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節
書迷正在閱讀:他的小星辰[甜]、用可愛眩暈你、戾王嗜妻如命、(快穿)如何做一朵美膩的白蓮花、你好,周先生、七十年代旺家小媳婦、劍修娶“妻”、結婚三年我生了個蛋、(綜影視同人)綜配角拯救計劃、攻城掠愛:陸少的蜜戀鮮妻
四爺咬牙切齒道:“二哥年輕那會兒確實荒唐了點,那秦可卿的身份屬實。當年二哥在索額圖府中喝酒,酒后幸了一婢女。這事對于當時還是太子的二哥來說是一件丑事,為了將這件事掩蓋了下去,這婢女當晚就被發買。誰也未料到這婢女一晚上就種了玉,婢女生下孩子,難產而亡,因為未交代清楚孩子的身份來歷,這孩子就被送去了善堂?!?/br> 敏寧有些意外,意外四爺能夠查得這么清楚。 四爺像是看清楚了她的疑惑,解釋道:“粘桿處的人前往榮國府,將這些陳年舊事給扒了出來?!睒s國府就是個竹扎的籬笆,滿是漏洞。 敏寧解了疑惑,然后問四爺,“那么你打算怎么處理賈宮女?” 秦可卿已死,可憑借著她身上那一堆糟心事,皇家就不可能承認她的身份。 眼下四王八公既然知道秦可卿的身份,北靜王還親自去拜祭,那只能說明一點,這些人心念著理親王,即使不是理親王一方的人,那也對理親王抱著一份投機的心思。 看來四爺這個新帝,在他們眼中地位仍然不穩。 也對,太上皇還活著,即使四爺登上了皇位,仍然是太上皇嘴上的一句話,說廢就可以廢的。 前朝那會兒,一個手握大權的太后都可以廢了當朝皇帝,更不要說執掌了大清幾十年的太上皇。 更別說太上皇可是二立二廢太子的狠人,廢掉新帝,也不是干不出。 然而可惜的是,這些人已經遠離朝堂。 大概不知道如今太上皇是真的放手,四爺之所以不動那些老人,也只是看在太上皇的面子上。 他連八爺都忍了,更不要提這些小嘍啰。 短時間內來看,這些人不可能將這件事情捅出來,四爺唯一要做的就是封住賈女官的嘴。 這女人將這事情告知四爺,無外乎想要以此作為攀附。 四爺同樣明白這個道理,“先給個妃子的位置,讓她閉嘴?!?/br> 敏寧點了點頭,又商量起這件事該如何cao作? 就在兩人一言一語當中,就決定了那賈女官的命運。 最近后宮中發生了一件大事,使得原本平靜無波的后宮,一下子被炸開了花。 皇后宮中的一個女官被皇帝看中,麻雀變鳳凰升為了妃,加封賢德封號。 雖然這個封號挺怪異,但是擁有是四妃一的德字封號,就可以看出此人多的皇上看重。 一時之間,整個后宮的女子都在打探這人的來歷。 皇后聽了大怒,原以為經過一段時日,萬歲爺就會將此人給忘了,沒想到的是這才過了多長時間,這人就一躍而起被封為了妃。 這一下子,原來皇后想要掩埋的事情全都被掀出來了,誰都知道這位新封的賢德妃不是個善茬,原是皇后宮中的一屆女官,不過是碰到皇上一面,就能夠令皇上封她為妃,從這里就能看出這人的手段有多厲害。 要知道當今這位爺可是一向非常吝嗇,就連他的第一個女人,為他生兩女的宋氏也只得了一個懋嬪,反倒是這一個不知道從哪里冒出來的女官一下子登天坐上了妃位。 這如何不引得的整個后宮轟動? 這個消息很快傳到了暢春園,傳入了太上皇耳中。 太上皇當即大怒,不為別的,只為孝惠章太后才去世不滿半年,雖然說老四作為皇帝,只需要以日代月服二十七日孝。 可民間現如今還屬于國孝期間,作為皇帝應該以身作則,私下里是一回事,在這個時候明目張膽分妃,簡直就是對于皇太后的不尊重,對于他這個太上皇不尊重。 太上皇甚至懷疑,他死了,老四會不會直接不守孝。 太上皇生氣的事,很快由三胞胎傳到了弘暻耳中,弘暻察覺到事情的重要性,命人偷偷的通知了四爺。 四爺反應倒是很快,收到消息的當天就來到了暢春園。 “兒子見過汗阿瑪……” 四爺還沒說完,太上皇就擺著臉,一甩袖子說,“朕不安!” 四爺當即跪地,“兒子知道汗阿瑪生氣,還請汗阿瑪聽兒子辯解?!?/br> 太上皇冷哼一聲,旁邊的弘暻見機勸道,“皇瑪法,這事汗阿瑪是有苦衷,絕對不是你想象的那樣?!?/br> 太上皇瞪了弘暻一眼,“他是你老子,你自然幫他說話?!彪S后才冷聲對四爺說,“看在你兒子的面上,朕容許你為自己辯解!” 又看著四爺跪在地上,太上皇咳嗽了一聲,“行了,起來吧,別使什么苦rou計,朕可不吃這一套?!?/br> 四爺給弘暻使了一個眼色,弘暻識趣的對太上皇說,“皇瑪法,您這午膳都還未用,想必是餓了吧,孫兒這就去御膳房看一看,怎么膳食這個點還沒送來?!闭f著還未等太上皇說話,就退了出去。 太上皇瞪了四爺一眼,肯定是因為老四的原因,弘暻才找借口離開。 “有什么話你不能說出口?還要把弘暻給支走?” 四爺上前扶著太上皇在一旁榻子上坐下,才開口將個中緣由給說了出來,“兒子已經查過了,這人是一直被榮國府給養在府中,那榮國府先前就是二哥的門人,應該是無意中得知了秦可卿的身份,后來二哥被圈禁,榮國府也怕消息泄露出來,直接將人嫁給了寧國府,結果嫁的丈夫是不能人道,被公公看中,一下子鬧出了這些事了?!?/br> “秦可卿的身份應該只有榮國府知道,私下里透露給了四王八公,賈元春應該是早有所懷疑,得知秦可卿發喪,四王八公都給面子,才斷定了心中的猜測。兒子將此人封妃,也是封住她的口?!?/br> 太上皇見慣了大世面,倒是沒有生氣。 何況只是一個私生女,不承認自然不會牽扯到皇家頭上。 只是沒想到這事跟他那冤孽有關,老四此舉也是為冤孽擦屁股,想到這里太上皇就消了氣。 “你打算如何處置賈府?”賈代善在太上皇心中到底還有幾分情意在,所以并不希望兒子一下子將整個賈府給鏟除了。 四爺自然知道太上皇的心思,開口說,“兒子打算等二哥回來再說,看二哥是什么打算?!钡降资嵌绲乃缴?。 二哥要是不管,這事也只是小懲大誡,要是二哥管的話,正好將賈府扔給二哥,讓他出口氣。 太上皇明白了兒子的意思,見兒子已經退讓了一步,便道:“就照你說的辦!” 太上皇這邊是解釋清楚,然而不知道為何這事又傳到了民間去,就如太上皇所料,民間對于皇帝這時候納妃有些不了解。 民間的百姓都得守一年國孝,可不知道皇帝那是以日代月已經守完了,還以為皇帝跟平常人一樣也是守一年。 就這樣不知道從哪兒起,民間就刮起了一陣妖風,說當今皇帝是個色中餓鬼,孝期就看中了皇后身邊的宮女,納為妃子。 賈元春被封了妃,最高興的大概就是賈府眾人。 正值趕上賈政的生日,這不整個府中請滿了客人,消息剛一曝出來,就引來所有人的恭喜。 王夫人最是高興,自己女兒成了皇妃,以后在這府中,就算是老太太也得退后一步。這讓被婆婆壓了一輩子的王夫人頓時揚眉吐氣,只感覺從此以后翻身做主人。 就在榮國府舉府同慶的時候,位于皇城的林源也收到了一封來自江南的信。 送信的人是他那位族兄的親信,林源看完信之后,摸了摸胡子,才對來人說,“族兄都已經將侄女交給了他岳家,為何還拜托我幫忙照料?” 那來人說,“回大人,我家大人也是怕人走茶涼,林家只有這一位小姐,想必您也知道一個孤女手握著龐大的家財,會有什么樣的遭遇?!?/br> 林源翻了翻下面的單子,下面單子上面記錄了古董字畫以及近五百萬兩的現銀,“族兄這次準備做兩手打算?” 來人回答:“我家大人交代過,這些都是給您的報酬,就算落入我家小姐手中,她也保不住的。我家大人已經規劃好了,在揚州的一家銀行存了一些錢財,足夠保證小姐一輩子衣食無憂?!彼f著,從懷中拿出一份存折了,“這份存折是以小姐的名義存的,已經定下期限,等到小姐嫁人才能夠取出來?!?/br> 林源接過存折,看了看里面有兩百萬元,核算成銀子的話,有二十多萬兩了,二十多萬兩確實足夠花一輩子了。 他頓時明白了族兄的苦心,將大半的家財送給他,也是讓他給個保證,保證自己女兒平安。 看來族兄也是心知肚明,對于岳家不怎么看好。 林源將存折和信一起放在桌上,抬頭對來人說,“行了,這事我接下了,好歹族兄就剩這么一個血脈,我保證會將人安排好?!?/br> 隔天林源就帶著這筆錢財呈給了主子。 林源的身份都是主子給的,光憑借他自己根本無法保證這個遠房侄女,畢竟那是一個國公府,他身無官職可不敢硬拼。 所以他選擇將這筆錢財獻給了主子,希望主子能看到這邊錢的份上,幫助族兄護住他的女兒。 敏寧得知了他的來意,原本不想摻合這件事的,不過她手中確實缺錢,這五百萬兩銀子足夠開設上千家童子學院了。 “古董字畫你留著,這些未來就作為林氏女的嫁妝,至于這些銀子就當是林家捐獻給朝廷的,我會請皇上給林氏女封一個多羅格格,再賜兩個教養嬤嬤。想必有了這些,足夠護住林氏女?!?/br> 林源感激的跪下磕頭,林家無緣無故就能得到一個多羅格格爵位,這還不是看在他的面子上。 否則的話,誰能夠出五百萬兩買下一個爵位? 侄女一旦成了多羅格格,也算是跟皇家沾了邊,賈府也只能將人供著。 再加上有兩個教養嬤嬤看著,也不會容許賈府欺辱她。 未來只要侄女不自己作死,就足夠在賈府內橫著走。 當天晚上,敏寧并將這筆銀子交給了四爺,順便討了一個冊封林氏女為多羅格格圣旨。 封一個多羅格格,對于四爺來說也只是動一動手的問題。 他注意的是林如海這個巡鹽御史,在揚州只經營了十多年,竟然存下了這么大筆錢財。 “說起來林如海也是一個純臣,若不是前些年受到二哥和老八的狙擊,這人也不會年紀輕輕就死了?!?/br> 林如海身體之所以這么差,是因為早年中了毒。 這人到底也是一個能人,能讓太上皇放心的將他安插在巡鹽御史這個重要的位置上,足可以看出這個人的能力。 敏寧倒是沒想到四爺會關注到銀子的來處,開口說,“我聽說林家有一些根底,這些銀子不一定都是在任上得來的?!?/br> 四爺卻開口說,“就算不是全部,只一百萬兩也不得了,林如海這個忠于職守臣子都能得到這么大筆銀子,那么其他人呢?” 敏寧立刻明白了四爺的意思,他這是意在鹽政! 第161章 那些清穿的日子(161) 敏寧表情嚴肅了起來,“你是打算著手處理鹽政?” 四爺端起茶喝了一口,才點了點頭,“江南私鹽泛濫,主要集中在浙江區域,現如今市場上的鹽,大部分都是私鹽?!?/br> “你打算怎么處理?” 四爺放下了茶杯說,“我打算明日早朝向朝城問策?!?/br> 敏寧點了點頭,實際上她心里已經有了些小想法,不過目前他沒有問她,暫時之間也就沒有將自己的想法說出來。 隔天便是大朝,四爺將這個話題給丟了出去。 改革鹽政朝堂上的的人早有所察覺,畢竟以下這位皇帝是不喜歡大刀闊斧改革的皇帝,想要朝鹽政插手也是遲早的事。 這兩年各種事情都已經理順了,皇帝也該有大動作了。 四爺這個話題一拋出來,在場不少大臣都小聲的商議起來,一時之間,整個正大光明殿仿佛如菜市場一般。 四爺掃了一圈提問了幾個人,得到的答案都不滿意,隨后看向了剛回京的李衛。 李衛在倭國鍛煉了一段時間,早就不是剛入官場的毛頭小子,昨日四爺就派人詢問他,今日剛好將人提溜出來問一下他有什么主意? “李衛,你有何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