私鹽鐵這樣要緊且利潤巨大的貨物、甚至還有軍隊淘汰下來本應該被熔鑄的火槍!就像是明末的時候,山西幾大家做得那樣。 前面兩種的東西就已經足夠要命,再加上這最后一種,妥妥的叛國罪。漢律中有一條,所有確定叛國罪的國民不再享有任何國民權利。 火槍走私的被抓到,還是在準備倭國雇傭兵事宜的時候,一個長于數字的庫管發現的。這個初入官場的年輕人機靈得很,他雖然相信自己的計算出來的數字,卻不敢貿然前去舉報,生怕落進了上頭不知哪一位的手里。在他看來,這些火槍能夠神不知鬼不覺地流出去,就說明必定有一個足夠大的人物遮掩著,須得萬事小心才可。 他又不愿意匿名舉報,因為按照漢律,匿名舉報會不會受理是一回事,就算受理了確有其事,也沒有獎勵。他正是因為萬分確信,這才不愿意放棄實名舉報會有的獎勵。想想看,涉及到火槍流動的贓款會有多少!更何況,若是查到性質惡劣,舉報人可是有功的。掙一個功勛多難??! 初生牛犢不怕虎,他算盤打得響,也敢于冒風險,還真叫他給成功了。 舉報系統也可能有貓膩,但是這個世界上有一個人他是絕對放心的。不是別人,正是林瑜。 這話說得荒謬,但還真合該這人拿了這一份的功勞。這人長于數算,在京城數算愛好者的圈子當中很有幾個洋人。洋人的圈子更小了,馬庫斯·西塞羅作為一個混得最好的人可謂是鼎鼎有名,西人就這么幾個,誰和他沒有幾次臉緣呢?就算搭不上什么話,但是知道他出現在哪里還是很容易的。 作為一個帝國國民、還是個不大不小的軍隊庫管,這個年輕人要和馬庫斯搭上線可容易得很。是以,這件事就這么直接被捅到林瑜面前去了。 當子鼠被林瑜喚過去的時候,幾乎是一臉茫然的,畢竟他現在管著已經算是洗白登岸的調查處。這個部門并不需要身為皇帝林瑜去特地吩咐什么,有他自己的運行方式。 當聽到居然有火槍流出這樣要命的事情之后,子鼠整個人都興奮了起來。這是皇帝陛下給他的一樁大功勞,就是讓他親自出手的意思。 當然,更重要的,是給調查處立威。 子鼠風風火火地走了,果然沒過多久,一整條火槍走私的犯罪鏈條被子鼠連頭帶尾巴地全都給拎了出來,包括最末端的黑市銷貨處,一個都不少。 只可惜,能在黑市賣火器的大多用得假名,最后追回來的火槍并不多。 那個讓人忌憚的好真不是什么特別大的人物,只是膽子足夠包天。不過那人沒有直接寫舉報信的舉動是正確的,子鼠回去的時候就先來了個本部門自查,發現專門負責拆信篩選的人已經被買通了。也不需要他們怎么樣,只需要將這些信給悄悄地扣下來銷毀就行了。 那些人估摸著還不敢真的對這些舉報人怎么樣,買通拆信的也不過是做個報信兒的,好提前收拾手尾罷了。但是等時間長了、生意大了、膽兒也養肥了之后,恐怕就沒有這么輕松了。 因著這一件事,禁槍的事情再一次被提上了日程。 說實在的,禁不禁槍都沒什么大不了的。不像是后世的米國,帝國并沒有什么軍火資本家來阻止禁槍政策的推行。只不過,按照林瑜的考量來說,還是沒有必要反應過度。 至于會不會出現像米國那樣治安糟糕的情況,只能說,其實還是人的問題。真要殺人放火的,不會以為自己手中沒有槍而不去干。而帝國的國民絕對算得上是這個世界上最愛好和平的百姓了,說一句道德水準是最高的絕不是胡亂吹噓。 所以,林瑜并不擔心。 相反,現在這個時候,林瑜恨不能將這個國民的血氣都給喚起來,武器這個能給人帶來熱血的東西,還真的沒有必要禁了。遙想強漢當年,一漢當五胡。從弱宋開始,趙家得位不正就使勁厚待文人打壓武人,這個根子就開始慢慢長歪了。 現在的時代多好啊,正是重新樹立起民族血性的時刻。更何況,在外開疆拓土的百姓們也不能全靠著治安隊的保護。唯有他們自己拿起刀槍,表現出武力來,才會讓他人找到可乘之機。 林瑜從來都不覺得在外圈地是一個安全的行為,所以,環境也決定了百姓需要持槍。 甚至,他還計劃著在給中學的學生增加一門射擊的社團項目,讓這樣的競技項目成為一項傳統。這樣幾代下來,也就培養得差不多了。 說回正事,草原上的走私、尤其是第一次的軍火走私,在還沒有成功的時候,就被蘇木親自帶人給一鍋端了。所有參與的商人全都被打做叛國罪,就差被就地正法。不過,他們的下場也好不到哪里去,只不過多活幾天,等調查處來人,就能審查出這里頭還有多少的彎彎繞繞了。 那幾個與其說是商人,更像是土匪的幾個漢子還真是將生死置之度外,就算被抓了,也照舊面不改色,唯有邊緣的幾個小嘍啰嚇得給一五一十的將自己知道的全倒騰了出來。 但是這些人能知道什么,根本沒什么新鮮的東西,分開關起來之后,就沒有人理會他們了。 幸好這時候的鐵軌已經向北鋪開了很長的一段距離,子鼠親自動身,來到北邊蘇木處的時候根本就沒有花多少的時間。 兩個熟人相遇也沒有多聊些時候,略略寒暄了幾句,就向著關押的這些人的牢房走去。 果然如蘇木所說,這些人嘴巴硬得很,看向子鼠的目光還帶著得意。 “本朝不興動刑,小小走私罪罷了,耐你爺爺我何?” 就聽子鼠冷笑一聲道:“誰告訴你們是走私罪了,分明是叛國罪,逮捕文書已經下了。也不知道你知不知曉,這犯了叛國罪的可是沒什么權利,我這一番前來,可是帶著家伙事的?!闭f著,便將自己手中的家伙一亮。 “隨你來,我要是哼一聲就不是你爺爺?!?/br> “你倒是凜然不懼?!弊邮笮χ掌鹆藮|西,看著他毫不退縮的樣子,突然道,“朝鮮是個好地方,別的不說,勝在安穩。只可惜,你還有你兄弟的家小是注定看不到了?!?/br> 一句話話音未落,那人已經怫然變色。 第122章 “怎么說?”蘇木迎著關上門走出來的子鼠, 問道。他們算得上是自幼相識, 蘇木現在又領著北面一線的用兵之處, 保密級別也足夠了。而起就子鼠問到的信息來看, 少不得還要蘇木參詳,便回道:“只說是科爾沁部要的貨, 難道是偽朝余孽?” 這卻不大可能, 當初攻打京城時候,卯兔使了計, 可以說直到城破,那些人就沒有一個成功的逃出去的。都是按著冊子對著名字臉面一個個對過去的,沒有人比管過這件事的子鼠更了解了。 卻聽蘇木冷笑一聲道:“科爾沁?這就對了?!币娮邮笠苫蟮乜聪蛩?,便細細地解釋起來。 原來當初偽朝所有王公貴族全部失陷之后, 張忠馬不停蹄地追到現在改名為遼東,之前換做盛京的偽朝舊都。那里還存在著一部分的滿蒙騎兵,其中就有著偽朝忠實的小弟科爾沁。 這一部分的人馬不出意料中的全都失陷了,也就一些騎兵趁亂逃的了生天,回到草原報信去。見事情無可挽回,那科爾沁的首領,偽朝皇帝親封的親王便兩手一攤徒呼奈何了。 這就是草原上的準備,強者為王, 弱者死了也是活該。 但是, 那首領滿心以為收復了遼東之后也就罷了,畢竟皇朝初定,很是需要幾年的時間來休養生息。他受了那親王爵已經是第四代了, 肚子里一點墨水都沒有。再者,草原上代代相傳的故事也多著。這中原皇朝歷朝歷代不都是這樣的么? 若是特別有進取心的皇帝,想要伸手伸到草原上,也得幾年之后。但是他們難道還能真留在草原上不成,戰爭結束之后只要他們在面子上奉上忠誠。最終,他們還不是要回到那紫禁城之中。 所以,這個當首領的還真不怎么擔心。 若是一個土生土長的皇帝,也許就像是那個首領想象的那樣。在狠狠揍了他們一頓,得到了這些部族的發誓效忠之后就班師回朝。 但是林瑜的野心從來都不止于此。 游牧和農耕兩個生活方式彼此之間爭斗了千年,一開始的時候,林瑜這么說起的時候,就是白安也不是很贊同的。 但是,在林瑜看來,真要做到也不是很難。 就像之前說的,一切都是生產力不足的原因。如果科技發展到了一定的程度,那么將原本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綁在固定的土地上也是可以做到的。后世的兔家不是已經給他做出表率了么,借鑒一二也足夠用了。 所以,就在科爾沁首領的驚恐的目光中,帝國大軍每每經過一片地域,身后跟隨著的商人就建立起榷場來。引來四面八方的牧民之后,隨之而來的工程隊們就會建立起一座堡壘一般的城池。 擁有了這樣的城池,帝國軍隊再也不用發愁補給線的問題。偌大的草原上容易迷失方向這一點也被補足了,那些受到帝國好處的牧民們中愿意充作向導的可是比比皆是。這可不是什么免費的活計,做一次向導,就能得到一筆不少的錢財。 錢財還只是一方面,重要的是得到了這些帝國軍人的友誼,日后他們想要搬遷進城中生活的話,也方便許多。不僅僅如此,據說以后帝國還會派遣教書的先生過來,他們的孩子以后都可以過來念書,這可是大事! 于是科爾沁這樣和帝國天然就過不去的部落就看著帝國軍隊以一種驚人的速度穩扎穩打,步步逼近。他們且戰且退,一步步地被逼到北方,天氣已經開始寒冷,眼看著這個冬天就要不好過了! 他們不是沒想過投降,但是漢軍的條件別說最大的首領了,下面的大小頭領都沒辦法接受。 既然如此,那么就只有一個辦法,逃吧! 蘇木率領著漢軍一路悠哉地跟著,看起來不是很著急將他們全都拿下的樣子。這才讓他們有了一絲的喘息之機,能夠領著殘兵一路向北退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