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節
書迷正在閱讀:他的小星辰[甜]、用可愛眩暈你、戾王嗜妻如命、(快穿)如何做一朵美膩的白蓮花、你好,周先生、七十年代旺家小媳婦、劍修娶“妻”、結婚三年我生了個蛋、(綜影視同人)綜配角拯救計劃、攻城掠愛:陸少的蜜戀鮮妻
四爺瞪了她一眼,“在想什么呢?” “沒,沒想什么?!泵魧幷酒鹕?,“爺,您叫我有何事?” 四爺咳了一下,不自在道:“回頭你從你那醫學院叫個醫術好的大夫過來給福晉看看?!?/br> 敏寧明白過來,轉頭看了一眼福晉。 她還沒說什么,福晉就直接拒絕了,“爺,太醫開的養生湯,妾吃的挺好的,不需要叫別的大夫?!?/br> 四爺看她不領情,也沒有強逼著她,點了點頭說,“行吧,你自己要保重好自己,千萬不要諱疾忌醫,太醫不是萬能的,也有看不好的病,多找幾個大夫?!?/br> 福晉笑著點頭,眼神不經意掃了一下安佳氏。 敏寧垂下眼睛,等四爺交代完畢離開,她才跟著四爺離開。 出去后,四爺感嘆一聲,“福晉為了弘暉傷了心神,有可能會損耗壽命,你要是能多照看就多照看吧?!?/br> 敏寧也不反駁他,安靜的點了頭。 她還在想著日本人亂投機的事,原本想著只要不惹她,她暫時不會拿他們開刀。 敢打算把人送到府里來,這絕對是她不能容忍的。 “滾!”茶碗猛的砸在地上,八福晉一臉憤恨的對著蘇培盛說。 蘇培盛直接將兩個留下,帶著人快速離開。 離開的路上,他忍不住抹了一把汗,都說安側福晉厲害,叫他看來八福晉才厲害。 安側福晉雖然把持著爺,可沒有管的爺不能寵幸其他女人。 反倒是八爺府上,這貝勒府八福晉的話可是比八爺還管用,這不過是送兩個女人過來,剛把話一撂,八福晉竟然就生這么大的怒火。 以往各府的女主子們哪一個在面對外人時,不是寬厚有加,哪里像八福晉這樣直接這樣將秉性暴露出來的。 想到剛才差點砸在他身上的茶碗,蘇培盛就忍不住打了個哆嗦。 還是自己府上好,福晉和側福晉再怎么爭斗,也不會遷怒他們身上。 八福晉冷眼看著面前的兩個有些畏畏縮縮的女人,府里的長使聽到訊后匆忙趕了過來。 “福晉!”長使一進門,也不看屋里其他人就朝福晉一拜。 八福晉心中仍然積滿了怒火,“爺去哪了?” 長使遲疑了一下,還是說出口,“爺,今日在九爺府上,一起宴請日本那邊的使者?!?/br> 八福晉氣憤的拍了一下桌子,“你不用幫他遮掩了,隔壁都把人送到咱們府上了,你跟我說實話爺到底去哪了?” 長使這才看到旁邊堵成一團的兩個女人,明顯是倭女打扮。 “福晉,爺真的在九爺府上?!遍L使咬緊牙關,依舊這樣回答。 八福晉的眼神立即冷了下來,隨后朝外面喊了一聲,“來人,去九爺府上將爺叫回來!” 長使臉色當即一變,“福晉……” 八福晉冷著臉,“還不跟我說實話?爺到底去了什么場所需要叫女人陪著,還轉送給隔壁四貝勒兩個女人?你聽聽人家怎么說的,說不缺女人,這兩人又轉送回來,留著給咱們爺生孩子討萬歲爺歡心!你聽聽這是什么話?簡直是往我臉上抽嘴巴子,咱們那位爺到底怎么惹了人家?為何讓我為他受過?” 長使聽了這些話,臉色也變了,誰不知道在這府里關于孩子的話題可是一個禁忌。 關于一直沒有孩子的事,八福晉也心酸,她身體健康,爺也沒有問題,可兩人就是沒有孩子,只能說子嗣緣分沒有到。 可要說她管著爺不讓他碰別的女人,這純屬是污蔑! 男人的下半身只能自己管著,他不愿意碰其他女人,她只有心喜的份,哪里會主動勸他去找其他女人,她還沒那么大的心。 被隔壁這么一指責,八福晉有些傷心,面上也掛不住,心里不禁起了恨意。 更沒想到的事,這府里還有人幫著爺瞞她。 “福晉,不是奴才不說,而是爺出門后,并沒有交代他去了哪?” 八福晉臉色變得難看起來,“既然你不知道去哪,為何剛才還要幫著搪塞?!?/br> 長使吱吱嗚嗚說不出話來。 就在這時,十阿哥搭著醉薰薰的八爺走進門,一進來就看見屋里八福晉一臉怒色。 八福晉看到十阿哥將自家爺送了回來,按捺住臉上的怒氣,連忙給長使使了個眼色。 長使忙上去幫十阿哥將八爺抬到旁邊的榻子上。 八福晉在旁邊一臉焦急的問,“這是怎么了?怎么喝得醉醺醺的?” 十阿哥將人放下后,才感覺全身輕松了,動了一下手臂,然后回答,“被一些人灌酒了?!?/br> 八福晉橫眉冷對,“誰敢灌咱們爺酒?” 十阿哥回道:“是三哥的人,八嫂,八哥就交給你了,我先回去了,老九還在外面馬車上躺著呢,我得趕緊把他送回府?!?/br> 八福晉正在忙著拿帕子給八爺擦汗,聽到他的話,就轉了一下頭,“那行吧,你先忙去?!?/br> 十阿哥正準備離開,一眼掃到角落里那兩個倭女,頓時腳步停了下來,他遲疑道:“這不是送給四哥的那兩個女人嗎?怎么會在這里?” 八福晉沒好氣道:“還能怎么樣?自然是人家不愿意要,給退回來了!”她沒說人家是送回來生孩子的,這簡直是打自家爺的臉。 皇室看的是母憑子貴,也是子憑母貴。 八爺從小就吃了母妃身份低的苦,小時候連太監宮女都能糟踐他,所以長大后才一直執著生一個母親身份高的孩子。 這一點八福晉自己隱約有些察覺,但是卻被眼前這份唯美的感情遮住了眼睛,一直不愿意往那方面想。 可惜的是倆人子嗣緣淺,至今沒有消息。 萬歲爺這些年對她有意見,她不是不知道,可爺愿意幫她擋著,她心里只覺得甜蜜,沒有警告到眼前,她就當沒看見,只想這種日子過一日是一日。 沒有哪個女人愿意將自己的丈夫分給別人,嘗試過一生一世一雙人,想要再大方的納新人,對于八福晉來說千難萬難。這種感覺就如同拿一把刀,深深的割著自己的心,傷得自己鮮血淋漓,也傷到對方。 十阿哥怪叫一聲,“莫非是四嫂送回來的?” 四哥家的四嫂一向賢惠,在眾位妯娌當中也是有名的,十阿哥很難想象,四嫂也有犯妒的時候。 八福晉白了他一眼,揮手驅趕他,“是蘇培盛送來的,你說還能是誰?行了行了,趕緊走吧,人家是皇子貴胄怎么能看上倭女!”就連她都覺得收這種女人進府,是臟了府里的清凈。 十阿哥聽到話后往外跑,跑了兩步后又扒著門回頭,“對了,這兩人八嫂要是不要,就送個老九吧,他那院子夠亂了,再添兩個過去也無所謂?!?/br> 他可是深深羨慕八哥跟八嫂的感情,兩人只有彼此,作為皇子來說能做到這一步,已經是千難萬難。 他想將這兩個倭女帶走,也是怕影響八哥和八嫂的感情。 八福晉回頭深深的看了他一眼,又看向旁邊那兩個倭女,隨即露出一個笑容,“老十,嫂子在這里謝過你了,不過這兩個女人是送給你八哥的,還需要他自己處理。這事你就甭管了,放心,我不會誤會他的?!?/br> 至少還有人肯顧忌她的心,這讓八福晉感覺到有些安慰,平時里沒白對老十好。 十阿哥就如同松了一口氣一般,裂嘴一笑,“那就好,八嫂可千萬不要誤會八哥,今日我們都在三哥府上,連四哥也被叫了去。誰知道日本那邊的來使準備了一出舞,那來使大概是看四哥一直冷著臉,就令這兩位舞姬去敬酒,不過四哥沒理,最后也不知道怎么的兩個舞姬手中的酒灑在了四哥身上,四哥就借口換衣服離席了。來使以為自己惹怒了四哥為了表示歉意,就將兩個舞姬送給他,八哥也是好心,派人送去。想來是四哥誤會了,才將兩人又退給八哥?!?/br> 八福晉搖搖頭,“放心我沒誤會你,你趕緊去吧?!?/br> 十阿哥這才輕松的轉頭離開。 長使看向八福晉,“福晉,這兩個人……” 八福晉轉頭看向兩個倭女,臉上露出嫌棄之色,“找個偏僻的院子看著,等爺酒醒后再說?!?/br> 第88章 那些清穿的日子(88) “嗯?”皇帝展開信后看了有些高興, 隨后將信遞給一旁的張廷玉,“愛卿, 你也來看看,朕的四子可是給朕報了一個喜訊, 那互市的新城已經建設妥當?!?/br> 張廷玉雙手接過, 翻開折子后迅速掃了一眼,隨后將皇帝道喜:“恭喜萬歲爺,賀喜萬歲爺, 大清又多了一個大城?!?/br> 這城市在草原上已建立, 對于大清來說可是一件非常具有重大意義的事, 就等于在草原上釘了個釘子。 日后只要這座城市在, 無論如何草原都不能再脫離中原。 皇帝顯然也高興, 不僅為白白得到一座城市, 更加是因為外蒙與中原聯系更深。 又想到四子請他為新城題名, 皇帝來了興趣,便問張廷玉, “關于城名,愛卿可有什么好提議?” 張廷玉當即開口, “萬歲爺英明神武,就算是臣拍馬也趕不及,這外蒙的互市意義重大, 還請萬歲爺來題?!?/br> 皇帝笑得有些得意, 摸了摸胡子, 沉思了一會兒, 才開口:“這座新城靠近車臣汗部,不如就叫克魯倫城?!避嚦己共烤驮诳唆攤惡右粠Х拍?。 張廷玉有些詫異。 原本還以為皇帝會請一些叫做安順、撫順之類的稱呼。 皇帝笑了笑,“怎么樣?這個名字簡單易懂,不論是誰光聽這名字就知道在什么地方?”這個城市原本就是用來坐互市用的,取個漢名或者復雜的名字,讓草原上的人如何能夠理解?還不如隨鄉入俗,依靠地理特點起個通俗的名字。 “萬歲爺英明?!睆埻⒂耖L長一拜。 皇帝志得意滿地摸了摸胡子,隨后道:“旨意愛卿起草好之后,立馬交由內閣派人到克魯倫城宣旨?!?/br> 張廷玉走到皇帝面前,甩了甩袖子跪下,“喳!” 說完這件事,皇帝又繼續方才的話題,“愛卿認為倭人國該打還是不該打?” 二十年前,施瑯率領水師收復臺灣,那時臺灣雖然仍處于鄭家的掌控之中,但鄭成功已經作古,臺灣自然不敵大清兵力,這場戰役毫無懸念,施瑯沒用多長時間就收復了臺灣。 皇帝當時收到消息,自然開心不已,這代表著大清統治的版圖在他手里變得完整。 而就在那時,他收到施瑯得一封奏折,奏折上的內容讓他心動不已。 施瑯提出,趁著大軍現在士氣高漲,干脆一鼓作氣打下日本,免去后顧之憂。 倭寇自明朝起就擾亂東海沿岸,施瑯所說的后顧之憂,就是怕大清開了海禁,倭寇之癬再起,那時候要是攻打日本,肯定不敵大清兵力。 皇帝心動后就召來大臣商量,大臣卻不愿意起兵戈,勸皇帝大清需要修生養息,并不愿意再起戰爭,也是天意正巧碰上葛爾丹叛亂,這件事就放在一旁,隨著施瑯去世,就沒有人再提起過。 前些年,三皇子提起日本銀山,皇帝這念頭又起,沒有哪個皇帝能夠抵擋住開疆辟土的誘惑。 更何況還是座擁有銀山的土地,這完全是一塊寶地。 然而皇帝之前就在大臣那邊碰了壁,深知朝廷大臣肯定會反對,那一個個都貪圖安寧,肯定不愿意再起戰事。 更何況前些年連戰三藩,平叛葛爾丹,多起戰事已經讓大清上下勞累不堪,不管是百姓還是大臣,都渴望安寧。 皇帝這時候提出攻打倭人,肯定又有大批的人勸阻,所以他也沒有提這件事,任由自己三子折騰。 老三和老八在倭人國弄回來大筆的銀子,他不是不知道,只冷眼旁觀。 這回將倭人來使帶回了京城,皇帝更是早就收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