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節
據說,死之前,上了折子,求宏武帝準他的子嗣們,全數守孝,一一罷官回家。 宏武帝一直待兄弟甚好,于是,大筆一揮,批了這份遺逝。 魏王的后事,極境的哀榮。 但是,這些掩蓋不了,徐氏一族注定的落寞。 魏王不在了,魏王的子嗣,一一是免了官職。所以,魏王府可謂是朝廷之內,元氣大傷。一時間,整個魏王府,都是龜縮起了全部的勢力來。 朱高熙身為魏王的外孫。 他自然是領了妻子福娘,前去給外祖父致禮。 在魏王府…… 不,應該是魏國公府內。 因為魏王的過逝,徐惠楨是降一等襲爵,從父親手中接過的是魏國公的爵位。 “大舅舅,您節哀?!?/br> 對于魏國公徐惠楨,朱高熙感情甚好。所以,他寬慰了他的舅舅時,那是真情實意。 這廂里,朱高熙在與舅舅與表兄弟們談話。 那廂里,福娘在與舅母們談話。 都是親戚,相互又是見上了些回的。所以,談話時,自在是自在了,就是氣氛有些壓抑。 對于燕王府一系而言,魏王的離世,是一個沉重的打擊。 也許魏王在時,沒有明面上支持了燕王,但是,不表態,有時候就是一種表態。如今,徐氏一族的慘淡,如何不讓心有戚戚焉。 晚間。 京城燕王府內。 朱高熙是有些愁容。 福娘關切的安慰了話。只是,福娘亦是知道的,夫君的難受,也只能讓時光慢慢來消磨。誰讓夫君打小在京城長大,與外祖家的關系過于親近。 人的感情,就是相處而來。 血脈之間,血濃于水。 魏王之于朱高熙,那是仁慈的長輩,是讓親近的外祖父。感情自然是深厚的。 “燕地加急來信,母妃會趕回京城奔喪?!?/br> 福娘對夫君講了此事。 這信是福娘在府內先接到的。所以,她自然是告訴了夫君。 “母妃回京城?”朱高熙念了一句,然后,反映了過來,他說道:“父王、母妃他們都會回京城的?!?/br> 這一點,朱高熙肯定的。畢竟,外祖父過逝了。身為女婿的父王,身為嫡女的母妃,肯定回歸來的。就是二弟、三弟,同樣會回京城來。 “可惜了,母妃沒見到了外祖父的最后一面?!敝旄呶跏强蓱z他的母妃,這是真正的傷心事。 “唉……” 朱高熙是一聲嘆息。 在小榻上,裝了睡的朱瞻元是聽到了父母的談話。 其實,這些日子以來,朱瞻元就已經知道了。他的外曾祖父魏王病倒了。那時候,朱瞻元就有些想明白了,前一世,他爹為何會那么容易被人算計了…… 因為,徐氏一族被皇曾祖父在宏武后期,打壓的太利害了。 京城之中,徐氏一族的龜縮,讓燕王府在京城內是獨木難支。所以,他爹才會容易被人暗算了。 朱瞻元想到了,徐氏一族注定的落寞,以及未來燕王府更加黑暗的那些年。朱瞻元真是恨啊,恨不能快快長大。 一個小嬰兒的身體,什么都做不了。 朱瞻元的未來大計,需要時間。他需要長大些,才能找到了機會實施。 不管朱瞻元如何想? 時光是不會等人的。 燕王、燕王妃,以及他們的嫡次子朱高晸,嫡三子朱高孜,是一起在臘月趕回了京城。 歸來之時。 燕王妃整個人都是一臉的憔悴。 對于父親的過逝,燕王妃是按受不能的。因為,離京之時,她去探望過他的父親。那時候的魏王是氣色正好,瞧著那等健康的狀態,再活些好些年完全沒問題。 至于燕王嘛,是在從魏國公府里,給岳父致禮之后,就是老實的待在了燕王府內。 對于皇宮里的宏武帝,除了剛回時,去請安了一回。其它的時候,燕王很本份。但是,在燕王的心底,積壓了很多的憤怒。 京城,燕王府的書房內。 燕王是寫了無數的大字。 那些大字,是無數個“忍”字。 燕王在靜心,燕王卻是靜不下心來。 “大師,京城已經無本王的立錐之地。以您之見,本王是否應該在接下來的年月里,安份守己的待在了燕地?”燕王擱了筆,停了那寫著的“忍”字。對道衍和尚問道。 道衍和尚念一聲“阿彌陀佛”。爾后,他說道:“王爺已經下定決定,何苦來問了貧僧?” “一切緣法,當由王爺定奪才是?!?/br> 道衍和尚如此講道。 燕王深深的吸了一口氣后,說道:“是啊,一切當由本王定奪,本王只是不甘心,不甘心……” “算了?!?/br> 最終,燕王忍下了憤怒,他說道:“終歸是父皇的意思。我身為人子,除了順從,亦能如何?” “待他年,待他年……” 燕王最終沒有繼承的說下去。 燕王很清楚。他的父皇不是手軟的。 既然宏武帝要立了皇太孫,那么,宏武帝就一定會為皇太孫掃平了道路。他們這些年長的皇子,那些背后的助力,肯定是被宏武帝重點注意的對象。 宏武帝不會傷害他的親生兒子。呵呵。 那些在皇子背后興風做浪的勢力,就是宏武帝要剪除的對象了。 因為,沒了那些勢力的支持。在宏武帝看來,權利最大的中央,最后由皇太孫繼承的話。那天下,就是注定了的太平盛世。 畢竟,從古至今,從未曾有太平盛世年間,帝王會守不住了江山社稷的。 當然,陏煬帝是一個例外。那一位是步伐太急了,急的扯了淡淡。 畢竟,陏煬帝嘛,在宏武帝的眼中,真不算一個太差勁的帝王。唯一的缺陷,就是性子過于的急切。 想陏煬帝,若在三征高麗前,就死掉了呢? 在青史之上,一定是一個英明的君王。因為,那時候的大陏是威壓匈奴,四方臣服。 奈何,陏煬帝想以山東門閥打壓了關隴門閥,又是要修了大運河,又是要征服了高麗。不管初意是什么? 陏煬帝步伐太快了,最終,崩盤了。 唉,皇帝這份事情,就是這么的以功績論英雄。 宏武帝自然不同于楊堅。他這位開國帝王戎馬一生,就算是借殼上市,借了白教蓮的營殼,那又如何呢? 宏武帝是赤水空拳打天下。 這大周朝的一切,這天下是被打碎了的。 帝王威勢,比楊堅的篡位之舉,那是根基穩固。所以,宏武帝有信心,留給了他未來的皇太孫,他未來的承繼人,一個沒有刺頭的平穩天下。 那些可能成為皇家的隱瞞的人,又或者勢力,宏武帝會在有生之年,一一剪除個干凈。 神擋殺神,佛擋殺佛。 就是開國功勛,在朱氏一族的萬里江山面前,宏武帝亦不會手軟半分。 第72章 宏武十七年。 這一年, 燕王府的諸人皆是在京城過的新春佳節。 這一年的新春, 燕王府的氣氛卻是有些失落的。 燕王妃是傷心父親的離世。燕王則是心頭明白著, 岳父大人去逝了,何嘗不是父皇對他的敲打。 沒了魏王的支持,燕王在京城里,是真的沒什么靠得住的代理人。 他那長子朱高熙一直擱在了京城,就是一個態度而矣。真正讓燕王放心的, 是他的妻族勢力。畢竟,徐氏一族在暗中對燕王的支持,那力度是非常大的。 如今,在燕王看來, 因為他的身份,因為他的存在,徐氏一族才會被如此打壓。當然, 也不排除了,他的父皇在為皇太孫造勢。 皇太孫啊…… 若說對皇太子這位嫡長兄,燕王是心服口服。 那一位嫡長兄登上了高位, 繼承了父皇的帝王之位,燕王是一絲一豪的念想也不奢望。那么,他的侄兒朱高錦成了皇太孫…… 光想想, 燕王真是不服氣。 朱高錦有什么本事? 沒有。 至少, 在燕王看來,朱高錦表示出來的一切,除了一個孝順外, 再無其它。 可是,偏偏燕王的父皇,宏武帝就吃了這一套。 呵呵,燕王如何能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