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節
“不過……”錦榮話鋒一轉,眉眼瞬間笑的彎彎,看得讓人不禁炫目神迷,“作為孝順的兒臣,怎么會不和母后,皇兄打聲招呼呢?” “所以,好友放心吧,我已經留信說我要和你們去錦城了?!?/br> 寧希濂和沈世襄:“……”好想把公主好友這頂帽子拽下來丟掉啊。 無奈很可能背上‘拐帶公主’罪名的二人在錦榮的催促下踏上了離京的路。 有了位身份為公主的人物加入,寧希濂等人的旅途單是待遇就上了好幾個層次,先前原定的雖是大理寺公費出行,但大理寺也不是油水多的衙門,但錦榮一來,就直接變成了公主府出錢。 想想公主府那數個大庫房滿滿的財寶珍玩,還有富庶的封邑產出,寧希濂和沈世襄也就乖乖閉嘴了。 他倆也不傻,看得出錦榮的目的,況且錦榮也沒有隱瞞的意思,很簡單,就是想出去玩。 依著太后娘娘護犢子的習慣,還有一個愛護meimei的皇帝陛下,身為榮寧長公主的錦榮要說想離開京城,還不得弄的聲勢浩蕩,那游玩都快變成南巡了。 這回,也就拉寧希濂當擋箭牌了。 錦榮也不怕母后和皇兄誤會,先不說寧希濂的桃花已經死絕了,就是誤會了也免得母后和皇兄總向她推薦前東宮俊彥,世家公侯之子。 她已經膩了那些無趣的宴會。 找寧希濂卻沒找知道黑歷史更多的沈世襄,單單是在京城兩年就混出了五柳公子名聲,五柳,京城最出名的幾所風雅以及風流風月場所。 為此,沈世襄時不時還期期艾艾說那幾座樓里的某些佳肴不負盛名。 錦榮只說了一句,“那南風館,你可品嘗過?” 說實話,她真的是隨口好奇問的。 在拿寧希濂當擋箭牌,逍遙自在地做公主的同時,錦榮也不介意偶爾讓寧希濂他們拿自己當幌子,比如查案時,榮寧長公主的名頭還是可以‘仗勢欺人’,行事方便一下的。 雖然沒沾實權,但榮寧長公主卻是眾人皆知不能得罪的人物。 沒聽說過某次宴會,長公主嫌無趣一聲招呼不打就離席,某位公侯家的小姐暗地里說了句不好聽的話,似在指責長公主出身民間,缺少禮教。 第二日,那位公侯小姐的祖母和母親就被傳召未央宮被太后身邊的嬤嬤以無女德,教女無方之由狠狠罰跪并訓斥了兩個時辰。 原本屬意那位公侯幾個兒子的升遷也再沒有過風聲。 而那位小姐在府中從此立足艱難,侯府甚至不敢讓她嫁得太好,礙了太后的眼。 太后是什么樣的人,從皇后到太后之尊,歷經楊賊之亂二十年,曾經那位本朝唯一金枝玉葉,華鳳公主得罪了她又是何下場。 幽禁宮中兩年,最后于送往海國和親路上暴斃,新帝還借由此事和海國那邊打了一仗,得到更多土地和進貢,而那位‘犧牲’的華鳳公主卻只是在途中草草葬下,未上謚號,未入皇陵。 ———— 前往錦城的路上,寧希濂還是忍不住擔心起錦榮的安全,更多是擔心自己英年早逝,所以不得不虛偽道,“公子千金之軀,要是微服出行,要是遇到了不長眼的,冒犯了公主怎么辦?還有我等查案,若當地官員問起公子的身份……” 寧希濂準備了一大堆的說詞在肚子里,卻被錦榮給打斷了。 “沒關系?!卞\榮笑瞇瞇道,“我早有準備?!?/br> 說著往腰間一掏,吊出塊黃澄澄的東西,在寧希濂面前晃了晃。 寧希濂看清了上面的字樣,立刻瞪大了眼睛,“康寧郡王?!?/br> 康寧郡王,也算是皇室不多的血脈之一 “對,上次他來京城和我打賭輸的?!卞\榮收回了象征身份的令牌,順便解釋了來由。 寧希濂記得這位小郡王今年才十四,而且論輩分,算起來是陛下和長公主的堂侄。 “所以……公子拿它是要做什么?”寧希濂抽了抽嘴角,有點不敢相信心中的猜測。 錦榮淡定道,“從現在起,我就是康寧郡王了,是康寧郡王微服,而不是榮寧長公主?!?/br> 既不會太引人注目,也不會引起彈劾,雖然她也不在乎這點東西吧,但能隨手解決的東西麻煩一下也不錯。 寧希濂:“……”所以公主是打算拿著康寧郡王的身份令牌招搖撞騙了。 寧希濂猜的不錯,頂著個新馬甲的錦榮抱著無論做什么最后找的人也不是她的想法,顯然更肆無忌憚了。 遠在藩地的康寧郡王:“……” 到最后,寧希濂成功破獲了瓊花案,卻被有同流合污嫌疑的當地縣官抓進地牢時,還是錦榮亮出了她‘康寧郡王’的身份調來官兵,救了寧希濂一命。 錦榮還對趕來的知州表示了立功不留名的大德,也就是說折子上就不用提起她了。 知州大拍馬屁說郡王真是高風亮節。 寧希濂:“……” 等到查清了此案要回去時,錦榮卻不打算繼續和寧希濂他們同路了,而且還是同樣的套路,留書走人。 寧希濂第二天起來,錦榮和她身邊的侍衛,馬車等等全都不見了。 “我還另有欲往之地,就暫且不回京了?!?/br> 寧希濂和沈時襄:“……”至少顧念一下好友情誼吧。 ———— 錦榮這一游玩,就游歷了好幾年,足夠的錢財和安全保障,哪里去不得。偶爾聽說寧希濂和沈世襄在什么地方破案,興致來了,也會過去看看,見見老朋友。 寧希濂他們也從最初的驚嚇,變成了見怪不怪,有時還會幫忙給太后和陛下帶信。錦榮這些年居無定所,四處游玩,也不方便傳信。 錦榮也會讓他們帶些她在各地搜羅到的新奇東西給母后和皇兄。 寧希濂和沈世襄也時不時能聽到郡王行俠仗義,救苦救難,破除神像等事跡,這些也就算了,但包花船捧佳人,成為了江南第一蕭師的入幕之賓這些事。 寧希濂已經不忍心再想起偶然一次在京中見到那位真正的康寧郡王,他那年紀輕輕憔悴滄桑的模樣了。 一失足成千古恨啊。 等到寧希濂二人名滿天下,卻還是到處跑破案時,錦榮又來找他們吃披霞供了,她身邊還多了個叫小易的侍衛。 同樣下雪的日子,幾人忽然聊到名留青史的問題。 “人生在世,無愧于心就好,何必在乎留名呢?!鄙蚴老逡馔獾貫⒚摰?。 寧希濂也贊同地點了點頭。 “不怕不留名,就怕被后人妄自揣測?!卞\榮挑眉笑道,“比如談論你二人為何年近三十,尚未娶妻……” 寧希濂斜了沈世襄一眼,“我是潔身自好,憑心所為?!?/br> 沈世襄反而很自豪,“我是紅顏知己太多?!?/br> “那我怎么聽說,京中就有小道話本說寧大人好男風,沈大人……是身有隱疾,故作遮掩呢?!?/br> “jiejie,你不僅聽說了,你還買了呢?!毙∫赘辶税训?。 ———— 也許是因為錦榮那日話語的刺激,寧希濂和沈世襄決定寫一本書,講述至今未知所遇各種案件,試圖表現他們一心為公,卻非謠言所傳那般。 寫著寫著,倒不再是初衷,而更多關注于刑獄查案手法,希望能有助于后人參考。 錦榮偶然一次看到了,興致勃勃地把自己破除幾次迷信的事件還有風土人情什么的也給加進去了,隨便用了個不相干的名字。 要她自己寫,恐怕堅持不下來,畢竟這種事,有過一次就夠了,但時不時在寧希濂和沈世襄的書里加點東西,還是挺有意思的。 錦榮往往在天下各地游歷幾年,就回京城待一段時間,直到太后去世,她開始了最長的一次旅行,在海上轉了一圈才回來。 沒把她的皇兄嚇得夠嗆,不過,她的海上旅行后來也成了常事,在寧希濂書里加進去寫的東西也越多,對于用過佚名無所顧忌的寫,她也玩的不亦樂乎。 而后世也不知道大名鼎鼎的《披霞集》究竟是多少人在寫。 第149章 電影時代 “她出賣了我們,你竟然還相信她?” “她不是故意的?” “不是故意的,堂堂白家大少的未婚妻會跑到我們這里當小助理?楊臨,你是不是瘋了?!?/br> “可她真心認錯了,還在我面前哭了,錦榮,我們就原諒她吧,反正電影也成功了?!?/br> …… 錦榮從一陣頭疼欲烈中醒來,腦海中閃過類似的記憶碎片,還有殘留在身體里的憤怒情緒。 等錦榮清醒后,整理了新身份的記憶,也就明白了前因后果。 這次的新身份是叫肖錦榮,是電影學院導演系的學生,父母幾年前去世,也沒什么親人,留下的幾處房產,因為這幾年升值已經是相當豐厚的遺產,足夠肖錦榮優渥地生活了。 前提是她沒進入電影圈子。 錦榮在原身的記憶中找到一個很有趣的點,就是她的青梅竹馬楊臨,同為電影學院的學生,他最近拍了一部電影。 作為還未畢業的學生,能拍出一部在全國上映的電影,稱得上是相當驚人了。 但更有意思的是,這部電影的故事,錦榮曾在某一世看過,是部優秀的恐怖片《xx實錄》。 雖然還未見到本人,但錦榮對他的身份已經有所猜測了,這種情況以往也不少見,就像是劇情中命定的主角。 不過通常在錦榮面前,主角光環似乎也沒那么大的作用。 錦榮灌了兩大杯冰水緩解醉酒后的頭疼,腦海中一閃而過。 好在原身沒有因為憤怒沖昏理智,在酒吧宿醉,而是買了酒在家喝。肖錦榮的憤怒也是因為這部電影。 楊臨在打算拍這部電影時,第一個找到的就是青梅肖錦榮,因為他沒錢,而肖錦榮有錢,更重要是除了肖錦榮,不會有人愿意投資他。 因為這部電影是他和白家大少白安邦的打的一個賭。 白家大少白安邦,赫赫白氏企業的唯一繼承人,因為興趣也就讀于水木電影學院,不知道是他吃飽了撐的,還是楊臨天生拉仇恨值,兩人的賭就這么應下了。 輸的人要離開電影學院,并且不再踏入電影圈子半步。 肖錦榮記憶中,楊臨雖然被眾人不看好,但卻顯得胸有成竹,而如今這部大獲成功的電影也印證了他當時的信心。 很多人不僅質疑楊臨能拍電影,而且更礙于白家的名聲,沒有一家電影公司愿意投資楊臨。 結果楊臨就找上了肖錦榮。 肖錦榮是個真心愛電影的人,又被這個故事打動,加上和楊臨的情誼,寧愿賣掉房子也要投資拍這部電影。 最后幫助楊臨成功逆襲了白家大少。 而她和楊臨的爭執則是因為一個女人,謝菲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