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節
做國君的,自然是要賞罰分明。那曹德勝雖則好心辦壞事,卻不好直接拿這一點來治罪,但是這般越界地方官員,無視上下級的權限卻大大收緊,依然是剿匪,可是由“統領”變為“協同”,再無權限調動沿岸各地武將,到了江東地界時,更是要事事與江東的地方武官商量。 聽了皇帝這般圣諭,瑯王的心便放下了一半。而瓊娘更是心里長出了一口氣,只暗道一聲:“好險!” 那日若不是瑯王親自陪她前去,可能自己這個漕運的門外漢,真要連累的瑯王府受了牽連,坐實了勾結外藩的罪名呢。 原來那日,瑯王陪她去碼頭上時,她在核對那客戶的賬目時,瑯王卻立在碼頭口看那些個工人的搬運。 他在江東擅長水戰,自然了解在船上的事務,雖然那兩個胡商自己雇傭了人手搬運,但從搬運工人的在甲板上的吱呀腳步聲里,瑯王便斷定那箱子里的肯定不止糧食與瓷器。 但是喬掌柜急著簽下這大宗的買賣,也同意了客人關于不可開箱,免得潮氣入侵,糧食長霉的要求。 所以瑯王也沒破環了崔記的規矩,只是在船裝完貨時,叫自己手下的得力干將去看船身的吃水線。 熟手一打眼,這便是瞞不住的事情,那么深的吃水線,必定是裝了鐵器一類的重物。 瑯王對于軍事一類甚是敏感,當下命人偷偷摸上船開箱察驗,發現了這滿船鐵錠。 他當初還真是抱著順藤摸瓜的心思,想要測查了此案。 可是瓊娘知道了后,先是自責自己一時心急,差點釀成大禍。想了一會,猶是不放心,便于瑯王商量,讓他先自與皇帝稟告,以免瓜田李下,受了牽連。 瑯王自那中毒事件后,也恐怕圣心猜忌,當下便入宮進御書房與皇帝稟報了此事。 同時布下了人手勘察,注意胡商動靜。 可是這在船四周布下了眼線不打緊,竟然發現有白家的伙計,還有可疑的人手在盯梢。 瑯王左右思量了下,覺得閑著也是閑著,倒是要多做些安排,看看這滿船的鐵錠能勾來多少不足的人心。 最后便引來了曹家軍的滿嘴捉賊,那船上的瑯王侍衛也是賊精,事先備好了鴿血,趁亂含在嘴里,在與曹家軍動手之際,噴了個血滿天邊。 這件事情雖然有驚無險地折騰了過去??墒黔偰飬s是打起了十二倍的小心,直接在崔家船行里掛上了規矩,以后運河,若有不愿開箱檢驗者,一律不接! 左右現在船行保本便可,她身為瑯王王妃,比起前世里尚大人夫人的身份,更是感覺到高處不勝寒。 所以只要她跟瑯王是一天的夫妻,就要時刻睜大眼,提防著來自各方的暗算。 同時她的心內也自感慨,難怪前世里瑯王造反,這等子構陷齷蹉,當真是楚邪那種性情之人不能忍下的。 相比較與瓊娘的滿心感慨,太子那邊也是震怒。 此時雖則是尚云天主導,但是尚大人的種種預測皆準,那胡人的確是運送的鐵錠。只是白家人和曹德勝做事有疏漏,沒有看緊瑯王,鬧得他在父皇的面前丟了這么大的臉。 只是如今他還依仗曹德勝,這股子悶氣便盡數發在了白氏的身上,冷聲怒罵了一頓不說,接連幾日都不去那白氏的屋里去了。 太子新近納了太子妃,而太子妃也是上一世的那個靳家小姐。 初時柳萍川心內忐忑,畢竟當初在夏宮里時,她剽竊了云曦的茶上舞,此事外人不知,可她們二人卻是心知肚明。 不過云曦入了太子府后,走的是端賢正妃一道,對于滿府的側妃妾侍均是按著等階對待。 除了新婚那幾日外,各房里的雨露安排也甚是周到,絕沒有霸占儲君一人寵愛之意,更沒有對柳萍川露出過什么刻意刁難。 這下來,柳萍川也就漸漸放下心來——身在太子府里,說到底,依靠的是太子的恩寵。 她雖初時不了解太子的喜好,一時孟浪落了下乘,但是掌握男人心這等子事情,她最是熟稔。 太子妃美貌端莊,白氏碧玉可人又怎么樣?那柳家將瓊當初何等出眾,不也是被她搶去了丈夫? 是以趁著太子冷落了白氏的功夫。柳萍川借著前世記憶,仿照太子一位寵妃之做法。 讓自己的丫鬟偷偷運來此時遠疆交國才有的紫光螢火蟲,在太子府的暖房花窖里吟誦思念太子的長詩歌賦,更是附上曲子,撫琴歌唱。 恰好太子游經花房,正看見螢火蟲在柳萍川四周散開的情景,流螢頰邊飛紫光,竟是憑空營造出了幾分清絕佳人之感。 那一夜,太子興起,留宿在了柳萍川的房中。而柳萍川現在也摸透了太子脾性,只收斂起自己那些不入流的放浪,含羞帶怯的迎歡一場,更是親手煲湯,學了瓊娘的廚理,絆住了太子的腳兒。一時竟然是取代了白氏的榮寵,成為太子府的新貴人。 她服侍太子盡心,加之父親位高享有聲譽,只在妾侍之位不得進,的確有些冷落柳家之意。于是太子提升柳萍川,一步,成為了太子府的側妃,一時與另外兩位側妃并坐,只在太子妃之下,竟然是比白氏早一步榮升,待得太子登基,貴妃之位唾手可得心內一時得意無比。 此番恩寵,竟是府外之人都知道,心內便是感嘆著王妃賢惠,竟是任著王府里的妾侍獨寵。 冬至寒冷,無法郊游泛湖散心,眾位夫人們便是閑聚到了瑯王府新歸置的匯馨園子里散心。 這匯馨園在京城的西南角兒,原本是個荒廢菜園子。被瑯王買下,蓋了占地頗大的花房,頂端用的是西洋藩國進貢的琉璃子,大塊的帶著花紋的透明琉璃為頂兒,白日陽光盡灑下來。 花房一處引了水修建一處荷塘,竹筒水車水流陣陣,甚至雅謐。 而花房里又修了暖灶,人在繁花團簇下不一會就透著微汗,厚點的棉襖都穿不住。 是以每次來這里賞花,都是要帶些薄衫,這可叫愛美的夫人們很是上癮,每每聚會,都可以穿上冬日里不得施展的薄紗美衫。 瓊娘如今手里三大塊的生意,那素心齋是進項穩定,漕運一塊也是暫時拼搶不過白家。只胭脂服飾這一塊的進項竟是遠超前兩項。 而這匯馨園子也是她的老主顧們的一項福利。 而熱熱的暖意,正好可以拿來展示美服,提前售賣春夏的布料款式。那足足燃燒的上好精炭,皆有大筆豐厚的回報。 夫人小姐們很愛這匯馨園的茶會。 在寒冬冷意里,有一處溫潤的地方,吃茶閑聊,試裝討論如何扮得更美,可比那宮宴都有意思多了。 不過夫人小姐多的地方,這各府的秘史也多。 那禮部侍郎夫人向來與靳王妃交好,便是語重心長地勸解道:“太子妃,您如今還沒子嗣,可不能太過松泛了府里的那些個妾侍側妃們,怎么聽說你新近又替太子挑選了兩名美妾?這樣一來,您可得什么時候才能誕下龍孫?” 靳云曦剛剛試穿了三套長尾紗裙,有些乏累,便是坐在荷花池旁團墊上品茗,聽了侍郎夫人之言,她柔柔一笑道:“府里的柳側妃身子羸弱,偏太子不懂心疼佳人,納了兩個新人來,也可分擔些照料太子的活計不是?” 第96章 瓊娘在一旁正給荷花池里的錦鯉喂食, 聽了太子妃之言,也未抬頭, 心里卻替那柳萍川微微感嘆了一下——重活一世, 竟然半點處事的路數都沒有改變。 柳萍川如今不過是太子府里的側妃, 卻絲毫沒有將太子妃放在眼里。這大概也是在前世里, 被她瓊娘處處忍讓嬌慣出來的。還真以為云曦是個軟柿子, 肆無忌憚地沒個尊卑之分! 這不, 云曦兵不血刃,只開口納入了兩個貌美侍妾,就夠那柳萍川日日難以安穩成眠,再次煞費苦心地邀寵了,卻不知螢火蟲后,又要鬧出什么幺蛾子路數。 感慨之余,瓊娘其實也為自己將來的日子擔憂?,F在她與瑯王正新婚燕爾如膠似漆時, 加之瑯王身體排毒, 自然遠避女色。 可是放眼望去, 滿京城哪里府宅里是干干凈凈, 只守正妻一人的?這不符合沅朝王侯將相的人間正道, 若在這件事上抱有什么幻想,還真是自尋煩惱。 瓊娘不再想下去, 只是暫時將這些憂患隱埋于心。 眼下還有一樣要緊的事情, 便是瑯王的堂妹楚依依要來京暫住。 瓊娘在府里挑選了一處靠著花園子的院落, 又命管家揀選了庫房里年輕小姐們喜歡的家私布置。 只待楚依依入府, 且看還缺了什么再行填補。 過了幾日, 幾輛華貴的車馬停在了瑯王府的府門外。瓊娘自知瑯王自小無兄妹,與這位年齡相仿的堂妹感情甚篤,便帶著婆子丫鬟,在府門前迎著這位遠道而來的嬌客。 當馬車停穩時,只見從馬車上下來一位看上去十七八歲的姑娘,一身紫色的長裙略顯得人老氣,,偏生式樣是兩年前京城里流行的窄袖裙,頭上插著俗艷的花兒,細究起來,她身上的每一樣的價格不菲,可處處透著搭配不當的刻意。 她便是瑯王的堂妹楚依依了。瓊娘倒是沒有心內嘲諷,其實放眼望去,在大沅朝諸多偏遠的鄉郡里這樣的打扮,都算是不錯了的。 畢竟引領風sao的京城風尚,對于地處偏頗的許多地方都太過遙遠,傳過去也要一年半載。也就是因為這點,許多從鄉郡高升的外地官員家眷都因為衣著而大受嘲諷。 可是與這位楚依依正相反的是,隨后下來的那位女子可真叫人眼前一亮,一身月白長裙,高高的衣領子上嵌著一圈白色兔毛,外搭的杏色披肩也是今年京城里的款式,襯得那張臉兒越發帶著一股子女兒家的媚態。 瓊娘臉上的笑意凝頓——她在前世里見過這女子,這位嬌美的佳人在瑯王囚禁在皇寺的漫長歲月里,一直陪在他的左右。 有許多次,都是這位佳人陪著瑯王奔赴大小的宮宴、聚會。與瑯王身邊大部分妖冶的侍妾不同,這位女子自帶著一股子大家閨秀的端莊,是以瓊娘才會對她印象深刻。 那楚依依是認得瓊娘的。畢竟兩人當年因為獵場里一頭鹿的歸屬發生口角,偏偏楚依依還是吵輸的那個,其中的憤懣可想而知。 當她看清了自己新任大嫂的容貌時,兩條涂得漆黑的眉毛都要飛挑起來了,竟是失態叫道:“你怎么在這?” 一旁的管家楚盛是認得依依小姐的,連忙在一旁解釋道:“三姑娘,這位便是王爺新娶的王妃,您該叫聲大嫂的?!?/br> 楚依依心內震撼一時回轉不過來,她猶記得哥哥當時也是被這女子的牙尖嘴利氣得夠嗆,怎么轉身的功夫,便娶了她為正妻了。 想到這,她不由得同情地看了一眼身邊的寄養在她家的表姐何若惜,她一向戀慕著自己的堂哥楚邪,原本按照母親的意思,便是親上加親,讓表姐嫁給她的堂兄。 可惜堂兄入京不到一年,便傳來成親的消息。表姐又是個死心眼,竟是非要親自看上一眼才叫自己心死,于是便跟她一起來了京中。 如今知道了堂哥所娶為何人后,楚依依心內更是替表姐鳴不平。、 那個瓊娘雖美,然則脾氣秉性毫不柔順,哪點配得上堂哥?倒不如表姐來的溫柔賢淑,宜家宜室。 這么想著,那朝人的臉色也便不大明朗,看著瓊娘也不作揖,只斜眼瞟了一下便徑直問管家:“我的院子在何處,一路趕得乏累,想要先休息一下?!?/br> 管家如何看不出眼色,心內暗自嘆息這位楚依依的脾氣,當下連忙打圓場道:“王妃知道小姐要來,一早便精心安排了院落物品,只是當初沒說何小姐也同來,這院落只布置了一間……” 楚依依道:“無妨,表姐跟我同住便好?!闭f著便吩咐著仆人搬運行李,自己徑直讓管家帶路去院落查看休息。 倒是那位何若惜,在臨走前甚是有規矩地朝著瓊娘鞠禮后,方才離開。 瓊娘神色復雜地看著那位何小姐的背影,心內一陣的煩亂。 她回了自己院落后,找來管家細細詢問了那位何小姐。這才知道,她乃是楚邪的遠親,是他叔嬸的親侄女兒。 論起來,雖然她自幼寄養在楚邪的叔公家,也算是出身良好的小姐,當初竟然肯沒名沒份地陪著楚邪一同入了皇寺,可見是有著真情的。 只是不知當初二人成事,是因為楚邪見色起意霸占了遠親佳人,還是情投意合,情之所至。 再說那個楚依依,也不是個省油的捻子,聽聞了院子是瓊娘布置,便是臊眉耷眼地開始挑剔起了擺設物品。 瓊娘也不耐管家反復通稟,只吩咐道:“什么東西不好,便讓她自己去庫房里換,總不好叫她以為,我這個嫂子小氣,給她用了不好的物件?!?/br> 轉到了快下午時,瑯王終于回府,聽聞了一起長大的堂妹來了,很是高興,晚上便要在一起用餐為堂妹洗塵。 他脫了朝服,換了便裝,洗漱了一遍后,才發現瓊娘有些心不在焉,便開口道:“堂妹剛來,一路上的飯菜應該也是冷熱不定,今晚倒是要你親自下廚,做些好吃的給她?!?/br> 瓊娘心道:給她挑選個擺設,都被全換掉了,這自己親手做的飯食恐怕是要膈應得堂妹反胃。 不過瓊娘在人情方面向來通透,自己一個剛嫁過來的新婦,哪有人家的堂妹親厚,現在開口說楚依依的不是,只會糟了瑯王的嫌棄。 是以也閉口不言堂妹今天入府時的驕橫,只下廚依照瑯王平日的口味做了幾樣的小菜。 到了晚上,楚邪夫婦,還有楚依依和何若惜四個人圍坐在圓桌上。 楚邪與楚依依久未見面,自然是要打聽叔父和嬸嬸的身體如何。楚依依臉上的喪氣一掃而空,眉飛色舞講著江東老家最近的日常時事,而何若惜時不時面帶微笑補上一兩句。 滿桌子的其樂融融,倒是瓊娘一時插不嘴,說不上話。她便徑自吃著自己的飯食。 那楚依依倒是有點眼色,在堂哥楚邪的面前,倒是沒有對瓊娘有不恭敬之處,還夸贊了幾句這飯菜可口,不愧出自京城里有名的廚娘之手。 這話也是沒有毛病的,也只有瓊娘一人能聽出話里包藏的鄙薄。 而那何若惜話也不多,大部分的時候,含情脈脈地看著楚邪,竟是情根深種,一時不能自拔的光景。 晚飯之后,楚邪心滿意足,覺得堂妹倒是比較著從前又懂事了,便一邊泡腳一遍道:“依依向來眼光極高,江東才俊挑了個遍,也沒有可入眼的,眼看著蹉跎得快要十九,不可再耽擱了。你整日里與京城的貴婦皆有交際,看看哪個合適,便可安排著相看?!?/br> 瓊娘一頓飯吃得有些不暢意,命翠玉取了消食的山楂陳皮丸,正在服用,聽了這話,沉吟了片刻道:“我雖是她的大嫂,可是年齡比她小,恐怕是難有嫂子的威嚴,況且與她相處時日又短,恐怕難知三姑娘的喜好,要知道我為她布置的院落,便不甚如意,今日命管家全都換了,這等婚姻大事,我更不好做主,還請王爺尋找一位可靠的近親長輩,代為把關挑選才合適?!?/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