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節
太醫的神色慎重起來。 福娘自然是依了。 旁邊的朱高熙,以及朱瞻元、朱瞻亨、朱瞻利、朱瞻貞父子五人聽得福娘和太醫的對話,也是面面相視。這臉上的神色, 同樣是慎重起來。 朱高熙是擔憂,妻子和腹中的胎兒。 這真是萬一…… 對于朱高熙而言,孩子舍了也便是舍了, 只要妻子平平安安的。畢竟, 朱高熙再是喜愛了孩子,其實,他和妻子福娘膝下已經有了四個孩子, 只要他和妻子身體健康著,將來總還會有孩子的。 只是,朱高熙當然不會講出來他的心底話。 他就是坐那兒,仔細的盯著太醫。等待著太醫給了結論。 至于旁邊的四位皇孫,朱瞻元也是聽出來了一些問題。所以,他安靜的坐著,與他爹一樣的表情,都是仔細的盯著太醫的神色,盯著太醫的一舉一動。 朱瞻亨是怕他大哥的,這會兒,他也是老實了下來。就學了大哥的模樣坐著。 至于朱瞻利他是一直是安排的美少年,他就是安靜的坐那兒。唯朱瞻貞小盆友是湊在三哥身旁坐著,一會兒,望了親娘和太醫,一會兒又望了親爹和大哥。他的小腦袋啊,轉來轉去的,就沒個安生的。 太醫再度依了脈后。 這一回,神情是非常認真的。好半晌后,太醫是拱手一禮,回道:“這一胎,大皇子妃可能需要好好的養著。當然,適當的活動,還是非常需要的?!?/br> “臣給大皇子妃開了安胎的藥方子,大皇子妃先喝上三天。三天后,臣再給大皇子妃請平安脈,再時候,再換了藥方子?!?/br> 太醫吩咐了同來的藥童,然后,提筆寫了藥方子。 藥方子也是些溫和的滋補之物。 瞧得出來,福娘的這一胎是需要補一補的。 “太醫,我娘這一胎需要服用安胎藥的原由,太醫可清楚?”朱瞻元在太醫寫了藥方子之后,問了這么一話道。 太醫回道:“回大皇孫殿下的話,大皇子妃腹中的皇嗣是娘胎里有些胎弱的毛病。只是小癥,好好養著,孕期不多思多想,心態保持平和就是無礙?!?/br> 太醫這般講了。 朱瞻元聽后,就是點了點頭。 福娘聽了太醫的話,卻是臉紅了。 她萬萬想不到,太醫居然讓她保持平和的心態。話說,她有偏激嗎? 不管了,既然太醫這般講,福娘也就是應承了。只是,在太醫離開前,福娘還是請太醫在元晸殿,她和夫君住的屋中是仔細的查看了一回。 確定沒什么問題了。 真是她自個兒引起的胎弱之癥,福娘才算是給了太醫的賞賜,讓宮人送了太醫離開。 太醫走了。 元熙殿內,卻是歡聲笑語。 朱高熙這時候也高興了起來。畢竟,太醫也是講了,妻子和胎兒都是無礙。只要妻子多靜靜修養著,今個兒的下半年十月或是冬月時,他就又要添了一個孩子。 又要當爹的朱高熙自然是高興的。 朱瞻元領著三個弟弟,就是給爹娘道了喜。 朱高熙高興著,給四個兒子一個賞了一個大紅包。當然,元熙殿內的所有宮人們,一起是得了朱高熙的賞賜。同時,朱高熙還表示,待大皇子妃平安誔下皇嗣后,人人還有賞賜。 一時間,元熙殿內侍候的宮人們,也是著實的跟著高興一回。 “這喜訊還得差人去給父皇、母后稟報了消息?!?/br> 福娘對夫君朱高熙提醒了話道。 “這是應當的。這是應當的?!?/br> 朱高熙是喚了他的貼身太監曹勤,讓其安排了小內侍,去了坤寧宮報喜。 不肖多時。 坤寧宮,本是用了晚膳,帝后二人正談話時。 元熙殿的小內侍就來求見,并說明了大皇子妃懷孕的喜訊。帝后非常高興,徐皇后當場就讓徐嬤嬤先到元熙殿送了賞賜。 “老大媳婦是個好的,這嫁進皇家這些年來,給高熙就添了四個兒子,給咱們添了四個嫡出的皇孫。瞧瞧,今年又要添一個孩子了?!?/br> 徐皇后是笑得開心。 永和帝心情也不錯。 對于帝王而言,他當然是盼著他的子嗣越來越多,這兒孫越多,說明了枝繁葉茂嘛?;始也蝗别B了皇嗣的那點子祿米,肯定是盼著后代開枝散葉,承繼香火的。 “依著梓橦你的意思,就加賞了高熙媳婦?!?/br> 永和帝也是表了態度,于是,徐皇后給到了元熙殿的賞賜,那是特別的加厚了三成。 這等消息,在宮里可是瞞不了人的。 哪怕是夕食后呢。 這元晸殿、元孜殿,還有后宮里的嬪妃們,全是得知了這個消息。 東六宮。 景仁宮。德妃李順姬的寢宮。 德妃出身大周朝東面的藩國高麗,她是高麗的宗女出身??梢哉f,她就是高麗獻給永和帝的和好像征。 當然,高麗一個小國,自然是侍大國為重中之重。 德妃雖然有心理準備,她被大國皇帝納為了后妃,肯定是要防上了一防??蛇@實際的情況,還是讓德妃心頭一涼。 德妃李順姬在大周朝的后宮中,地位不算低。畢竟,她頭上就一位國母徐皇后管著。其它的后妃,至多與她平級,又或者比她的份位還低。 真正讓德妃心涼,且是想拉攏了大皇子妃張氏的原由。其實,不止一個原因。而是兩個原因。其一,就是德妃讓永和帝給賜下了避子湯。一個后妃,沒有子嗣,再是有了妃位的品級,又是如何呢? 下半輩子凄涼啊。更何況,德妃李順姬的寵愛并不太多。她能不多思退路了,才是怪事兒。 其二,就是德妃知道的,大周朝的宏武帝、還有沒被永和帝承認的宣惠帝,這兩位帝王的后妃,全是生殉了的。 特別是宏武帝當年的遺詔中,明確的宣了圣喻,非有子嗣的后妃,全部為駕崩的帝王殉葬。德妃李順姬自然不想落得那等下場,光想想,就不寒而立。 “大皇子妃真是好福氣?!?/br> 德妃李順姬對著陪嫁的嬤嬤,說了一句感懷。 “殿下,您可還要拉攏了那位皇子妃嗎?”嬤嬤回了話。當然,這時候,這位陪嫁嬤嬤和德妃談話時,說得是高麗語。 “自然要的?!?/br> 德妃李順姬肯定了她一直以來的策略。 “嬤嬤,你知曉的,王兄眼中,我算得什么?我不過是王兄奉給大國皇帝的一份禮物?!崩铐樇Ц宄氖撬m然叫高麗王一句王兄。其實,他們只是族兄妹。 她的父親,只是王族的旁支。 高麗王哪舍得了,把真正的王室女送來和親,還是送給上國皇帝當小妾??? “我總要為后半輩子考慮的?!钡洛铐樇ε慵迡邒呃^續說道:“咱們既然來到了大國皇帝的后宮,就要投靠了一方勢力的。我瞧了許久,大皇子妃是最合適的人選?!?/br> “為何不是皇后娘娘?殿下,大皇子妃一直拒絕您的善意?!?/br> 陪嫁嬤嬤自然是心疼了,她的殿下。 德妃李順姬送來和親前,她被當今的高麗王收為了義妹,冊封為了郡主。雖然,實際上她就是一名高麗王室的宗女。 可在名義上,她是高麗王室的一名王姬,一名有正式冊封的郡主殿下。 “因為大皇子妃的位置是大國皇帝駕崩后,最穩固的女人。至于皇后娘娘?皇后娘娘不會瞧上我投靠過去后的這一點回報?!?/br> 德妃李順姬解釋了,她為何被大皇子妃一次次拒絕了,還是巴巴的又遞上了善意的原由。她繼續說道:“大皇子是大國皇帝和皇后娘娘的嫡長子,大皇子妃膝下有四位最年長的皇孫殿下在。所以,哪怕是看在了已經杰出的四位皇孫殿下的顏面上,大皇子被立為上國儲君,也只是早晚的事情?!?/br> “既然要投靠,咱們投靠了未來的太子妃,未來的皇后,自然更合適?!?/br> 德妃李順姬對陪嫁嬤嬤說了她的打算。她需要了,這一位的真心相助。 “殿下英明?!?/br> 陪嫁嬤嬤真誠的拜服在地上。 德妃李順姬笑著攙扶起了陪嫁嬤嬤。 當晚,陪嫁嬤嬤寫了一封高麗語的書信。在半月后,這一封信從皇宮中送出,被轉送給了燕京城內,一家高麗商館中的一個高麗伙計。 當然,這封信在送走前。已經被拱衛司的暗探是檢查過了。 第211章 永和二年。 四月。 晚。 大皇子妃有孕的消息, 到了元晸殿時。朱高晸非常的不高興的。對于大哥, 他是羨慕嫉妒恨。明明大哥就比他早出生五年, 就是早出生的原由,大哥生下來就是燕王府的世子,就由大侄兒朱瞻元也因為是皇長孫的原由,生下來就是世孫。 朱高晸能甘心嗎? 朱高晸不甘心。 他覺得,他并不比他大哥差哪兒。他們都是嫡出的, 他大哥除了比他早出生外,沒什么別的優勢。 所以不甘心的朱高晸就是卯足了勁頭的跟他大哥較量,一心一意的爭了儲君的位置。 當然,朱高晸這般賣命的原由。 也是朱高晸瞧出來了, 他父皇對大哥還是有不滿意的地方。這不,這才是朱高晸努力努力,再努力的學習了父皇, 他要做一個肖像父皇的兒子。 事實證明,他的努力還是卓有成效的。 至少,他父皇在立太子這事情上猶豫了。這也是幕僚給他找出來了, 他還有一爭之力的根基所在。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賓, 莫非王臣。 只要他父皇一日沒立了太子, 那么,他就還有機會的。因為,他父皇沒立了太子, 他和三弟朱高孜就不會被冊封為了藩王。 沒冊封成為了藩王,那么,朱高晸就能夠耐了皇宮里,不用京藩??梢粤粼诹搜嗑┏?,這個皇權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