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節
所有人都以為周頤會像分配邊貿名額那般來分配海貿名額,去不曾想,招商會甫一開始,周頤就拋下了一個重磅炸彈,所有人,只要有意愿都可以參與海貿,沒有名額限制。 商業部會組建朝廷海貿隊,有意海貿但本身又無多少本錢的可以加入朝廷海貿隊,聽從商業部統一差遣,允許其成員進行少量的交易。當然加入朝廷海貿隊以后,并不會強制人一直待在里面,若因為出海掙到了錢,有意以后再自己組建商隊的,可以隨時退出。 而除了朝廷海貿隊以外,任何人都可以組建自己的商隊,但組建自己商隊的,就必須向商業部繳納金銀,用土地也可以抵扣金銀,說白了,就是拿錢買名額,用周頤的話說,這叫準入費。而且此名額只有兩年時效,兩年過后,想要繼續做,就必須重新再掏錢。而且商業部還根據商隊的大小,出貨量的多少,將商隊分為了甲乙丙丁四等。至于甲乙丙丁隊是怎么劃分的,商業部給每個來參加招商會的人都下發了小冊子,里面有詳細的介紹。 稅收依照商業部制定的商稅政策。 這消息一出,所有來參見海貿招商會的人都沸騰了,他們沒想到周頤會不限制名額,也就是說,只要拿得出錢,就可以得到出海允許,對于那些世家來說,之前他們還疑神疑鬼,擔心周頤會針對他們,現在看來,這可真是杞人憂天了,而對于其他有意海貿的人來說,則是大大的松了一口氣,不同和這些世家爭搶名額,實在是太好了。 雖然那個勞什子準入費相對來說有些高,但周頤也貼心的劃分了四個等級,拿不出甲乙等準入費,組建不了大商隊,還有丙丁嘛,小商隊的準入費并不是太高。 如此一來,便照顧到了所有人,給了所有人機會,雖然小商隊或是加入朝廷海貿隊的個人肯定沒有大商隊出海一次賺的多,但至少給了他們希望。 這里面,周頤出的政策里,有一條很有意思,就是可以拿土地來當準入費,而且按照換算價格,比金銀還稍微值當一些。 這一下子,就讓那些世族心里有些嘀咕了,這是什么意思,周頤搞這出又是想干什么。 有人一拍大腿:“這還有什么不明白的,那小賊在開商貿之前,就有意改革田稅,最終沒有讓他得逞,現在可不是機會來了,咱們把土地獻出去,他不是想干什么就可以干什么了?賊啊,這小子真賊!他這是用的迂回之計??!” “但是現在看來,種地確實沒有商貿賺錢快,而且若是海貿弄好了,以后只怕收租更難了,要不,咱們就用一部分土地當那個準入費?”有人遲疑說道。 “不,土地擺在那兒,雖然現在不能像以前一樣,收那么高的租,但至少穩當,民以食為天,就算商貿再風風火火,大家總要吃飯吧,圈這些土地費了家族多少心力,怎可如此輕易的交出去,咱們還是用銀子吧?!?/br> 由于這次并不限制名額,所以并不需要當場就確定,周頤貼心的將各種政策細細的講完后,給他們分發了小冊子,然后讓他們自己回去想清楚,第一次出海就在兩個月后,只要在這之前到商業部完善手續,組建好商隊,就可以在兩個月后跟著朝廷海貿隊一起出海。 在招商會結束的時候,周頤還提高聲音打了個廣告:船,地圖,望遠鏡……等等航海會用到的一系列東西,若大家需要,都可以到商業書院研究院進行洽談購買。 沒錯,就是商業書院研究院,周頤就是要趁此機會打出研究院的名氣,讓研究院走向產業化,也讓世人明白,這世間除了之乎者也,其他學問同樣也能創造價值。金錢總是最直觀的誘因,當人們意識到,原來之前他們認為的那些奇巧yin技,那些鬼畫符竟然能帶來名利雙收時,他們才會放下心中的成見,安下心來學習這些新東西,而不是死守著念書考科舉的唯一一條路。 商業書院里面現在已經在嘗試給學生們解放思想,只有這樣思想開闊的人源源不斷的出現,他才不會孤單,不會讓他的政令如曇花一現,身死道消。 這 一消息在開招商會的當天,也被大越時報詳細刊登了出來。這下,刺激的原來覺得自己實力不夠,根本就拿不到名額的人也動了心思。 所有人都興奮異常,而在這一群人中,還有像大壯這樣的嫩頭青,他們啥都不考慮,只是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卻沒想到周頤當真為他們想了一條出路。 招商會的時候,大壯被遠遠的擠在了后面,他本來還擔心聽不清周頤的話,可不曾想到,不知道周大人是怎么做到的,偌大的會場,密密麻麻的人,偏偏周大人的聲音就能壓過會場里所有人的討論聲,無比清晰的飄蕩在會場。 大狀在招商會一結束后,就興沖沖的去商業部制定的地點報了名,說要加入朝廷海貿隊,大壯一開始還有些忐忑,怕被看不上。 但商業部只是查了查他的路引,確定沒有問題后,鄭重的問了他問題:“海貿很危險,你是否確定加入?” 大壯想到自己就算不去拼一把,說不定某天也會消失在無邊際的海上,既然如此,為什么不去搏一把 大壯一咬牙:“我確定?!?/br> 見他決意加入,工作人員就將他登記在冊了,然后還細細的告知了他需要注意的事情,更想不到的時候,商業部還給他們這樣的人專門安排了住處,聽說等統計好人后,還會安排人來給他們上課,讓他們在海貿中能最大可能的安全返航。 朝廷海貿隊不過短短幾天的時間,就有上千人報名,前景一片大好。 而私人組建商業隊這邊,也在緊鑼密鼓的籌備著,許多小商人都是登記的丙丁級別的商隊,這里面的原因,有可能是覺得甲乙兩等準入費太貴,也可能是持觀望態度,畢竟海貿已經禁了很多年,大洋對岸到底是個什么情況,大家也不清楚,等跑過一趟,確定了情況擴大商隊也不遲。 但對于世家來說,他們大部分都買了甲等,這種等級不限商隊的大小和出貨量。這些人想著出海一趟差不多就是半年,若不多交易一點兒,怎么劃算。 這些商業部并不多加限制,完全隨他們的意愿。 但周頤說的可以用田地抵準入費的事情,卻很少有人這么做,雖說現在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樣盤剝佃戶,但穩穩當當的每年都會有進益,他們就算躺著每年也能糧滿倉,這是他他們的根本,他們又怎會輕易交出去。 周頤得知此況,也只是不在意的笑笑,以后有的是讓他們哭著喊著脫手的時候。 那些人還認為周頤肯定會因為此事慪氣不已,以鐘離家為代表,在家族集會上,老七還解氣的說道:“看他還怎么猖狂,難道咱們吃了一次虧還不夠,還上趕著去吃第二次虧把誰當傻子呢,這天底下莫非就他一個聰明人不成?” “可不是?!彼脑挼玫搅舜蟛咳说馁澩?。 可算是讓周頤吃了一癟了,也算是稍微報了他們心底那點兒憤慨之情。 不過老二提出了疑問:“我不明白的是,如果周頤真的想要將這些土地從我們手里拿過去的話,為什么不直接規定說只能用土地換準入費呢?這樣豈不是簡單?” “嗤”話音剛落,老七立刻嗤笑一聲:“他敢嗎?他再厲害,也不可能這么明目張膽的從我們手里奪食吧,一個家族他不怕,若是所有人聯合起來,只怕到時候他連死都無葬身之地,我倒覺得他只是一個試探,現在看到這樣的情況,也明白大家都不是好糊弄的,以后就不會也不敢打我們手里土地的主意了!” “是嗎?原來是這樣?!崩隙牭搅诉@樣的回答,覺得還挺有道理的,但仔細一想,又好像有什么不對的地方,但他也未深究,也許是他多想了吧,便將話題一岔,又說到了其他的地方:“咱們可以組建自己的商隊,但這稅收的實在是太重了,我去了解了一下商稅,粗略一算,咱們出海一趟,差不多要交兩成的收益作為稅給朝廷,這不是讓我們冒著偌大的風險給朝廷掙錢嗎?族長,咱們當真就這樣如實的交稅?” 鐘離族長瞇了瞇眼:“這可不是咱們一家的事,不用著急,會有許多人與我們共進退的,要知道,他們都是勛貴之家,都是為朝廷立過汗馬功勞的,既然以前田地可以不用交稅,這商稅自然也沒道理交。咱家雖久不在朝廷,但也至少被開國皇帝賜了侯的爵位,也是給皇室進獻了大量的財寶才換來的,咱們自然也可以和那些勛貴一樣?!?/br> “可,若是周頤強行收稅怎么辦,畢竟皇上也不會容忍這樣的事情發生,到時候他肯定會大力支持周頤……”鐘離老二還是有些擔心道。 鐘離族長呵一聲:“老二啊,你還是太年輕了,你以為皇帝當真就能只手遮天嗎,不,他是與朝臣,與我們這些世家共治天下,不然你以為皇帝不知道土地兼并后,對大越的危害?他知道,只不過……他不敢動而已!” 鐘離族長一席話,徹底讓鐘離族人放下了心。 同一時間,其他家族也在說著同樣的話。 不過,這些話他們剛說完沒多久,就被擺在了周頤的案頭,周頤看了看,差點笑出了聲,他可真是低估了這些世家的貪婪,以前不交田稅就罷了,現在竟然還異想天開的不交商稅! 周頤嘴角掛著淡笑,眼里卻閃著興奮的光,雙手捏在一起,一用力,響骨據噼里啪啦作響,轉了轉頭:“那就來吧,讓我瞧瞧是你們的能量大,還是我的槍快!” 這時,書房的門突然被敲響:“相公,夜已經深了,你還不休息嗎?” 周頤立刻咳一聲,站起來開了門:“應茹,你肚子這般大了,夜又深了,當心身子?!?/br> 李應茹拉住周頤的手:“我見天色這么晚了,你還在書房,怕你肚子餓了,給你弄了宵夜,相公,你還要很久嗎?” 周頤忙扶著李應茹的腰:“沒事了,我也正準備回房,走吧?!痹律?,周頤攙著李應茹慢慢的走著,看著她的肚子像吹氣球般在這幾個月眼見的鼓了起來,走在旁邊都覺得心驚膽戰的:“我看著你的肚子就覺得心都要跳出來了,你以后可別自個兒一個人再摸黑溜達了” 青兒在后邊撇了撇嘴,忍不住道:“姑爺,你這話說的,合著我們幾個都不是人不成?” 周頤一回頭,才發現原來青兒帶著幾個丫鬟也跟在李應茹后邊呢,不過她們剛剛隔著李應茹有一段距離,周頤又一心只看著李應茹,就沒發現。 周頤窘迫的摸了摸鼻子:“抱歉,沒注意”。 李應茹的眼睛彎成了月牙,對著青兒道:“這天都黑了,你們又不出聲,相公怎會知道你們跟在后面?!?/br> 青兒不可置信的看了眼自己和其他幾個丫鬟手里的燈籠,還有天上那一輪大明月,這都看不見,姑爺又不是瞎子。 不過看著小姐這般高興,也只撇了撇嘴,復又高興了起來,畢竟姑爺眼里只有小姐一人,這都是他們小姐的福分??! 周頤第二天一早就去見了崇正帝,言明現在商貿已經發展到了一定的程度,必須要嚴格規制偷稅逃稅漏稅之行為,輕則罰款,進則剝奪行商資格,視情況判定牢獄,若實在太嚴重,直接掉、砍腦袋! 這把崇正帝都吃了一驚,覺得這處罰實在太嚴重了一些。 周頤卻有不同的看法:“農民若交不上稅,輕則體罰,重則充邊,刑罰何其嚴重,而且他們還不是主觀上不想交,而是確確實實交不上,既然如此,那么行商的人為什么就要例外,故意逃稅,主觀貪婪,此風更不可長?!?/br> 崇正帝定定的望著周頤,“你可知此舉的后果?” “臣知道,臣愿意做陛下您手里最鋒利的刀!”周頤重重伏下。 崇正帝一把將周頤扶起來,將手搭在周頤的手上:“萬事小心?!?/br> 周頤重重的點頭。 這次周頤拜別崇正帝后,崇正帝望著周頤離去的方向,站了很久很久…… 周頤想要辦一件事,那效率總是很快的,沒過幾天,大越時報上就刊登了商業部新的稅收懲罰制度,并迅速入刑。 一時間,各大家族都紛紛嘀咕:這是朝廷聽到什么風聲了?怎么他們前腳才剛剛說完,商業部后腳就出了這個規定。不會是專門來針對他們的吧? 有人擔心,有人去不以為意:“我到要看看他是不是真的敢讓我坐牢!” 但這件事情并沒有持續多久,因為商業書院研究院共開售賣航海用品了,大到船只,小到一個望遠鏡,種類繁多,很多人們不知到是什么的東西在此時被推了出來。 第165章 出海前 無數的稀奇玩意兒,人們聞所未聞,但研究院的人出來解說后,人們發現這些東西若真如所說的那樣,那確實在海貿上用得上。 這些東西不算便宜,但能自己組建商隊的,也沒幾個缺這這些錢,為了買個心安,大部分都買了。 研究院一直是靠周頤自己在支撐,不像大越時報,火銃基地雖然實際上是他在掌控,但還是掛在朝廷的名下,若有一天皇帝興起了,要拿回這些產業的控制權,只要周頤沒造反的心思,那他就得乖乖還回去。 而商業書院不一樣,朝臣們包括崇正帝都沒有意識到這書院與別的書院有何別的本質區別,就算是為了培養商業人才而開設的,在他們眼里也就那么回事,這樣一個無關緊要的商業書院他們自然是看不上的,所以商業書院才是和下灣村的作坊一樣,是他真正的自己的產業。 研究院里雖然成果喜人,但一直是靠周頤在喂養,現在可算是賺了第一桶金了。研究院才是真正會下金蛋的母雞,可以預見只要他的政令不息,以后研究院會為他帶來多么可觀的財富。 崇正二十七年九月初十,大越時報公開宣揚京海港建成,屆時由商業書院研究院制造的大越號船將下水。 很多人聽了都不以為然,覺得船還不是就那么回事,甚至在大越沒開海禁之前,許多家族還專門從事造船行業。 但當看到這艘名為大越號的船只后,大家才知道自己之前想的有多么天真,那個黑森森的泛著冷光的無比巨大的家伙當真是船?是用什么材質造的?人站在其面前竟然會生出望而生畏的感覺。 這時候被研究院的人又出來吆喝了:“這是研究院眾位大師們歷經大半年的嘔心瀝血之作,大家可以看到,它體積無比龐大,無比堅固,水火不侵,走過路過不要錯過,大家都來買呀,為了各位著想,我們研究院還有小型,中型船號供各位選擇。一條在海上,無論歷經怎樣的風雨,都不會散架的船有多重要相信大家也應該清楚吧!”這人說完,便一臉笑意的站在原地。 自從在大越時報上打了廣告后,專門趕到京海港來看這大越號船的人便絡繹不絕,看過的人無比驚嘆,為它龐大的體積,森嚴的氣勢所折服??诳谙鄠?,這幾天來看的人更多了。 被周頤任命為研究院的產品推廣員一臉笑瞇瞇的看著這些人,知道今天又會收到不少的訂單了。 一開始還有些不在意的人看了這條船后,都動了心思,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海上風險大,買了這船,至少心里也會安穩一些,至于這船會不會沒這么大的實際效果,他們還是沒怎么懷疑的,畢竟商業書院在周頤名下,周頤這個人吧,雖然做得有些事讓人格外冒火,但至少從沒說過大話空話,再說他自己這么鼓吹海貿,若這船質量不堪一擊,在海上出了什么意外,這不是給他自己找不自在嗎。 京海港這邊已經建了研究院造船處,商業部也迅速在這里開了分部,而且這個分部比其他任何地方的分部配備都要高許多。 有意向購船的人想買也很簡單,只要到造船處去談購買事宜即可,不過一問價錢,所有人都搓了搓牙花,周頤這個死要錢的,果然還是改不了本性啊,這是拿他們當冤大頭呢! 正巧這時候,其他地方也陸陸續續出現了賣船的消息,都是以前的造船世家,其實在之前,朝廷剛剛放出有意開放海貿的消息,京海港還在建的時候,就有想的長遠的人惦記著造船這一塊了,千方百計想拿到京海港的地皮,準備大干一場。 這些周頤統統準了,當然這里即將成為港口,地皮費自然是不便宜的,連這些造船世家掏錢的時候都覺得無比rou疼。 當開海貿的時間確定,這些人差點就載歌載舞了,他們投資了這么多,就怕海貿又出個什么意外,還好,還好,只要開海貿,這船總是賣的出去的,誰知還沒等他們高興多久呢,商業書院就直接在這里建了造船處,雖然很不想承認,但不得不說,他們造的船和研究院造船處的出品光從氣勢上看就輸了一大截。 這幾家造船的立刻就惶惶然了,東西的好壞,是可以看到感受到的,有了造船處的金玉在前,那些意欲組建商隊的人又怎會看得起他們造的船? 不過還沒等他們急多久呢,那邊造船處直接就解決他們的難題,娘哎,造船處那些船的價格同等級的相比,都要貴六成。 幾個造船世家立刻大大松了一口氣,都在心里說周頤這周扒皮,真當買船的人是傻子??! 于是松下了一口氣的同時,便趕緊推出自己家的船。 一時間,臨近港口的地方無比熱鬧。 京海臨近元平府,元平府到京城走官道直道的話,只要大半天的時間,由于京海港的建成,將元平府和京城更加緊密的聯系了起來,每天都無數人往返在兩個城市之間。 而京海港不過開港一月有余,便以rou眼可見的繁華起來,自然讓本就繁榮的元平府更加熱鬧了。 為了方便管理,周頤規定暫時的出港處只有這一個,其他的港口還在選址。 一月的時間過去,周頤在統計造船處買家的時候,發現世家那里,只有三成左右的人買了造船處的船只,而其他商人,卻差不多將近八成的人選擇了造船處。 周頤看著這一份數據,手指輕輕點了點 嘴角帶著微微的淡笑。這些世家,還是不太“相信”他??! 而在周頤這份數據的時候,四皇子也在崇正帝面前上他的眼藥:“父皇,周大人是不是做的有些過分了,他是堂堂的朝廷命官,怎么與民爭利,讓那個什么研究院直接造船賣,甚至售價還如此之高。而且書院是干什么的?那是教書育人的地方,卻被周大人弄得如此充滿銅臭味,那商業書院能交出什么樣的學生?” 四皇子不斷的在心里給自己提勁,終于才面不改色的說完了這一段話,他看著崇正帝始終面無表情的樣子,不禁在心里只打鼓。 崇正帝冷著眼將四皇子上下大量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