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節
荀澈微微頷首,起身牽了俞菱心,到晴雨軒的回廊處緩緩散步,目光遠眺的同時,那些在他心頭百轉千回,曾經讓他數月難眠的舊事,又重新一一在腦海中掠過,聲音也冰冷下來:“在瀅兒出事之前,宮里雖然也時不時有些小的算計與變故,但還沒有到真動刀子的地步?;食欠绖盏氖杷纱蠹倚睦锒加袛?,但也在各自利用著,翊衛司和尚務司的內斗也激烈,局面就一直僵著。但到了瀅兒出事之后……” 頓一頓,荀澈還是舒了一口長氣。 俞菱心挽著他的手緊了緊,輕聲提醒荀澈:“慎之,那都是過去的事情,不會再有了?!?/br> “是的?!避鞒侯h首,又捏了捏妻子的手,繼續解釋道,“在那事之后,京城的局勢就迅速緊繃起來。彈劾參奏不過是一方面,我確實想要直接刺殺魏王,為瀅兒雪恨。所以當時長春宮的應變不可說不機敏,錦城、我、淙兒、秦王殿下,還有當時京策軍的小謝將軍,羽林營的展統領,以及我們在翊衛司里的人,前后三個月內,刺殺與謀害的行動便如連珠勁弩一樣,一樁接一樁?!?/br> 俞菱心簡直連呼吸都要屏住了,那些事情發生的天旭十六年,她并不在京城,消息也非常不靈通,所以在事發之時對這些勢如驚雷的腥風血雨并沒有聽說太多。 然而到了天旭十九年,身為荀澈妻子的她卻見識過這些連環刺殺的結果。當然,吳王獲罪、魏王身死、朱貴妃倒臺、沂陽侯府滅門,而秦王入主青宮,大概才算是那一切斗爭最后的結果。 只是這斗爭的代價與過程的慘烈,從荀澈自己的中毒垂死、晉國公府與文安侯府的家破人亡,民進程面上中刀可算毀容,荀淙斷腿且不能人道,小謝將軍重傷致殘、展統領身死而留下遺孀孤兒等等,也是可見一斑的。 再回到眼前,按著荀澈的說法,那些慘烈的斗爭還會再提前重演一次嗎? “慎之?!庇崃庑牟挥晌站o了他的手,“所以你現在是想要先發制人?”她忽然又是心念一動,“那這次選秀宴上的混亂,難道就是——” 荀澈微微垂目:“自從朱家降爵為安順伯,其實大大小小的繼續參奏一直沒有斷。朱家長期把持的戶部尚書之位應該很快就要讓出來,最多能保住他們家老大在吏部的位置。所以麗妃如今的低頭,以及在吳王魏王婚事上向著皇后的投誠,都是為了讓昭陽殿占盡明面上的優勢,這也不全是為了博皇上的憐憫?!?/br> 俞菱心會意,主動續道:“同時也能讓皇后覺得,形勢傾斜之下,秦王殿下有望青宮,那么皇后就會主動來算計和打壓殿下,麗妃就能在自己蟄伏乞憐的同時,坐山觀虎斗?!?/br> “正是如此?!避鞒狐c點頭,唇邊的笑意越發冷冽:“所以我不能讓皇后太過得意,文家人就是如此。論才干,并不能算太差。但太容易忘乎所以,又容易自作聰明,不知道自己幾斤幾兩。文家姐妹如此,文皇后亦如此。賜宴那日會有白貓闖入,的確是皇后安排的,說是什么驗看官女心性云云。只不過后頭的事態變化,顯出官女心性的同時,更顯出了昭陽殿的分量?!?/br> 俞菱心想起當時的混亂,也是搖頭嘆息:“皇后的應變之能真是……哎,不過可憐那些落水的姑娘們。原本就算選不上王妃側妃,也能做個好好的公侯正妻,如今卻要淪落成不過位同四品的郡王良媛,還要生子才能有望側妃?!?/br> 荀澈默然了片刻,又道:“那件事倒未必沒有轉圜的余地。吳王的婚期在十月,魏王的在年后,中間幾個月,還是可以發生一些事的?!?/br> 說到這里,他便停了腳步,轉了身,從與俞菱心并肩而行變成與她正面相對,面上神情又柔和了些,目光中也有幾分歉疚:“前世里我也曾經愛惜羽毛,看重名聲,所以輔助殿下的前半程多少有些束手束腳,務求步步清白。一直到瀅兒出事……慧君,你說過,若是可以,這輩子不希望再背上那些jian臣罵名。我不是沒有將你的話放在心上,也不希望你這輩子被我連累,仔細斟酌參詳了好些日子,但怕是……” “傻瓜?!庇崃庑膹澊揭恍?,伸手去輕輕撫他的臉,“我在意的,是你。只要你不再丟下我,我就不恨你。知道嗎?” 荀澈深深看著她,嘴唇彎了又彎,想要笑笑說些什么,心頭卻又滿了說不出的甜蜜與酸楚,一時之間竟讓他喉頭都有些發堵。 于是最終在無限絢爛美好的初秋夕陽之下,晴雨軒內外或遠或近的眾人幾乎又是齊齊低了頭,不好意思再看自家世子是怎么一把將少夫人緊緊抱住,經過了那樣漫長的幾息又幾息還不松手。 最后到連陳喬都覺得低頭低到脖子酸了,才終于見到荀澈與俞菱心重新恢復到平素牽手的樣子并肩而行,只是到了房門外將要跨進門檻的時候,荀澈忽然又一彎腰,在俞菱心輕輕的驚叫與笑聲中,將她抱了進去。 立刻再次低頭的陳喬這時候越發明白了,難怪世子爺去年都不愛看書,整天拉著護衛們補習騎射呢,腰力果然增強了不少! 事實上,就在文安侯府和晉國公府各自或感嘆或哀嘆腰力問題的時候,宗景司與尚務司,以及那些即將成為吳王魏王府中良媛們的官女家族,也在認真地討論這個問題。 雖然有關二王將各自迎娶一正六副總共七位佳麗的說法在京中已經迅速流傳,但除了正妃齊珮和文若瓊得到了正式的賜婚明旨之外,其余的官女們暫時還在侯旨。 這時候就如同荀澈所說的,有些家族已經開始為自家女兒的前程轉圜而盡上一切的努力。而這努力的方法,就各有新招。 其實大部分人是用比較傳統的方法,就是從確定了自家女兒是入侍吳王府或者魏王府之后,就去直接送禮討好吳王妃或魏王妃,畢竟在后宅之中初來乍到,又競者甚眾,討好正妃總是沒有錯的。 只是也有別出心裁的,比如上疏表示關心皇子身體健康,尤其是吳王和魏王兩位都比較年輕,一位十七一位十五,像秦王那樣一正二副就很好,稍微多一點也行,但是太多的話怕是有損身體,所以自家女兒可以為了考慮皇子的身體健康,退出這個候選良媛的行列。 這個道理聽上去似乎很合適,然而還是被宣帝駁回,主要是因為每人封六個良媛其實是沒有辦法的辦法,所有人的落水說到底還是皇家賜宴的招待不周,應變不及,實在不能指責人家姑娘的行動有什么問題。那么難題就在于既然無法指責,也不能夸獎,換言之就是不能分高低。 真論起位分,誰家也不愿意自己女兒做良媛。若是有一個考慮皇子身體的,其他人說不定就跟著考慮上了,總不能一下子又從一妃六媛變成只有一個正妃。關鍵是這個變動過程中,又不知道會有怎樣的爭議,所以試圖為皇子存留腰力的這一招,幾個家族嘗試到八月中旬就失敗了。 當然,也有人出狠招的。 比如一位從泉州千里進京的段巡撫之女,白皙秀美,容色非常出眾,在泉州也是當地有名的才女,原本大約是朝著王妃的位分來的,可能連側妃都不愿意做。 在看著有些家族自愿退出失敗之后,這位段姑娘直接摔斷了腿,表示自己以后可能不良于行,大約是無法匹配天家皇子了。 且不說這個摔斷腿到底是意外還是故意,但這個決心真是破釜沉舟的狠,于是宣帝無奈地點了頭,段姑娘終于成為了頭一個脫身的候選良媛。 這件事也在京中引發了巨大的爭議,一時間那些官女的家族們就更糾結了,難道為了不嫁給皇子,就要自家姑娘致殘嗎? 就算段姑娘只是小腿骨折,應該將來能養好,但這個狠辣程度,還是讓很多人覺得自己下不去手…… 同時宣帝也心情非常不好,明明是給自己心愛的兒子選佳人,居然選到人家佳人要斷腿求生,來委婉地表示嫌棄皇子? 這真是天下最荒謬的笑話! 于是昭陽殿不出意外地又被斥責了一回。 而就在京中為了選秀和皇子婚配的事情猶自熱鬧議論不休的時候,天旭十四年的秋闈,中規中矩,無聲無息地舉行了。 數百學子的三篇文章在考官們的七日審閱之后出了結果,齊珂高中案首。 第127章 秋闈后 放榜當日, 俞菱心剛好回娘家探望老太太和父親,同時也是關心俞正杉的秋闈消息。 俞正杉比俞菱心小兩個月,如今還不到十五歲, 下場考試其實有點早, 只是他讀書刻苦上進, 又有天分,夫子便一直想叫他下場試試。 前世里俞正杉其實也參加了天旭十四年這次秋闈, 只是落榜沒考上。等到天旭十七年想要再考的時候,京中已然風雷激蕩,俞家也受到連累, 老太太病倒,俞正杉也無心學業了。 再到轉年俞伯晟外放到泉州,俞家老宅祖業都盡皆失去的時候,俞正杉其實也十八歲了, 原本按著俞伯晟的意思還是想叫他留在京中繼續讀書考試,然而俞正杉卻不放心祖母和伯父遠謫千里,就堅持跟著去了泉州。 再到后來老太太與俞伯晟病故在泉州之事, 也是俞正杉這個侄子與俞正樺一起侍奉送終。到那時候, 他讀書的事情已經完全耽誤了, 后來勉強再考, 幾番掙扎也不過是三甲同進士而已。 俞菱心那時候已經是荀澈的遺孀了, 對俞正杉這個堂弟雖有無限的感激, 但實際能在仕途上幫助他的很少, 只能以資財相助, 但俞正杉也不太接受,只說是一家人,不講見外的話。 所以如今一切重來,俞菱心和荀澈也是拿俞正杉當做嫡親弟弟看待,早在荀家與朱家官司剛剛落定的時候,荀澈就將荀淙安排到了青陽書院跟俞正杉一起讀書,為的就是在眼皮底下好盯著。每十日就親自過問一次兩個弟弟的功課,稍有問題就是一頓戒尺。 荀淙對兄長的畏懼就不提了,而俞正杉原本就十分尊敬這位姐夫的,自己原先功課也好,如今得了荀澈的督促指點,自然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幾乎是放榜的消息剛剛出來沒多久,俞家打發去看榜的管事和小廝便連滾帶爬一樣瘋跑回來報信:“老爺!大少爺中了!中了!中在了第十二名!”