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節
只不過稍稍安慰的是,看形制那船也是載貨的,倒不像那些強人用的風帆巨大,船身較輕。但是到底還提著心,怕這是那些人的偽裝,這也不是沒可能。 在眾人擔憂間船不再靠近,這時候那船上竟有人打出了旗語,王歪頭聽到底下水手報告,便十分歡喜地尋白老大去了。 白老大此時正和鄭卓等三個伙計一同商議如何應對,就聽王歪頭道:“白管事!是好事!那船不是什么海盜水賊的船,要我說咱們是擔心太過了,哪家蟊賊敢在泉州港口附近徘徊,這可是圣人圈中的開海之地,早先剿滅海賊不知多少回了,周遭的小島燒了又燒,地皮都刮去三尺,哪里還能藏下這些賊人!” 說完這些他才說到正題:“方才那船上打了旗語,有些信息是咱們湖州水手才用的,那也是湖州船呢!隔著幾千里路,水賊哪里能知咱們行會里秘密的旗語,定然是商船,還是咱們同鄉!” 這時候水手間的旗語只有行當里面的人才明白,而且各個地方還有自己行會內秘密使用的一些,外地賊人就是知道,一般也只能曉得自己本地的。能打出湖州的旗語,基本上就能確定身份了。 兩船相近這才能細看,果然是一艘商船,甲板上堆積了一些不怕日曬雨淋的貨物,船上都是水手伙計,當中還站著幾個老板一般的年輕人物。 其中為首的一個年輕人隔著船朝鄭卓他們這船上眾人拱了拱手,大聲道:“竟是同鄉!他鄉相遇實在可喜可賀!鄙人是湖州靜縣人氏,姓王,單名一個松字。因與伙伴見著貴東家船上懸著的旗子也有咱們湖州徽記,這才遣人打了旗語,也是怕貴東家心中疑慮!” 眾人聽了這年輕人的話,又去看對面船上的旗幟,果然也有湖州徽記,只是旗幟朝著這小灣里頭,他們原看不見。 白老大也大聲道:“原來是王老板,咱們是湖州府人氏!多謝王老板熱心,不然真是不敢近前!還要冒著風雨喱!” 之后大家又用湖州話說了幾句江湖切口,這才真的放下心來,用板橋將兩船相連,那王老板和他的伙伴到了鄭卓他們船上——這是白老大相邀,要感謝他們這番熱心。船上各樣不便,但他們到底不是出海的船,經常會上岸補給,所以一桌飯菜還是整治得出的,只是這就不能求多么精細了。 只見桌上擺了八.九個碗,就是豬頭rou、熏雞、海魚、肚、肺、肝、腸幾樣,然后還有一大盤實心饅頭——這就當飯了。至于酒是沒有的,畢竟海上行船,還有這一大船貨,哪里敢不警醒,不許喝酒是行里的規矩。至多就是一些水手偷著喝酒,他們這些伙計卻從不敢犯。 幾人在桌前吃飯,沒得推杯換盞,自然只能多說些閑話。先是互相敘了姓名,又多說了些湖州風物,那王松這才道:“卻不想兄弟幾個是走了好幾趟這一路的了,我和我這些兄弟合伙跑這一回,這卻是第一回,也不過是且行且看,戰戰兢兢的很,若是有什么差錯哪里敢回家見老爹?!?/br> 說到此處他才低聲道:“咱們本是行到了前頭一處了,那兒倒是有一個正經小港口,名換云橋鋪的,本打算今夜泊在那兒。卻遇上了一遭兒意外,只能往回行避一避?!?/br> 白老大幾人都被他的話吊起了興趣,追問道:“卻不知是什么事,我們見這泉州附近海面太平的很,總不會是水匪作惡罷!” 王松擺擺手道:“唉!比那還不如呢!人說刁民刁民,可見一般百姓若是刁鉆起來更是要命!那正是一伙子漁民船,正圍住了一只中等大小的商船,船船相撞,趁著風勢要那商船船覆罷。只是慚愧,這般場景咱們幾個到底顧惜自身,不敢相救,這才退回了這里?!?/br> 白老大跟著嘆了一聲道:“雖說可憐,但王老板幸得沒有上前,這些本地漁民仗著是坐地戶真個不懼咱們這些外地客商!若是你上前了,也是一般下場。這還不算,他們不只是想要翻船謀財,等到船翻后他們再假借救護之名,其實是搶奪財物。自然不會管苦主死活,若是苦主自此沒了自然沒得后續了。若是苦主僥幸沖到了岸上,去衙門討公道,那才真叫沒得法子,他們那里會承認,只說聚集一處是為了救人,至于財物早就沉了大海了!他們是本地人,做慣了這個,有門路的很,再沒有因這個被告倒的?!?/br> 王松聽了白老大的話苦笑著道:“我是家中獨子,若不是聽說圣人臨朝后承太.祖之志廣開商路,咱們做買賣的一路不知平順了多少,絕少謀財害命的——我家二老這才放我出門。卻不想還有這許多要命的事?!?/br> 旁邊的羅小官道:“我倒是聽我老爹說過他以前做水手時的艱難,一路上再沒得放心時候,咱們這時候相比也的確是平順了!” 眾人一時無話,鄭卓只在一旁默默吃飯,但在心里卻把這些話一字一句地記了下來,這都是他們這些有經歷才能說出的金石之言。沒經過事的不知道,就極容易著了道,他是打算在跑商上好生做的,自然是要用心。 兩船就在一處躲避風雨,直到第二日天色重又放好,這才結伴上路,這也是有個照應的意思。形單影只的,怕會遇上昨日所見的事。 好在行路順利,倒是順順當當的到了泉州港。泉州,古屬閩越之地,自古東南名城,只是不如蘇杭揚等城池。但自開海以來,與廣州盡享開海之便利,倒是頗有后來居上的意思。 貨船漸漸泊入碼頭,鄭卓隨著別人一起到了甲板上——他本來就是泉州人。但是是泉州下轄縣城人氏,少年時沒見過泉州碼頭的繁華,直到三年前姚員外把他帶去湖州這才見了一遭。但那是他哪有心思看這碼頭熱鬧,所以這一回才算是真正見識。 只見二十來個港口,船帆密布,旗幟上都是各地徽記,甚至還有好多夷人的船——他們的船風帆更大,樣子也是怪模怪樣的,好認的很。而靠近港口的陸地上則是商旅輻輳,沿海十數里間,樓臺之密,市肆之盛,財貨之富,雖不及鄭卓之前見過的蘇揚二地,但也是天下第一等了。 終于平安到達了最終目的地,幾人心中都是大舒了一口氣。底下的水手也商量著把貨交到當地行會倉庫后要到何處休息放松。 王歪頭斜著瞥了一眼手下的一個水手,粗聲粗氣道:“我說徐六兒,咱們一年至多走幾回船?若是走路短的,只怕只能掙個嚼用。好容易這回我搭上姚員外的好處,咱們才能走這一路,一年好有兩三回走這泉州。每回十兩銀子,也好養活你老爹老娘和你妹子,你可別都讓行院里不干凈的爛貨賺去了!” 湖州跑商的子弟若是走水路,都是沿河道進入長江,或往西走益州這一路,這一路多是販紙,也沒多少人。更多是往東到太倉,再就去揚州,更遠些就沿著運河去了京城。也有他們這樣的,在揚州進貨,再南下來泉州販,并帶些夷人的寶貨回去。 不管哪一條都是長途的,都是賺錢的,可比那些就在太湖上打轉的營生要賺得多。王歪頭是認得姚員外,再有確實是一把好手,才能帶上手下這些人上船做事。這徐六兒是他鄰舍家子弟,他家只他一個兒子,自然要他養活——正是因著鄰舍求到自家這才帶上了他來做這生意。畢竟好些從前的朋友聽聞他有了這差事都想著要搭伙兒呢! 這徐六兒做事還算中規中矩,算不得能干,但到底你說一,他絕不做二,王歪頭還愿意繼續帶著他。只是他有一樣不好,就是每到港口總還去尋些婦女作耍。按理說他們這些跑水路出遠門的漢子,久曠之身,就是消遣一番他也沒甚好說的。只是這徐六兒口袋不嚴,對著那些粉頭格外大方,明明只是個賣力氣的水手,偏偏像少爺似的裝闊氣去打賞。 因為這一節,他是難得攢下銀錢的,家里人不知還只當他外頭花銷大呢!王歪頭卻不好與他老爹老娘說這些,他雖然不知道什么叫‘疏不間親’,但是也知這話不能由他來說??墒窍氲?,徐家二老和女兒在家吃糠咽菜,而徐六兒卻在外頭做這些花銷,看不過眼,便要說他幾句。 其他水手聽得老大王歪頭這般說,都紛紛對徐六兒擠眉弄眼,然后哄然大笑。大家都在背后叫徐六兒做‘徐大頭’,大家都是去那等價兒最賤的娼館里消遣,好多四十歲上下的老妓,偶爾有年輕的也大多生得丑陋。他們也不圖如何享受,所以并不挑剔,只是看著便宜罷了。偏這徐六兒‘好大方’,對著那些女的也能多多花錢,可不是‘冤大頭’。 聽見水手這邊的動靜,幾個伙計大多有些不自然。其中羅小官、鄭卓年紀還小,且沒經過男女之事呢!趙四哥二十歲上下,沒成親,上一回來泉州倒是被水手們攛掇著去過一回——再不肯去了。里頭的女人無不是滿臉白生生的厚粉,血盆大口一樣的嘴巴,竟不是個煙花地,而是個女鬼窟了!他哪里知道,水手們去的都是最低等的地方,自然就是這般了。 至于白老大,他已經三十出頭了,本應是和水手們一同去的,只不過他已經和如意好了,說定明年為她贖身成親,現下他眼里看不進別的女人。 眾水手說說笑笑,就聽著白老大的招呼從船上卸貨,搬進本地行會的大車里,然后送到倉庫,至于其余的,譬如找買家,進貨之類再不干他們的事,都散去放松玩樂了。 雖說幾個伙計都沒得要去煙花巷里消遣的意思,但有一點倒是避不開,他們住的地方周遭全是做皮rou營生的。這倒是有緣故的,這泉州因商而興盛,這些酒樓、娼館、客棧,全是圍著碼頭而建,客棧在這兒方便商人休息,而談生意時往往就在酒樓娼館。所以才會形成客店、娼館雜處的局面,幾人又不能為這住到城里去,于是只能在此處休息了。 鄭卓跟著白老大從倉庫查看貨物存放后出來,回住處時已經天色擦黑,一路上的娼館自然是早早點起燈火,這時候正是她們做生意時。到處是鶯聲燕語,白老大心無旁騖只管走著,只是有些擔心鄭卓年紀小,被這些迷住了眼,移了性情。 于是告誡他道:“咱們做伙計的最好不要沾染這些,一是沒得好處,耗費錢財許多,可是那里面的姐兒能說得甜言蜜語海誓山盟,但卻都是假的,沒半點真心,還不若攢下錢來,討一房好老婆,這才是能同你一起吃糠咽菜的。二是東家不喜歡,那等有太多花柳債的,大多性情不穩,而且好色便容易貪財,東家大多不喜歡這種人。聽說山西人的伙計掌柜連妾都不許納就是防著這個呢!” 白老大以為他說這些話鄭卓能有個應答,沒想到他半晌也不說話,他一看,原來鄭卓已經被街上的場面羞得話也說不出來——心道:原來還是個不開竅的,倒是白擔心了。 正當他以為鄭卓不會回他的話時,鄭卓卻是臉紅著嘟噥了一句:“我絕不會讓她吃糠咽菜的,同甘共苦,只要同甘就好了?!?/br> 只不過這話太小聲,白老大是沒聽見的,不過鄭卓本就是說給自己聽的。 鄭卓跟著白老大漸漸近了投宿的客棧,路也越來越偏僻了。畢竟他們都是做伙計的,不甚講究,只要能住就行了,實在不需耗費錢財住那些大客店。 隨著路越來越偏,周遭的娼館也越來越不像娼館。白老大倒是曉得,這都是些土娼和不入流的暗娼。有的是前面娼館下來的人老珠黃的妓.女,有的是一些窮苦人的老婆,總之是只能這樣做‘生意’的。 鄭卓他們投宿的這一間客棧旁就有一間娼館,說是娼館那是鄭卓不知該如何稱呼罷了——就是拿一些薄木板子釘了一排小房子。若是只看房子只以為這是一群窮的住不起房子的沒辦法了搭的一個房子。 實際上也的確是窮的住不起房子的搭的。只是看這外頭坐著幾個婦女,不住與行人調笑,有時還飛個眼風,而路上也有許多男子已經不住往里頭張望,其中微微露出意動的,就被一個婦女半拉半拖地扯進了屋里——這幅情景,鄭卓自然是只稱娼館了。 其實這有專門的名字,一般叫做‘雞毛小店’或是‘賣大鋪子的’——這樣的地方就是拿薄木板搭房子,里頭就是一條大通鋪,用布簾子、樹皮之類隔開成一間一間的,這便是‘做生意’的地方了。 這一處‘雞毛小店’的老板叫賈大刀,大刀是個諢名,他以前是個耍大刀賣藝的,所以有這個名字。攢了幾個錢,從別的土娼店里買了幾個老妓.女,在這碼頭邊角上搭了這屋子,就算做了這生意。 這時候賈大刀就蹲在‘雞毛小店’對面,一個是防著有人來鬧事,再就是看這些妓.女‘做生意’認不認真。見到白老大和鄭卓,他眼前一亮——他雖是半路做這行當的,但眼力也練出來了。一眼看出白老大和鄭卓的身份,一定是出來跑商的伙計。 他們這樣的生意,平日客人都是些賣苦力的、腳夫、賣破爛、磨剪子鏡子菜刀的男的,這樣的男的都是窮的娶不上媳婦才來他們這邊??墒撬趾突镉?,特別是伙計,身上一定有些銀子,只不過是離著家里老婆太久了,也要有個消遣地兒的。他們的身份不會去上等地方,但對于他們來說就是貴客了。 只見他滿臉堆笑上前道:“兩位管事,進來耍罷!” 他可不知道兩個人是不是管事,但這樣稱呼總歸不會錯,伸手不打笑臉人么,可是沒想到今日倒是遇到了兩個不為所動的。 白老大板著臉并不理他抬腳就往客棧里走,他曉得這種人不能搭理,哪怕是搖頭擺手,他們都能像牛皮糖一般纏上來。而鄭卓則是低著頭緊跟在他后頭,他不覺得那些冬日里還穿著薄紗衫子露出肌膚的女子有什么吸引力,他只覺得那一處小房子像是一個吃人的魔窟。 “啐!”賈大刀狠狠地往地上吐了一口唾沫道:“今日倒是走了眼,看著是兩個闊人兒,卻沒想到是兩個窮鬼,白耽擱大爺功夫!” 在這位眼里,這世上沒得不貪花好色的男子,況且兩人住在這地界兒,老話說‘既在江邊走,必有觀景心’,這世上哪來的柳下惠,有的只是沒錢的窮光蛋罷了。 白老大和鄭卓自然不知那賈大刀是如何想自己的,就是知道了也不會在意,他們還要好生休息,明日的生意可是有的忙呢! 白老大回房是沾枕頭就睡,可是鄭卓卻是坐到房間里唯一的一張八仙桌旁,拿出行李里頭的一本小冊子并一根炭筆。他早想著要攢下這一路上的見識與寶茹說,后來覺著心里記下來,怕是記著后頭忘了前邊。于是每到一處港口停泊,有了平穩地方,就把之前一段中新鮮有趣的大略記下來,這般就不會漏下什么了。 鄭卓從上一個港口那兒盛產鮮花,人人都做得好花茶寫到昨日聽王松說的那些險情——到了這兒他住了筆,猶豫了一下,終是劃掉了。他不想讓她曉得這世上有這樣兇惡的事,她只要每日開開心心地喝茶,看詩集,和關系好的同學相邀游玩,這樣就可以了。即使他知道她不是那等不知世事的女孩子,但他覺得她少知道一些這樣‘不好’的事總是好的。 第75章 喜事成雙 鄭卓一行人在泉州自然是各種忙碌, 這又暫且不提。湖州這邊日子卻依舊不緊不慢地過著, 雖說是波瀾不興, 但其中定然都在發生一些新的不同的事。譬如說這一日,眾女孩都被這突如其來的大消息驚得說不出話來了! 白好娘最是驚詫, 本來就大的眼睛被瞪得又圓又大, 抓住玉英的手道:“怎得這般突然!之前竟連一點風聲也沒。這又不是小事, 怎么也沒與咱們透露一句?到了這時候事情都完了才與咱們提起,還這般輕描淡寫, 是不是方才咱們不說起這些事, 你就打算等到成親那一日才叫我們恍然大悟——原來你訂親了!” 說完這番話還嫌不夠, 又道:“不是說與我最好么!就是不與她們說也該與我說呀!我竟然同她們一起知道的!這是什么道理?” 說到此處白好娘既是憤憤不平,又是不可置信。白好娘說話可沒避著大家,大家一個個還沒從玉英宣布她已經訂親的震驚中緩過神來, 就被這話弄得樂不可支。 愛姐就抗議道:“好娘,你這什么道理嘛!什么叫做竟然與咱們一同知道, 難道不該和咱們一同知道?我覺得玉英姐一定時常困擾來著, 你這般常常與她裝作很親的樣子, 其實大家都是一樣的呀!” 關于好娘和玉英關系好這件事,大家自然是心知肚明。但是玉英因為在學里年紀居長,而且又是課長,所以對大家都很照顧,而且為求公平,頗有些‘雨露均沾’的意思。所以一般看不出好娘的特別,甚至因為與好娘關系不同別個, 還經常要先照顧別人。好娘常常表示不滿來著——她當然不是真的不滿,不過是照例‘撒嬌’罷了。但大家總愛拿玉英‘不愛她’了來調侃她。 今日也是這般,起因是課間大家閑聊,說起學里還有幾個人沒訂親。說到玉英,沒想到她冷不丁地道:“我家上月已經給我定了一門親事了!” 這事來得突然,事先沒有一點預兆,譬如相看之類的更是沒得——雖然也不是每家訂親前都會相看。就連好娘也是剛剛和大家一起知道的,她并不先想玉英何時看了人家,也不想那未婚夫是圓是扁,首先脫口而出的就是——為什么我也知道的這般遲! 這才有了好娘的那番逼問和愛姐的打趣,只是這些打趣絲毫沒有阻止好娘,玉英被她逼問不過,只得冷酷道:“我和你已經沒那么親了!” 這句話落音,書廳里先是安靜,十分的安靜,然后陡然間爆發出一陣笑聲。寶茹笑倒在周媺懷里,捂著肚子上氣不接下氣道:“你,你也有今日?早說你是不成的,這般聒噪,玉,玉英只是被纏得沒法子了才不甩開你的,今日可說出真心話了!以后可別再得意洋洋地與咱們炫耀玉英與你最好了,這回可是玉英親口說的,沒得抵賴!” 之后其他女孩子也紛紛跟進。 “說來我與玉英更合得來么!上一回叉雀牌咱們上下家,把好娘和麗華贏得差點輸了褲子!玉英現在不和好娘好了,不如和我好罷!” “還有我呢!玉英姐,我認得你的時候只比好娘晚上幾日呢!可你們卻常常撇下我,這一回沒得好娘礙事了,咱們一起撇下她,好不好!” 大家都曉得玉英那一句話不過是說笑而已,只不過玉英說笑與別個不同,常常容易冷場,往往是她湊趣說一句,大家就靜默了。但有時她這個‘冷面笑匠’也會有意料之外的神來之筆,就如剛才,讓大家笑得不能自已。 好娘氣得跳腳,但是卻沒得法子反擊,只因為剛才那句話是玉英親口說的,比大家往常不痛不癢的的調侃——那些她一句‘你們嫉妒我們關系好’就能擊倒。實在是殺傷力大太多了。她氣得嘴巴一鼓一鼓的,背過身去再不肯看玉英,決心這一次要好好晾一晾玉英——曉得自己也是很有脾氣的,誰還不是小公主來著! 玉英見事情發展到這兒,也有一點頭痛——吐槽一時爽,事后火葬場。說這句話時實在是被好娘煩得夠嗆,即使她們真的是最好的朋友,而且關鍵時候好娘也的確很可靠,但平常真的有時候她也會想:她要是能不那么聒噪就好了。 但是之后大家跟著的話就真是看熱鬧不嫌事大了,這位小姑奶奶這會子鬧脾氣了,最后不是還是只能自己來哄么! 不過現在立刻去哄肯定是不行的,好娘正在最生氣的時候,這時候哄她事倍功半,只有等到晚間去她家哄她——陪吃陪喝陪聊陪玩。全套下來,好娘就能高高興興了。 大家又笑了一番,事情才回了重點,寶茹微笑著推測道:“是哪家的子弟,這般有福氣?你們之前可是認得的,竟然省了相看,想必兩家是特別熟悉的了,若是世交,你們可曾見過?” 寶茹這番推測倒是很有道理,大家都豎起耳朵來聽玉英如何說。玉英也不是扭捏羞澀的人——話說她們學里就是羞澀的麗華都已經能說起這些面不改色了。 只聽玉英不急不忙道:“我爹和他爹是好熟的,只不過都是些生意上的往來,他家又不是湖州的——我沒和他見過。只不過他家去歲也搬進湖州了,宅子還是我父親做的中人介紹的。安宅那一日我倒是去過他家,只不過只是見過他家女眷而已。我父親似乎在他家見過他,倒是覺得滿意,總歸后來他家提親,我父親也就應了?!?/br> 玉英說的輕描淡寫,她一慣這樣口吻,不過這回卻是真的心里也是‘輕描淡寫’的。難道要有什么波瀾么? 她繼續道:“咱們兩家門戶相當,也沒得誰家高攀了的意思,他家只有他和一個哥哥,雖說他哥哥自然分得大頭,但總歸只兩個兒子,他自然也有一份不少的家業。這般就是他再不爭氣,我能看著他,總歸守成是有余的,一輩子富貴閑人的日子是跑不掉了——這般還有什么不好的?!?/br> 這話實在讓小伙伴們不知道怎么接了,實在是平淡之中見霸氣。一句‘我看著他’,就是寶茹這個芯子是現代的女孩子也只能甘拜下風——簡而言之就是,不管將來老公是什么樣,我總會讓她按著我想的樣子變成什么樣。所以選誰做老公,有什么區別? 大家一時之間只能是拜服了。 等到晚間放學,寶茹還在想著玉英的話,如果是她的話,鄭卓以后要是辜負了她,她會怎么做?像玉英一般管著他,然后掰回來。不,自己和玉英是不同的人,自己應該會離開他罷——不過自己這一條應該用不著吧,那少年這兩年以來一直拿真心捂熱她,她終于愿意放下那些彷徨猶豫了。 等到回了紙札巷子,寶茹才發現今日家里竟是格外熱鬧,似乎是有客人來。只是進來后她就把這想法否了,因為進來這人她雖不認得,但卻看她打扮也知道這是什么身份,這分明是個媒人。 姚太太坐在主座,下首就坐著那媒人,只聽她道:“太太府上調理的好人兒,哪一個丫鬟拿出去人家不當是體面人家的姐兒呢?一家有女百家求,既然女孩兒長成了,自然有的是好男子來托我上門?!?/br> 寶茹見姚太太既不點頭也不搖頭,倒是不知發生了什么事,只能從那媒婆的話里推測——有人要給自家的丫鬟提親。自家能嫁人的丫鬟只有如意和小吉祥,但小吉祥才十五歲,普通人家的姑娘能嫁人,可是做丫鬟的可沒人會在這時候求娶,只因為主家正是能用她的時候你來提親,一般人家哪里會答應——除非是賣掉,而且是能賺一筆的那種! 所以就只能是如意jiejie了,說起來如意jiejie今歲就二十了,確實到了丫鬟也能發嫁的年紀了,只是寶茹記得她是一直和白老大好著呢,倒是沒聽小吉祥說兩人分開。若是今日來提親的不是白老大請的媒婆,而姚太太答應了,那可怎生是好! 想到這一處,寶茹趕緊帶著小吉祥進了客廳,進去先給姚太太請安,姚太太原先八風不動的臉上終于帶出了一點笑影兒。 那媒婆察言觀色,曉得這家定是個疼女兒的,于是說起好話來:“原先早就聽說太太府上有個還沒說人家的姐兒,幾個見過的老jiejie都說是如何出色,若是將來能給這位姐兒說成一樁,那也是美事。只是偏我沒得運道,竟沒見過姐兒,今日見了才知道什么叫人外有人,我做了這些年的媒,經過多少姐兒,竟沒見過更出挑的了!” 那媒婆這般嘴甜,一個是寶茹生得出挑,她這般說也沒什么不對。然而更重要的就是討好姚太太,那白老大跑商之前請了一位遠房姑媽讓她張羅個媒婆,冬日里無論他在不在家都要上門提親了。白老大家中沒什么親人,可謂是一人吃飽,全家不餓,這位姑媽也算是唯一能托付的長輩了。 白老大姑媽吃了白老大的孝敬自然替他把事情辦好,這就請了她家巷子尾巴的于mama來上門。于mama心道:左右不過是個丫鬟,而且白老大還是姚家鋪子里的得力伙計,只要贖身銀子到位,有什么不肯的呢。 只是沒想到姚太太卻始終不松口,既沒搖頭也沒點頭。她心中有些著急起來,正好這時看到寶茹,想著總歸不是拒絕的意思,只是又差了點頭一線。說不定只要姚太太一高興隨便也就點頭了——說到底還是個丫鬟,能有多上心呢。 所以這才奉承起寶茹來,寶茹倒是沒什么感覺,就是平常一些太太見著她也是一番夸獎——除非有仇,不然誰會當著面,對一個小姑娘說不好聽的呢。不過姚太太卻是很受用的樣子,這種話她聽再多也是心里高興的很。 姚太太臉上笑意加深正要說話,又想到這些不該當著寶茹來說,于是打發她道:“今日晚飯要遲了些,你去看看花婆子如何準備的。天氣這樣寒冷,就說今日我想吃個鍋子,讓她準備著!” 寶茹很有眼色,曉得接下來的事姚太太是不想讓她聽的,賴在這兒也是沒得用。于是她很識相地就去了廚房,她一點也不怕不知道這事情的始末,只因這宅子里太難有什么秘密了,特別是如意jiejie的親事這樣對于那些婆子mama特別有‘意趣’的八卦,她去廚房一樣什么都能知道。 寶茹帶著小吉祥往廚房去,這時候正是忙碌時候,花婆子帶著另一個幫廚王婆子正一同造飯。見是寶茹進來,本來準備偷吃的手都停了下來,訕訕的,趕緊擦了擦手。寶茹卻并沒有責怪的意思,這世上哪有廚子不偷吃的。 見她們尷尬,她還特意抽出一雙黃楊木的筷子,夾了一塊粉蒸排骨嘗了嘗味兒——味兒倒是正好,只是冬日里放在桌上容易涼了,于是道:“上桌前先擱在蒸籠里罷!” 花婆子見寶茹是真的不生氣,于是放下心來,討好地把正煮著的白果豬肚乳鴿湯盛出來,先給寶茹呈上來一碗,笑著道:“姐兒先喝這湯,這湯潤肺去燥,正是滋補不過的?!?/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