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節
錢淑蘭很滿意。不過她也沒那么高尚,她當然已經吃過了。她每次讓廚房燒得菜都是兩三斤的量。她每次都是一分為二。 一半給他們吃。另一半,她吃飽之后,剩得放進空間里,等著以后慢慢吃。 家里因為有那么多人看著,她動一下就有人看得見。 可在這外面就沒那么多人盯著了,省城誰也不認識她。 第二天,孫大琴就出院了,她的伙食好,傷口恢復得很快。省城這邊的大醫院床位非常緊張。即使有錢維漢的關系,他們也不能白占床位太久。 這次他們比較幸運,錢維漢在外面閑逛的時候找到一個貨車司機,剛好可以送他們回去。 錢維漢給司機塞了點東西。又在他空著的車后面鋪上幾層厚褥子,這東西來得時候可是費了好一番功夫才弄來的。 錢維漢坐在駕駛室里,錢淑蘭,孫大琴和周雪梅擠在后面,身上裹著軍大衣,擠在一起取暖。 雖然有車很好,可這是貨車,后面是敞篷的,也是非常冷的。 好在他們戴了五星棉帽,這種帽子后世叫雷鋒帽,不過現在還不叫這個名字。 一路上,錢維漢跟著司機天南地北地扯。這司機五十不到的年紀,特別有崇拜軍人,跟錢維漢聊天的時候,就不自覺地帶了幾分敬仰。 還聊起了他要把兒子送進部隊當兵的事兒。錢維漢又跟他講了一些關于當兵的事情,把司機說得熱血沸騰。 錢淑蘭三個人在后面聽到錢維漢提及打仗時的兇險也跟著一起揪心。孫大琴坐在中間突然來了一句,“能活著簡直太好了!” 錢淑蘭還是第一次聽到真實的戰爭故事。遠比那些電視劇里更加殘酷,那些日本鬼子也更加無恥和殘忍。 突然她明白了,為什么現在的人對m主·席會這么崇拜,那是因為他帶領了士兵把侵略者趕跑了。這就是他的光輝事跡,誰也不能抹殺。 錢淑蘭愣神的工夫,那兩人竟認了兄弟。下車的時候這司機還特地把人給送到離他們村比較近的大路上。 這條路上經常會有馬車經過,可以稍帶他們一程。 這卡車拐不進村里的小路,所以才沒有送他們。 四人下車后跟司機揮手告別。 到了家,眾人都露出欣喜之色。正康聽到他娘回來,一直低著頭不敢上前。 孫大琴已經從婆婆那兒聽到正康的事情了。心里難受得不得了,對這個兒子她的感覺十分復雜。她從來沒有教育過他,所以這孩子跟她也不親。做出這樣的事也不能是他一個人的問題。家庭,老師還有父母都有責任。以后只要她好好照顧他們,未必不能讓孩子跟她親。 “你的事娘聽你奶說了。正康,你以后就是大人了,做事要認真,努力思考,別那么沖動。你奶奶不可能救你一輩子?!?/br> 正康驚訝地看著他娘,他娘沒有罵他,也沒有打他,就這樣原諒了他?這些日子他受得冷眼和煎熬比他這十五年來加起來都要多。他更加害怕他娘會恨他,再也不肯認他了。 他看著他娘,眼淚忍不住流下來,臉上全是懊悔,“娘,我錯了!” “好,你要記住這次的教訓?!?/br> 全家人都十分高興,這事總算是過去了。 就在大家熱熱鬧鬧聊天的時候,突然聽到門外傳來腳步聲。 眾人回頭看去。 只見兩個婦女往這邊走??吹絻扇?,錢淑蘭微微有些詫異。 “三嫂,大嫂,你們這是?”錢淑蘭沖著兩個中年婦女道。 柳月琴嗔了她一眼,故作生氣道,“三弟妹,你這是拿我們當外人了是吧。大琴得了這么重的病,你都不跟我們說一聲。是不是看不起我們???” 村里人雖然都知道大琴生了重病,可大家都以為錢淑蘭不會救這個兒媳,誰成想她偏偏出人意料救了。所以,大家都很佩服錢淑蘭的魄力,覺得對方真的是改了不少。 錢淑蘭忙擺擺手,“我哪里是看不起你們,這不是大琴病得這么重,我擔心她想不開。就沒跟別人說?!?/br> 柳月琴也不是真的生她的氣,她從上衣口袋里掏出五塊錢遞給她,“這是我們家的心意,咱倆好歹也是實在親戚。你可不能不收?!?/br> 錢淑蘭望著她真誠無比的臉,有些感動,她拉著大琴,忙道,“快跟你三嬸娘道謝?!?/br> 孫大琴忙不迭地彎腰致謝。 柳月琴笑著擺手推辭。而后她推了推旁邊一直側著身子尷尬不已的何翠蘭,“大嫂,你人都來了,現在怎么還不好意思了?” 原身跟何翠蘭之間的齷齪,錢淑蘭自然也記得,其實也只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兒,可偏偏讓這兩人十幾年不搭理對方。上次洗紅薯的時候,何翠蘭還跟她嗆過。后來何翠蘭從王守泉那得知自己真的送了口罩給王守泉,還讓王守泉送過一些紙筆過來。 這次又過來,看來是想要跟他們家恢復關系的意思了。 錢淑蘭見何翠蘭不好意思開口,她主動笑道,“大嫂,你也來看看大琴???” 這回孫大琴不用錢淑蘭叫,直接朝何翠蘭笑著道謝,“大娘,謝謝您來看我?!?/br> 她這話說得真誠無比,也算是內心的感悟吧。連一個從來不進他們家門的伯娘都能來看看她,可她親爹親娘卻絲毫不關心她。 她忍不住紅了眼眶。 何翠蘭見她哭得傷心,當下也顧不得不好意思了,把一直攥得緊緊的手從口袋里拿出來,一張大黑拾被她攥得有些汗濕。 柳月琴微微有些詫異,這一下就給十塊錢,也太大方了吧?這還是那個從來不給別人占一點便宜的何翠蘭嗎? 眾人都盯著那十塊錢瞧,仿佛它比花還要好看。 錢淑蘭推了推孫大琴,對方忙從呆愣中接了過來,又是彎腰感謝,“謝謝大娘” 何翠蘭有些矜持地點了點頭。錢淑蘭便邀請道,“進來坐坐吧?!?/br> 鬧了半天,他們還站在院子里呢。 何翠蘭忙擺手,“不用了,我還得家去呢。你先忙著吧。你們剛回來,估計還沒吃飯呢,我們明天再來也來得及?!?/br> 錢淑蘭見她堅持也不好強留客。送她,柳月琴和錢維漢一起出了院門。 錢淑蘭朝孫大琴道,“你去把人家送過來的錢都記下來,這些都是人情,以后人家有事兒我們要還回去的?!?/br> 孫大琴立刻點頭,由正國和正康攙扶著回屋去找本子。 錢淑蘭回屋歇息。周雪梅和李春花到灶房做飯。 沒過多久,又聽到有人敲門,這次來的人是二嫂呂秀紅,這是性子軟懦的。原身似乎對她的性子看不上眼,所以幾乎沒怎么搭理過她。 呂秀紅進來之后,有些膽怯地朝她撇了一眼,而后小聲道,“這五塊錢是我們家給大琴的?!?/br> 錢淑蘭跟她聊了一會兒,她再推過來的時候才接過來,朝她道謝。 呂秀紅又問了一下孫大琴的情況,錢淑蘭便帶著她去東屋看孫大琴。呂秀紅見三弟妹沒有像以前一樣咄咄逼人,心里松了一口氣。 其實她原本是不想來的,可孩子他爹說,三弟妹怎么說也是個寡婦,他一個大男人上門總歸不太好。 再說了大嫂都跟她走動了,大家都是妯娌,不走動不好看。于是她來了。 呂秀紅看到孫大琴,見對方正在休息,不敢再打擾就要走。錢淑蘭送她出來的時候,聽她說她孫子的情況,錢淑蘭便笑道,“好好培養,說不定將來能成為大學生?!?/br> 呂秀紅被她的話嚇得不清,忙擺手,“大學生不敢想,如果他能跟守智一樣成為初中生,到縣城當工人,我們就知足了?!?/br> 錢淑蘭笑道,“會的” 兩人說了會兒話,呂秀紅就告辭了。 吃飯前,錢淑蘭把五塊錢交給孫大琴讓她記下來。 孫大琴接過錢,又開始抹眼淚。 吃完飯,錢淑蘭便讓錢明華召集全體社員開會。 錢明華心里一個咯噔,驚訝地張著嘴,“小姑,你真的辦成了?” 錢淑蘭翻了個白眼,感情他對她這么沒信心呢!錢明華激動地直搓手。直到錢淑蘭把價格告訴他的時候,錢明華傻眼了,一把抓住錢淑蘭的手,“小姑,你咋辦到的?你不會是賣到黑市了吧?” 錢淑蘭無語,“你想到哪去了,我是跟百貨大樓經理簽的協議?!闭f著把那個采購單拿給他看。 錢明華這才放下心了。他們是生產隊,屬于集體。之前為了補糧食的虧空才不得不把雞蛋賣到黑市,但這風險是很大的。又沒有票據,上面要是來查賬絕對一查一個準兒。 每年隊里編的筐子都是一大收入。這個必須要有票才行?,F在看到這個采購單,上面蓋著紅色的印章心里可算是踏實下來了。 不過這價格真是讓人難以置信,居然比他們現在賣的貴一倍。 “小姑,你太厲害了!”錢明華是真的很佩服。 雖然錢淑蘭對他的夸贊很受用,但嘴里還是要謙虛幾句的。 “你找村子里手藝比較好的過來登記吧。一共1000個藤筐,我們要4天完成?!?/br> 錢明華立刻答應,這事交給他就行。村子里誰的手藝好他可是門清的。 很快全隊召開會議,召集手藝最好的三百個人過來編筐子。幾乎每家都有一個人被選,也有一家出了三四個的,比如說老王家,個個都是能手。 編好的筐子錢淑蘭拿些顏料在上面寫字。因為顏料有限,自然不能像她發的那些廣告扇一樣把全部地址都寫上。而是只寫了“王家村”三個字。 她寫字的時候還會把藤筐檢查一下。這次編筐子依舊是按量記工分的形式。她寫字兒也有十個工分,不僅如此,她還因為給隊里謀福利獎勵了一千個工分。如果按去年的工分值來算這就是25塊錢了。把大家都羨慕壞了。 一開始大家還會對她說酸話,說錢明華這個生產大隊長也開始尋私了。四天后,大汽車停在大馬路上,省城的百貨大樓,采購科的科長帶著工人過來搬東西,付了三千六百八十塊錢之后,大家全都沸騰起來了。 天吶!他們去年編一個冬天的藤筐也沒賺到這么多錢吶!就算按人口分,他們每人也能分到三塊錢吶,他們這是要發了嗎?有的人又擔心他們這么有錢會不會被人舉報成了富農。 于是王守泉便讓大家守口如瓶,別把這事說出去,要不然別的村會嫉妒,會來借錢打秋風。于是一開始還討論得熱火朝天的景象立刻消失殆盡。說到底誰家都有幾個親戚在別的村子,要只是借錢還可以接受,要是被打成富農,那可就不得了了。所以無論大人還是小孩全都不再討論藤筐的事了。 錢淑蘭對此是喜聞樂見的。如果這事被別的村知道了,說不定仿品就要出來了,到時候他們開始打價格戰,他們村剩下的藤筐不就沒人買了嗎?現在能不宣揚出去那是再好不過了。 作者有話要說:事業線開啟,不僅是家人的,還有女主的。女主是人老心不老,勵志要做個村干部!(*^_^*) 第87章 以前的錢淑蘭非常好奇,中國人為什么那么喜歡扎堆。 就比如說前世,她住在鄉下,附近的村子都是涇渭分明的。有的村子專門種蘋果,有的村子專門種櫻桃,有的村子專門種大蒜,有的村子專門種白果。 后來她才漸漸明白過來,這些村子都會成為當地的特色。就比如說,提起東北就知道有三寶。這就是特色。 錢淑蘭覺得要想讓王家村生產大隊變得有錢,光靠種地那肯定是行不通的。還不如好好發展副業。 首先,藤筐就是可以成為他們村獨特的品牌。 當然這時候的農村鄉下有許許多多的農民都會編藤筐,可卻只能算做是農家產品,并不能算做品牌。 至少賣到外國是不可能的。 錢淑蘭記得這時期有許多產品都是可以賣到外國的,但劉關縣卻沒有哪家廠子的產品質量好到能賣到國外。 如果他們做到了,那他們王家村生產大隊絕對是劉關縣首屈一指的生產大隊。 “小姑,你是說成立一個工廠?”錢明華和王守泉對視一眼,都覺得頗有幾分不可思議。 錢淑蘭笑著點頭,“只有成立工廠,咱們才能以工廠的名義去參選廣交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