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節
今天他大清早的就跟王有志去縣里做匯報,李書記聽了很欣賞兩個年輕小伙子的沖勁,褒獎了一番不說,還非留著他們在縣委食堂吃了個晚飯,聊到五點多才放他們走,剛進村子,就聽說何小麗來開會了。 “大家看看,有了電燈,修了路,大家的生活才會富裕起來啊,縣城里面,還有一些比較發達的農村,都開始拉電線了,還有,修了電站,自然也會修橋,修好橋以后,我們到縣城的距離會大大的縮短,修橋鋪路,可不是造福后代的事情嗎?”何小麗說。 其實在之前,大家對于電燈這個玩意兒還是存在質疑的,大家祖祖輩輩的在黑暗中過夜,也沒有覺得有什么不妥的,以前修高壓電,聽說還電死過人,所以是抗拒的。 終于,人群里有人問:“城里人,真的都拉電線了?”那些城里人聽說很怕死的,他們就不怕電打死他們嗎? “那可不,上次我去我城里侄子家看來,家里裝的都是電燈,也沒見誰電死了?!标犖槔锩嬗腥瞬逶?,是劉彩的男人,家里確實有個侄子在縣里安家了。 其實大家對電燈也挺好奇的,也是那么一點點光亮,可是比桐油燈亮堂多了呢,但是聽說電會打死人,他們是好奇且擔心著。 原來是這么一回事,何小麗嘆了一口氣,她可真是低估了村民的想象力,裝電燈會被電打死,這種假設—— 也不是沒有,如果不關燈就那樣去換電燈的話,確實有這個風險。 “大家對電燈不了解,這個確實不能怪大家,畢竟這個東西你們沒有接觸過,其實電燈這個東西很簡單,只要注意一下,不要直接接觸,是不會因為家里有個電燈就電死人,或者引發火災燒了房子?!焙涡←愓f。 只能用最淺顯的道理跟他們說了,否則講太多也是白搭:“大家想想,大城市里面家家戶戶都通了電,如果電燈能電死人,誰還會讓家里裝這個東西呢,相反桐油燈很危險,大家住的房子都是木質結構,一不小心桐油潑在地上引燃木板,比電更加危險,當然,電也有一定的危險系數,但說起來,時代在進步,大家的觀點也要進步的嘛?!?/br> 說完這話,下面又熱鬧起來了,由剛開始的咬耳朵,變成了大聲討論電燈入戶這件事情了。 會議已經偏離原本的初衷。 何直清了清嗓子:“今天叫大家過來,是為了說兩件事情,第一,過兩天藥開始收稻子了,給大家做一下安排,到時候各家各戶也不用自己開鍋做飯,按上工的人數,到大隊領飯領菜,大隊統一安排?!?/br> 臺下熱鬧起來了:“哎,有意思了,今年統一安排飯嗎?”每年上完工都忙的個半死,如果家里孩子太小不能自己做飯,就麻煩了,但隊里統一安排做飯,就好多了。 “是,今年統一做飯,這樣干活也能快一些,大家回到家不用做飯,也省心了,隊里有大鐵鍋,可以一起煮,炒菜的話就在我家炒,我家兩口大鍋也可以輪著用?!边@是何小麗教他的,反正吃大鍋飯也不違反紀律,大家一起做飯,這樣節約了許多人的時間,也比較有效率。 這種其實就是工廠大食堂的做法,要是人人都回家做飯,自然效率要低很多,聽說有大鍋飯吃,大家伙一雙雙眼睛都盯著何直看。 還有一點,用的是公家的糧食,這糧食私人也出不了。 “這飯要怎么分,家里還有孩子的怎么辦了?”臺下有人問,這些問題很具體,大家都挺關心的。 “壯勞力一頓米飯分六兩飯,女人和十二歲的孩子分四兩飯,菜的話統一配給一些,大家伙自己家也有菜吧,這些生產隊不會包圓,所以說今年雙搶過后不額外算工分?!币郧半p搶時期的工分都是按雙倍計算,但如果隊里給分飯,工分勢必要減少一些,這樣大家不用忙于雜事,快點把稻子收完。 要不是家里孩子多,這些也足夠足夠了。 “第二點,我要給大家說明一下,搬過來的那些人,也要等收完晚稻才開始搬遷,到時候他們自己收了兩季稻子,自己分的有糧食,到明年早稻收谷子之前,都不用給他們分公糧。 到了明年,我們又有了新式稻種,大家還怕不夠分嗎?筑壩工程是從今年秋天開始的,隊里從那個時候就開始征用人,你們干完晚稻米的收割,就可以開始報名去電站做小工,那邊也會給大家分米分糧,所以你們擔心的因為人口增多,造成大家口糧不夠分,完全是多余?!?/br> 原來是這樣啊,大家伙一聽到這里就樂意了。 按照這邊的氣候條件,一年是種兩季稻子的,筑壩要等到旱季才能開工,剛好收完兩集稻米,再收完一季油菜,等到深秋過后,雨水開始少了,河道開始干枯了的時候,才開始筑壩。 “既然對大家沒有太大的影響,我們也不好說不支持公家的事情了,今天是我們不對,大隊長,以后有啥,我們都聽你的?!?/br> “這一項工程,持續的時間很長,計劃至少要三年時間,會大量的招用民力?!焙沃比タh里開過會了,大致了解了工程的基本進度。 但以這個時候的計劃來說,可預見的苦難還是很多,說是三年完成,形勢卻沒有那么樂觀。 “要三年,會不會耽誤咱們地里的事兒啊,咱們是農民,種地可是根本啊?!?/br> 何小麗終于忍不住了,這些人怎么拎不清呢:“大家聽我說,即便是召集大量的工人,也不可能全村都去造電站啊,再說了,像雙搶這樣的農忙,如果工期不是特別緊張,進度不是特別趕的話,是會放假搶收糧食的,這并不耽誤正事??!” 再說村里搬來了那么多人,起碼有二十個有生力量加入進來了吧! 說到底,還是不能觸及到自己的根本利益,這是每個人行事的基本準則,知道修電站通電對大家來說不是一件壞事以后,大家心里的提防之意早就減少了一些,又聽說搬來的新移民,其實不用分隊里今年的谷子,這下眼下的困擾至少沒有了。 第67章 這次因為天氣不好,稻子要早些收回來的緣故,何小麗給何直出了這么個主意。 稻子要盡快收回來,曬干,否則會發芽,這是老農們最愁的事情,萬一辛苦好幾個月,收回來的稻子還未曬干遇到一場雨,那么這幾個月的辛苦可就白費了。 其實她還有點點小私心,雖說現在是老師,但她也不想下地曬太陽,雖然十八歲的皮膚好,但現如今也沒有面膜,也沒有精粹水,只能多多注意防曬了。 這次劉恩慈很意外的拉個了關系,早上破例給何小麗準備了一碗紅糖雞蛋,還在上面滴了幾滴豬油。 “你要干啥?”何小麗忐忑不安的拿著碗,她有點擔心劉恩慈。 她自己給人烤半生玉米的事情還歷歷在目。 “放心,我沒有惡意?!眲⒍鞔日f:“我知道你現在能說上些話,我要申請幫忙做飯!” 得得得,自己在知青點從沒做過飯的人,還說要申請做飯,這自信心也是夠了。 “你做飯?”何小麗差點沒笑出來:“你會做飯嗎?” “廢話!”劉恩慈翻了個白眼:“當然不會了,不過,我會燒火,會擇菜,也會洗菜,你們還需要人提水是不是,叫我下地我反正也干不過哪些農村婦女,不過分配我做飯了?!?/br> 瞧這人,還真是滿滿地女主氣質啊,說起這話來還真是理直氣壯地,何小麗差點給她拱手說“服氣”了! 也對,她反正也沒有親人在這里,無牽無掛,分不到多的糧食還可以跟大家伙一起吃大鍋飯了,每次干活她肯定是挑樹蔭下磨洋工,這樣還不如叫她擇菜或者燒火。 “好吧,你要是偷懶?;?,就去地里背稻子?!?/br> 這次把隊里一些不能做重活的一群老太太們都利用上了,勞力都去了田里,隊里幾個一歲以內的奶娃子,二三十個兩三歲的小娃子湊在一起玩耍,都有人專門給看著,這樣大人也放心去收割。 另外還有個男娃子,幫忙提水之類的,這次王有志沒有參加,他跟付歐兩個人被李書記欽點去各個公社普及秈稻知識去了。 少一個勞力倒沒什么,但這次搶收任務緊急,必須要在三天內收完,否則看著天,過兩天會有大暴雨。 隊里準備的糧食也是夠夠的,米飯管夠,實在不行還蒸了好多紅薯,搭配著吃,每頓配了一個菜,這個季節時令的豆角,茄子,何小麗還帶著人去地里摘了好多南瓜葉來,一背簍一背簍的,米湯煮南瓜葉子,燉豆角,炒茄子,都是時令的蔬菜,也都是隊里的。 孩子都擱在學校里面,門一關,可熱鬧了,兩個教室,一個教室里面一群奶娃子在里面爬,另一個屋子里面關了一群兩三歲的孩子,在里面打架。 走廊下面是何小麗跟幾個大媽在煮菜,熱熱鬧鬧。 十幾個老太太,在何小麗的分配之下,有人專門負責看著孩子,有人專門負責給一群小娃子煮粥,還有人專門擇菜,有人負責燒火,何小麗負責調配,劉恩慈和那個男娃子負責做一些老太太做不了的力氣活。 劉恩慈倒也無所謂了,反正她不想下地不想曬,出點力氣也無所謂。 隊里管了一部分的主食和菜,社員自己家里也有咸菜,到了點大家來吃飯,各帶各的給自己加菜,這些都另說。 至于社員們,平時雙搶也累,這回累吧累吧,可隊里給統一做飯了,累死累活,回到家洗洗就睡,不用聽媳婦叨叨孩子哪里摔啦,回家還要做飯洗碗一堆子糟心事啊。兩口子都在隊里干活,到點有人來一喊就能吃飯,干的太晚了晚上還另外加一餐米粥,孩子還有人帶不怕滾塘子里面去了,也不怕打架被人抓了。 人人都說何直這回干的可真是漂亮,以后雙搶也要這樣湊在一起干活,再說大家湊在一起吃飯,也熱鬧,也帶勁。 大家聚在一起吃飯,村部一個點,學校一個點,這兩個地方地方大,中午吃飯的時候就在憧憬以后的生活了。 “何隊長,我看這次割稻子比以前要快啊,說到底也是這么多人,怎么這次就會快一些?” 這個時候的人大概沒有流水線作業的概念,經過何小麗的觀察,以前一碰到這種大場面的勞動,就會有人趁機渾水摸魚混工分。 經過何小麗的整編,該干啥的干啥,偷懶?;膹墓ぷ髁坷锩婢湍芸闯鰜?,年輕腰力好的,負責割稻子,通常是安排好了今天先割哪一塊,等到一片都放倒了,打谷機就到現場了,脫好粒的谷子從水稻上打下來以后,一部分力氣小的婦女負責把禾干捆扎起來堆放,堆成稻草堆,另一部分年長的壯勞力,把谷子挑到指定的地方曬干。 就是這個曬干的過程很要命,如果一不小心碰到一場大雨,谷子發了芽,就麻煩了。 等到谷子曬干以后,就好了,可以放在谷倉里面長期保存,當然,還有相當多的一部分要去交公糧。 這次分到活的人都覺得很奇怪,怎么剛好小年輕都去割稻子,然后年輕稍微大一些的,耐力好的,就被分配去挑稻子,這些都是有科學的考量的,當然他們不懂,只知道,今年分給自己的活,自己恰好喜歡干,都以為是巧合呢。 何直把這里面的原委給大家講了一遍,大家才弄明白是怎么一回事。 之前那些取笑那些知青都是紙上談兵的讀書人的,這下也緘口不語了,大家紛紛都稱贊還是讀書人厲害。 年紀大的就說:“要不還是咱們讀書人厲害了,咱們以前就不知道這個道理,大家都怕吃苦,有的人就怕分到挑東西,有的人就怕自己分到割稻子,其實每個人年紀擺在那里,能干的活就不一樣,我今年四十多了,要我彎著腰割一天我還真受不了?!?/br> 也有年輕的說:“是啊,我就受不了挑那么多的東西,阿和叔還真厲害,一擔米上百斤,他挑著都一點問題都沒有,我還以為大家跟我一樣,都喜歡割麥子?!?/br> 也有年輕一點力氣小一些的婦女說:“收稻草這活兒適合我干?!碑斎涣?,她家的壯勞力,一個男人負責割稻子,一個公公負責挑谷子,輕松的活,當然誰都想干。 這就是因為年紀不一樣,擅長的工作屬性不一樣了,年輕人腰力好,但是耐力不夠啊,肩膀也沒中年人那么厚實,當然擅長的東西就不一樣了。 甚至還有幾個人說:“還是讀點書啊,腦子好,去年小何老師去我家動員我家狗子讀書,我還不太想讓狗子去,不行,等到下半年開學我也要送我們家狗子去上初中?!?/br> 旁邊就有人笑話他:“你們家狗子去讀書,我沒聽錯吧,他要能讀書我就把我名字倒著寫?!?/br> “切,你名字倒著寫有什么用,你會寫嗎,斗大的字都認不得幾個?!?/br> 各人吃完飯,洗完餐具,倒地瞇了一會兒,到下午三四點,又要去地里了,所以中午這個午休是必須的。 這一次收割,花了三天時間,就把以前五天的工作量都完成了。 等到谷子曬干了,收好了,憋了好久的這一場雨終于下下來了。 第68章 這個時候村民才感慨何直的先見之明來。 須知這個季節,只要一場暴雨下來,氣候本來就是又悶又濕,谷子就容易發霉,碰到這種事情也不能埋怨老天,只能怪自己運氣不好了。 按照這節奏,這場暴雨是要下整整一天的,但這次不一樣,大雨下了三天都沒停。 連那條被大家稱之為母親河的大河,漸漸開始泛黃,岸邊上也漸漸淹了。 稻子要是晚幾天成熟,大家都是要餓肚子的。 整個大河村,小河村這一帶,都被淹成了一座孤島一樣,無法與外界交通,有些地勢低洼一些的農戶,有一半都被淹了。 災民被安置在學校,學校好歹還有幾間空房子,兩層的木板樓,學校也上不了課了,整個都成了一所難民集中處。 何小麗急的也快要哭了。 付鷗跟王有志兩人這幾天都在外面搞新式稻種的交流,去縣里,各個公社做匯報,還沒回來,不知道外面現在什么情況,總之大河村這一帶算是徹底與世隔絕了。 洪水這一來,孩子們算是高興了,地勢比較高的地方都淹了,孩子們拿著漁網在水里撈魚,光何家就裝滿了整整一腳盆,后來實在是裝不下了,又倒一半到知青點養著。 要是換做平時,會過日子的何小麗一定會給她捯飭出來小魚的n多種吃法,現在她可沒有這個心情了。 “你這樣干著急也沒有用,付鷗又不是傻子,他會淌水過來嗎?”余敏不以為然,付鷗去了縣城,還能在縣城里面被水沖走了不成,肯定沒事的。 “你是不知道,萬一他在回來的半路上發大水了怎么辦?”何小麗急的團團轉,偏偏又沒有電話沒有別的形式跟外界溝通。 “何小麗,你真的是擔太多心了,我覺得你完全沒必要,要不你過來跟我學編筐子?”這幾天不知道余敏從哪里搞來了竹子,在學編筐子,但這個筐子真心沒有草鞋那么簡單,她編了幾個都丑不拉嘰的。 “我可不想編筐子,余敏你真是一天到晚有點空都在搞事情,快點跟我講點高興的事兒,讓我不要胡思亂想了?!?/br> 余敏搖搖頭:“我想不到什么高興的事兒,我的草鞋也沒了,現在稻草被雨水一沖,今年是不能編草鞋了,你說我們要在這里呆多久才能回城?”她家里還有個老祖母,每天都要念叨好幾遍,回城無望,她心里也著急的很。 她這話一說出來,何小麗一激靈,她還有個老師的工作,每個月有工資呢,其他的幾個知青,都不知道自己的出路在哪里,像余敏這樣的,你要她去參加高考找個出路吧,估計是不行,你要她干農活吧,她也比不上尋常的鄉下婦女。 何小麗總不能跟她說再過幾年,等到經濟自由了,開放了,你總能闖出來一番小天地來。 “放心,我們總有適合的路要走,你別太擔心了,我現在擔心的是雨再這樣下下去,會耽誤了今年晚稻的插秧的時間,到時候更麻煩了?!币荒甑筋^兩季稻子是最重要的,只要收了稻子,收了油菜,哪怕其他的歉收,日子也不會太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