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節
皇宮。 胡賢妃在生氣。 胡雅蓮雖然是主位娘娘了,可她的頭頂還有常貴妃,還有馬上要成為皇后娘娘的馬氏。這兩人,皇后是國母,天然身份上就壓了她不止一頭。常貴妃更是背后有太后的撐腰。 這兩人偏偏又是斗得歡快。 胡賢妃,胡雅蓮是哪一人,她都開罪不起。 可是呢,胡雅蓮這位賢妃娘娘的膝下,又育有大皇子。 京城。 這幾日有官員上奏。奏請宣惠帝立了太子。 大皇子是宣惠帝唯一的兒子,這太子要立誰?除了大皇子不做他人選了。當然,也沒有其它的人選嘛。 正為這奏折吹了風聲。 后宮中。 這幾日里,太后挑了胡賢妃的刺兒。連皇后馬氏,還有常貴妃,對待胡賢妃的態度也是變了,兩人都是暗里明里的對她有些微恙。 胡賢妃是正二品的妃位娘娘,比起國母皇后是惹不起,比起正一品的貴妃,更是得躲著。所以,陳嬪、衛嬪、李嬪,就是在胡賢妃的眼中,成為了可以拉攏一下的盟友。 奈何陳嬪、衛嬪、李嬪是三人裝傻充傻呢。 人家不接了胡賢妃的好意。 “哼,這擺明了是瞧著本宮的廟小?!?/br> 胡賢妃很生氣。 她最近過得不太順心啊。 “等著,總有她等哭的時候?!焙t妃告訴她自己不爭一朝一夕的時間。畢竟,她的膝下有大皇子在呢。 大皇子才胡賢妃在宮里站穩腳跟的關鍵所在。 “娘娘,您莫生氣了?!?/br> 嬤嬤勸了話。 “本宮若氣壞了,就便宜了那些討厭的家伙。嬤嬤放心,本宮的心眼還不至于那般小?!焙t娘感嘆了一兩句后。她又問道:“圣上,圣上今日去了哪處?” “常貴妃那兒?!?/br> 嬤嬤小聲回道。 胡賢妃聽后,是沉默了一會兒。 “看來,太后娘娘還是插手了?!焙t妃不傻。 “明日就是立后大典,今晚圣上歇在了常貴妃的寢宮。咱們的太后娘娘,真是不給皇后半分體面了?!焙t妃真是覺得,有些想笑啊。 “皇后娘娘那邊定然是生氣的?!?/br> “娘娘,您的意思是否要……”嬤嬤提醒了一句。 胡賢妃打斷道:“不必,最近咱們不必多出手?!?/br> 胡賢妃在這宮里生活的太久了,久得她都有些記不起來,在宮時,她是什么樣子的?宮中的女人,活得越久,越是面目全非了。 “皇后娘娘的心眼兒可不大?!?/br> “太后娘娘嘛,更不是寬容的性子,等待時間,本宮總會瞧著大熱鬧的?!焙t妃想笑出聲兒,倒底是瞧著那般失禮了,就只是捂嘴輕笑了幾聲。 “娘娘英明?!?/br> 嬤嬤附合了話道。 “本宮不英明,本宮只是耐心好,能忍得住?!焙t妃淺淺的笑容里,有了些冷意。 胡賢妃容貌非常的美。 這一種美,是時光的雕刻。 在宮里的女人們,只要得寵的,人人都會精心的保養了她們的容貌。這是她們最要命的武器。一個宮妃,若是沒了美麗的容貌,還剩下什么? 宮妃嘛,就需要了漂亮的臉。 “皇后明日是宮中最得意的人?!?/br> 胡賢妃想到了明日的封后大典,她的心中也不得勁頭兒。奈何她的身份低微,家世不行。就算是圣上登基后,連連的提拔了。 比起常貴妃,比起皇后馬氏,還是差了太多。 胡賢妃知道的,她的優勢是在她生有大皇子。并且,大皇子還好好的活著,是宣惠帝唯一活著的兒子。這才是她的優勢。 “常貴妃……” “常貴妃定然會嫉妒壞了的?!?/br> 胡賢妃能忍,常貴妃嘛…… 在胡賢妃看來,有了太后的撐腰,有了眾人的吹捧,常貴妃未必能忍耐了。畢竟,后位,元后之位,曾經離著常貴妃就一步之遙。 那一步,偏偏常貴妃沒有跨過去。 哼。 “就算是常貴妃有太后的撐腰。本宮覺得,皇后娘娘是國母,有鳳印在手。將來的事情,真是一筆糊涂,不好說,不好說……” 胡賢妃搖搖頭,心頭在盤算著,她應該如何擺放了她的態度呢? 她不在意了皇后馬氏,更不在意了常貴妃。 哪怕是太后娘娘,胡賢妃也是不憷。 胡賢妃在意的,是宣惠帝的態度。因為,那個后位啊,常貴妃肖想了,她胡雅蓮自然也肖想了。 太子,太子,若是她兒成為了太子,那么,她胡雅蓮肖想一下后位,又有何不可? 母以子貴,子以母貴…… 漢孝武皇帝,不母以子貴,王夫人就是憑借著當太子的兒子,成功的爬上了后位。成為了母儀天下的皇后娘娘嗎? 第120章 九月末。 欽天監合的大吉大利之日。 宣惠帝在這一日行冊封皇后的大典。 帝后二人同出同行, 祭祀天地, 祭祀祖宗。然后, 百官跪拜大禮,外命婦們進宮給皇后娘娘參拜大禮。 燕王領著嫡長子朱高熙,嫡長孫朱瞻元,這三人代表了燕王一系,前去參拜大禮。 燕王妃領著福娘, 進宮給皇后馬氏參拜大禮。 燕王那是大臣一系的前朝參拜,燕王妃則是外命妃的后宮參拜大禮。這是分開而行的,這行大禮的地方亦是不同。 前者在乾清宮。 后者在坤寧宮。 朱瞻元隨著祖父、親爹一路同行,進了皇宮中。 這是這一世, 朱瞻元頭一回進了皇宮。那滋味有別樣的體驗。朱瞻元是燕王府的世孫,這是皇家玉碟上的記載,當然, 這是有品階。 畢竟,這是燕王府的未來繼承人嘛,皇室認證過的。 皇宮, 與朱瞻元記憶里微有不同。 前一世,朱瞻元有印象之時,皇城已經從南邊這一座京城, 轉為了薊城。那時候, 皇祖父是帝王,把薊城改名為燕京。 燕京就是新的帝都,新的京城。 這一座南邊的老舊京城, 朱瞻元并沒有什么深刻的印象。 如今再是看,發現在這一座南邊的宮城,彼有些帝王氣的。 皇城巍峨,皇城里的鮮活,還有些那些大臣們的相互交談之間的模樣,讓朱瞻元既是熟悉,又是陌生。 一切啊,前世今生,完全不同了。 朱瞻元偶爾的打量,更多的還是在聆聽了祖父與其它藩王們的交談。這些話中,似乎是平淡之意,可細思起來嘛,又是頗多的滋味在其中。 朱瞻元已經聽了出來。 削藩的事情,讓藩王們心頭有些小心思了。 朱瞻元忍不住的揣測,給宣惠帝上折子,請求削藩的大臣,究竟哪路藩王的臥底??? 要不然,為何給宣惠帝出了這樣一個可惡的難題? 朱瞻元懶得去想,宣惠帝會不會同意削藩? 因為,朱瞻元知道答案的,前一世,宣惠帝是欣然接受了削藩的策論。雖然,開始的時候,宣惠帝還是遮遮掩掩的??傻搅藞D窮匕現時,宣惠帝的削藩之聲,那是天下人皆知。 朱瞻元更清楚的事情,便是宣惠帝太想當然了。 也許…… 朱瞻元覺得,也許他的皇曾祖父宏武爺,讓宣惠帝的帝位得來的太輕松。畢竟,宏武爺這位開國帝王,把一切威脅到了宣惠帝的帝位的麻煩,都掃除干凈了。 以至于宣惠帝登基后,覺得皇位坐穩當是一件挺輕松的事情。他準備挑戰了高難度的削藩?若不然,是個登位困難的地位,哪會一當上天子,就對叔叔們翻臉的? 帝王又如何? 這帝王準備跟天下的藩王們撕破臉了,藩王豈是吃素的? 要知道,藩王在地方上可是盤根錯結。那是多少年的經營,豈是一個毛頭天子,剛上位就是說要削藩,就一定能成功削掉的? 朱瞻元心頭暗想著…… 這怕是祖父等了許久許久的機會吧。 “唉,我等藩王多是辛辛苦苦在藩地為皇家出力,結果,朝中的大臣卻是在圣上面前說我等的壞話……” 這話是寧王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