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節
沈逢淵看出了釋英對這徒弟很上心,卻沒想到他竟愿為此子再度出山。這樣的情分可不像初見之人,再一想顧余生看向釋英的熱烈眼神,不由懷疑:“這孩子是否和你有什么淵源?” 事實上,如果不是釋英歷來對人沒有興趣,沈逢淵簡直懷疑這少年是青囊長老弄出的私生子??墒?,他委實想不出該是何等奇女子才能令此等木頭鐵樹開花。 當年,妖族第一美人為搶奪釋英做夫君,徑直帶軍打到了東靈劍閣山門,然而,這一位直接給佳人配了一瓶忘情水,一臉冷漠地回:“你患有相思病,得治?!?/br> 以此為由,妖族每年便要向東靈劍閣發起一次獸潮,雖然劍修們權當歷練打得挺開心,沈逢淵想起事后的維修費用還是止不住心疼。 然而,還不待他詢問具體情況,釋英也憶起了那事之后掌門的囑咐,這便按照他的要求提前示警:“我不擅談判,若是捉蟲時揍了什么莊主,師兄要做好準備?!?/br> 沈逢淵不知道為什么求劍會揍到人家莊主,但他相信這種事發生在劍修身上一點也不意外。 所以,老掌門唯有沉痛地拍了拍師弟的手,頗具經驗地諄諄教導:“收好這寒月紗,揍人時務必蒙面。先上暗器再動手,若對方詢問就自稱御劍山莊三莊主,萬不可自報家門?!?/br> 作者有話要說: 釋英(指坑):你喜歡什么土?山泥還是沙壤? 顧余生(視死如歸):我聽師父的。 沈逢淵(驚):不!師侄,這個坑你不能跳! 第六章 顧余生說到做到,不必半月,就在入門的第十天,他爬上青鋒崖時已臉不紅氣不喘,很是輕松。洗髓露雖為地階藥品,藥效卻是細水長流,不可能在這樣短的時間內便將少年體力提升至如此地步。顧余生之所以進步神速,只因已對青鋒崖了如指掌,踏出的每一步都是最為節省體力。 “你很聰明?!?/br> 顧余生看似耿直,該用巧力之時卻不含糊,釋英對這個結果很滿意。他確定在洗髓露的溫養下,少年身體已有了些底子,這便淡淡道:“你可知何為修仙?” 來修真門派自然是為修仙,一聽此言顧余生便知釋英是要傳授自己修行之法,立刻恭敬站好聆聽師父教導。 一個不聒噪的徒弟最受師父喜歡,釋英無聲地點了點頭,繼續道:“當今修士分為四個境界,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煉虛合道。你如今要做的便是煉精化氣,先將天地靈氣引入rou體,與精氣結合成修士所用真氣,也就是俗語中的筑基?!?/br> “煉氣化神時,真氣凝實結成金丹,此境修士可將真氣放出體外,以達成御劍飛行等術法招式。 這之后修士繼續溫養自身元神,金丹出竅,生成元嬰,便是煉神還虛。在這個階段,元嬰已將靈氣循環完全記住,即便你不再打坐,身體也會自行積累真氣。rou體消亡后亦可將靈魂轉入元嬰,尋到新的軀體奪舍重生。 至于煉虛合道,典籍中記載為看破紅塵脫離凡身,成功者皆已踏破虛空,具體如何進行,凡間是無人得知了?!?/br> 釋英成形那日便可施展術法,修士必讀的《沖虛法》、《養氣訣》等入門書籍皆不曾翻過一頁,此時只是結合自己解剖敵人尸身的經驗做出講解。這倒正適合顧余生,他不是世家子弟出身,雖跟好心的教書先生習了字,那些典籍上的術語卻是半個也看不懂。如此化繁為簡,本對修真一頭霧水的少年總算有了個基礎認識。 顧余生從小獨自生存,心知誰都沒有幫助旁人的義務,因此對任何受教機會都極為珍惜,此時只認真望著釋英,絲毫不敢打斷。 釋英說的只是很淺顯的修真常識,見他如此專注不由一愣,這才將最重要的話說出口:“我要提醒你的是,至今為止,世上沒有一個劍修成功飛升?!?/br> 能忍受痛苦成為劍修者莫不是執拗之人,他們在同等境界修士中兇悍無比,飛升必經的心劫卻是一道邁不過去的天塹。因此,在修真界也流傳著一個說法,劍修本就是與天地無緣者強行尋出的歪道,是注定沒有未來的。 這一點所有劍修都會在弟子入門時告知,這是他們最后一次反悔的機會,一旦筑基形成劍氣,便再無修行其它功法的可能。 然而,入了東靈劍閣的人又有幾個不是孤注一擲,他們就算回頭,也沒有其它去路。顧余生抬頭,回答擲地有聲:“弟子要做的是劍修,不是神仙?!?/br> 得到這個答案,釋英眼眸中露出一絲滿意,倒是顧余生看著他,道出了一個所有閣中修士共同的疑問:“師父,你是什么修為?” 釋英十年不出穿林峰,過去也不曾和他人動手,修為至今仍是一個謎。閣中弟子猜測他閉關多年修為不會差,又覺醫修歷來不擅作戰,只怕比不上其它長老。顧余生攀爬青鋒崖時也曾聽他們議論一二,他堅信釋英不會輸給任何人,內心很是不服,這才有此一問。 然而,釋英給出的答案很是詭異,“不知道,我是草木成靈,沒有丹田?!?/br> 此言一落,顧余生便睜大了眼睛,釋英知道他不喜妖邪之物,為防今后師徒再生事端,又補上一句,“修士將對自己有益的異類稱為靈,想要狩獵的便是妖,其實二者并無區別?!?/br> 顧余生這還是第一次見到妖,可眼前的青衣男子氣質出塵宛如謫仙,完全不似民間故事中的妖魔鬼怪。 少年只覺腦中一片混亂,茫然地問:“可我聽聞妖都有內丹?!?/br> “我解剖過自己,確實沒有?!?/br> 只是一句話,未來第一劍修竟是被師父嚇住了,居然將自己開膛破肚,果真非常人可為! 他原是將這人當作廟中的神仙菩薩,這十日皆是專注修行,內心對師父只有感激,今日稍做閑談才發現,釋英和他想象的很不一樣。 釋英當然沒有研究自己五臟六腑這么無聊。與雪衣天城一役結束時,顧余生身中奇毒,就連釋英也無法辨識其毒性。當時情況危在旦夕,他想自己便是世間克制百毒的藥草,為配出解藥,便切了半顆心臟做藥引,這途中才發現原來體內當真沒有丹田。 事實證明他的確是稀世奇珍,顧余生毒傷不止一夜痊愈,修為還因此大有進益。只是不知出了何等副作用,這人從那之后便再沒來過穿林峰,直到征討魔靈之前匆匆一別,再見已是一具尸身。 釋英生來非人,學不來人的生活方式,也無意模仿人類,他只是習慣了有個掌門在身邊。 仿佛已經長在了穿林峰的人,和他都沒說上一句話就死了。在雪中見到顧余生棺木的那一刻,剖開胸膛對自己心臟下刀都保持面無表情的釋英,竟有些難受。 釋英不會繞彎子,既然顧余生死去會讓自己難受,便不能再讓此人和魔靈同歸于盡。 好在此時顧余生成了他的徒弟,看上去也很聽話,定不會再養出那些怪脾氣,所以他只平靜地囑咐:“顧余生,你要記住,徒弟不能違抗師父命令?!?/br> 顧余生雖驚異釋英是妖,對此話卻是立刻恭敬回答:“是!” 見他已緩過了神,釋英也沒去理會弟子是否適應自己身份,這便繼續講解:“天地靈氣五行俱全,在煉精化氣這個階段,首先用你的葉片把它們全部吸收,在體內經過一個循環,將自身需要的屬性儲存在根莖之中。 就像飲水一般,將日月精華吸進體內,留下自己需要的,然后將剔除的靈氣雜質返回天地。如此在莖葉間不斷循環,直至體內容納不下為止?!?/br> 釋英是第一次教授弟子,解說途中還親自吸收靈氣演示了一番,然而,落在顧余生眼里的,只是師父閉眼沐浴著朝陽光輝的場景。 遠山薄霧般的眉眼被朝霞勾勒得極為分明,伴隨釋英進行吐納,草木獨有的清香令人神清氣爽。 少年虔誠著凝視這面孔,良久方才回過神來,只苦惱道:“師父,我看不見你所說的靈氣?!?/br> 于草木而言,吸收天地靈氣是生來就具有的本能,可換做人,這卻是一個決定其能否成為修士的門檻。 修行極依賴資質,有些人生來就可聚集天地靈氣,尋個洞天福地便可自行入道;而有的人,縱是打坐靜修數年,也無法從這陽光雨露中尋得什么天機。 很不幸,顧余生正是后者。 好在釋英對這樣的情況也有準備,立刻自儲物戒指掏出一具干尸。這應是一具老者的尸體,可皮膚肌理幾近透明,保存完好的五臟六腑清晰可見,一接觸陽光便有一道明黃氣流自口鼻而入,如江河般在其肺腑間奔流,后歸于丹田。 “這便是靈氣進入修士體內的流程?!?/br> 借干尸現場演繹了一番何為吐納,釋英指著其內臟繼續道:“心、肝、脾、肺、腎,你將所聚靈氣按照這個順序運行,待到五氣朝元,在體內形成由丹田主導的真氣循環,便是筑基成功?!?/br> 釋英這示范相當直觀,即便是毫無基礎的顧余生也瞬間領悟,只是看著那干枯尸體,聲音很是猶疑,“師父,這是……” 一個正道修士絕不會隨身攜帶一具尸體,釋英倒無這些顧忌,淡然回:“這是前任藥閣長老靈樞,也是教我煉丹的師父,他坐化前將自己身軀制成了此等模樣,以供門中弟子研究人體內臟?!?/br> 修士到了煉神還虛境界,即便元嬰已散,軀體仍會自行吸收靈氣,對邪修可謂是煉器至寶。 因此,修士為防尸體落入他人之手,臨死前都會毀去自己丹田。似靈樞長老這般把自己制成干尸留給徒弟的行徑是聞所未聞,這樣的怪人倒也不愧是釋英的師父。 顧余生早聽聞東靈劍閣里不存在正常人,當初還不信,此時才明白自己拜了個什么樣的師父。 現實中的釋英和理想差距甚大,少年一時還有些無法接受,只小聲問:“師父,藥閣為何只你一人?” “學醫能治頑疾,卻治不了人心,除了我,藥閣弟子都已棄醫習劍?!?/br> 釋英神色依舊平靜,見顧余生眼中有些疑惑,不待他詢問便答道:“我和他們不同,殺人不需用劍?!?/br> 顧余生發現自己當真看不透眼前的青衣人。一個擺弄師父尸體的妖,卻是東靈劍閣唯一的醫修,本該是他心中如神明般慈悲的人,說起殺生卻沒有半分猶疑。 少年內心五味紛陳,只能問:“師父,在你眼中,人心是什么?” 釋英眼眸快速閃過一絲厭惡神色,瞬間又恢復平穩,漠然回答:“不是什么好東西,我沒興趣去懂?!?/br> 他神色變幻雖快,顧余生卻是將其悉數入眼,神色驀地有些懷念,一切猶疑就此消散,只毅然道:“我會懂,然后保護師父?!?/br> 令釋英驚異的是,本還無法感應天地靈氣的顧余生,伴隨此話出口,體內竟多了一絲真氣。沒錯,雖如頭發絲一般微弱,也確確實實是其它修士煉化數日方能成功凝聚的真氣。 靈氣尚未入體就形成了真氣,這樣的異事在修真界從未出現。在顧余生眼里釋英是一片迷霧,殊不知他自身也令師父疑慮重重。 二人彼此凝視,最終還是釋英率先收回視線,將一瓶固靈丹放下,囑咐顧余生每日服用后,離去前只留了一句話—— “專心打坐莫要分神,你要活下去就必須勝過天下修士,到時人心如何,自然由你說了算?!?/br> 顧余生是什么身份不重要,只要他活著,東靈劍閣也好好的,這就夠了。 所以,顧余生必須更強,他也是。 作者有話要說: 釋英:連光合作用都不會,你果然資質不行。 顧余生:師父,我不做人了! 沈逢淵:關上你們的生物教材,我們是正經的修仙頻道! 第七章 顧余生隕落前已是天下最強修士,到了這個境界,但凡體內還有一絲靈氣就難以死亡。那魔靈若強橫至可將顧余生形神俱滅的地步,大可鏟除天下正道,根本無需躲在暗處??涩F實就是,釋英嘗試了不下十種招魂之術,卻始終尋不到顧余生魂魄。 也是那時,他看著空無一物的茫茫雪地,方才相信,顧余生當真是以元神兵解,與魔靈同歸于盡。 釋英是東靈劍閣唯一的醫修,死去弟子的尸身都會交由他驗明死因。就像是過去替每一個劍閣弟子蓋上棺木時所做的一般,施展時光回溯之法前,他也將顧余生尸身細細檢驗了一番。 顧余生一生受創無數,尋常傷疤都在結成元嬰脫胎換骨時褪去,唯有右肩一處劍傷至死都未消失。 此傷有些年頭了,外表只是銅錢大小,顏色已然淡化,其上不存毒素詛咒,不像是高手所為。更奇怪的是,釋英復原出的傷痕紋路,竟是出自顧余生歷來所用的拾花劍。 能從背后刺傷顧余生,又拿著他的佩劍,定是他毫無防備之人。釋英確定顧余生繼任掌門后不同任何人親近,事情應當是發生在他少年修行的這四年。 膽敢刺傷東靈劍閣掌門,這樣的人釋英怎會允許他活在世上? 所以,他必須尋到拾花劍,然后將那人揪出來。 而今,師徒二人便已在前往御劍山莊的路上。 沈逢淵的相人之術果然不錯,顧余生對靈氣的感知能力極其一般,體內雖生成了真氣,待到完成筑基精氣合一,時間已是初秋。好在他雖不擅吸收靈氣,體內真氣卻是極為節省,但凡靈氣入體就悉數收進丹田,竟是一絲也沒吐出。 修士功法皆是五行之中取其一,似這樣囫圇吞棗什么靈氣都要的修煉方式簡直聞所未聞。按理說此時的顧余生應已靈氣逆行經脈爆破,可他一切如常,甚至體質還因此強健了起來,也是怪事一樁。 御劍山莊所在的楓源山城位于東靈劍閣西側,也是三千靈山中唯一的城鎮,顧余生前來拜師時便曾于此地落腳。彼時尙是初春草木抽新,如今再至,霜葉已是紅勝二月繁花,少年這才體會到何為修真無歲月。 穿林峰只有顧余生一個弟子,在劍閣眾人眼中他便相當于釋英的衣缽傳人,筑基一成沈逢淵便送來一柄玄鐵長劍以示祝賀。此劍乃地階下品法寶,許多修士結了金丹都不一定能求得,顧余生當時已是震驚,誰知釋英只隨意把劍一扔,叫他先將就著用。 與顧余生同時入門的三人還在鍛體階段,少年特地詢問過,歷來新弟子入門從沒有每日以丹藥養著的待遇,越發確定釋英待自己好得非同尋常。 他們相處已有數月,顧余生多少知曉了師父性情,這人就如深山老樹一般不問世事,他若不前去請教修煉疑問,釋英甚至可以數月不說一句話。他的師父雖已化作人形,卻還如草木一般活著。 這樣的人唯獨對他上心,顧余生雖想不清緣由,內心也是極為動容。因此只要是釋英吩咐定然一絲不茍地完成,日夜勤修毫不懈怠。 此時隨師父走在楓源山城街道,少年對身側熱鬧坊市充耳不聞,眼神時刻都跟著釋英,見這人面上依舊古井無波,這便尋了個話題主動開口:“師父,聽聞御劍山莊和我們關系并不和睦?!?/br> 經過數月修行,顧余生身形已比過去健碩,身著青衣背負長劍,任誰見了都覺是個外出歷練的名門弟子,全然不會想到他之前的落魄模樣。自己打理的樹木長勢良好無疑是件喜事,釋英看著他,眼眸流露出一分滿意,淡淡回答:“確切的說,當是水火不容?!?/br> 御劍山莊是南方成名已久的正道門派,因擅長鑄造兵器,在修真界名聲極好。顧余生此前從未聽聞他們有何惡跡,沒想到竟與東靈劍閣勢同水火,不由問:“為何?” “御劍山莊三位莊主曾輪流被沈掌門揍過一頓,他們聯合南方三大門派發起征討,怒斥東靈劍閣太過霸道。于是掌門的一眾徒弟就讓他們見識了一番何為真正的霸道?!?/br> 釋英此言語氣非常平靜,顧余生卻能想象出當時的兇險。被四個正道名門聯手進攻,就算是當前幾個最強的邪道門派也甚少有這樣的待遇,他雖相信東靈劍閣不會無端欺凌旁人,面上卻也有了幾分茫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