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節
書迷正在閱讀:他的小星辰[甜]、用可愛眩暈你、戾王嗜妻如命、(快穿)如何做一朵美膩的白蓮花、你好,周先生、七十年代旺家小媳婦、劍修娶“妻”、結婚三年我生了個蛋、(綜影視同人)綜配角拯救計劃、攻城掠愛:陸少的蜜戀鮮妻
敏寧感覺到氣氛有些怪異, 不自覺的往旁邊挪了挪。 四爺頭剛往她那湊過去, 敏寧就從他身旁跳開, “爺,這么熱的天,還是別黏在一塊了?!?/br> 四爺當即抿緊了嘴,臉冷了下來。 ……這是酒醒了? 自那回后,四爺許久沒來敏寧院子里,不知道是不是對于自己酒后失言感覺到惱怒還是其他,在家滴酒不沾,在外就算要喝也是淺酌,絕對不會不會超過三杯。 四爺有了警惕,蓋因喝醉酒的事他都記得清清楚楚,管不住嘴,埋在心里的話都說了出來,話多不可怕,可怕的是沒個警惕什么都往外說。 敏寧先是沒察覺到,許久后發現四爺不怎么喝酒才想起這茬,明白這人是惱羞成怒了。 也幸好當時只說了那格格的事,至于那些關于她的,不知道是四爺忘了還是怎么了,自此再沒聽他提過,敏寧也將這事埋在了心里。 別看她現在看似受寵,又是準備她慣用的物件又是允諾讓她生兒子,這些都是四爺張張嘴就能辦到的,不值得一提。 四爺這段時間冷了敏寧,后院女人倒是歡呼,可連著小半個月都沒進后院,這些人也跟著傻眼了。這還不如以前呢,至少半個月能輪上一兩天。 眼見進入七月,換了新房子也比以往涼爽了許多,畢竟現在的房子更高更大,不像皇宮都是前朝時的建筑,再怎么改格局在那。 皇帝剛南巡回來不久就搬到暢春園去了,四爺開始了頻繁出城陪駕的生活。 這一日,安家來人了,敏寧接見后才發現來人是石嬤嬤。 “原本想早些來,可想到貝勒府搬來才沒多久,怕打擾到,特意等到這個時候過來?!笔瘚邒甙菀娺^敏寧后說。 敏寧見不是父親兄弟,渴望的眼神熄滅,不過看到石嬤嬤還是高興的。 石嬤嬤是來送嫁妝的,銀票一共三萬兩,還有原先敏寧在家時置辦的莊子,安父又購置了千余畝良田一同陪了過來。 “家里幾個都是大老爺們不適合上門,你嫂子還沒嫁進來,不然就該是她來走這一趟了?!碑吘共皇钦浽兰?,還輪不到安家上門。 石嬤嬤說著小心的看了她的臉色,“還有一件事得和你說,大人要續弦了,是佐領保的媒,定在十一月,你要是能出來,就來吃個酒吧!” 敏寧的笑容凝住,沉聲問:“是什么時候的事?” “有一段時間了,三月份放定,當時你還在宮里沒法給你傳消息?!?/br> 敏寧想起那段時間正是小阿哥夭折,四爺心情不好,整個阿哥所氣氛都很壓抑,她也沒顧的托人往外傳消息。她的心情有些低落,原本她以為安父是因為守著她額娘才一直單身,如今看來是想多了,也是,這個年代哪個找到為妻守節的鰥夫? 為了一塊貞節牌坊守著的寡婦倒是數不勝數。 沒再找不過是沒那個條件。 也對,就連皇子死了福晉,都會盡快再娶一個回來,像直郡王對大福晉表現的那么深情,人死后不也沒耽誤娶繼福晉嗎? 想到剛回來時,安家的窘迫。敏寧眼神中閃過一絲明悟,以前能守著,大概是因為要養兩個兒子,沒人看上這個條件,得幫著養前頭生的兒子。如今富裕了,大兒子也快成家了,還有個女兒是皇子的格格,這門婚事自然成了一塊香餑餑。 這也算是給她上了一課,可能安父這么急著將嫁妝送過來,未必沒有將她的私產和家里的分開的原因。畢竟家里眼看就要進新人,兒子也要娶媳婦,這要是再給出嫁的女兒送大筆銀子,家里還不得鬧翻天。 說到底安父雖然寵敏寧,可傳宗接代的還是兒子。 當兒子的利益和女兒的利益起沖突時,自然是以兒子為先。 敏寧到沒太失望,畢竟給了她這么多現銀,大概家里這些年掙的老底都給她了。 她最多只是心里不舒服,隨即又灑然一笑,也是太入戲了,真當這身體的父母是自己的。她的父母遠在幾百年的未來,大概是是獨生子女獨慣了,才沒習慣將屬于自己的東西分給兄弟。 反過來一想,這大概是千百年來生長在這片土地上父母的慣有思想,總希望爭氣的孩子能拉不爭氣的一把。 安父到底寵愛她這個女兒,將家里的積蓄全都給了她,只留下皂廠讓兒子繼承家業。 不過他忘了,皂廠是出于她手,說到底有她一份,雖然她不一定真要,但不代表安父能幫她隨意下決定。 敏寧嘆了口氣,經過這回她知道和家人的關系再也回不到從前了,這種在這個時代看起來很正常的事,總歸讓她心里對家人起了嫌隙,也讓她明白什么是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家人成了娘家人,自己也成了外人。 “行了,到時候把帖子送過來,我會求福晉讓我去一趟?!?/br> 石嬤嬤辦完了事,沒多待就離去了。敏寧將她送到門外,看著她走遠,一回頭看見碧影站在桌前,“格格?” 敏寧一臉若無其事,“將銀子收起來吧,以后可就指望這些過日子了?!?/br> 目前最緊要的是去派人接收私產,總不能就這么放著,敏寧想起四爺曾經給過她一批人,如今好像在管理煤窯子,對了,那煤球的生意怎么樣了?她好像都把這事給忘了。 南城,一處大雜院,里面住著的都是貧窮人家,因為窮,一個大院里擠了好幾戶,平日里小摩擦不斷。 這一日,大雜院一位名叫老張頭的住戶,扛著一個怪模怪樣的東西,剛進院子就被對門正準備洗菜的李寡婦叫住。 “哎喲,張大哥,你這是扛的什么東西呀?”李寡婦是附近有名的大嘴巴,她看到什么狗屁叨叨的事兒,肯定沒多久就能傳遍整個胡同。不過她兒子是個秀才老爺,也沒人敢去找她晦氣。 老張頭扛著爐子到門口,放地上后才得空回她的話,“她李嬸,做飯呢?這不,我閨女覺得我一個人做飯不方便,讓女婿給我送了個爐子來。這爐子方便,可以整天整夜不斷火,晚上也能有口熱水喝。我女兒也給我算了一筆賬,這比燒柴燒煤要便宜多了,以后也不用擠在那個大廚房里了?!?/br> 大廚房被分給好幾家用,偶爾你丟幾塊柴我丟幾勺鹽都能引起吵鬧。 老張頭一個人做飯也不容易,灶臺都緊人口多的人家用,他餓了,時常扒口冷飯對付一下。 老張頭的女兒自然心疼老父,這回市場上出了個煤爐,一咬牙熬了一個月下狠勁做繡活,買了個爐子、鍋具和水壺又買了一百個煤球,一共也就花一百文錢。 煤球倒是不貴,貴的是煤爐,外面包了層鐵皮,這價格自然高一些。 好在也就貴這一次,一個爐子可以用上許多年了。 正說著,后面老張頭的女婿推著個車子過來,車上板上整整齊齊地堆著煤球。 女婿幫著將煤球卸到屋里,然后幫著生了火,燒了水。 做這些的時候,李寡婦就一直眼盯著這邊,見對方燒水,做飯,只要一個小小的爐子就能搞定,眼神熠熠放光。 她算是看出這個小小如此的好處了,等冬日,水壺坐上,也能時時用上熱水,兒子喝口水,也不用刷鍋另起灶了。 李寡婦湊了過去,問老張頭,“我說張哥,你這一個爐子給多少錢?這燒的是煤貴不貴?” 老張頭張開缺了門牙的嘴巴說,“爐子貴點,要五十文呢,這煤球倒是不貴,一文錢可以買五塊,我聽人家說,做一頓飯人少,一塊煤球就夠了,聽說這煤球也能自己做,煤渣和點黃泥就能做出來。我打算以后有時間就到煤窯子那邊撿點煤回來,以后煤球自己做?!?/br> 李寡婦一聽,這五十文是有點小貴,但也不是買不起,這燒熱水的柴禾錢,跟燒煤球差不多了,但是這煤球可以燒很長時間,算一算比燒柴劃算多了。 這比賬,李寡婦還是會算的,這樣想著,她臉上帶上笑容,“我說張哥,你這爐子從哪買的?meimei我也去買一個?!?/br> 老張頭當即說,“不遠,就在天橋那塊,隨便找個人問問就問出來了。你要是買煤球一下子買的多,人家會幫你送回來?!?/br> 李寡婦當即道了謝,她準備下午找幾個姐妹一起去,到時候也能多砍些價下來。 下午,李寡婦就叫了幾個平日里說的上話的人,這幾個都是附近幾個胡同最能八卦的,平日里李寡婦就與她們交流小道消息。 四個人邊說邊笑熱熱鬧鬧的往天橋那邊走。 王嫂子說隔壁的孫屠夫賭輸了銀子,賭紅蘿眼,先是賣大女這回輪到賣小女了,今兒一早賭場上門,他揪著老婆在街上打,那老婆被打的頭破也不肯松手。 另幾個人說了一聲造孽,也沒問最后怎么樣了?無非是一個結果。 李寡婦爽利的說,“要是我遇見這種男人直接抱著女兒和離,那孫屠夫的老婆也是個沒用的,遇見這種事就知道哭!”她年輕的時候性子就好強,后來死了丈夫,和要搶她家田產的夫家人鬧翻了,直接將田產一賣進京供兒子讀書。如今兒子考了秀才,又在一戶大人家做賬房,一個月能有五兩銀子。 她兒子想要搬離大院子她都舍不得花那個錢,錢都存起來,打算等考舉的時候讓兒子搬到宣武門那塊,那里學子多,兒子也可以和同窗好好交流。 天橋距離南城,走了大概一個時辰也就到了,到了地李寡婦原還想問人,沒想到老遠就看見有人挑著挑子走過來,挑子上都是黑黝黝的煤球。 “咦,那不是以前上門賣柴的擔子秦嗎?怎么改行當了?”王嫂子看到一個非常眼熟的人,提高嗓音怪叫一聲。 那擔子秦聽到自己的名字,抬頭循聲看過來,這一看就看見了王嫂子幾人。 “幾位大姐,你們也是過來買煤爐?” “我們是來看看,不一定買。你這是不賣柴了?那以后我要買柴找誰去買?”王嫂子有些關心地問。 賣柴的都有固定的地盤,負責她們那幾個胡同的就是擔子秦,他不送,以后找誰買柴去? “放心,你那塊被我們頭接管了,以后我就改賣煤球了,煤球比柴耐燒多了,我多跑幾趟,比以前賣柴賺的還多,現在城東那塊大多數都改燒煤爐子?!彼蛩銙晷╁X再做個壓煤球的模具,以后到沒有在那邊買煤渣子自己壓煤球,到時自產自銷能賺更多。 李寡婦一聽,當即對其他人道:“你看我說的對吧,這燒煤爐子可比燒灶臺方便多了,我打算買一個,你們要不也買,一起買到時候讓店家便宜些?!?/br> 一旁的擔子秦開口,“是啊,以后改燒煤球的話,我給保證你們送煤球和這里一個價?!?/br> 擔子秦的話一說,立即讓其他幾個頗為心動。幾個人商量了一下,還是決定先去問問,要是能把價講下來就買。 擔子秦給她們指了地方,李寡婦幾人忙趕了過去。 賣煤球的鋪子就在打鐵鋪旁,打鐵鋪賣爐子,旁邊賣煤球。 鋪子里不時有人進去看看,也有人扛著爐子離開,李寡婦幾個進了打鐵鋪,像模像樣的圍著地上的幾個爐子看,然后豎著耳朵聽店家的講解。 知道怎么用這爐子后,幾個婦人圍住了老板,讓他把價格降下來。 費了一番口舌后,老板同意降三文錢,另外每人送十個煤球。 這算一算,一個爐子相當于便宜了五文錢,幾個人都覺得劃算,便定下來。各買一個爐子,其他如水壺、煮飯鍋、炒菜鍋等等,幾個節儉習慣的婦人決定將自己家灶上那口大鍋拿來熔了。 買的東西不少,最后打鐵鋪老板還讓徒弟駕著車將她們送回大院。 傍晚李寡婦的兒子鄭鈞回來,就見李寡婦就喜滋滋的拿水壺給他倒了一杯水,“兒子,喝水?!?/br> 鄭鈞哭笑不得的看著桌上還是guntang的熱水,說了一句,“多謝娘,我等等再喝。娘今日是遇見什么高興事了?”感覺整個人都散發著喜氣。 李寡婦一聽,就神神秘秘的拉著鄭鈞往門口的小隔間走,指著剛搭出來的幾塊木板自豪的說,“兒子,娘今天去買了個煤爐回來,以后你晚上也可以喝到熱水了,明天娘去買幾個骨頭棒子回來,熬了湯給你補補?!闭f著自豪的的看著他。 鄭鈞一看到爐子有些驚訝,因為他所在的賬房就有一個這樣的爐子,聽說和主家還有些關系。 看到娘這么高興的樣子,鄭鈞有些自責,既然知道這爐子的好處,他怎么就沒想過給老娘買一個,這樣也不用一個人忙得分身乏術,又是燒火又是炒菜。 鄭鈞將這件事一說,李寡婦慈愛的摸了摸他的頭發,一反往日的強勢,“傻兒子,娘在家也沒事,做個飯還能累著?你只要用心的做你的差事就行?!眱鹤影滋煲鲑~房晚上看書已經很勞累了,能將她這個娘放在心上,李寡婦很高興。 像李寡婦開始棄煤灶改用爐子在京城只是個縮影,雖然沒有宣傳,不過老百姓卻聰明的發現,使用煤爐比以往買柴節省了許多。 京城生活成本高,為節省生活開支,老百姓是絞盡腦汁能省就省,煤爐和煤球沒有在富人家受到關注,反而迎來普通人家的歡迎。 這也符合當初敏寧給的定位,低價傾銷煤球,先讓煤價格下來或是低價出售煤渣,讓老百姓習慣改用煤球。 就連一些小飯館也用起煤爐,因為可以不用熄火,炒菜方便,還節省一個看火的人,受到廣泛歡迎。 鄭鈞做賬房的地方是崇文門附近的一處商鋪,這里是商鋪多,所以找賬房先生的也比較多。 不過鄭鈞的主家不是商人,具體來歷他也不清楚,只知道來歷挺大。 能找到這份差事還是靠在書院老師的推薦,老師當時還交代過他,讓他好好干以后會有一個好前程。 鄭鈞記得當時老師鄭重的表情,所以對于這份差事很珍惜。 鄭鈞走進商鋪后沒有停直接往后門去,跨過后門就是一道走廊,左轉到底就是這間鋪子的賬房。今日他來的還算早,賬房也只到了一位老先生,和那位賬房先生打了個招呼,鄭鈞就在自己位置上坐下。 他才剛來沒幾個月,手中的賬本都是流水賬,而他的工作就是將賬本上的賬謄抄下來,總結再交給老賬房校對,等年底一起呈給管事。 雖然在商鋪做賬房,但實際上他們負責的不只是眼下這個商鋪,還有京師八個莊子的賬目,京郊和江南那一帶的田租以及覆蓋整個京師的商鋪等等。 這些賬東一榔頭西一榔頭,對起來十分不方便,所以鄭鈞來了幾個月都在熟悉賬目。 不知道過去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