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節
在兒子的外屋。胡大妮的親娘,還是在靜靜的坐著。 這位曾經的誥命胡氏夫人,如今是滿頭白發了。一場富貴如夢,一場繁華皆成空。胡氏夫人當了半生的村婦,受了無數的搓磨,因為小女兒的得意,也是過了那等如夢似幻的富貴榮華的日子。 如今呢,下半輩子就是得面對了現實的殘酷。 這一活,若是大女兒大妮的婆家還算有本事,想一想,當時差一點兒,那些兵丁進門抄家時。若不是大女兒的小叔子帶人來救了人,胡氏夫人不敢想像了下去。 那一晚,多少富貴人家被打落到了泥地里? 胡氏夫人如今都是懼怕著。 “娘?!?/br> 胡大妮望著親娘,說道:“時辰不早了,你也早些睡吧?!?/br> “大妮,娘睡不著。一睡下了,娘會想到你meimei,想到你那苦命的meimei和外甥?!痹挼竭@里時,胡氏夫人是淚流滿面了。 胡氏夫人已經老了,這等一場榮華夢斷后,她真的老了。不光是面容,也是心態被世情摧老了。 “娘,過去的都過去了。meimei,咱們往后莫提了?!?/br> 胡大妮對親娘勸了話,她說道:“娘,女兒和你如今全靠著夫家過活。咱們總不能從嘴里說了什么給大家伙都招來麻煩的話?!?/br> “娘,聽女兒的,早些睡吧?!?/br> 胡大妮能說什么?除了這些勸話外,她也不知道還能講什么了? 胡大妮目前的人生中,有少女時的不得意,那等幼時的苦與難,相比起嫁進了紀家后的好日子,胡大妮覺得哪怕如今比起小妹在時,差上了許多。 好歹,她的夫家沒散。 胡大妮對于meimei和外甥,其實并沒有太多的印象。 因為,在宮中的那位娘,那曾經的太子,離她太遙遠了。那時候,meimei宣召她進宮時,她都得給meimei磕頭的。 胡大妮不敢求什么? 她小時候受了太多的苦。 胡大妮就是盼著,好好把兒子養大,能瞧著孩子娶妻生子,讓她瞧著孫兒誔生就是足矣。她一個婦人,從來沒什么奢望的。 “唉?!焙戏蛉艘宦晣@息,最終依了大女兒的話,還是去隔壁的廂房歇下了。 若說胡氏母女談話了,談了心底話。 那么,做為紀家的定海神釘,紀家奶奶卻是人老了,早早歇下了。畢竟,老人家呀,這些日子也是累得夠嗆的。 光是驚嚇,也是讓老人家受不住了。 當然,半夜里,驚夢什么的。紀家奶奶還是常常會的。 這一晚,紀家奶奶就是受驚了。半夜醒來了,老人家也沒準備打擾什么?還是老實的躺在榻上,她老人家在想了,這些日子紀家發生的事情。 一回想,紀家奶奶就想嘆氣。 第175章 次日。 朱瞻元從他的耳目那里, 得到了一個消息。 當然, 也算不得太準備的消息, 就是有人想拿點好處,透過來的一點小信息。他二叔朱高晸在拉攏了燕藩軍隊里的一些小軍官。 當然,都是挑了那等資質不錯,底子又薄。若是投靠了二叔朱高晸,能扶起, 也能壓下去的小軍官。 從那名單上,朱瞻元看到了一個熟悉的名字。 紀義嗎? 這個人朱瞻元豈能不認識。 前一世,這可是他二叔的好走狗。為了廢掉這一條狗,他可是花了不少的功夫。當然, 真的說起來,也是這紀義娶妻不賢,若不然, 他想簡單的廢掉他,還真不容易啊。 前一世關于紀義的那些事兒,在朱瞻元的腦海中回想起來。 紀義, 宣惠三年投軍。 加入了燕藩對宣惠帝的一場清君側的戰爭。說起來,也是老資格了。要升遷是有資歷的。特別是后來,由得二叔出力, 把他塞進了拱衛司。 這紀義有本事, 不知道怎么的勾搭上了他那大姑母的婆家小姑子。 婚后,因為大姑父李壤的照顧,還算得官運亨通。真說起來, 還是祖父對這人的賞識,讓他更是如虎添翼。 這一人,在前一世時,朱瞻元沒少被他算計。 若不是后來,他那不賢惠的妻子紀李氏露出了破綻,還真是不容易收拾啊。 如今嘛,呵呵。 朱瞻元巴不得這人投到二叔的手下去。 沒有二叔對軍權的染指,如何挑拔了二叔的野心? 二叔的野心不暴露,祖父如何會討厭了他一直欣賞的嫡次子???朱瞻元是恨不能,早早讓二叔滾去了藩鎮就藩。 只要離開了權利中心,一個藩鎮的藩王,注定是起不了浪花的。 因為,他祖父就是藩鎮起家的。在祖父之后,藩王的權利會被大大的削減了。想一想,前一世祖父對待藩王像是養豬一樣的策略,朱瞻元就是心頭悶笑。 若是二叔朱高晸去了藩鎮就藩,終身不得出了京藩的城池。 唉呀,那跟一個大一點的牢籠有區別嗎? 特別是祖父當上天子后,又會慢慢的削了藩王的軍權。親衛是沒有了,就一支觀賞用的親衛隊? 那能頂事嗎? 守護一個藩王府安全還成。想造反,完全沒可能了。 十月初五。 百官與燕王的三辭三讓戲碼后。在百官們的納頭跪拜中,燕王終于決定了,他要擔起了天子的責任來。 朱瞻元是當場見識了,一個新時代開啟的人之一。 場中央,燕王立那兒,如一擎天柱,巍峨如山。四周全是拜服在地的官員們。朱瞻元莫名的,覺得他的祖父的身影顯得非常的偉岸。 朱瞻元突然覺得,也許這就是他想追求的。 就像是祖父一樣,為天下人創造出來一個太平盛世。 讓自己的明君之名,流傳于青史。 登基的事情,在燕王答應了,要登大寶后,自然是納上了日程。出乎眾人意料之外的,便是燕王讓登基儀式簡略一些。 “祖父,可是讓燕藩的祖母,以及父親母親、二嬸嬸、三叔三嬸,也來京城為祖父賀登基之喜?” 朱瞻元在私下時,對祖父尋問了此話。 在心中,朱瞻元明白的。祖父不會同意的。 因為,南邊的京城,不是祖父心中的理想京城。祖父心中的京城,在北邊,在薊城。 “是啊,父王,像瞻元侄兒所講,應該讓母妃南下才對?!敝旄邥摰淖炖?,只提了他的母妃。對于兄長和弟弟來南邊,他心頭是不樂意的。當然,嘴上沒講。 原由夠簡單的。 若是父皇登基了,太子呢? 朝臣會不會要求立了太子? 一旦立太子,肯定是嫡長子的朱高熙上位。朱高晸可不想大哥當太子。畢竟,大哥成了太子的話,朱高晸想上位的希望會變得更加的渺茫。 “不必了?!?/br> 燕王簡單的回道:“待本王登基后,這京城將遷往薊城?!?/br> “至于如今的京城,成為陪都即可?!?/br> 燕王對于南邊的這一座京城,沒什么太好的印象。這里不是他的根基所在,他怎么可能在這里常??? 北邊,那薊城才是燕王苦心經營的老巢。 魚兒離不開水,人嘛,還是自己的巢住著安心。 天子又如何? 沒人護衛,沒有心腹經營,這京城掌握了,還要花功夫打理的。與其如此,在南邊與這些官員斗來斗去,燕王就是直接掀桌子。 他要在薊城另立天下中心。 用燕王的心底話講,就是朕的地盤,朕作主。 宣惠三年,宏武二十五年,這一年,十月十五日。 燕王在這一天,于南邊的京城登基稱帝。 燕王沒有接受了宣惠帝的宣惠年號,而是續了宏武帝的年號。這一年,宣惠三年,在大周朝的史志上,正式的稱呼是宏武二十五年。 燕王以宏武帝的嫡四子身份,登基稱帝。 沒錯。 燕王同樣續了宏武帝的后宮馬皇后的兒子們玉碟。他把他大哥、二哥、三哥,以及他自己全部記載成為了皇家玉碟上的馬皇后生育的嫡子。 以嫡子身份,承繼父皇的大統。 同時,燕王還宣布,來年改年號為永和。 十月十五日。 京城是熱鬧的。 新天子登基,肯定要祭祀。 那天壇地壇,百姓是見不到的。不過,皇家的隊伍路過時,百姓能瞧一瞧帝王的威風。 倒是朱高晸這個兒子,朱瞻元這個孫子,肯定是在周圍護持,能親眼見證了一代帝王登基時的盛況。 朱瞻元這一天,表情都是嚴肅的。 但是,這不影響了,朱瞻元瞧得出來,二叔朱高晸的心情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