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節
皇子皇女們吃得滿意,就贊道:“這點心味兒好!原來還只當咱家廚子好,天下沒得越過去,原來民間也有深藏不露的?!?/br> 這本來也沒什么,不過就是各位皇子皇女有各自買了一些能存放的帶回去了。直到御船離開湖州,這才上呈給天子?;实郛斎灰彩忍?,吃過一回也有贊賞,又聽自家女兒道:“這些味兒還不是最好的,有幾樣真是好香甜,不過不能存放,也就沒買來?!?/br> 圣人至此也有了一點興趣,不過這小小興趣還不至于讓他專門遣人回湖州買幾樣點心——南巡可要小心,若是顯露出對某些食物的喜好可能會有一些危險,雖然這是極小的可能,但是也要防著。 這件事情也就完了,直到下一處御船停歇。出門的皇子皇女又遇到了一回‘甘味園’,這次是分店。因為想著討好,索性每一樣都買了一些回去,甚至等到天子品嘗的時候,有些還是熱乎著的。 這一回皇帝陛下是真的動心了,只覺得‘甘味園’十分不錯。就有心腹內侍道:“圣人如此喜歡,奴才也就斗膽建言一句,何不讓這家糕餅鋪子專供宮里呢?這也不是什么大事,只需陛下下發戶部一道手諭就是了?!?/br> 這內侍不愧是心腹,察言觀色的本事是一流,果然摸準了天子脈搏,皇帝陛下面上沒什么意思,后頭就果然下發了戶部手諭。 所謂專供宮里,說的通俗一些,就是做皇商。是的,做糕餅點心的也能當皇商,皇商可不見得是高大上的存在。所謂皇商就是為朝廷負責采買大內物資,大到宮廷修建的木材,皇上后宮的衣服織造,小到宮廷花木種植,女子胭脂水粉,東西雖小,但量大,且待遇豐厚。 而且這還只是大項,細致追究的話,可能一家皇商只是負責后宮一瓶小小的桂花油而已。當然這樣的皇商只是小皇商,和那些與朝廷有著千絲萬縷聯系的大皇商相比簡直不像一個階層。事實上,他們的確不是一個階層。 但是不管怎樣,皇商就是皇商,哪怕再小也是一樣的。朝廷生意多好做啊。因著皇商是替皇室和國家行商,所以所到州城府縣完全不用繳納稅款和過路費。這幾乎節省了大筆開支,也就是說,雖然皇商表面上做的生意都是無水分甚至虧本,但實際上簡直是大賺。 這個賺,甚至不是指的只是專供給皇宮的商品。因為古代監管的許多問題,帶著皇商光環,哪怕是別的商品也能進行夾帶,或者干脆就是各處稅收部門大開方便之門,睜一只眼閉一只眼。這甚至說不得是違法,已經成了大家心照不宣的了。 所以成為皇商對于普通商人來說就是鯉魚躍龍門,等于是改換門庭了。如今有些仕宦人家還拉不下臉與商戶結親,但是如果是皇商的話,卻已經會松口了——簡單來說,這不只是金錢上的提升,也是社會地位上的提升。畢竟這個世界商業再發達,金錢也還沒有完全等同于地位。 寶茹以往是想著做生意發達,姚家成為一等一的大戶——不是說什么全國首富之類的。一個是沒那么大野心,其實如今的情形已經讓她的進取心少了很多了。另一個就是心里的不安穩,這到底是封建社會,一個湖州城的小土豪還好,在大人物眼里什么都不是,但是真的生意大到惹眼,誰知道會有什么牽扯。 畢竟匹夫無罪,懷璧其罪么! 皇商,寶茹是真沒想過。這已經不是生意上的事兒了,這還牽涉到官場人脈和運氣。寶茹總是下意識地排斥,所以是從來沒想過的。正在換禮服的寶茹現在還不知道在正院里的那一道旨意,正是達成她從來沒想過的事情的。 第129章 改換門庭 時間不由得寶茹多想, 只是換上禮服后就與鄭卓快速到了正院。果然姚員外已經與來宣讀圣旨的內侍‘相談甚歡’了,兩人就在正廳坐著, 姚員外親自與這內侍奉茶——要知道這些內侍可不是好相與的。憑你是權傾朝野還是富甲天下, 遇到了有權勢的內侍, 該慫的時候自然還是會慫。 畢竟寧可得罪君子, 不可得罪小人么。這些內侍因著生理缺陷大多性格有些古怪,若是不好好奉承,到時候有什么禍端到了頭上也是說不準的。畢竟不能看官職, 很多內侍在皇宮里關系也是互相牽扯,就算不是侍奉實權人物, 但是想要報復一下姚家這樣的,還是輕而易舉。 所謂人在屋檐下, 不得不低頭。寶茹就算覺得沒有道理,也會按著‘規則’去做。這時候和鄭卓來了,兩人自然也是做出十分恭順的樣子。 那內侍神色倒還好, 因為姚家十分上道, 剛剛一進門就得了姚員外遞來的荷包。他只拿手輕輕一捏, 又輕又薄——這才讓他高興!畢竟一個小小荷包, 就是裝金銀也是有限, 只有這樣的手感,說明是銀票,這才讓人滿意。 既然姚家知情識趣, 他自然也是一副和藹可親的樣子。等到寶茹和鄭卓來了,兩人也不含糊, 不管姚員外有沒有送禮,同樣的也是一個荷包,里頭裝的是寶茹順手塞進去的一塊紅寶。雖然是順手,但是這寶石確實不含糊,華麗值錢的樣子,正對這些內侍的胃口! 有得了一份禮物,那內侍越發滿意。當即也不呵斥,反而指點起姚家如何擺香案,如何啟中門跪接。這一套禮儀寶茹家是如何也不知道的,只能由著別人來指點。一應事物準備完畢,那內侍才負詔捧敕,在正廳滿面笑容,然后南面而立,打開圣旨口內說:“奉旨,點湖州‘甘味園’姚家專供‘甘味園’點心敬奉宮里?!?/br> 短短一句話聽得寶茹一家俱是呆住了,實在是里頭的信息出人意料。寶茹愣愣地想:這是姚家成了皇商的意思么?是的。很快姚家上下反應過來,立刻領旨謝恩。等到起身,一家人的臉色都是喜氣洋洋。 要知道這一道圣旨,能讓姚家至少少奮斗五十年。無論是姚員外想的‘甘味園’成為名店大店,還是寶茹想的生意做到大江南北,因為有了這一道圣旨,一切都變得觸手可及了。 這個世界從來不公平,寶茹以前也會羨慕一些特權階級。只因為出身好,所以無論是經商還是讀書,都是一帆風順的,別人要花費無數力氣才能做到的,對于他們而言輕而易舉。 但是現在自己似乎也要成為特權階級了,寶茹心里倒是一點也不厭煩——沒必要矯情,沒必要圣母。這世上的人絕大多數都是這樣,特權好處惠及不到自己的時候自然有些小抱怨。但是當自己也是特權階級的一部分后,有幾個人會拒絕,會不安? 反正寶茹是不會的,哪怕她的經歷卻是不同一般,很有可能這世間就她一個后世來客,但是她依舊只是一個普通的女孩子。知道自己得到了天下掉餡餅的好事后,自然是喜不自勝地接受。 姚家上下歡天喜地不說,但是很明顯一家人也沒有被一時的歡喜沖昏了頭腦,只是稍微冷靜一下,姚員外就問道:“有件事情倒是要請教大人了,這給宮里敬奉的事情自然是天大的好事,沐浴皇恩實在是光宗耀祖了。但是心里也是不安,我家只是小門小戶的,沒見過什么場面,這樣的重任壓在身上,倒是不知如何是好了?!?/br> “辦砸了差事一家上下如何是小事,只是怕讓貴人生氣,這才是萬死不辭。只請大人指點一二,好教我們得知這其中的門道,也不至于犯了忌諱,或者有什么不好的。若是大人不吝賜教,也是我姚家的恩人了?!?/br> 那內侍正是心情好的時候,又收了姚家的好處——內侍也有名聲好的,和名聲不好的。名聲不好就是拿錢不辦事,名聲好的自然就是收錢辦事。眼前這個算是好的了,既然收了錢財,便指點起姚家來。 他常在宮里宮外走動,這些事情都是慣熟的,張口便道:“其實這差事說難也難,說容易也容易。其中的門道不過就是‘蕭規曹隨’罷了——往年各個皇商敬奉都是有例可循的,你們就照著他們的例子做就是了?!?/br> “就算有些許不同也不打緊,戶部已經下發了文書,既有說明你家以后皇商身份的,也有每年敬奉的說法。你們每年要拿多少東西這上頭自然說的清清楚楚,年末的時候也要憑著這個區戶部支取錢糧?!?/br> 那內侍之后又多多少少說了一回其他門道:“其余的事情不提,只是這差事也不只是往宮里敬奉就算了。這一路上要過多少手?每一個都要打點好,說定其中好處——畢竟大家沒得好處分潤,又為什么要與你家方便呢?” 這些道理其實內侍不說姚家也知道,但是他說了姚家自然更加清楚,明白其中的重要,真正是一個也不能疏忽。 等到事情說完,姚家還請這內侍留一留:“大人這一番指點著實是金玉良言,今日又是為著我家事奔波。這都到了湖州,怎能不讓咱們盡一份地主之誼?雖然咱們這里的粗茶淡飯比不得宮里,但是到底是咱們的一份心意?!?/br> 那內侍只是打了哈哈,便道:“員外這一份心只能心領了,畢竟咱們辦差在外,還有主子等著復命。這一會兒耽擱也不是小事,咱們小心翼翼從來不敢有一點怠慢?!?/br> 其實姚員外也不過是客氣話,他也不是真想留下這內侍吃飯。雖然這樣有過河拆橋的嫌疑,但是實話實說,他也不喜歡和內侍打交道。低聲下氣、卑躬屈膝,正常人怎么會喜歡,寶茹和鄭卓自然也是一樣想法。 所以一家人送走了這內侍都松了一口氣,然后就是各種歡喜——畢竟這可是改換門庭的大事!之前那內侍在,姚家眾人還不能如何歡慶。這會兒更加有實感了,一個個都立刻喜形于色,簡直可以稱得上是忘情慶祝了。 姚員外先是意氣風發道:“吩咐下去,這個月家里下人月前都翻倍,還給做一身新衣。至于伙計們也是一般月前翻倍,新衣服不用裁,每人給一份禮。好酒一壇、緞子一批、各色干果一盒?!?/br> 寶茹也在一旁補充道:“這可是大喜事,合該讓親朋鄰里都曉得,不如干脆讓整治幾十個方盒,給各家送去,算是告知一下喜事,也是沾沾喜氣的意思。不然到時候叔伯們都是行會里知道這個事情,該傷了心了?!?/br> 姚員外點頭道:“你說的有理,是該這么辦!更何況咱家以后雖然做了皇商,但卻是沒得根底的,自然要更加與老家的老兄弟們緊密相連,不然能靠著誰!我這就去辦這件事!” 說著姚員外就風風火火地去聯系老兄弟了,寶茹看著姚員外的背影,只覺得竟像是一個年輕人。免不得對鄭卓笑著道:“爹這一回實在是有了興致了,你看他的樣子,竟然像是只有三十歲,正是精力無窮!” 鄭卓也笑了笑,道:“爹這是人逢喜事精神爽?!?/br> 說完他又想了想道:“這是一件大好事,但是有很多東西還要商量,這時候還不能放松?!?/br> 寶茹哪里不知道鄭卓這是在隱晦地提醒她,但是又怕潑了她涼水,所以才要這般說話,于是便笑了笑道:“你放心,我是曉得的,這時候最是不能松懈。不過家里才有這樣的喜事,暫且先這樣,至于要料理的事情,咱們晚間再好好商議就是了?!?/br> 果然姚家成了皇商這件事在湖州引起了軒然大波,皇商是怎樣超然的地位就不用多說了,一個‘皇’字便把它從一般商戶那里當獨立出來了。不僅是意味著金錢,更是意味著地位。 因為這件事,姚家立刻成了湖州上下的紅人。不僅是原先對著姚家可有可無的高門大戶立刻態度和氣尊重了許多,原來和姚家差不多門戶的人家也奉承起來——至于背后又說了多少酸話,那就是如今正喜悅的姚家不會在意的了。 等到了晚間,姚員外還是樂呵呵的。送禮的小廝都回來了,并且帶來了遠超過送出去禮物的回禮。這就是送禮的學問了,一般情形下同一個階層的交往人情往來講究對等,即受到什么級別的禮物,回頭就要找補一份。 之前姚家送禮各家就是回了差不多的禮物。但是現在不同了各家回的格外重——這是下位者對上位者的回禮方式。真正的上位者送禮只送寥寥幾樣,但是收到的下位者也會‘受寵若驚’,回禮更是鄭重其事。如今姚家雖沒到那地步,但是地位提升是顯而易見的。 帶著這樣的好心情,雖然商量的是很重要的事情,但是大家的情緒都十分放松。寶茹最先說話,對著姚員外道:“爹既然這般高興,那就干脆再熱鬧一些,要我說咱們先把緊要的事情料理,然后干脆擺上流水席——這也是咱家的態度了?!?/br> 對于寶茹的這個提議姚員外自然是舉雙手贊成的,他如今年紀也大了,越發喜歡熱鬧和風光。這樣一場流水席,想也知道,自然是又熱鬧又風光啦!只是一旁的鄭卓神色有些踟躕的樣子。 寶茹也注意到了鄭卓的神色,她當然也知道鄭卓的擔憂,于是趕緊補了一句道:“自然的,這要等一切都辦的妥妥當當,漂漂亮亮后。不然心里如何能放心的下——況且那些事情才是最緊要的,事情辦好了自然一切都好。若是砸了,不僅是如今的好處沒有了,只怕家里也要遭殃呢!” 自古伴君如伴虎,雖然她家只是要供奉一些東西上去,用不著親自侍奉君王。但是既然和宮廷沾邊了,那就一切輕忽不得,這里一點小小問題,最后弄不好就是株連九族的罪過。 姚員外也是一個十分理智的人,就算一開始十分喜悅而有些忘形,這時候寶茹說話也明白過來,尷尬地咳嗽了一聲,這才道:“寶姐兒說的有理!不過這也得一條一條地來!最重要的就是人脈關系的疏通,咱家在京城是兩眼一抹黑,什么人都不認得,這可是個大難題!” 這個寶茹已經有了主意,便道:“這有何難?爹只管去給‘日昌隆’的吳少爺去一封帖子。如今咱家正當紅,他難道不想讓咱家欠他家一個人情——就算沒得這個打算,咱們本就是生意上的伙伴,幫襯一下難道不行?” 姚員外一拍大腿道:“一下竟沒想到他家!‘日昌隆’本就是在北邊做的如魚得水,京城里可有他家兩家大分號,他家又是屹立了上百年,自然有的是朝廷的人脈!咱家不過是地方小門小戶,到了京城提著豬頭也拜不著廟門。但是有了吳家引著自然會順遂!” 這不過是簡單的幫忙,其實生意場上這種行為很多,就類似于一種擔保和一種介紹。只是姚員外今日經歷的事情多,一時沒想起來罷了,這才輪得著寶茹提醒。 說到這兒寶茹又話風一轉,道:“說到京城,原本有一件沒想過的事情該拿出來說了!咱們家以后‘甘味園’點心要供到宮里去,那就自然不能從湖州發貨了——那樣送過去的都是一些耐得住存放的,實在不好。新鮮的點心該是每日一送才對。為了這個,咱家該在京城開一家‘甘味園’的鋪子了。最好是作坊也一起辦起來,也方便往北方各省發貨么!” 這個事情可不是拍腦袋想主意,其中有太多細節要細細商榷了。但是從大方向上來說,姚員外和鄭卓都是認同的。畢竟寶茹說的也都是事實,這不是想不想的問題,而是事情必須要這么做。 然后一家人就這個事情的細節又商量了一番,還是姚員外一錘定音道:“這件事實在是重要的很,不只是要去京城打通人脈,還要料理鋪子和作坊的事情。事情多而且要緊,不是一般伙計能干托付的?;蛘咭院罂梢宰尰镉嫶蚶?,但是一開始還是應該讓家人去掌管?!?/br> 姚員外的意思已經十分明顯了,按著他的話,全家只有鄭卓能做這件事——姚員外年事已高家里人可不敢讓他出遠門,況且以后這些關系也是要年輕一輩來維系的,他如今去混了個臉熟,實在不是最好的選擇。 至于寶茹就更不要說了,雖然寶茹自覺自己比這個時代的男子不會差,但是這世界不是你’覺得‘就能行的。若真是讓她去,不說家里人會不會放心,只說事情會變格外艱難就是不爭的事實了——寶茹向來是一個實用主義者,她不會想要在這個事情上拼命,就為了證明‘誰說女子不如男’。 所以最終事情還是要落在鄭卓身上——話說,就是不去考慮姚員外和寶茹身上的劣勢,鄭卓也是個好選擇了。他本人十分老實穩重,做生意又是務實的性子。雖然不見得能言善道,但是在生意場上也是很有眼色的,這一去托付給他,沒有什么不放心的。 鄭卓受了這樣的任務自然是責無旁貸,畢竟家里只有他能去做這個。唯一的遺憾是本來才剛剛不做跑商了,打算安心在湖州做生意,也好陪伴寶茹和安哥兒。沒想到人算不如天算,竟然家里有了這樣的喜事,連帶著他之前的打算也泡湯了。不用南下,但是又要北上。 鄭卓北上京城的事情這就決定下來了,至于他要做的事情如何做,就是接下來商量的了。沒有一時半會兒決定,這幾日三人一直一起完善計劃,直到最后要啟程了才確認下來。 當然了,這幾日也不是只做這個——還要與鄭卓打理行囊,安排幫手呢!姚員外先是從伙計里選出兩個格外能干的,至于鄭卓也從‘甘味園’的伙計里挑了兩個格外懂行的。另外還安排了家里兩個小廝春義、春信兩個跟隨照料他。 至于寶茹則是帶著丫鬟們只管給他料理行囊,好在這時之前幾年做熟了的,如今也沒什么不同——還是有不同的。這一回要多多地帶一些銀錢,同時也要多帶一些華麗體面的行頭。 寶茹拿了一大疊銀票道:“這是昌盛號的銀票,在京城也能取出來,到時候你憑著印信和暗碼就能兌出銀子。這一回出去,無論是聯系人脈,還是辦作坊和開鋪子,花錢都是如流水一般。好在這一回家里大賺了一筆,拿出這些也是十分輕松。至于這些行頭,你也知道,場面上的人物都是先敬羅衣后敬人。一顆富貴心,兩只勢力眼,不做這打扮,到時候多出不知多少麻煩!” 寶茹每說一句話鄭卓都是認認真真聽著的,最后他是帶著家里人的囑托、擔憂和期待上路的。一路上如何不用過多贅述,沿運河北上,只有一件比以前船上好些,那就是顛簸少了好多。 經歷過海上的鄭卓坐著這樣的客船簡直如履平地,倒是兩個說是來照料他的小廝十分暈船,上了船后就沒什么作用了。好在鄭卓本就不是要小廝服侍的,自己動手反而自在。 船上無事,鄭卓除了偶爾客船靠岸的時候看些北邊不同的風土人情外,就是在船艙里與幾個伙計商量到了京城如何活動——吳家已經答應幫忙。吳正心專門寫了一封信讓鄭卓帶著,到了京城找到‘日昌隆’的分號自然有人接應。 客船在運河沿路經過,等到鄭卓已經看膩了北地風光的時候,總算到了。棄舟登岸,自有車馬行的人上前拉生意。鄭卓也是出門在外行商好些年的人了,眼光毒辣??吹贸瞿男┦钦浬馊?,哪些又是要避開的——倒不是說有什么危險,不過被欺負是外地人勒索一番是極有可能的。 鄭卓找了可靠馬車,然后就讓往京城里去。等到到了京城,這時候就是沉穩如鄭卓也忍不住掀開門簾子,就是為了看一眼這天子腳下,皇城內外。 這一下也確實沒讓鄭卓失望,這皇城修筑得雄偉莊嚴。那車夫見這些外地客人十分有興趣便侃道:“公子這是第一回來咱們京城吧?可不知咱們這兒是個什么樣子,咱們這京城啊,是外有九門,皇城四門,三街六市,熱鬧非凡!” 之后那車夫就絮叨起這京城有什么名勝古跡來,不只是名勝古跡,就連哪一處街市什么貨物最好最多他竟也是門兒清的樣子。直到把鄭卓等人送到了客店,他還是一副沒說個盡興的樣子。 待給這車夫結算車資,鄭卓幾人就在客店先安頓下來。下一步就是去‘日昌隆’奉上吳正心給的信件,這家‘日昌隆’分號的掌柜看了信件以后自然是格外重視的,當下就拱手道:“失敬失敬!原來是鄭老板!” 既然曉得了來意掌柜的就把鄭卓引入內室,畢竟這些事情商談起來還是要有一個安靜地方的。 那掌柜的也是開門見山,直接道:“鄭老板的事情我已經知曉了,我直說——鄭老板如今先不提開鋪子作坊的事情。只說這上下打點,鄭老板要看三處。一個是宮里,一個是戶部,再一個就是行會里?!?/br> “宮里最先要打點好的是內務府,最先就是走他們眼底過,一次就得喂的足足的,不然以后多的是麻煩。至于其余的,譬如跑腿的、看門的、廚房的等等,一開始包一個紅包就是了——他們自然曉得鄭老板是上道的,至于之后他們各自截留好處分潤是自有主張,鄭老板只記得把利潤留出來就是了,倒不用再費神?!?/br> “至于戶部。分管皇商的是戶部左侍郎,所以重中之重就是這一位及他手下的幾位員外郎了。不過右侍郎和尚書大人也必須有例禮,甚至于上上下下也要打通——其中慣例多少我倒是能打聽到,總不會誤了鄭老板的事兒?!?/br> “至于行會,都是一幫地頭蛇,牛鬼蛇神難對付的很,不過鄭老板也不必多想。咱們也不是任他們揉搓的,明日咱們先去浙江會館拜訪,說來咱們都是浙江的,已經扎根的浙江同鄉不會不幫扶一把——甚至往大了說,咱們都是江南的,到時候江南各省的商戶誰不幫忙?” 鄭卓被這位掌柜的說的豁然開朗,原來如在云霧里的事情,這時候抽絲剝繭竟然十分清楚了。姚家原來哪里接觸過這些,這下有人指點,這才心里踏實了。 等到被這位掌柜的送出門,鄭卓瞧著皇城里格外壯麗的夕陽,暗自道:這下真到了拼盡全力的時候了,一定能做成! 第130章 身價倍增 鄭卓在京城活動的時候, 寶茹在湖州也不是無所事事。實際上她的擔子也不輕——‘甘味園’有了這樣一重變化很多事情都要調整,寶茹自然免不得要居中調度了。更不要說除了這種事務外寶茹還有一些應酬, 說過的, 如今姚家可是紅人。 等到鄭卓來信表明京城的事情已經大體完成了后, 寶茹終于不再應付各家試探了——因為她和姚員外干脆要擺流水席了。有什么事兒自然就能一并說清楚。這流水席自然廣發請帖, 湖州有頭有臉的人物都是受了邀請的。 要是以前姚家可是沒有這種動作的,畢竟人總是在自己的階層之類交際的。姚家要是貿然請了一些比自家門第高得多的人物,不說人家給不給面子賞光, 只說在一個階層里的‘同僚’都該有意見了。 但是這一回就是理所應當了,沒有人覺得這有什么不對, 都是歡歡喜喜來赴宴。最多也就是曾經和姚家差不多的人家心里酸溜溜的罷了,然而面上他們依舊要和別人一起做出一副賀喜的樣子, 其中滋味也只有自己能體會了。 流水席大擺三日,因為規模實在太大,姚家宅院都是不夠用的, 寶茹就干脆找了素香, 包下三日‘洛園’來待客。洛園面積廣大, 倒是合適擺這種宴席, 這也是寶茹沒有找周媺的原因。 這三日, 只要能帶上禮物,也不拘是什么,都能入洛園吃席。不過這些沒什么干系的人只能在外圍的席面上。而那些真正的客人則是被請入了一個一個的包廂款待, 接待也是姚家人親自接待,待遇也是截然不同的——不過這也是常理, 并沒有什么好說的。 宴飲那幾日,姚家在洛園錦屏羅列,綺席鋪陳,請客飲酒。各家凡是收了請帖的,無有不到,就是體格最高貴的父母官,雖沒自己來,到底遣人都送了禮來。寶茹是個女孩子,這時候雖然也出來撐場面,但是哪里會在酒桌上作陪,而是竭力招待女客,還好姚員外還邀請了幾個最是要好的朋友相陪,這才沒失了體面。 快到從飯時,幾個朋友早先到了。見了洛園內的準備因問:“今日,大哥席間最首席的是哪幾位客人?說出來兄弟也能有個底,到時候說話也是按著場面來!” 姚員外忙道:“總是那幾位,咱們湖州的頭面人物自然不必說,除了知府大人沒到,只是送了禮物,其余的八大行會會長,還有咱們湖州商會的幾個元老都是首席!又有如今在湖州榮養的幾位內相,也來了,自然也不能怠慢。至于別的,也就是衛所里的幾位千戶大人,以及楊守備了?!?/br> 話才說畢,外頭就有小廝大聲唱道:“佟提刑、吳書吏到!”姚員外聽到,趕緊和幾位朋友去迎,只是胡兆祥見禮作揖,然后就請進中院坐下——這是洛園最大的院子,今日宴請客人,這個院子都是最要緊的客人了。 正在姚員外與這兩位貴客交談吹捧的時候,外頭又有小廝接連唱名——這自然是客人一撥接一波地到了——佟提刑和吳書吏自然看出姚員外的窘迫。連忙道:“員外自先去待客,我們便是自便也無礙?!?/br> 姚員外甚是感謝,又讓人在旁作陪,叫來洛園伙計先上些點心來。這般安排妥當了,才整了整衣帽,往外迎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